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進行的雙邊交流活動。課堂中,師生間除了用語言交流外,還可以使用姿勢、動作、表情、眼神等大量非語言行為來傳遞信息。我們通常把這些非語言行為叫做體態(tài)語。教學過程中恰當使用體態(tài)語,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睘楹啠瑪U大課堂信息量,而且還能溝通師生的感情,密切師生關系,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課堂上適當運用體態(tài)語,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秩序和課堂氛圍
好的教學秩序、活躍的課堂氛圍和學生飽滿的情緒是老師上好每堂課的重要基礎。因此作為老師應恰當的使用體態(tài)語,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抑制和克服學生的消極情緒,為課堂創(chuàng)造了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氣氛,保證了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體態(tài)語的職能有:
1.穩(wěn)定職能。上課鈴剛響,上課的教師走進課堂后,不是上臺就講,而是莊重地站在講臺上,先微笑的環(huán)視全班學生,檢查全體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課前的全部準備工作做得怎么樣,暗示學生講課即將開始。假如遇到有的學生還沉浸在課間的興奮狀態(tài)時,教師可以讓他再靜待片刻,并做出緩緩下壓的手勢,引導學生調整情緒。這樣,教師的儀表,眼神和手勢就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的力量,使學生迅速進入課堂情境,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了好的開端。
2.限制職能。良好的課堂紀律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所以,教師應該維持好課堂紀律,但是課堂違紀現象情況十分復雜,教師在維持紀律時,就要采取各種不同的手段。面對群體性或嚴重性的違紀現象,需要語言和體態(tài)語合用。但對一般性質的違紀現象,則要視情況而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課堂上發(fā)現有學生交頭接耳,教師可對其盯上一眼、皺皺眉頭或做個小的手勢,用意是傳遞教師對他的行為已引起注意的信息。如果違紀的同學沒有收斂他的行為,教師可采取更為強硬的做法。用體態(tài)語處理這些違紀現象,既未打亂教學過程,也不干擾其他同學,也不嚴重傷害違紀學生的自尊心。
3.鼓勵職能。如果它能得到良好的發(fā)揮,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能與教師默契的配合,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例如,當全班學生聚精會神的投入到課堂上來的時侯,教師應以微笑或點頭示意,表示高興和滿意。當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做出滿意地回答時,教師應用贊許的微笑點頭示意,以資鼓勵,特殊的情況下還可做出鼓掌的姿態(tài)表示“你真棒”。以上這些,都能對學生產生鼓勵的作用。
二、通過體態(tài)語獲得學生的信息,進而調整教學
在教學活動中,主體應該是學生,老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時刻從學生那獲取教學情況信息反饋,才能把課上好。所以,在課堂上,學生對教師所發(fā)出的體態(tài)語,要正確領會,以利于教師調整教學。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把每節(jié)課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才能真正完成課堂的教學任務。
在教授新課的時侯,如果學生們的眼神緊緊盯著教師,面帶微笑,表現出聚精會神聽講的情態(tài),說明了教師講的課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繼續(xù)講下去。講解一個問題時,教師經過逐漸啟發(fā),最后學生自己得出了結論,學生在課堂上活躍了起來,這說明學生聽明白了,就不用再深講了,相反,如果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個不停,學生卻表情木然,沒有反應,甚至有的學生打瞌睡,這說明教師教授的知識個別學生沒有聽明白,這時教師就得考慮調整教學方法,改善一下課堂氣氛。假如在教師寫完板書后,有的學生交頭接耳,這時教師就得想:是不是板書時寫錯了字,應做出及時的檢查并糾改正。假如在教師寫完板書后,有某一方向的學生欠身伸脖看向黑板,這有可能是教師講課的位置太過固定,擋住了這個方向學生的視線,這時教師應馬上閃開身體。
在課堂上學生發(fā)出的信息是很多的,也各有不同。也許有的沒有意義,如:在課上有的學生咳嗽、跺腳,有的學生打哈欠、伸懶腰,也許沒有傳遞對課堂有意義的信息。但如果不斷地出現有意咳嗽、跺腳等行為,有可能表示厭倦、不耐煩了??偠灾覀兘處熢谡n堂上,應利用學生的體態(tài)語認真觀察學生的聽課情況,時刻捕捉信息的反饋,依據其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控制教學進度,改變教學方法,以求得教學信息的優(yōu)化傳遞。
三、恰當地運用體態(tài)語
1.互相了解并恰當協(xié)調。在課堂上,體態(tài)語是一種溝通師生感情、加強師生關系的工具。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領會這種無言工具的效用,并要求師生相互配合,進而產生共鳴。但要做到這一點,一定要加強師生間的交流。
作為教師,不僅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還要詳細的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道德水準及其性格特點等等。這樣,在教學中才能注意差異,做到因生而用。同時,教師體態(tài)語表達的內容,應當具有規(guī)律性和穩(wěn)定性。作為學生,必須了解每位教師的個人風格,了解教師某一體態(tài)語的內在含義。只有這樣,教師和學生才能處于良好的協(xié)調狀態(tài),使教學收到理想的效果。
2.明確意義,主動應用。因為在教學中,體態(tài)語是使用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師必須主動持續(xù)使用。在平時備課的時侯,就應根據教材的內容,設計好即將使用的體態(tài)語;就要分析好課堂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并做好相應的準備,以便臨場使用。同時,還要引導學生主動運用體態(tài)語,隨時向教師發(fā)出各種各樣的信息。這樣,才能確保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生體態(tài)語交流渠道通暢,使得教學工作能在和諧的氛圍下順利完成。
3.掌握“度”
體態(tài)語必須得用,但也不能隨便用。所以,在應用時,要特別注意下面幾點:第一,教師在課堂上使用體態(tài)語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所使用的體態(tài)語應該是學生容易接受和領會的。第二,教師在運用體態(tài)語時要把握好“度”。恰當的使用,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出現畫蛇添足的現象。第三,教師在運用體態(tài)語時,舉止要大方美觀,動作優(yōu)美自然并顯親切,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我們國家在黨的領導下,各個方面突飛猛進,科技非常發(fā)達。但仍是發(fā)展中國家,所以必須加強對國民的教育,提高全體人民的素質,但更應注重的是縱向教育。那么,要想使素質教育向縱向發(fā)展,就得z重點加大教育體制的改革,其前提應該是課堂教學。講課是對知識進行講解,盡量使學生達到刻骨銘心的程度。應產生非常深刻的印象,靠的不是平鋪直敘,按部就班所能辦得到的,它應該具有藝術性。
教師講課藝術的確定,決定了語言的表達,依據講課內容所采取的角度和整堂課的設計,都具有藝術性。同時又能量才適教,難易適中,從而取得教與學相長,產生好的藝術效果。
說實話,一堂課可以應用一個較為合理的節(jié)奏。它應是疏密有度,動靜結合,張弛有度,此起彼伏,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教”的主導功能;才能充分調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作為施教者、引路人的作用;才能創(chuàng)設一種寬松的、愉悅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在歡樂中理解很深刻的道理。要達到這一效果,師生間的語言交流固然很重要,但我們也絕不能忽視課堂上師生間的體態(tài)語交流,恰當地使用體態(tài)語,使兩種交流方式相配合,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