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芳華
夏山學校由20世紀英國教育家亞歷山大·薩瑟蘭·尼爾創(chuàng)辦于1921年,學校自創(chuàng)辦之日起就以自由主義教育思想為指導,以“使學校適應學生,而不是使學生適應學?!弊鳛閷W校的辦學宗旨,雖然學校辦學之初以“問題兒童”作為學校教育實驗對象[1],但其辦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對當代教育仍具有現實借鑒和指導意義。
一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值得學習的幾點
了解了夏山學校的百年故事后,筆者受益匪淺,作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結合學校和教育對象實際吸取其中能對教育工作產生積極影響的教育思想,改進教學方法和更新教育理念。現將個人的感受總結如下。
1教育者自身素養(yǎng)對其教育對象有著深遠影響
夏山學校的老師們對教育事業(yè)懷有極強的責任心,對待其教育對象有慈母般的愛心和耐心,學校的創(chuàng)始人尼爾先生更是一位極具責任心、愛心、耐心和包容心的教育大家。身為校長,在學生遇到問題時他都身體力行地解決,他還花大量時間和孩子們呆在一起,了解他們,關懷他們,孩子們淘氣時,他仍然耐心地、和藹地和他們溝通,在他的眼里,孩子們的一切行為都是對的,都是可包容的。他的博大胸襟感染著夏山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們,正是有著一批批像尼爾先生這樣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夏山學校的發(fā)展才能得以延續(xù)至今。
2教育形式和內容跟隨學生的發(fā)展而變化
夏山學校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從來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其教育形式伴隨著學生的發(fā)展而改變,教學內容則以服務學生、滿足學生成長需求而設置,但是無論教學形式和內容如何改變,始終是圍繞孩子們自由發(fā)展的。以尼爾先生的個別輔導課(尼爾先生稱之為“個別談話”[2]為例:這門課的初衷是為了解決那些交往比較困難或不快樂的孩子們的疑慮,通過一對一地與這類孩子進行心靈上的溝通,不斷釋放這些孩子們的精神壓力,經過一段時間輔導后,他們的心里障礙逐漸被掃除,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能重新回到了自信快樂的生活軌道上。多年以后,尼爾發(fā)現那些沒來上個別輔導課的“問題孩子”的問題也被化解了,孩子們總能以自己的方式尋找到快樂的源泉。他認為,是夏山學??鞓纷杂傻拇蟓h(huán)境釋放了這些孩子的心里壓力,治愈了孩子的不快樂,所以在上了幾年個別輔導課后,他停止了這門課程。
3管理模式充分體現出以學生為主導
尼爾先生認為,要是學生們沒有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權利就沒有真正的自由可言,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理念充分體現在夏山學校的管理模式中。夏山學校的所有與學生相關的集體和生活事務,包括學生違反規(guī)定的相關處罰等,都是由孩子們成立的自治會組織在星期六的學校全體會議上投票決定的。事實證明,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管理模式不僅能激勵孩子們積極參與學校事務的積極性和鍛煉孩子們的管理才能,還能更好激發(fā)孩子們主動遵守學校相關規(guī)定的自覺性,因違反規(guī)定受到相應處罰的孩子們也能欣然接受并自覺改正錯誤。反觀目前我們國內的大部分學校,學生的自我管理只體現在學生會這樣的組織中,其作用也只是起到輔助學校管理和組織一些社會活動,學生的參與程度十分有限,即便如此,我們也不難發(fā)現,當過學生會干部的學生步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也會更強。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們自覺遵守學校規(guī)定的主動性,如何提升學生們的管理才能,諸如此類的問題,夏山學校的自我管理方法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4以尊重學生的天性作為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夏山學校的自由主義教育理念的出發(fā)點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們向往自由的天性,給孩子們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權力,其思想內涵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教育的真諦是什么。尼爾先生用“能否使人快樂的工作和積極地生活”作為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標準。他認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在于尋找快樂[3]。我們馬不停蹄地學習知識是為了什么呢,腰纏萬貫、衣食無憂你就能感覺到幸福嗎。其實我們都很清楚幸福是一種滿足,是一種心態(tài),如果我們認為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有價值的,就會感到幸福。夏山學校的孩子們是幸福的,他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在這里他們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們自然而然地會彼此關心,就像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他們在確定自己人生方向以后會主動選擇感興趣的課程,認真學習,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然后去追求他們想要的生活。
教育方式上充分尊重孩子們的天性。對孩子而言,玩耍是他們最快樂也是最重要的事情[4]。夏山學校的教育方式處處體現了以玩促學的特色,以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玩中學,自然而然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夏山學校的游戲不同于那種在競技場上有規(guī)則的游戲,而是靠孩子們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可以說,孩子們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這種以玩促學的教育方式保存了孩子們固有的天性,不失為一種寓教于樂的好方法。可是這個看似簡單、合理的教育方式在中國現行的教育氛圍中實施起來卻并不容易。出于對孩子前途的擔心,部分家長常常剝奪了孩子們玩耍的權利。每個父母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把家長的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在孩子很小的年齡就開始為他們報各類學習班,占用本屬于孩子們自由支配的時間。或許他們會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得選擇,以為為他們安排好一切就是愛他們的方式,就能給他們更為光明的未來。而實際情況會如他們所期望的那樣嗎,社會現實已經說明了一切。
尼爾先生用他六十年的教學實踐,向世人展示了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我們愛孩子就該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過多地介入孩子的成長過程,過多的“所謂引導”實際上就是低估了孩子們的能力,結果往往會破壞孩子的天性,反而會使孩子迷失了方向。
二夏山學校的教育理念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啟示
夏山學校經過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至今仍享譽世界,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必有其獨到之處。夏山學校的百年故事,給筆者帶來許多思考。
1教育者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應該充當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充當什么角色的問題直接關系到教育對象未來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態(tài)度,是一個我們要把教育對象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夏山學校的教育者與其說是孩子們的老師倒不如說是孩子們的引路人,這與我們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模式只注重傳授知識,不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想法有著本質不同。時代呼喚著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人才的不斷涌現,教育者也應當跟隨時代發(fā)展需求重新尋找其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
筆者認為,對于不同年齡層的學生,理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幼兒時期,不妨借鑒夏山學校的教育模式,加強游戲在教學任務中所占比重,重點塑造孩子們的良好人格,為今后的生活、學習打下堅實基礎。該時期教育者的角色應側重于為孩子們提供適合其自然成長的環(huán)境,引導孩子們朝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中學階段是吸取科學文化知識的黃金時期,該階段教育者更應側重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定位,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個人文化修養(yǎng),提高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這一時期教育者的主要任務,目的是為高校教育發(fā)現各類拔尖人才,為高職教育發(fā)現各類應用型專門人才提供人才儲備,教育者在中學階段應充分發(fā)掘學生的興趣和專長,為學生的發(fā)展方向提供參考。大學階段,學生對于今后的發(fā)展目標已有了基本方向,這個階段的重點是提供他們所需要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機會。
2夏山學校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適合于中國國情
經過近百年的發(fā)展,夏山學校招收的人數也只從三四十名增加到八十多名,顯然無法大面積推廣。而中國是人口大國,國內的九年義務教育、大學教育仍是目前可操作、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
由于尼爾先生從小所生長的環(huán)境過于壓抑,他在建校之初就倡導完全自由開放的教育方式,在一般人看來不好啟齒的諸如孩子們的“性壓抑”之類的話題[5],在他看來卻和談學習、談玩耍一樣可隨性暢談,這與他個人成長經歷、成長環(huán)境有關,在中國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下顯然是不能為大多數人所接受的。
教育不是萬能的,即便是尼爾先生的自由教育也不能解決所有孩子的成長問題。他坦言也有孩子因不適應學校過于自由的環(huán)境而中途離開學校。
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學習先進教學思想、模式時,在積極學習借鑒的同時應當發(fā)展地、辯證地看問題,形成一套適合國情、校情的教育模式。
三夏山學校的教學思想對我們教學工作的借鑒意義
夏山學校的模式和具體的教學方法,并不可能全套照搬到任何公立學校上來,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夏山的教育理念及其背后所影射的哲學思想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并被合理地運用到實踐中去。當下,各大院校都在進行教學改革,首當其沖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更新。對于一線教育工作者而言,我們應當結合自身實際,吸取先進教學理念,完善我們的教學體系,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實踐。
1樹立與學生關系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師授課期間,如果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只會阻塞與學生互動交流的途徑,無法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也無法及時獲取第一手課堂反饋信息,不利于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2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
比如,對于某門課程,學生若是表現出厭學,作為任課老師需要加以引導,而不能簡單地批評指責,即便學生真的沒有興趣,也應該予以理解,并且適當地降低考核標準。其實學習的目的是使人快樂,如果真的沒興趣,強壓也無用,要求其滿足基本要求即可,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感興趣的課程上去。
3結合所授課程的性質進行教學改革
在教學中貫穿“做中學”,寓教于樂,探索性地創(chuàng)造教學新模式。側重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學校的成長,使學習本身變得快樂。
4結合培養(yǎng)對象的發(fā)展方向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
如對于職業(yè)教育,可把教學重點放在提高學生的職業(yè)技能和職業(yè)道德上,培養(yǎng)教育學生走向社會后能成為一個身心健康的崗位能手的基本素養(yǎng)。
總之,把好的教育思想滲透到實際工作中,雖然不會一夜見成效,但只要努力,一定會見成效,這樣我們的教育之樹一定會更加枝繁葉茂、不斷壯大。
參考文獻
[1][2][5]A·S·尼爾.夏山學校[M].周德,譯.北京:京華出版社,2002:1-5,25,144-164.
[3]盧春平,韋偉.讓學校適應孩子——夏山學校的教育哲學[J].科教導刊,2012年12月(中):11,16.
[4]馬克·沃.夏山學校的百年故事———獻給當代的教師、校長和家長[M].沈蘭,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