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衍瑞(山東政法學院 山東濟南 250014)
·新理念、新思潮、新視野論壇·
知識自由與國家責任
——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的憲法分析
竇衍瑞
(山東政法學院山東濟南250014)
〔摘要〕知識自由是公共圖書館最本質的歷史使命和理念精神,是公共圖書館追求的核心永恒價值和終極目標。公共圖書館事業(yè)是國家積極為公民實現(xiàn)知識自由提供的條件和機會,是知識自由實現(xiàn)的重要途徑,是國家應當承擔的憲法義務。弘揚知識自由,為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必須依托于對公共圖書館的法治保障。將思想自由納入憲法的保障中,將保障公民知識自由權作為統(tǒng)一公共圖書館立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將公共圖書館的興辦主體、運行體制、經費保障、讀者權利義務、信息與資源共享等內容作為公共圖書館法的主要內容,從而為知識自由構建法律軟環(huán)境,滿足人民群眾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保障讀者、公共圖書館及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
〔關鍵詞〕知識自由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憲法保障
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是推動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精神動力,能夠有效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精神的回歸,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從而解決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理論支撐問題。隨著互聯(lián)網和電子信息的興起,便捷的社會服務、先進的信息技術、新型的服務模式對傳統(tǒng)的作為信息資源中心的公共圖書館事業(yè)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信息中心地位開始動搖。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出現(xiàn)“信息技術論”與“信息市場論”等價值認識論,使傳統(tǒng)公共圖書館崇尚知識與理性、追求知識獲取的最大化等價值觀念產生了動搖。如何確立自己的社會價值,并向社會宣告自己的職業(yè)理念和職業(yè)精神,成為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我國學者一般將公共圖書館的價值賦予以下三種不同涵義:一是公共圖書館的“目的價值”,指公共圖書館在發(fā)揮其社會作用過程中能夠保護和促進的價值,如知識自由、信息交流、公民知情權、思想自由等等;二是公共圖書館的意義價值,也就是公共圖書館在現(xiàn)代生活中的作用,如保存資源、為讀者服務、信息交流等等;三是指應然價值。主要是指人們希望公共圖書館應當具有的某種價值,并按照這一價值來改造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價值主要是指公共圖書館在發(fā)揮社會作用過程中所能夠保護和促進的價值,主要探討其“目的價值”,即公共圖書館追求的理想,并指引著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指導著公共圖書館立法完善的價值。
公共圖書館一般包括以下五大目的價值。一是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即公共圖書館是國家為民眾獲取知識而進行的制度安排,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利用資源優(yōu)勢向公眾提供其生產、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知識,從而滿足個人生活、學習、工作中的知識需求,最終為個人進行思考、解決問題、終身學習提供幫助,實現(xiàn)知識的最大功用。二是保證公眾知識和信息的平等獲取,是指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料對公眾應當平等對待、無差別處理。三是知識自由,即每個人都有尋求和接受不同觀念的信息的權利,這種尋求和接受不受限制,而且國家應當對各種思想觀點的自由獲取提供條件。知識自由一般包括:知識持有的自由、知識接受的自由與知識發(fā)布(傳播)的自由三個方面,而這三個方面都涉及到公共圖書館事業(yè)。四是社會教育,即通過提供圖書資料,向社會成員傳播知識,提供自我教育的機會,改善個人素質,推動整個社會進步。五是信息保存,保存圖書資料信息,全面、客觀向公眾提供信息資料,由公眾進行選擇使用。
筆者認為,知識自由屬于思想自由的外在表現(xiàn),是公民思想自由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體系上來看,知識自由包括對知識的持有、知識的傳播和知識的接受三個環(huán)節(jié),即人的思想轉化為知識并持有這種知識、向社會表達這種知識、由社會對這一知識進行接收與評判。人是具有社會屬性的,人們享有思想自由,自然包括思想表達和知識交流的自由,也就是表達思想、傳播知識和獲取、利用知識從而豐富自己、終身學習。報紙、雜志、電影、電視等媒體更多的注重知識產生的自由,而知識的傳播和獲取,則是公共圖書館的重要使命。思想者利用圖書資料向社會傳播自己的思想,公共圖書館保存這些思想并向人們開放提供,人們利用公共圖書館獲取知識,以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價值。維護知識自由,應當是公共圖書館職業(yè)的最具核心的價值,也應當成為公共圖書館行業(yè)的基本共識。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是方法,內涵是提供公民想獲取的知識;保證知識平等獲取是知識自由的外在要求和體現(xiàn);社會教育是知識自由價值的自然延伸;信息保存是圖書館保障知識自由的基礎。因此,相對于其他價值而言,知識自由價值更具有主導性,是五大目的價值體系的核心所在。
“知識自由是人的精神自由的一種,因而也是人權自由的重要組成部分。”[1]公共圖書館制度是為社會提供知識傳播與交流的制度性設計,其核心價值自然也應當圍繞著知識保障而展開。將公共圖書館價值的核心定位在維護公民的知識自由權利,能夠闡明公共圖書館的形成、發(fā)展及其歷史使命,而其他價值均可以看作是實現(xiàn)這一最高使命所需的手段或要求。在整個公共圖書館價值體系中,知識自由表現(xiàn)為是其他價值的起點和歸宿,其生命力在于通過以服務為中心的公共圖書館實踐活動發(fā)揮作用。維護和保障知識秩序,是公共圖書館基本精神的基礎表現(xiàn)或內部表現(xiàn);維護和保障知識共享,是公共圖書館基本精神在社會意義上的表現(xiàn);維護和保障知識自由,是公共圖書館基本精神的宗旨所在。對公共圖書館來說,維護和保障知識秩序和知識共享,最終要服務和服從于維護和保障知識自由這一最高宗旨。
2.1知識自由屬于基本人權的范疇
關于知識自由的本質屬性,有獨立的個人權利、社會權利、思想自由權和公民發(fā)展權之說。由于知識自由在憲法制度之下,是受到社會保障和政府積極推進的權利,因此實際上具有這四種根本屬性。但相比之下,思想自由應當是其最根本的屬性。首先,知識自由兼具個人權利與社會權利的基本特征。從個人權利角度分析,知識自由與人民主權的政治原則密切相關,帶有一定的政治屬性,是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思想基礎。從社會權利角度分析,知識自由具有人與人之間知識傳播與接收的社會屬性。思想自由包含了知識自由的這些屬性,并且能夠凸顯知識產生者、傳播者與接受者的主體地位,顯示知識產生和傳播的重要意義。為了實現(xiàn)思想自由權,國家應當為社會知識自由提供機會、創(chuàng)造條件。其次,知識自由與思想自由是直接的手段和目的的關系。知識傳播、交流的過程實質上是思想自由的外在表現(xiàn),人們獲取各種知識,目的又是為了進行綜合思考、判斷和利用,是為了提高思想的價值。在知識自由的本質中,四種權利說是基于對知識自由從不同層面的一種目的性提煉。個人權利主要是在人身自由和政治層面進行的分析;社會權利主要是從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層面進行的提煉;公民發(fā)展權是人的諸多權利中一種最終意義上的綜合權利;而思想自由是知識自由最為直接的目的,是知識自由的本質屬性。相對于個人權利、社會權利、思想自由權和公民發(fā)展權而言,思想自由權與知識自由聯(lián)系最為密切,是知識自由的目的。知識自由和思想自由僅僅是其他三種權利實現(xiàn)的手段之一。
作為思想自由的重要表現(xiàn),知識自由是一個社會中人們進行科學研究、文藝創(chuàng)作和進行各種文化活動的必然要求。因為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獲得真理的過程中,必然要進行獨立思考和綜合判斷,這就要求人們自由地獲取信息,對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獨立取舍,從而對各種思潮進行全方位把握。甚至可以說,通過知識自由,才能使人們的思想多元化,在綜合比較中發(fā)現(xiàn)真理,在科學判斷中形成創(chuàng)新型思維,為人們進行科學研究、文藝創(chuàng)作和各種文化活動提供思想基礎,為真理的發(fā)現(xiàn)和傳播,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提供思想動力和智力支持?!罢胬韰s像是擺在一架天平上,要靠兩組相互沖突的理由來較量”,“在精神奴役的……那種氣氛中,從來沒有而且永遠不會有一種智力活躍的人民”。[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進行科學研究、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其他文化活動的自由”,這一憲法規(guī)定的實現(xiàn)也必然以知識自由為依托。知識自由是一個國家民主制度的基本保障,是人民管理國家、管理社會的思想基礎,而憲法歸根結底是一種民主政治制度,是人們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一種制度安排。民主制度的安排關系到所有人的利益,其合理程度取決于公正的實現(xiàn)度和效率的高低,這需要具有獨立意志和權利意識的公民廣泛參與政治事務。民主制度是建立在公民充分表達意見的基礎之上的,而公民充分表達意見又依賴于公民對知識的各種獲取和評判、交流。民主制度首先要保障公民自由獲取信息、自由表達與交流、獨立思考、形成并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只有享有這些權利,公民才能對國家決策提出有效的意見和建議,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對國家機關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制約,真正參與到民主政治建設中。
2.2保障知識自由:政府的公共責任和憲法義務
近代憲法關系一般界定為國家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憲法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自由和權利,國家負有保障公民實現(xiàn)其基本權利的義務。知識自由作為一項憲法權利,其實現(xiàn)要依賴于國家的作為。在作為知識自由的體現(xiàn)——思想自由的發(fā)展歷程中,出現(xiàn)過不同的權利定位。早期的思想自由往往是作為一種自由提出來,但是并沒有放在權利和義務的關系中去考量,從而導致思想自由的義務主體沒有具體的規(guī)定。這一時期,思想自由主要是指個人依據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外界事物做出思想判斷和價值評價。在以后的發(fā)展過程中,思想自由又被作為消極性權利來看待,即確定了思想自由是一種權利,從而確定了權利義務的基本關系。站在憲法的角度,知識自由是公民權利義務與國家權利義務之間的關系,指明了知識自由這一權利體系中的國家義務因素,但這種義務被認為是國家消極不干涉的義務,即對人的思想國家不加干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在信息化和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來源、更新和內容不斷豐富,各種社會思想越來越紛繁復雜,思想自由僅僅作為國家的消極義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知識需求,從而要求國家積極作為,滿足人們對海量知識的需求。這一權利自然也有所變化,由消極的自由變?yōu)榱朔e極的權利。也就是說,在公民權利義務與國家權利義務這一憲法關系中,思想自由中的國家義務,已經不再是消極的不作為義務,而應當是積極的保障思想自由的作為義務。國家通過各種方式,滿足人們對知識傳播、獲取和交流的需求,從而真正實現(xiàn)思想自由。當然,為知識自由提供國家義務是從根本、最終意義上說的,這也是知識自由作為憲法權利的體現(xiàn)。在具體的社會權利義務中,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著是相互依存的。圍繞著權利義務的內容,權利的享有者和義務的承擔者形成了一個相互對應的依存關系。但是,在圍繞著知識自由的憲法關系中,作為憲法權利必須有一個代表國家承擔義務的主體,也就是在作為權利主體的公民和作為義務承擔者的國家之間,需要存在著一個具體的義務承擔主體,這一主體自然落腳到現(xiàn)代公共圖書館上。
知識自由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公共圖書館事業(yè)成為國家承擔的積極作為義務,為公民獲取各種信息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條件,為公民實現(xiàn)知識自由提供了保障,是國家承擔憲法義務的具體體現(xiàn)。如前所述,知識自由已經不能再界定為一種消極的權利存在,其實現(xiàn)不是要求國家消極的不作為,而是要求國家進行積極作為來促進和保障。無論當前是社會主義國家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積極的作為滿足了人們的知識需求,是國家的基本理念。實際上,早期將思想自由界定為消極自由的時代,也并不是說國家完全的無所作為,而是在思想自由的諸多要素中,某些權利和自由明顯屬于個人的自由內容,要求國家消極不作為。例如,思想的產生、知識的選擇、思想的表達等,這些權利使思想自由包含了部分消極的自由權要素,從而要求國家的保障義務是消極的不作為義務。但是,作為知識自由,國家更多的應當體現(xiàn)在作為義務上,這也是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以及民主社會的本質要求。國家對于知識自由應承擔的積極義務至少包括尊重義務、保護義務和實現(xiàn)義務三個方面。尊重的義務是基于個人權利屬性而言的,主要要求政府不得對公民享有知識自由權利進行干涉;保護的義務是從知識自由的社會權利屬性而言的,主要是政府應當積極的作為,防止第三方侵犯公民的知識自由;實現(xiàn)的義務是就政府本身的責任而言的,主要是政府應當通過各種立法、執(zhí)法、預算、財政投入等方式,推動和促進公民知識自由權得以充分的實現(xiàn)。國家不僅有義務以消極的不作為方式對個人獲取知識、傳播知識和交流思想不干涉,并且通過立法、行政和司法進行保護,而且還有義務通過提供知識的交流場所、機構和制度,促進人民享有并實現(xiàn)知識自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二十條規(guī)定“ 國家發(fā)展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事業(yè),普及科學和技術知識,獎勵科學研究成果和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國家發(fā)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yè)、新聞廣播電視事業(yè)、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yè),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國家對于從事教育、科學、技術、文學、藝術和其他文化事業(yè)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創(chuàng)造性工作,給以鼓勵和幫助”。這些規(guī)定已說明,通過公共圖書館等事業(yè)組織保障公民知識自由是國家的積極義務。公共圖書館是以憲法保障知識自由等各種形式的公民表達自由的基本權利而進行的制度設計,在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設立和發(fā)展中,國家所承擔的義務主要在于保障其知識自由、保障公民平等利用公共圖書館獲取和利用知識的權利。以公共圖書館為媒介,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從而彰顯政府的公共責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4年制定了《公共圖書館宣言》,在其開篇即指出:“社會和個人的自由、繁榮與發(fā)展是人類的基本價值。人類基本價值的實現(xiàn)取決于信息靈通的公民在社會中行使民主權利和發(fā)揮積極作用的能力。人們的建設性參與和民主社會的發(fā)展有賴于令人滿意的教育和自由與無限制地利用知識、思想、文化和信息?!薄肮矆D書館,作為各地通向知識的門徑,為個人和社會群體提供了終生學習、獨立決策和文化發(fā)展的基本條件?!辈⑶疫M一步指出,“公共圖書館原則上應該免費提供服務;建立公共圖書館是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責任”。這些規(guī)定不僅僅將知識自由界定為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和重要使命,而更界定為政府的公共責任和憲法義務。
法治建設是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繁榮發(fā)展根本保證的觀念,在界內已達成了共識。但是我國沒有相關公共圖書館的專門立法,學者們對公共圖書館建設的路徑并不完全一致。在我國當前有關公共圖書館的價值理論、法律軟環(huán)境、立法及實踐都不成熟、不規(guī)范的情況下,有必要將公共圖書館核心價值與法律結合,以價值引導立法,以立法弘揚價值。我國首先要以知識自由為核心價值,從更高的角度、更深的層次制定統(tǒng)一的公共圖書館法,從而為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目標創(chuàng)造完整的法律軟環(huán)境。
3.1更新公共圖書館法治建設觀念
保障思想自由,就必須保護知識自由,否則,個人的內心思想活動不表現(xiàn)于外部,內心思想就不會為人所知,就不能發(fā)揮思想自由的政治和社會功能。同理,保護表達自由,就必須同時保護知識傳播、交流和利用的自由,否則,如果所有社會成員只獲得政府許可的知識,那么,這個社會的全體成員往往只能形成單一的思想,社會上的言論也只能是一個聲音、一個口徑。由于缺乏與不同聲音的競爭,單一言論的價值就大打折扣,甚至失去意義。正是在這一意義上,20世紀之后,各國保障知識自由的范圍出現(xiàn)了明顯的擴展趨勢,其主要表現(xiàn)是憲法在原來保障表達自由的基礎上,增加了對知識自由進行保障的規(guī)定。由于受到傳統(tǒng)的管理理念的影響,指導我國公共圖書館法治建設的立法指導思想落后,不符合現(xiàn)代服務型政府的理念,強調國家對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和公共圖書館對讀者的管理,突出國家強制性的權力,而很少強調讀者獲取知識和獲得良好服務的權利,更沒有從國家義務的角度確立公共圖書館的知識自由這一核心價值。這種立法指導思想中的“官本位”直接影響著有關公共圖書館的行為,導致以服務為本位的公共圖書館出現(xiàn)了“官僚式”的行政管理,這是與現(xiàn)代圖書館的定位相背離的,也為現(xiàn)代社會的行政理念所不容。從公共圖書館法治建設的基本觀念上分析,公共圖書館制度的設立,保障公民的知識自由不是國家給予公民的恩惠,而是國家的法定義務,平等獲取知識、利用知識和交流傳播知識是公民的權利。在國家實行公共圖書館免費開放的過程中,文化部、財政部提出了“增加投入、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改善服務”的原則,保證圖書館免費開放的經費投入,保證公用圖書館正常運轉,并保證實現(xiàn)公共圖書館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實現(xiàn)。同時,要求各地政府應當按照《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創(chuàng)新文化服務的體制機制,改進文化系統(tǒng)的內部管理,優(yōu)化文化體制機制的組織結構,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提高運營效率。這些內容反映了我國公共圖書館性質的轉變,并將其定位于政府舉辦的公益性文化事業(yè)單位,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場所,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針對這種變化,在公共圖書館法治建設過程中必須作出相應的回應。公共圖書館法治建設中,應當首先轉換立法的指導思想,強調政府必須堅持“服務型”的行政理念,將保障公民知識自由權作為公共圖書館立法的核心價值追求。
3.2界定公共圖書館法的部門屬性
某一部法律隸屬于哪一個法律部門,關乎這一法律的性質和價值定位,也會影響到這一法律的立法內容。因此,有必要根據公共圖書館法的性質及其所調整的對象,來界定其部門屬性。知識自由是公共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公共圖書館法為知識自由提供法治保障。思想自由具有消極自由的屬性,即要求國家不進行干涉,但是思想自由中知識自由并不是一種消極自由。所以,國家應當為社會提供獲取知識、傳播和利用知識的途徑及條件。由此,知識自由是國家應當保障的一種權利,是一種積極的自由。當前,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在這個法律體系中包含了七大法律部門,其中包括行政法和社會法。行政法一般是對社會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法律規(guī)范,例如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等,突出強調強制和管理關系。而社會法主要是與民生有關的法律規(guī)范,例如有關勞動保障、就業(yè)促進等等方面的法律,突出表現(xiàn)在國家的公共服務性,強調國家為社會提供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公共產品。按照這一劃分標準,公共圖書館法不同于平等主體權利義務關系,以權利為本位的私法,也不同于基于管理關系以命令服從為主要模式的行政法,它是以國家為社會提供公共福利,滿足社會利益為基礎,強調社會本位法。公共圖書館制度是憲法規(guī)定的國家公共義務的一項實踐,是國家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一項社會服務制度。從價值取向上看,公共圖書館法主張積極實施分配正義,促進知識自由,體現(xiàn)社會正義,關注社會福利的增進,從而實現(xiàn)社會的總體和諧。因此,公共圖書館法應當是社會法,而不應當屬于行政法法律部門。
3.3完善憲法中的思想自由保障條款
在我國的憲法中,并沒有有關思想自由的表述,現(xiàn)有的公民基本權利體系中也沒有可以從中延伸或者是解釋出思想自由的條款事項。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作為公民基本權利內容的思想自由,自然應當納入憲法的保護之中。在規(guī)定思想自由保障條款的同時,憲法中關于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表述條款也應當進行完善,加入有關保障公民知識自由的內容?,F(xiàn)行憲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國家發(fā)展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學藝術事業(yè)、新聞廣播電視事業(yè)、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和其他文化事業(yè),開展群眾性的文化活動?!痹谠摋l款中可加入“保障知識自由”的內容,從而引導公共圖書館立法進行合理定位,并以此為公共圖書館立法提供憲法依據。
3.4制定統(tǒng)一的公共圖書館法
對于早期的公共圖書館而言,其知識集散程度有限,信息交流也并沒有完全展開,對法律保障的需求程度較低。隨著信息化時代和知識經濟的發(fā)展,對讀者的權利與義務、對公共圖書館文獻的保存與流通、對文獻知識的保護與限制,越來越需要制度化和法治化。公共圖書館作為一種現(xiàn)代的公益事業(yè),離開一個切實可行的法律保障體系是無法生存和發(fā)展的。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也制定和出臺了許多有關公共圖書館的政策或法規(guī)。例如,1955年文化部頒發(fā)的《關于征集圖書、雜志樣本辦法》、《關于改進公共圖書館工作批示》,1957年國務院頒布的《全國圖書協(xié)調方案》,1956年教育部頒發(f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試行條例(草案)》,為新中國公共圖書館立法提供了經驗。1978年,國務院頒發(fā)了《省、市自治區(qū)公共圖書館工作暫行條例(試行草案)》,之后,各省市開展了公共圖書館的地方立法工作。據統(tǒng)計,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共發(fā)布了有關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文件、規(guī)章42項次。豐富的地方立法,為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公共圖書館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制定統(tǒng)一的公共圖書館法也符合世界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趨勢。早在1848年,美國馬薩諸塞州議會通過了在波士頓市建立公共圖書館的法案,被認為是第一部有關公共圖書館事業(yè)的立法。1850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公共圖書館法。美國在1956 年出臺了《公共圖書館服務法》。芬蘭、挪威、匈牙利、伊朗等國家均制定了國家公共圖書館法。迄今,在160多年的公共圖書館立法史上,先后有60多個國家公布了250多部公共圖書館法。適應公共圖書館發(fā)展需要,借鑒域外經驗,制定全國統(tǒng)一的公共圖書館法已是勢在必行。
(來稿時間:2014年11月)
參考文獻:
1.蔣永福.關于知識自由與圖書館.圖書館雜志,2003(8):9-10
2.約翰·密爾.論自由.程崇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35
〔分類號〕G250
〔作者簡介〕竇衍瑞(1970-),男,法律碩士,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發(fā)表論文20余篇,研究方向:憲法與行政法學。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State Responsibility——Co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the Core Value for Public Libraries
Dou Yanru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Abstract〕Intellectual freedom is the essential historical mission, idea spirit, core eternal value and ultimate goal of public library. The public librarianship is essentially support, chance and the important way that the nation actively provide for their citizens to reach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should undertake the constitutional obligation. To propagate the intellectual freedom and construct healthy social surroundings for 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library basically rely on the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public libraries. Taking the freedom of thought into the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and protecting the right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will be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tanding point of the legislation of library. All these contents including the subject of runn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the related funds,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the readers and the sharing of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should be the main part of the legislation of library. Hence the legal environment could be constructed for the purpose of intellectual freedom, the demands for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knowledge could be satisfied, and lawful right and interests of the readers, the libraries and their staff could be protected.
〔Key words〕Intellectual freedomPublic library Core value Constitutional assur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