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彥
護理干預對隱性糖尿病患者臨床效果觀察
張 彥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隱性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臨床應用效果,提高隱性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質量。方法 對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門診就診的隱性糖尿病患者128例進行資料統(tǒng)計分析,并對該人群對糖尿病疾病知識、對健康的影響、控制糖尿病的方法、治療用藥的依從性進行調查研究,按患者各自對疾病認識及疾病發(fā)展的特點進行護理干預。結果 128例隱性糖尿病患者有97例能遵從治療方案,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內,19人血糖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操作階段,12人血糖未得到很好的管制而出現(xiàn)臨床癥狀。結論 隱性糖尿病人群占有很大的比例,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預防疾病的進展、有效的控制血糖值,提高患者對治療服藥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隱性糖尿??;護理干預;健康教育;效果觀察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由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見病、多發(fā)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1]。臨床上以高血糖為主要標志,常見的癥狀有多飲、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最終可導致身體的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目前,糖尿病患病率、發(fā)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數量急劇上升[2],據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統(tǒng)計:2011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數已達到3.66億。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長趨勢。糖尿病成年人患病率達9.7%,而糖尿病前期,即沒有顯性糖尿病的典性癥狀“多食、多飲、多尿、消瘦”者的比例更高達15.5%。這些因臨床癥狀不典性未能引起患者本身的足夠重視,遵醫(yī)行為欠缺,使血糖未能等到很好的控制,進而發(fā)展為臨床癥狀明顯期糖尿病。我們對門診就診患者中發(fā)現(xiàn)隱性糖尿病患者給予全程的護理干預,針對不同的患者發(fā)病情況進行護理干預,使患者能引起重視,從而有效控制隱性糖尿病的進展,促進隱性糖尿病患者康復?,F(xiàn)將我們的護理干預措施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資料選擇為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門診就診的隱性糖尿病患者128例,其中男81例,女47例,年齡在40~81歲,平均年齡51±3。均沒有明顯的“多食、多飲、多尿、消瘦”癥狀,空腹血糖均6.5~11.2mmol/L,餐后血糖8.9~15.7mmol/L;有冠心病史者5例,有高血壓病史7例。葡萄糖耐量試驗7.5~11.3 mmol/L。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
1.2 方法 對確診隱性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療,可按醫(yī)囑進行運動和飲食療法加藥物治療。我們將就診患者資料統(tǒng)一管理,制定治療計劃,按療程定期進行血糖監(jiān)測。
2.1 身體評估 對確診隱性糖尿病患者進行收集臨床資料,了解患者的家族史、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工作情況、家庭經濟情況、心理狀態(tài)及對治療的依從性等。針對患者個體特點制定護理干預措施。
2.2 幫助患者認識疾病 通過交談及健康教育宣傳資料等形式,向隱性糖尿病患者宣傳和講解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運動與飲食控制的重要意義,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等。讓患者明確糖尿病是一終身性疾病,只有通過適當有效的治療,才能使病情得到控制,控制血糖的目的是減少其產生并發(fā)癥而損害身體重要組織器官[3]。并安排糖尿病患者參加醫(yī)院專門為糖尿病患者組織的知識講座,加強隱性糖尿病患者對所患疾病的認識,指導患者控制自我監(jiān)控計劃,監(jiān)測血糖和體重。這樣做即減少了患者對無癥狀血糖升高的忽視,又減輕了過于害怕得糖尿病的恐懼心理,使患者能正視疾病,配合治療。
2.3 飲食與運動干預 向患者介紹健康飲食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對糖尿病治療和控制的重要性,講解具體的治療飲食要求,如要減少食鹽、糖類、肉類和含糖量高的水果的食用,控制膽固醇含量高和刺激性食物,保持規(guī)律、合理的膳食結構,增加膳食纖維。協(xié)助患者控制適合自己特點的運動方式,如步行、游泳、騎自行車及家務勞動等,運動最好在餐后1h后進行[4],教會患者掌握體育鍛煉的具體方法膠運動中的注意事項,出現(xiàn)意外情況的處理措施等。
2.4 用藥護理干預 對運動和飲食不能達到控制血糖指標的患者,按醫(yī)囑給予藥物配合治療。對每位患者的用藥都詳細講解藥物的主要作用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堅持長期規(guī)律服藥,忌濫用藥物、自行停藥或更改用藥量。將運動、飲食與服藥三項結合起來。在定期復查后,指導患者按醫(yī)囑增減用藥劑量。
作者單位:110024沈陽醫(yī)學院附屬中心醫(yī)院內分泌科
2.5 心理干預 對于隱性糖尿病患者治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些患者缺乏對治療的依從性,不承認自己患病的真實性,不能按照醫(yī)囑進行控制飲食及運動,不按時服藥及定期復查,自行停藥。有些患者則過于在意所患疾病,心情抑郁,情緒不穩(wěn)定。對此我們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在了解患者情緒變化的基礎上,講解糖尿病是一個心身疾病,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將對疾病的發(fā)展產生負性作用。指導患者學會調整心態(tài)、控制情緒,減少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培養(yǎng)自己保持良好的平和心態(tài),遇到問題時不急躁、沉著面對,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和心情,樂觀豁達,這將有利于疾病的康復[5]。教會患者正確使用血糖儀,對病情進行自我監(jiān)測。
128 例隱性糖尿病患者有97例能遵從治療方案,血糖控制在標準范圍內,19人血糖未得到很好的控制在操作階段,12人血糖未得到很好的管制而出現(xiàn)臨床癥狀進行住院治療。
隱性糖尿病人群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這個人群的治療完全要信賴于自我監(jiān)測、自我控制。實施有效的全程追蹤性護理干預可以控制疾病的進展、有效的控制血糖值,延緩和避免并發(fā)癥,提高患者對治療服藥的依從性,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
[1]陳灝珠,鐘南山,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3:733-735.
[2]邱敏玲.綜合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18):84-85.
[3]郭浩然,蘇丹,蘇慶菊.對糖尿病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34):220-221.
[4]李巧玲.護理干預對33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的影響探討[J].中國農村衛(wèi)生,2012,5(6):85-86.
[5]鐘筱蘭,鄧瑩.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依從性相關因素及預防對策[J].國際護理學,2012,31(8):1489-1490.
R473.2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