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梓軒 稅磊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四川 遂寧 629000)
慢性咽炎屬于一種咽喉部疾病,其發(fā)病原因多為咽喉部的慢性感染[1]。中醫(yī)稱之為“梅核氣”,成年人是其多發(fā)群體,發(fā)病時會伴有咽部的干燥、發(fā)癢、發(fā)脹、灼熱、堵塞等等癥狀,同時還會伴有其它的上呼吸道疾?。?]。慢性咽炎癥狀比較復雜,會導致患者有較長的病程,完全治愈的難度很大,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發(fā)作。雖然慢性咽炎的病情不嚴重,但是會給患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3]。近年來,臨床中對患者采用超聲霧化吸入進行治療,取得了一定的療效[4]。但是有部分患者對治療效果還不滿意,為了提高其療效。我院采用口炎清顆粒聯(lián)合超聲霧化吸入對慢性咽炎進行治療,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接診的70 例慢性咽炎患者并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整個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進行,并經(jīng)過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入院患者均滿足《耳鼻咽喉科學》對于慢性咽炎的診斷標準。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有:咽痛、咽癢、異物感、口咽干燥、干咳、淋巴濾泡增生、咽黏膜充血水腫等。排除患有胃食管返流病、鼻腔及鼻竇炎癥產(chǎn)生的分泌物對咽后壁長期刺激引發(fā)的咽炎的患者,其次對于可能患有支氣管炎、肺炎等的患者也給予排除。觀察組35例患者,年齡為21~54 歲,病程為1~9年。對照組35例患者,年齡為22~59歲,病程為2~10年。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臨床分類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臨床資料狀況的分析比較Table 1 The general data
1.2 方法 對符合《耳鼻咽喉科學》慢性咽炎診斷標準的患者[5],70例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的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具體方法為:8萬U 的慶大霉素,5mg的地塞米松,進行超聲霧化吸入。每天2次,1個療程為1周?;颊哌M行兩個療程的治療。治療時讓患者坐位或者選擇較為舒適的臥位,這樣能夠使藥液有效的被吸入到咽部,同時嚴格做好消毒工作,避免感染。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以口炎清顆粒聯(lián)合治療。具體方法為:口服口炎清顆粒(廣州白云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白云山中藥廠,批號02130306,規(guī)格,每袋裝3g,國藥準字,Z20027059)每次6g兩袋,開水沖服,每天2次。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觀察患者主要癥狀、次要癥狀以及局部體征的變化,并記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治療后的療效評價參照相關的文獻進行。
1.4 療效評定標準 患者的咽痛、咽癢、異物感、口咽干燥、干咳、淋巴濾泡增生、咽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的評分,按患者體征狀態(tài)進行:無為0分,輕為1分,中為2 分,中為3 分[6]?;颊忒熜У木唧w評價標準為[7]:痊愈表示患者自己感覺咽部的異物感與不適感及其他的伴隨癥消失,檢查結果顯示咽后壁恢復光滑,且淋巴濾泡消退;顯效表示患者自己感覺咽部的異物感與不適感及其他的伴隨癥消失,檢查結果顯示咽后壁較為光滑,但淋巴濾泡沒有全消退;有效表示患者自己感覺咽部的異物感與不適感及其他的伴隨癥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減輕,檢查結果顯示咽后壁不光滑,淋巴濾泡僅出現(xiàn)小部分減少;無效表示患者自己感覺咽部的異物感與不適感及其他的伴隨癥無明顯變化,檢查后癥狀體征也無明顯的變化。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擇SPSS 18.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來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Wilcoxon 兩樣本比較法)進行,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次要癥狀以及局部體征的變化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咽痛、咽癢、異物感、口咽干燥、干咳、淋巴濾泡增生、咽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的療效分析比較 治療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7.14%,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71.43%,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u=2.9023,P=0.0037),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次要癥狀以及局部體征的變化比較()Table 2 The symptoms and sig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次要癥狀以及局部體征的變化比較()Table 2 The symptoms and sign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3 兩組患者的療效分析比較[n(×10-2)]Table 3 The therapeutic effect
2.3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的記錄分析 治療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7.14%)高于對照組(25.71%),但兩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606,P=0.3031),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的記錄分析[n(×10-2)]Table 4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慢性咽炎的病理改變?yōu)檠署つ勇猿溲つぜ捌漯つは碌慕Y締組織和淋巴組織發(fā)生增生,造成咽后壁出現(xiàn)顆粒狀的淋巴濾泡?;颊邥霈F(xiàn)咽痛、咽干與異物感等臨床特征[8,9]。中醫(yī)為“虛火喉痹”。且認為病因與發(fā)病機制多是患者臟腑虧損,陰虛津少,肺腎陰虛,久失濡養(yǎng),虛火上炎,燔灼咽喉。治療方法以滋陰降火為養(yǎng)肺益腎為主。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過度的食用肥而膩的食品以及煙酒等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導致患者脾胃元氣的損傷,濁陰失降,清陽不升,精微上承不足,化源不足,咽喉無津液濡潤致使虛火喉痹不斷增多[10]。對其治療的目的是消除病因,剔除局部增生淋巴組織,進而提高使機體免疫力,使急性上呼吸道發(fā)生感染的幾率降低[11]。
近年引進一種新型的超聲霧化吸入對慢性咽炎進行治療。霧化治療是將藥物進行處理使其成為氣霧的微粒,為疾病防治的方法。霧化給藥屬于局部用藥可以使藥物直接的對病變部位發(fā)生作用。微粒直徑約為8μg以下,質(zhì)地均勻,有效顆粒密度高,易于沉降[12],具有用藥濃度大、療效較為確切,起效快,用藥量少等特點,可以節(jié)約藥品并且減少藥物的全身反應[13,14]。霧化液可以達到濕化以及清潔呼吸道的分泌物目的,可以使胃腸道避免破壞,方法簡單易行,不良反應較小,就算出現(xiàn)一定的不良發(fā)應也易于糾正。
超聲霧化吸入屬于氣霧吸入中的一種。其作用機理是通過超聲的空化作用,使藥液的表面張力及其慣性發(fā)生改變,而使藥液在氣相中得到分散,使其變成氣溶膠,讓患者吸入到呼吸道的病灶直接作用的局部治療方法。采用超聲霧化器形成氣霧,霧量比較大,霧滴比較小直徑可達1~8μm,且氣霧還比較均勻[15,16]。吸入后藥物直接從粘膜下進入組織內(nèi)對病灶發(fā)揮功效,局部達到了很高的濃度,霧化溫度大約是40℃,可以使患者的局部血管得到擴張,改善微循環(huán),咽部新陳代謝得到加速,局部抵抗力得到提高。此外,超聲霧化治療方法還具有濕潤作用和使咽部粘膜得到營養(yǎng),加快修復,縮短疾病恢復時間。有研究顯示,采用單純的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能夠改善患者的主要癥狀、次要癥狀以及局部體征。本研究顯示,采用單純的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患者的咽痛、咽癢、異物感、口咽干燥、干咳、淋巴濾泡增生、咽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評分均得到了降低,得到了與相關研究相似的結論。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單純的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雖然可以改善臨床癥狀有一定的療效,但是療效并不是很理想。本次研究中也發(fā)現(xiàn)單純的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總有效率僅為71.43%。因此,臨床中臨床中探討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法,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目前,口炎清顆粒在口腔治療中被廣泛的應用,在2013年時,在《國家基本藥物目錄》中得到了入選[17,18]。其主要成分為天冬、麥冬、玄參、山銀花、甘草等,玄參清熱邪而滋陰液、山銀花涼腸解毒,通絡利濕,甘草清熱解毒、補脾益腎,天冬、麥冬雖均有養(yǎng)陰生津、潤肺清心功效,但天冬大寒,清火潤燥力較麥冬大,且滋腎陰;而麥冬微寒,滋陰潤燥之力較天冬為差,然其滋膩之性較小,兼清心除煩益胃生津,同種有異、異中有同,合用可從不同方面發(fā)揮作用,以上5味組成驗方制成顆粒,具有消炎、抗菌、解熱鎮(zhèn)痛、抗病毒、增強免疫的功能,并對受損的口腔黏膜細胞進行修復時具有促進作用。所以被用于聯(lián)合超聲霧化吸入對慢性咽炎進行治療[19]。多項臨床研究顯示,口炎清顆粒聯(lián)合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可以顯著的改善臨床癥狀,及其提高治療效果。我院研究也顯示口炎清顆粒聯(lián)合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顯著的降低了咽痛、咽癢、異物感、口咽干燥、干咳、淋巴濾泡增生、咽黏膜充血水腫、分泌物的評分,且其總總有效率高達97.14%,與對照組71.43%相比,差異明顯,表明聯(lián)合應用口炎清顆粒和超聲霧化吸入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最后筆者還對口炎清顆粒聯(lián)合超聲霧化吸入治療與單純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進行了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37.14%,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5.71%,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雖稍高于對照組,但數(shù)據(jù)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聯(lián)合用藥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單獨用藥無明顯差異,進一步證明了聯(lián)合用藥過程中的安全性。
口炎清顆粒聯(lián)合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在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與總治愈率明顯的高于采用單純聲霧化吸入進行治療,且不良反應無明顯差異??谘浊孱w粒聯(lián)合超聲霧化吸入治療慢性咽炎臨床療效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咽痛、咽癢、異物感等臨床癥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
[1]陳亞靜,段立娟,龐鳳蘭等.面罩和單鼻塞聯(lián)合吸氧與面罩吸氧在超聲霧化吸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J].廣東醫(yī)學,2012,33(22):3510.
[2]趙文昌,宋麗軍.流化床造粒法制備口炎清顆粒的工藝參數(shù)優(yōu)化[J].中成藥,2011,33(6):1060-1062.
[3]Prandota J,Recurrent headaches may be caused by cerebral toxoplasmosis[J].World J Clin Pediatr.2014Aug 8;3(3):59-68.
[4]張子建,王婧,郭盼盼等.口炎清顆粒中肉桂酸、甘草苷和甘草次酸的藥動學[J].中國醫(yī)藥工業(yè)雜志,2014,45(6):556-559.
[5]Tsou YA,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d the risk of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 a Taiwanese health study[J].Am J Rhinol Allergy,2014,28(4):168-172.
[6]馬征,胡春生,張瑩瑩等.冬凌草水提物治療慢性咽炎的臨床療效及其安全性初步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36(2):170-173.
[7]張慶,譚小平,王衛(wèi)政等.甘桔冰梅片聯(lián)合質(zhì)子泵抑制劑治療胃食管反流病致慢性咽炎的療效觀察[J].中成藥,2012,34(4):602-605.
[8]Schaberg MR,Concomitant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 to the anterior skull base and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hinosinusitis[J].J Neurol Surg B Skull Base,2013,74(4):241-246.
[9]郭建萍,劉寧川,彭濤.金嗓利咽丸治療慢性咽炎60例臨床觀察[J].西部醫(yī)學,2005,17(4):370.
[10]楊羿容,朱德姝,徐小鴻,等.鼻內(nèi)鏡手術治療鼻源性慢性咽炎90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19):1966-1967.
[11]Cantarini L,The expanding spectrum of low-penetrance TNFRSF1Agene variants in adults presenting with recurrent inflammatory attack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long-term follow-up[J].Semin Arthritis Rheum,2014,43(6):818-823.
[12]李曉斌,陳倩,王蔚,等.愈傷Ⅰ號超聲霧化治療氣道損傷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2,24(12):2274-2275.
[13]胡則勒,柳輝高,吳定芬,等.外用鼻竇灌注液沖洗治療鼻內(nèi)鏡術后鼻源性慢性咽炎[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4,20(13):232-234.
[14]張虹,張娟,陳向紅,等.中藥利咽茶飲治療慢性咽炎的臨床療效觀察[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29(5):530-532.
[15]Powell J,Throat-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eritonsillar abscess sufferers:application of the adult tonsil outcome inventory[J].J Laryngol Otol,2013,127(12):1190-1193.
[16]王艷芳,李鴻霞.電針結合隔當歸餅灸治療慢性咽炎68例[J].中國針灸,2012,32(6):551-552.
[17]洪滔.西帕依固齦液聯(lián)合口炎清顆粒治療復發(fā)性阿弗他潰瘍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口腔醫(yī)學雜志,2014,30(3):431-433.
[18]趙哲弘,謝楓.慢性咽炎咽部分泌物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0):4654-4655.
[19]范開華.咽炎靈顆粒對家兔慢性咽炎模型病理形態(tài)學的影響[J].華西藥學雜志,2013,28(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