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煜,彭 麗
(安徽淮南東方腫瘤醫(yī)院 麻醉科,安徽淮南232035)
地佐辛、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用于宮頸錐切的臨床觀察
李 煜,彭 麗
(安徽淮南東方腫瘤醫(yī)院 麻醉科,安徽淮南232035)
Leep刀行宮頸錐切術,因其時間短、出血少、效果確切,現(xiàn)已在門診廣泛開展。此手術的麻醉選擇各家不同,現(xiàn)將我科用地佐辛、芬太尼分別復合丙泊酚在婦科Leep刀行宮頸錐切術中的應用效果觀察如下。
1.1 一般資料
統(tǒng)計我院2013~2014年,自愿接受 Leep刀(UM-150A高頻手術治療儀)行宮頸錐切治療病人70例,ASAⅠ~Ⅱ級,年齡24~53歲,體重40~70kg,70例病人隨機分為 E組35例,F(xiàn)組35例。
1.2 麻醉方法與用藥
70例病人在門診常規(guī)檢查心電圖、凝血機制,入室前禁食、飲6h,兩組均不給術前用藥,入室后開放上肢靜脈,以乳酸鈉林格注射液維持,鼻導管2L/min小流量持續(xù)吸氧,體位采用截石位且頭略低位。監(jiān)測采用飛利浦(PHILIPS MP20多參數(shù)監(jiān)護儀)連續(xù)監(jiān)測心電圖、血壓、心率、呼吸及血氧飽和度。E組:緩慢靜滴芬太尼1.0μg/kg,10min后緩慢靜注丙泊酚1.5~2.0mg/kg負荷量,繼以緩慢間斷推注丙泊酚每次20~30mg,待患者睫毛反射及意識消失后手術開始。操作過程中如出現(xiàn)肢體扭動,再靜注丙泊酚30~40mg。F組:地佐辛注射液(揚子江藥業(yè)),緩慢靜滴 0.05mg/ kg,15min后靜注丙泊酚,用法用量同E組。
1.3 監(jiān)測
采用飛利浦MP-20多參數(shù)監(jiān)護儀全程監(jiān)測心電圖、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術中一但出現(xiàn)呼吸抑制、血氧飽和度下降,除托起下頜外同時加大吸氧流量,仍不能糾正者給面罩加壓通氣,分別觀察兩組病人術中麻醉效果、蘇醒時間及丙泊酚用量。
1.4 統(tǒng)計分析
所有數(shù)據(jù)以(ˉx±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0例病人麻醉效果均滿意,達到術中無痛、無知曉、兩組均未出現(xiàn)惡心嘔吐病例。兩組病人丙泊酚的用量、手術時間、年齡 、體重、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間清醒時間也無明顯差異,但E組病人清醒后頭暈程度較F組為重,有4例病人清醒后仍嗜睡,不想言語。F組病人術后清醒徹底無頭暈現(xiàn)象,均能自行行走,兩組間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兩組病人麻醉后,均有一過性的血壓下降、心率減慢,但均可自行恢復,無需用藥糾正。兩組病人用藥后血氧飽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E組下降率明顯大于F組,有5例病人需面罩加壓給氧后緩解,F(xiàn)組通過托起下頜給氧均可恢復正常范圍,兩組間血氧飽和度有顯著差異(P<0.05)。
Leep刀宮頸錐切時,由于宮頸擴張、牽拉、單極切割等給患者造成較大痛苦及心里壓力,所以進行無痛Leep刀宮頸錐切術是婦科發(fā)展趨勢,其麻醉方法多采用芬太尼和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種快速、短效、蘇醒快的靜脈麻醉藥,本身沒有鎮(zhèn)痛作用或鎮(zhèn)痛作用較弱,注射時易引發(fā)局部疼痛及不適感,單獨使用時,病人時常發(fā)生肢體扭動,術后疼痛發(fā)生率也較高[1],芬太尼具有較強的呼吸抑制和誘發(fā)肌僵等副作用。地佐辛是一種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對k受體完全激動,對u受體有部分激動,部分拮抗作用,不產(chǎn)生典型的u受體依賴,對δ受體幾乎無活性,可使胃腸平滑肌松弛,惡心嘔吐的發(fā)生率較嗎啡少見[2],鎮(zhèn)痛作用維持時間相對持久,依賴性較小,呼吸抑制作用較弱[3],用于短小手術的麻醉鎮(zhèn)痛,能使患者精神運動能力恢復更快,更完全,其有深度的鎮(zhèn)痛作用,能維持血流動力學的穩(wěn)定,且能減輕靜注丙泊酚時的疼痛及不適感。這些都有利于Leep刀宮頸錐切術中的管理。本資料顯示,地佐辛聯(lián)合丙泊酚用于Leep刀宮頸錐切術的麻醉效果確切,且患者恢復快,蘇醒迅速,無呼吸抑制,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1]侯炯.異丙酚伍用不同劑量芬太尼用于人工流產(chǎn)手術麻醉[J].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6(11):564-565.
[2]Liu R,Huang XP,Yeliseev A,et al.Novel molecular ta rgets of dezocine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J].Anesthesiology,2014,120(3):714-723.
[3]李艷娜.地佐辛超前鎮(zhèn)痛在婦科腹腔鏡手術中的效果[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10,33(8):517-519.
R713.44
B
1002-2376(2015)04-0034-02
2014-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