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唐代以來主要官私書錄中的佛道之爭

        2015-02-12 14:54:24三峽大學(xué)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湖北宜昌443002
        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15年4期

        ●羅 凌(三峽大學(xué) 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湖北宜昌 443002)

        唐代以來主要官私書錄中的佛道之爭

        ●羅凌(三峽大學(xué)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湖北宜昌443002)

        [關(guān)鍵詞]官私書錄;道教文獻;佛教文獻;佛道之爭

        [摘要]唐代以來佛教與道教既相互融攝又相互論爭,從文獻學(xué)角度觀照,佛道之爭主要體現(xiàn)為各自建構(gòu)嚴密的理論經(jīng)典體系以及著文論辯問難兩個層面。選取《隋書·經(jīng)籍志》等十部官私書錄,從佛、道文獻類目名稱與層級的區(qū)別、編排的次序先后、著錄規(guī)模的大小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判斷唐代以來書錄中的佛道之爭,各自有其歷史階段性,總體呈現(xiàn)這樣的軌跡:道教文獻由唐初書錄的推尊地位,逐漸在類目層級和子部序位兩方面呈下滑趨勢,而佛教文獻由唐初書錄類目中的最末位置,在類目層級和子部序位方面漸次上升,個中先道后佛的觀念持續(xù)到《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時才真正扭轉(zhuǎn)過來,同時,佛、道文獻的著錄規(guī)模皆受到擠壓,將佛、道文獻納入儒家文化體系的意圖與佛、道文獻的特殊性存在直接沖突。

        佛教與道教能夠相互融攝,但在信仰和義理層面又各有特質(zhì),為了宣揚正信、爭取宗教的正統(tǒng)地位以及更加廣闊的傳播空間,衍生出佛道之爭。佛道之爭,從文獻學(xué)角度觀照,主要分為兩個層面:一則體現(xiàn)為佛教、道教各自建構(gòu)嚴密的理論經(jīng)典體系;一則體現(xiàn)為不同宗教集團相互指斥正邪,并著文往返論辯問難。卿希泰先生指出:“佛、道二教的發(fā)展,使它們?yōu)闋幾诮虃鞑リ嚨睾退枷肟刂茩?quán)的斗爭隨之日益激化?!保?]東漢魏晉時期,已開佛道論衡的先聲,有東漢僧人攝摩騰與道士論難,西晉道士王浮著《老子化

        胡經(jīng)》、東晉孫綽著《喻道論》等。隨著佛教、道教的廣泛傳播,其論衡愈演愈烈,如南北朝時期顧歡著《夷夏論》、明僧紹著《正二教論》等。

        佛道之爭全方位滲透進社會的各個層面,甚至包括書錄的編纂。陳麥青先生認為“魏晉至唐初佛、道兩教發(fā)展、消長的情形,從當時一些目錄書中對佛、道經(jīng)典的著錄、安排等以及同時一些佛、道專門目錄的修撰情況中,也可以得到一個大致的反映”。[2]唐初已經(jīng)確定了儒家的主體思想地位,隨后佛教、道教從發(fā)展的巔峰階段漸次衰微凌夷。然而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的編纂則呈反向——日趨繁榮,唐代以后文獻總量呈現(xiàn)出爆發(fā)式增長趨勢。書錄編纂能夠體現(xiàn)出時代的思想潮流,故而主要官私書錄著錄佛教和道教文獻的方式以及具體形態(tài),也反映出不同時代書錄中的佛道之爭。荀勖《中經(jīng)新簿》是最早著錄佛教文獻的書錄,至于著錄道教文獻,王宗昱先生以為:“道教經(jīng)典被收入目錄學(xué)體系是后于佛教的,大約是受到了官方對佛經(jīng)編纂的影響?!保?]唐以后三教融合的觀點逐漸形成重要的格局,目錄專書如何著錄佛、道文獻,佛、道文獻在官私書錄中處于何種地位,能否反映出佛、道兩教的實際發(fā)展情形。本文將從目錄學(xué)角度考察唐代以來主要書錄著錄佛、道文獻的具體情況,試就三教融合背景下官私書錄中呈現(xiàn)的佛道之爭予以辨析。鑒于唐代以來官私書錄太為駁雜,故范圍有所限定,一方面考量其時代的代表性,一方面注重其在目錄學(xué)史中的學(xué)術(shù)性,僅選取《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崇文總目》《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文獻通考》《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等十部書錄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一、類目名稱與層級的區(qū)別

        分類是目錄的靈魂,一部書目的編纂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分類,所謂“類例既分,學(xué)術(shù)自明”。佛教類文獻和道教類文獻,唐以來書錄中的類目名稱并不一致,尤其是道教類文獻,經(jīng)常與“道家類”混為一體,其間有一個類例不分到類例明晰的過程。

        唐以來十種主要官私書錄中,佛教文獻有四種類目名稱:其一謂“佛經(jīng)”類,僅僅在《隋書·經(jīng)籍志》這樣使用。以“佛經(jīng)”作為類目名稱統(tǒng)稱佛教文獻,這里的所謂“經(jīng)”,并非佛教經(jīng)律論的經(jīng),而是指向佛教文獻的更加寬泛的義項。其二謂“釋書類”,強調(diào)釋家對文獻的統(tǒng)領(lǐng),北宋官修書錄《崇文總目》置之于子部第二十類,隨后私家書錄《郡齋讀書志》和《文獻通考》繼承了這個類目名稱,《郡齋讀書志》在子部第十八類,而《文獻通考》在第二十類。其三謂“釋家類”,以“釋家”統(tǒng)之,因為是書目類名,故類目名稱亦明晰?!锻ㄖ尽に囄穆浴纷宇惖谌?、《明史·藝文志》子部第十二、《四庫全書總目》子部第十三的類目統(tǒng)一采用“釋家類”。其四謂“釋氏類”,與“釋家類”名稱近似,《直齋書錄解題》子部第十一類即是。比較特殊的是《舊唐書》和《新唐書》,沒有給佛教文獻設(shè)置專門類目,而是泛泛歸之于“道家類”中,與老學(xué)、莊學(xué)、道教文獻匯編,從目錄分類學(xué)角度看,不能不說是個缺陷。

        道教文獻的類目名稱同樣復(fù)雜,一則為《隋書·經(jīng)籍志》集部之后所附“道經(jīng)”類,著錄道教文獻。二則沒有為道教文獻設(shè)置專門的類目,而是籠統(tǒng)將老學(xué)、莊學(xué)文獻和道教文獻匯編為“道家類”一目,如《舊唐書》《新唐書》《通志·藝文略》《明史·藝文志》和《四庫全書總目》。其中,分類最為精致細微的是《通志·藝文略》,其“道家類”相當龐雜,細分為“老子、莊子、諸子、陰符經(jīng)、黃庭經(jīng)、參同契、目錄、傳、記、論、書、經(jīng)、科儀、符、吐納、胎息、內(nèi)視、導(dǎo)引、辟谷、內(nèi)丹、外丹、金石藥、服餌、房中、修養(yǎng)”等二十五個三級類目,[4]“陰符經(jīng)”類之后的二十二個類目實際是對道教文獻的再一次分類。三則為“道書類”,《崇文總目》在子部第二類“道家類”著錄老莊道家文獻,而第十九類“道書類”則著錄道教文獻,這個類目名稱更加名副其實。四則為“神仙類”,從《郡齋讀書志》開始,為與老莊之道學(xué)增加區(qū)別度,將道教文獻類目專門設(shè)定為“神仙類”,隨后的《直齋書錄解題》和《文獻通考》都繼承了這樣的類目設(shè)置。

        作為宗教文獻,在目錄分類體系中,佛教文獻與道教文獻應(yīng)該歸屬于同一個層級,如《隋書·經(jīng)籍志》就統(tǒng)一將“道經(jīng)”類和“佛經(jīng)”類分別附錄于集部之后,雖不能與以儒學(xué)為中心內(nèi)容的經(jīng)史子集四部相提并論,不能算作《隋志》四分法系統(tǒng)中的一種,但這種設(shè)置也強調(diào)了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的同等重要性,它們是僅次于四部而可以獨立分類的宗教文獻,故盡管是附錄,“道經(jīng)”類和“佛經(jīng)”類則相當于一級類目。

        而大部分書錄則將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著錄在子部之下的二級類目甚至三級類目中,類目層級越低,表明對其重視程度越少。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各自設(shè)置類目同屬于子部下二級類目的書錄有《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文獻通考》。同屬

        于子部“道家”類下三級類目的書錄有《舊唐書》和《新唐書》,其將“道、釋諸說”與“老子”、“莊子”類文獻并而列之。

        如果是科學(xué)的類目設(shè)置,則不應(yīng)該將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著錄為不對等的層級。然而不同的書錄中,還是存在佛教文獻與道教文獻并非同等層級的情況。如《通志·藝文略》《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其佛教文獻的類目名稱為“釋家類”,屬于子部下二級類目,但與之相對應(yīng)的二級類目“道家類”,實際上還可以細分為老學(xué)、莊學(xué)以及道教文獻等三個三級類目。佛、道文獻分屬于不同層級的類目中,個中或多或少可以反映出編纂者的分類思想,同時也映現(xiàn)出對于佛、道文獻不同的定位。從這個角度看,《通志·藝文略》《明史·藝文志》《四庫全書總目》等南宋及以后的書錄對于佛教文獻,應(yīng)該給予了更大的關(guān)注。

        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被歸入子部下的二級類目成為唐代以來書錄編纂形式的主流,但將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置于不同層級的類目,又反映出佛、道文獻在書錄中的層級之爭。

        二、編排的次序之爭

        現(xiàn)存唐以來主要官私書錄子部二級類目的編排中,儒家從始至終被理所當然地著錄在首位,充分體現(xiàn)出尊儒視域下對于儒家文獻的尊重態(tài)度。但是儒家文獻之后,其他諸家文獻應(yīng)該如何排列,佛教文獻與道教文獻各自居于何種位置,子部雖說能夠自成一個學(xué)術(shù)體系,不同時代目錄學(xué)家的學(xué)術(shù)思想仍存在差異性,故在編次諸家文獻時建構(gòu)有自己的義例,不同的義例反映出不同的目錄分類學(xué)思想和學(xué)術(shù)主張。尤其本文關(guān)注的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還存在一個編排的次序先后之爭。佛教文獻和道教文獻的編排次序,并非一個簡單的孰先孰后的問題,毋庸諱言,編排的次序不同,反映出不同的受重視程度。

        對于佛、道文獻,《隋書》云:“道、佛者,方外之教,圣人之遠致也。俗士為之,不通其指,多離以迂怪,假托變幻亂于世,斯所以為弊也。故中庸之教,是所罕言,然亦不可誣也。故錄其大綱,附于四部之末?!保?]其著錄編排較為簡單,四部之后首先附錄“道經(jīng)”類,隨后是“佛經(jīng)”類。陳麥青先生認為:“《隋書·經(jīng)籍志》的體例、類目安排等,一般都遵《七錄》之制。然而在佛、道兩類的排列上,卻將《七錄》的‘佛前道后’換成了‘道前佛后’,這恐怕非信手為之?!保?]《隋書》采取先道后佛的著錄順序,有唐初統(tǒng)治者將道教改造成為皇室宗教的時代思想淵源。

        《舊唐書》和《新唐書》子部共分十七類,但并沒有為佛、道文獻專門立目,而是籠而統(tǒng)之歸置于“道家類”中?!暗兰翌悺本幣旁凇叭寮翌悺敝螅幼硬康诙?。其包羅文獻門類甚多,首先著錄老、莊之道學(xué)文獻,然后是道教文獻,佛教文獻則忝陪末座,繼承了《隋志》先道后佛的編排次序。

        《崇文總目》子部分出二十類,值得稱道的是,它區(qū)分了道家和佛、道二教文獻,其中第二類是“道家類”,第十九和第二十類是“道書類”、“釋書類”,宗教文獻被置放在末尾,其中道教文獻仍然居前。

        《通志》諸子類下共分十一個二級類目,分別是儒術(shù)、道家、釋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兵家。道教文獻則沒有二級類目,而是歸并在“道家”類中,其類目相當龐雜,具體細分為“老子、莊子、諸子、陰符經(jīng)、黃庭經(jīng)”等二十五個三級類目,“陰符經(jīng)”之后的三級類目多與道教文獻有關(guān)。比較令人矚目的是,佛教文獻有獨立的“釋家類”二級類目,而且編次在子部第三位,遠遠高于其他名家、法家等的位次?!搬尲摇鳖愊碌娜夘惸恳鄻O精細,分為“傳記、塔寺、論議、詮述、章鈔、儀律、目錄、音義、頌贊、語錄”[4]等十種。鄭樵實際上將道教文獻編排在佛教文獻之前,可惜沒有專門為道教文獻立目。但是,其將道、佛宗教文獻在子部的序位大大提前,分別居于僅次于“儒術(shù)類”之后的第二、三位,充分體現(xiàn)出鄭氏對佛、道文獻的重視。

        私家書錄《郡齋讀書志》的子類分儒家、道家、法家等十八類,其中道教文獻和佛教文獻分別著錄在第十七、十八位,分別是“神仙類”、“釋書類”,其佛、道文獻的位次,受《崇文總目》影響甚巨。

        《直齋書錄解題》子部分二十個子目,道教文獻和佛教文獻分別著錄在第十“神仙類”、十一“釋氏類”。陳振孫擺脫了《隋志》《崇文總目》以及《郡齋讀書志》等書錄將宗教文獻編排在某個類目末尾的傳統(tǒng)思維,但是也沒有鄭樵提升佛、道文獻位次的勇氣,故而走了中庸路線,道、佛文獻編排在第十、十一位,雖不如儒墨名法等傳統(tǒng)子家顯眼,但畢竟如兵書類、歷象類、陰陽家類、類書類等九個類目都被甩在身后。

        《文獻通考》的子部分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小說家、農(nóng)家、陰舊家、

        天文、歷譜、五行、占筮、形法、兵書、醫(yī)家、房中、神仙、釋書、類書、雜藝術(shù)等二十二類。其中,道教文獻居于第十九位,佛教文獻居于第二十位,道、佛文獻僅僅領(lǐng)先于“類書、雜藝術(shù)”兩類文獻,或可以說明馬端臨對宗教文獻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夠。

        《明史·藝文志》子類分作十二類:除了“儒家、雜家、農(nóng)家、小說家、兵書、天文、歷數(shù)、五行、藝術(shù)、類書”十家之外,“十一曰道家類,十二曰釋家類。”[6]其因襲《舊唐書》等的著錄體例,將莊老之道學(xué)與道教文獻混為一團,并沒有為道教文獻設(shè)置專門的子目。同時,在位次方面,宗教文獻忝陪末座,再次回到《隋志》《崇文總目》以及《郡齋讀書志》等書錄編排宗教文獻于子部末尾的傳統(tǒng)。

        《四庫全書總目》子部有儒家類、兵家類、法家類、農(nóng)家類、醫(yī)家類、天文算法類、術(shù)數(shù)類、藝術(shù)類、譜錄類、雜家類、類書類、小說家類、釋家類、道家類等十四類,佛、道文獻仍然編排在末席。但是其具體序次卻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即先佛后道。唐代以來重要官私書錄一直持守著的先道后佛的文獻編排傳統(tǒng),直到《四庫全書總目》的編纂,才最終被顛覆。為什么發(fā)生這樣的變化?紀昀云:“諸志皆道先於釋,然《魏書》已稱釋老志,《七錄》舊目載於釋道宣《廣弘明集》者,亦以釋先於道。故今所敘錄,以釋家居前焉。”[7]按照紀昀的說法,并非他故意立異,只是回復(fù)到《魏書》《七錄》等書目更古老的傳統(tǒng)而已,也表現(xiàn)出紀昀等四庫館臣對于佛教文獻的重視程度。

        通過上面的梳理,唐以來主要官私書錄的絕大多數(shù)將道教文獻著錄在佛教文獻之前,而《四庫全書總目》是唯一一部將佛教文獻著錄在道教文獻之前的書錄。但是道教文獻和佛教文獻在整個子部的排序,并無一定之規(guī)。為佛教文獻設(shè)置單獨二級類目并著錄佛教文獻最靠前的書錄是《通志·藝文略》,編次在第三位,而編次佛教文獻在最末的書錄則有《隋志》《崇文總目》《郡齋讀書志》《明史·藝文志》。道教文獻因為與老莊道家的淵源,經(jīng)常性被著錄在子部“道家”類中,《舊唐書》《新唐書》《通志》等書錄將“道家”類文獻歸置于子部第二位,但是往后的書錄,“道家類”文獻的編排漸次后移,《明史·藝文志》著錄為倒數(shù)第二家,而《四庫全書總目》則干脆將其著錄在最后。可見,唐代以來書錄中的佛道之爭,不論是子部中的位次變化,還是編排中的先道后佛或先佛后道的次序,各自有其歷史階段性??傮w的規(guī)律性則呈現(xiàn)出這樣的軌跡:道教文獻由唐初書錄的推尊地位,逐漸在類目層級和子部序位兩方面均呈下滑趨勢,而佛教文獻由唐初書錄的最末位置,在類目層級和子部序位方面漸次上升,清代四庫館臣則最后完成了先佛后道這種轉(zhuǎn)換。

        三、著錄規(guī)模的大小之爭

        書錄的核心范疇是著錄的內(nèi)容,內(nèi)容的多少以及質(zhì)量的高低與著錄范圍的大小息息相關(guān)。如何取精用弘,著錄的范圍應(yīng)該怎樣控制,達到怎樣的著錄規(guī)模,都是書錄編纂必須面對的問題。

        因為唐以來主要書錄編纂中始終貫穿著以儒家文獻為核心的指導(dǎo)思想,故而官私書錄不大可能出現(xiàn)既重視佛教文獻又重視道教文獻的情形,排除掉這一點,可以分別出這樣三種情形:一則佛、道并輕,這是最主要的著錄佛、道文獻的方式,有《舊唐志》《新唐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文獻通考》等書錄?!杜f唐志》道家類中所錄“右道家一百二十五部,老子六十一家,莊子十七家,道、釋諸說四十七家,凡九百六十卷”。[8]其中,附錄有“釋家類”文獻22種178卷,道教文獻則有25部355卷,道教文獻和佛教文獻所占比例都較小,根本不能反映出當時宗教文獻的大致面貌?!缎绿浦尽纷硬俊暗兰翌悺币话偃呒?,一百七十四部。前列老莊之道學(xué)文獻,隨后是道教文獻:“凡神仙三十五家,五十部,三百四十一卷。失姓名十三家,自《道藏音義》以下不著錄六十二家,二百六十五卷?!弊詈缶幣欧鸾涛墨I:“凡釋氏二十五家,四十部三百九十五卷。失姓名一家,玄琬以下不著錄七十四家,九百四十一卷?!保?]基本上沿襲了《舊唐志》的著錄規(guī)模?!犊S讀書志》著錄《四十二章經(jīng)》《林間錄》等53部佛教經(jīng)論、僧傳、燈錄等,而“神仙類”則著錄道教文獻《度人經(jīng)》等60部。[10]《直齋書錄解題》著錄“神仙類”文獻55部,著錄“釋氏類”文獻31部。[11]《文獻通考》著錄“神仙類”道教文獻101部,著錄佛教文獻83部。[12]道教文獻與佛教文獻的著錄規(guī)模都較小,可謂并輕。

        一則重道輕佛,這方面有《崇文總目》《通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錄?!冻缥目偰俊肪砭胖浀澜涛墨I,共分九個部分,從“‘道書一’共五十五部計一百四卷”到“‘道書九’共六十部計一百六卷”,總計525部972卷。其卷十著錄“釋書類”文獻,分作三部分:“‘釋書上’共五十七部計三百三十六卷”;“‘釋書中’共五十四部計八十九卷”;“‘釋書下’共二十七部計二百二卷”,[13]共141部627卷,道

        教文獻的部數(shù)是佛教文獻的近四倍。而《通志》著錄道教文獻規(guī)模:“凡道類二十五種,一千三百二十三部,三千七百六卷?!敝浄鸾涛墨I規(guī)模:“凡釋類十種,三百三十四部,一千七百七十七卷。”[4]又,《四庫全書總目》著錄范圍則為:“右釋家類十三部,三百十二卷,皆文淵閣著錄?!贝婺俊笆?,一百一十七卷”。“右道家類四十四部,四百三十二卷?!贝婺俊耙话俨?,四百六十四卷”。[7]部數(shù)和卷數(shù),道教文獻都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明顯是重道輕佛。

        一則重佛輕道,這方面有《隋志》和《明史·藝文志》等書錄?!端逯尽匪戒浀澜?、佛教文獻共十五類。其中,道經(jīng)“經(jīng)戒三百一部,九百八卷。餌服四十六部,一百六十七卷。房中十三部,三十八卷。符錄十七部,一百三卷”。合計四類377部,1216卷。佛經(jīng)有“大乘經(jīng)六百一十七部,二千七十六卷。小乘經(jīng)四百八十七部,八百五十二卷。雜經(jīng)三百八十部,七百一十六卷。雜疑經(jīng)一百七十二部,三百三十六卷。大乘律五十二部,九十一卷。小乘律八十部,四百七十二卷。雜律二十七部,四十六卷。大乘論三十五部,一百四十一卷。小乘論四十一部,五百六十七卷。雜論五十一部,四百三十七卷。記二十部,四百六十四卷”。合計十一類1950部,6198卷。[5]道教文獻和佛教文獻總計2327部、7414卷,個中道教文獻的部數(shù)僅占16%,而佛教文獻部數(shù)占84%;卷數(shù)方面,道教文獻占近20%,而佛教文獻占80%。故在著錄范圍方面,佛教文獻具有壓倒性優(yōu)勢。《明史·藝文志》著錄如右:“道家類五十六部,二百六十七卷。”“釋家類一百十五部,六百四十五卷。”[6]《明史·藝文志》著錄佛、道文獻的規(guī)模都受到限制,相對而言,佛教文獻占據(jù)優(yōu)勢。

        在儒家思想為絕對主導(dǎo)的傳統(tǒng)背景下,佛、道兩教難免受儒家思想的支配和控制。書錄作為一定歷史條件下的產(chǎn)物,離不開其所處歷史時期政治思想和學(xué)術(shù)風(fēng)氣的影響,故而唐以來的官私書目編制也被打上儒家思想的烙印?!端逯尽酚涊d南齊王儉《七志》“其佛、道附見”,陳麥青先生認為:“道經(jīng)在目錄書中已和佛經(jīng)并列著錄,這表明當時道教經(jīng)典已有和佛教經(jīng)典并駕齊驅(qū)、相互抗衡之勢了?!保?]但是唐代以來的主要官私書錄著錄佛教、道教文獻,呈現(xiàn)出這樣一些特點:一則對于佛教、道教文獻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整體上都沒有反映宗教文獻的特征;二則道教文獻的規(guī)模無法與佛教文獻相較,但因為本土宗教的優(yōu)勢,排序多靠前,存在先道后佛的觀念性影響,這種影響一直持續(xù)到四庫館臣編纂《四庫全書總目》時才真正扭轉(zhuǎn)過來;三則著錄范圍的隨意性太大,著錄規(guī)模受到擠壓,官私書錄將宗教文獻納入儒家文化體系的意圖與宗教文獻的特殊性存在直接沖突。

        [參考文獻]

        [1]卿希泰.中國道教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487.

        [2]陳麥青.魏晉至唐初目錄書中的佛、道兩教[J].復(fù)旦學(xué)報,1991(1),86-87,90.

        [3]王宗昱.官方目錄學(xué)中的道書[J].北京社會科學(xué),2000(4):44.

        [4](宋)鄭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華書局,1995:1605,1597,1640,1649.

        [5](唐)魏征,等.隋書卷三十五[M].北京:中華書局,1973:1099.

        [6](明)張廷玉,等.明史·藝文志卷三[M]//叢書集成初編.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6:43,57,59.

        [7](清)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百四十六[M].北京:中華書局,1965:1236, 1239,1241,1254.

        [8](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四十七[M].北京:中華書局,1975:2030.

        [9](宋)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五十九[M].北京:中華書局,1975:1524.

        [10](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737-800.

        [11](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二[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345-359.

        [12](元)馬端臨.文獻通考經(jīng)籍考卷五十一至五十四[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5:1161-1255.

        [13](宋)王堯臣等撰,錢東垣輯.崇文總目卷四[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265-324.

        [收稿日期]2014-09-29 [責(zé)任編輯]李金甌

        [作者簡介]羅凌(1974-),男,三峽大學(xué)文學(xué)與傳媒學(xué)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xué)。

        [文章編號]1005-8214(2015)04-0062-05

        [文獻標志碼]E

        [中圖分類號]G257.33

        黄 色 成 年 人 网 站免费| 中文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无遮挡又黄又刺激又爽的视频| 国产高潮精品久久AV无码| 色婷婷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国产午夜精品综合久久久| 午夜视频在线瓜伦| 免费少妇a级毛片人成网| 不卡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蜜臀av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 丝袜美腿福利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色婷婷在线影院|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 久久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岛国av一区二区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成人在线视频| 丝袜美腿丝袜美腿丝袜美腿丝袜| 亚洲av综合av国产av中文| 日本乱子人伦在线视频| 久热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久爱| 亚洲女同高清精品一区二区99 | 国产好片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av无码少妇电影| 久久久亚洲精品蜜桃臀| 中文字幕有码久久高清|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女女精品视频久热视频| 亚洲综合日韩中文字幕| 一本色道久久88加勒比—综合| 麻豆亚洲av熟女国产一区二|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臀|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无码免费永久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福利|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av| 久久国产加勒比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