文/劉岳楠
樂為舞之心— 論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素養(yǎng)養(yǎng)成
文/劉岳楠
舞蹈鋼琴伴奏作為鋼琴藝術的一種表演形式,它以獨特的表現手法在音樂實踐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鋼琴伴奏與舞蹈教學緊密相聯,相輔相成,它是舞蹈教學、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極參與者。本文中,筆者將從舞蹈鋼琴伴奏工作者的角度出發(fā),淺談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以及舞蹈鋼琴伴奏教師應具備的素養(yǎng)等,借此來更好地輔助舞蹈教學工作。
舞蹈鋼琴伴奏 舞蹈教學 鋼琴伴奏素養(yǎng)
舞蹈鋼琴伴奏不同于聲樂、器樂伴奏,它以靈活、方便等特點在舞蹈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舞蹈教學與表演中,舞蹈鋼琴伴奏以“獨奏”的形式出現,起到了樂隊的作用。在舞蹈教學過程中,它通過其獨特的方式和效果,積極地影響著整個舞蹈教學過程,為學生更好地詮釋和演繹舞蹈靈魂創(chuàng)造條件。
鋼琴伴奏可分為三大類:聲樂鋼琴伴奏、舞蹈鋼琴伴奏和管弦器樂鋼琴伴奏。雖然舞蹈鋼琴伴奏與器樂、聲樂鋼琴伴奏構成了鋼琴伴奏藝術的主體,但它們卻有著各自的特點。在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為舞蹈表演及創(chuàng)作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首先,舞蹈鋼琴伴奏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靈活性。演奏者要根據不同的舞種及風格為舞蹈進行音樂創(chuàng)作或改編,而非僅僅照譜演奏。有時,根據舞蹈動作、情緒的變化會將不同的音樂進行穿插、二度創(chuàng)作,以烘托整個舞蹈表演的氛圍,這樣就能夠與舞蹈者從節(jié)拍、節(jié)奏到意境、風格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其次,舞蹈鋼琴伴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點,為舞蹈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滿足了舞蹈對音樂的需求。再次,鋼琴伴奏還具有感染性,它用其優(yōu)美的音樂激發(fā)了舞者肢體語言的情感表達,更加鮮明地塑造和表現人物形象、風格、意境,達到音樂與舞蹈完美融合的藝術境界。
鋼琴伴奏是舞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舞蹈教學緊密結合、相輔相成。鋼琴伴奏能更好地配合學生的動作,使音樂與舞蹈達到完美的契合。同時,正確選材的鋼琴伴奏音樂能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推動情感在肢體語言中的表達。因此,鋼琴伴奏在整個舞蹈表演、舞蹈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意義并起到了深遠的影響。
2.1 鋼琴伴奏能夠營造愉悅、歡快的舞蹈教學氣氛,提高學生興趣
舞蹈教學需要充沛的活力與激情。作為鋼琴伴奏教師,首先要富有情感、充滿激情地進行演奏,能夠用音樂帶動學生的情緒,使之全身心地融入到課程中去。其次,針對某些單一的需要反復訓練的動作,鋼琴伴奏在音樂曲目上選擇的多樣化、節(jié)奏速度上的改變?yōu)槲璧附虒W增添了生命力,使枯燥的舞蹈練習變得生動活潑,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的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鋼琴伴奏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yǎng)
舞蹈教學和舞蹈表演都離不開音樂,脫離了音樂的舞蹈仿佛失去了靈魂與色彩。鋼琴伴奏音樂婉轉動聽的旋律,優(yōu)美豐富的和聲編配,或行云流水般或鏗鏘有力鮮明的速度與節(jié)奏,清晰明了的樂句呼吸更能使學生從感性上去理解與體會。在長期的學習和鋼琴的熏陶下,學生們逐漸學會了聽音樂,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樂句呼吸提高音樂的基本素養(yǎng)及對音樂的審美和感知力,實現音樂與舞蹈的完美融合。
2.3 鋼琴伴奏能夠激發(fā)學生在舞蹈中情感的表達,開發(fā)學生們的想象力
舞蹈表演不是機械單一的肢體語言表達,它是飽含感情的,富于激情的。在舞蹈教學中,通過鋼琴伴奏的節(jié)奏、旋律、速度、和聲將要表達的情感融入舞蹈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學生們根據領悟到的音樂中的內涵,用肢體語言、表情和眼神來傳達和表現,更加深化了舞蹈藝術,體現了舞蹈藝術的精髓,使視覺藝術與聽覺藝術充分結合。鋼琴伴奏在激發(fā)了學生情感的同時也開發(fā)了學生們的想象力。針對同一動作,變換不同風格曲目的音樂,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表達出不同的情感,加深對舞蹈的認知,賦予創(chuàng)作的靈感,調動舞蹈肢體語言的表達。
鋼琴伴奏是要根據舞蹈訓練的內容與特點進行彈奏,并通過速度、節(jié)奏等方式與舞蹈動作特點相統(tǒng)一,引導學生完成各種動作訓練,舞蹈鋼琴伴奏教師應當注重提高自身對舞蹈藝術的理解深度及自身的專業(yè)修養(yǎng)。
3.1 應充分了解舞蹈課堂的教學內容及舞蹈風格、動作特點
通常,舞蹈課堂分為基訓課(古典舞、芭蕾舞)、民間舞、身韻課幾類。古典舞柔中帶剛,芭蕾舞高雅嚴謹,身韻跌宕有致,民間舞華麗奔放。不同的課程類型在音樂曲目的選擇上也是風格迥異大有不同。古典舞與身韻主要是通過“提沉”、“沖”、“靠”、“擰”、“含”、“仰”等動作,講究外部體態(tài)與內在運動規(guī)律。芭蕾舞整體風格高雅精致,畫面干凈。而民間舞則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如東北秧歌的俏皮潑辣,蒙古族的粗獷豪放等等。作為鋼琴伴奏教師只有了解與掌握這些舞蹈的風格才能更好地選擇符合舞蹈風格的音樂,進而配合舞蹈教學的進行。在掌握舞蹈風格的同時,針對舞蹈動作的特點也應抓住其精髓,突出訓練的目的性。鋼琴伴奏教師在心里應與學生一起做動作,一起跳,用音符、節(jié)奏來控制表達。如果只是機械地按拍子彈奏則很難與動作協(xié)調一致。
3.2 應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和和聲理論知識
具備扎實的音樂理論知識可以更好地把握曲目的整體風格、調式,以便更細膩地處理作品。豐富的理論知識能夠為樂曲進行更好的和聲編配,豐富樂曲的音響效果。例如,芭蕾舞課音樂主要采取西洋音樂,調式為西洋調式。西洋音樂是向和聲與復調發(fā)展的,注重伴奏的聲部與節(jié)奏,講究呼吸的連貫與演奏的清晰,充分展現了鋼琴的音色。古典舞課音樂主要以中國古典民族五聲調式為主,推崇音樂作品表現得婉約、蘊蓄,在音色方面主要模仿了古琴、琵琶、箏、鼓等。民間舞音樂則更多地突出了節(jié)奏方面的特點,如維吾爾族強調切分的節(jié)奏形式,要求伴奏者左手采用模仿維吾爾族手鼓的節(jié)奏織體。東北秧歌常伴有鑼鼓等打擊樂器,伴奏教師則應根據樂器節(jié)奏的特點編配旋律演奏。朝鮮族節(jié)奏特點非常有律動性,要求鋼琴伴奏教師準確地彈奏出拍子的強弱外,還要具備內在的張力。藏族音樂節(jié)奏自由、律動鮮明、節(jié)奏優(yōu)美。蒙古族音樂多由長調民歌改編,伴奏時可在終止或半終止處加入琶音或顫音來突出其特點。鋼琴伴奏教師在了解掌握了樂曲的調式、風格、音樂理論知識基礎之上,在伴奏時就可以采用豐富的和聲伴奏織體,準確地表達樂曲的音樂形象,把音樂與舞蹈完美地結合。
3.3 應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編能力
舞蹈鋼琴伴奏在進行鋼琴演奏的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創(chuàng)編能力。所謂的“創(chuàng)”指的就是二度創(chuàng)作,所謂的“編”指的就是音樂的編輯,在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教師往往要根據舞蹈動作特點、組合的長短來對音樂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比如在古典舞基訓課上的控制組合,往往采取4/4的節(jié)奏,如果只是一味地照譜子彈,則顯得過于刻板,與舞蹈動作也會有脫節(jié)之處,這樣用改變節(jié)奏的方式來帶動學生的呼吸與動作,使舞蹈與音樂渾然天成。鋼琴伴奏教師同時還要具備音樂編輯的能力,多聽一些古今中外優(yōu)秀的舞蹈音樂或從鋼琴及其他資料庫中篩選、改編或剪裁出符合某一舞蹈特性的樂曲作為伴奏的曲目,以替換原有的陳舊古板的音樂,以增添音樂的吸引力及整個舞蹈課堂的新鮮感。
3.4 應不斷提高與完善鋼琴演奏水平
良好的鋼琴專業(yè)技能是勝任舞蹈鋼琴伴奏的主要條件。比如在身韻課上,踏板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踏板可以造成呼吸的轉換,形成音斷意不斷的音響效果,從而表達連綿不斷的氣氛。踏板的運用要輕巧、靈敏、柔和、準確,使樂曲與動作富有生命力和延伸感。又如針對中國古典舞,鋼琴伴奏教師可適當練習一些中國鋼琴作品,如《平湖秋月》《夕陽簫鼓》等,對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音色進行模仿,體會暗淡優(yōu)雅、挺拔清亮的感覺,這對于掌握舞蹈連綿不斷、圓潤流暢的風格與意境有巨大的幫助。
《樂記》中曾記載:“樂為舞之心,舞為樂之容”。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表現形式。有了好的音樂,舞蹈才有了生命的源泉。在舞蹈教學中鋼琴伴奏不是附屬與陪襯,它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與舞蹈教學相互影響。優(yōu)秀的鋼琴伴奏教師能夠讓音樂與舞蹈在同一時間與空間內合二為一,引導學生們從感性的音樂體驗升華為理性的音樂想象,使舞蹈動作與音樂完美融合,交相輝映。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鋼琴伴奏在舞蹈教學中的作用,鋼琴伴奏教師應當與舞蹈教師緊密配合,積極探索,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為更好地提高舞蹈教學質量做出努力。
[1]李斐嵐.《鋼琴伴奏藝術縱橫》[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
[2]袁禾.《中國舞蹈》[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3]鮑昌.《舞蹈的起源》[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6
[4]王嵐.《論即興伴奏應具備的條件》[J].音樂生活,2008
[5]鐵梅.《鋼琴伴奏與舞蹈教學》[J].沈陽音樂學院學報,2003(1)
[6]周貞.《樂?舞互動思辨-試論音樂伴奏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音樂天地2010(7)
[7]蔡潔清.《論鋼琴伴奏與舞蹈教學的平衡發(fā)展》[J].音樂生活,2012(2)
(責任編輯 霍 閩)
劉岳楠(1985—)女,沈陽音樂學院舞蹈學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