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惠瓊
材料作文在審題時,按傳統(tǒng)我們往往強調(diào)“四法”,即抓關鍵句法、提煉中心法、由果溯因法、求異同法。但筆者認為,從學生做題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在考試的時候作文通常都會只有四五十分鐘的時間來做,如果在審題時還要去想要用哪種方法合適,這樣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也難以確保作文的質(zhì)量。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了一個行之有效且方便快捷高效的方法。這種方法簡單來講,就是“一人一事法”。下面,筆者結(jié)合實例具體講解。
一、材料是一人一事
請看下面例題:
飽受疾病折磨的史鐵生于2010年12月病逝,他21歲因病致殘,在輪椅上度過了近40年,卻寫出了大量優(yōu)秀作品,分別獲得過1983年和1984年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及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等。
這個頑強的漢子,五十多歲時又得了尿毒癥,腎也隨之衰竭,時刻都徘徊在死亡邊緣,寫作變得極其困難。近年獲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的《病隙碎筆》,前后寫了4年,有時一天只能寫幾行字。一般人看來,這樣的遭遇和經(jīng)歷,一定是痛苦而又悲傷的,但史鐵生內(nèi)心卻非常樂觀。他說:“把悲觀認識清楚了就是樂觀?!币虼耍@個坐輪椅的漢子總是笑容滿面,甚至有人說他是中國最愛笑的作家。
請根據(jù)對上則材料的感悟,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文體不限。
這則材料給出的是單純的一人一事。
一人——史鐵生;
一事——“把悲觀認識清楚了就是樂觀”;
由此可以提煉出材料的觀點:“人要取得成功,必須樂觀面對厄運(挫折)”。
二、材料是一人多事
請看下面例題:
被稱為“美國總統(tǒng)歷史的百科全書”政壇神童諾亞只有13歲,他在美國總統(tǒng)大選前一個月接受NBC電視臺的專訪,成功預測了奧巴馬在競選中獲勝。
諾亞很早就正式入選布什的總統(tǒng)競選班子,他在共和黨大會上發(fā)表演說支持布什,為布什搖旗吶喊。諾亞跟隨小布什先后游歷了27個州拉選票,并在得克薩斯州的總統(tǒng)博物館里會見了老布什。諾亞也有自己的雄心壯志,他的目標是在2032年入主白宮。就在為布什拉選票的時候,也沒忘了提醒人們到2032年美國大選的時候投他一票。
據(jù)他母親介紹,早在他5歲的時候,幼兒園進行了一次模仿美國總統(tǒng)選舉的游戲,從那個時候開始,諾亞對總統(tǒng)產(chǎn)生了興趣,告訴媽媽自己將來也要當總統(tǒng)。他如饑似渴地閱讀關于美國總統(tǒng)的故事和資料,到現(xiàn)在,諾亞擁有的關于美國總統(tǒng)歷史的書籍超過了3000本。
這則材料是一人多事,但同樣可以變成一人一事。
這則材料講述的是與諾亞取得成功相關的三件事:
一人——諾亞;
一事——諾亞從小就有自己的雄心壯志,正是諾亞幼時貌似天真幼稚、不切實際的當總統(tǒng)的理想,引領著他去積累相關的知識,提高了自己相關的能力;
由這一事可以提煉出觀點:“理想引領成長”。
二事——諾亞被稱為“美國總統(tǒng)歷史的百科全書”,諾亞如饑似渴地閱讀了許多書,并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是腳踏實地的行動讓他迅速成長;
由這一事可以提煉出觀點:“理想只有與行動相結(jié)合,才能取得成功”。
三事——諾亞從5歲到13歲一直沒有放棄過他的理想和追求;
由這一事可以提煉出觀點:“堅持才能成功”。
三、材料是多人多事
請看下面例題:
例題1:1960年,美國貧富懸殊,社會矛盾突出。有一天,一個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jīng)理,此人在辦公室里超負荷地忙碌著,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著藍色帆布衣服,陳舊但卻整潔。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鄉(xiāng)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樣子。
這則材料主要是兩人兩事,同樣可以變成一人一事。
一人——一家公司的總經(jīng)理;
一事——因超負荷地工作,折射出其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所以不免神情憔悴、滿面疲憊;
由此提煉出觀點:“有錢不一定幸?!?。
另一人——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
一事——穿著“陳舊但卻整潔”的衣服,折射出他對普通生活的熱愛,“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鄉(xiāng)村歌曲,一幅怡然自得的樣子”,折射出他對卑微工作的滿足和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
由此提煉出觀點:“窮人也有簡單的幸?!?。
如果把這兩個人兩件事合在一起也可以提煉出觀點:“幸福指數(shù)不一定與財富成正比”“正確看待幸?!薄?/p>
例題2:船主請一位修船工給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時候,發(fā)現(xiàn)船底有個小洞,就順手給補了。
過了些日子,船主來到他家里道謝,送上一個大紅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說:“您已經(jīng)給過工錢了?!?/p>
船主說:“對,那是刷油漆的錢,這是補洞的報酬。”
修船工說:“哦,那只是順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說:“當?shù)弥⒆觽儎澊ズI现螅也畔肫鸫子卸催@事兒,絕望極了,覺得他們肯定回不來了。等到他們平安歸來,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們?!?/p>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這則材料比較復雜,雖然同樣是兩人,但和兩人分別相關的事卻不只一件事,但同樣可以變成一人一事。
一人——船主;
相關的兩件事,一事——船主來到油漆工家里道謝,送上一個大紅包;
由這件事可以提煉出觀點:“懂得感恩”。
二事——忘了船底有洞;
由這件事可以提煉出觀點:“細節(jié)決定成敗”(小洞卻能決定人的生死)。
另一人——油漆工;
一事——發(fā)現(xiàn)船底有個小洞,就順手給補了;
由這件事可以提煉出觀點:“及時修補漏洞”(個人、集體、國家、民族),“對自己的工作盡職盡責”“不以善小而不為”“善意就在舉手之勞中”。
如果把兩個人多件事合在一起,也可以提煉出觀點:“互助共利、和諧相處,是人際關系、工作關系的最高境界”。
以上是筆者結(jié)合在教學中的具體實際粗略地談了關于材料作文如何才能又快又準地審題,即變換成“一人一事”。學生掌握這一方法的熟練程度,要因人而異,但一般可以做到立意準確。
編輯 董慧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