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玉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中醫(yī)醫(yī)院麻醉科,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斷增長,糖尿病病人實行手術治療會產生一些并發(fā)癥。該研究選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病人80例為研究對象,探究不同的麻醉方式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有關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病人8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每組為40例。其中治療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30~81歲,平均年齡(58.63±7.68)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35~79歲,平均年齡(56.28±4.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采用全麻。治療組: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
治療組硬膜外麻醉的方法為:①糖尿病病人要保持空腹的狀態(tài),血壓、血糖以及電解質都要符合手術前要求;②在患者的穿刺部位注入5 mL的12%利多卡因,并根據情況注入0.89%的羅哌卡因;③手術的全過程觀察患者相關指標的變化。
應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對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率采用c2進行比較;計量資料采取均數±方差(x-±s)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 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在手術的過程中,患者的血糖指標都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增長,但所有患者沒有出現(xiàn)并發(fā)癥及不良狀況。治療組糖尿病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方式,其患者的血糖升高的程度要小于對照組糖尿病病人;且治療組糖尿病病人的胰島素劑量的使用要少于對照組,患者在術后的清醒程度以及拔管的狀況都優(yōu)于比對照組患者。因此,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優(yōu)于采用全麻方式的效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胰島素劑量要根據患者的情況作出如下的調整:①當患者的血糖濃度在4.5 mmol/L以下時,首先以每小時靜脈注射0.5~1.0 U的胰島素,然后停止使用胰島素0.5 h,最后靜脈注射20 mL的50%葡萄糖;②當患者的血糖濃度在4.5~6.7 mmol/L之間是,每小時需減少0.3 U的胰島素;③當患者的血糖濃度大于6.7 mmol/L,>10.0 mmol/L時,不用改變胰島素的注射速度;④當患者的血糖濃度>10.0 mmol/L,>12.2 mmol/L時,每小時增加0.3 U的胰島素;⑤當患者的血糖濃度大于12.2 mmol/L,每小時增加0.5 U的胰島素。
3.2.1 酮癥酸中毒 首先要大量的生理鹽水及葡萄糖進行補液、補充胰島素,調節(jié)患者體內酸堿失衡的狀況。當糖尿病病人的酮癥酸中毒程度較輕時,要補充碳酸氫鈉。然后在整個處理患者中毒的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的血糖以及心電圖血壓等相關指標。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若糖尿病病人發(fā)生了酮癥酸中毒的癥狀,要及時地進行處理,降低手術中的麻醉風險[1]。
3.2.2 高滲性非酮癥昏迷 其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原因與酮癥酸中毒的情況極為相似,因此治療方法也很相似。主要方式就是降低滲透壓,補充患者的血容量,靜脈輸注胰島素降低患者的血糖[2]。
由于糖尿病病人身體抵抗力的下降,對疼痛的應激反應很大,因此,糖尿病病人的耐受力也相對較低。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的死亡率及發(fā)生并發(fā)癥的幾率很高,在手術中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能保證患者的血糖是否在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之中。因此,在糖尿病病人的外科手術中,應該選擇應激性較小的麻醉方式,提高控制患者血糖濃度和吸收葡萄糖的能力[3]。
該研究的治療組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對照組采用全麻的比較中,患者對血糖濃度的控制程度以及胰島素劑量的使用狀況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
綜上所述,采用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能夠較好地控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濃度,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以及不良狀況的發(fā)生。因此,在臨床中可以推廣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1] 張守江,師廣宏.麻醉在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41):104-105.
[2] 陳世云,姜愛芬,葉文煉,等.不同藥物配伍監(jiān)護麻醉對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7):857.
[3] 魏軍,李昌祁,張晶,等.糖尿病病人外科手術麻醉的相關多態(tài)性及Logistic分析[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1,11(19):3721-3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