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東
摘 要:關于學生“誠信教育”的研究是我國當今研究學校德育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論文課題的提出,正是源于當前對初中學生誠信缺失問題的思考。本文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誠信教育的內(nèi)容及基本途徑。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誠信教育;基本途徑
誠信,也就是誠實守信,它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在中國的歷史上關于誠信的故事舉不勝舉!可見,誠信已經(jīng)深深的融入到我們民族的血液之中。如“一諾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反映了古人重信用、重諾言勝于一切;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社會逐步走向轉(zhuǎn)型,傳統(tǒng)的價值理念已經(jīng)逐步走向解體,而新的價值體系還沒有確立,因此,在這一時期,所謂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損人利己,寡廉鮮恥等丑陋現(xiàn)象更是在我們周邊屢屢出現(xiàn),令人深惡痛絕。特別是在我們社會中的那些不誠信行為,更是屢見不止,因此要加強對學生的誠信教育。
一、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誠信教育的內(nèi)容
初中歷史學科誠信教育的目標一定而且必須是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中表現(xiàn)出來。具體的歷史事實,是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施誠信教育的基礎。如西周末代君主—幽王。因為要博取褒姒這個美人一笑,“烽火戲諸侯”,從而失信于天下,最終導致喪失了性命,國家也滅亡了;商鞅變法首先做的是“南門立木”,用來顯示自己的誠信,從而提高了威信,最終成功的進行了變法。還有在教材中出現(xiàn)過的屈原、岳飛、孫中山、鄧小平等歷史人物,這些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們?nèi)烁裰械恼\信品質(zhì)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與誠信有關的歷史事實的內(nèi)容,包括歷史事件和歷史故事,都是經(jīng)過前人千錘百煉之后、才能夠傳承至今,因此它是可以經(jīng)得起任何一個人進行考證的,所以利用這些與誠信有關的歷史內(nèi)容,作為誠信教育的素材,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誠信教育的基本途徑
1. 利用課堂教學,實施誠信教育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對誠信教育的實施,首先就是要對教材中有關誠信教育內(nèi)容的文獻資料充分利用,把歷史課程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與誠信教育結(jié)合起來,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受到誠信教育的熏陶。
2. 利用課外實踐活動,實施誠信教育
①收集一條歷史誠信名言
我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收集歷史上有關誠信的名人名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使學生在在對誠信名人名言的收集中可以受到啟迪,得到誠信方面的教育,同時也能使其他方面的歷史知識得到積累。
②辦一期歷史誠信專題黑板報
專題黑板報,它既可以對知識進行傳播,也可以有目的的對各種思想進行宣傳,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除此之外它還有主題突出、影響范圍廣等優(yōu)點。而且它的內(nèi)容最好要與當前學校、社會、國內(nèi)、國際形勢相結(jié)合,這樣可以充分吸引學生來觀看板報,也就增強了誠信教育的效果。因此,以誠信為主題的歷史專題黑板報活動的開展,是對學生實施誠信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
比如,在3月5日的“學雷鋒”活動紀念日,我們可以抓住這個時機,在全校范圍內(nèi),每個班辦一期以“學雷鋒”為主題的歷史誠信專題黑板報活動,以此對學生的誠信品質(zhì)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進行培養(yǎng)。
③看一部歷史誠信電影
看一部歷史誠信電影的活動是指教師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室,讓學生對包含有誠信思想內(nèi)容的歷史電影看一看、想一想,然后再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從電影中能夠歸納出的道理,從而到達學生誠信品質(zhì)受到教育的目的。歷史誠信電影的欣賞,一定要與教材的內(nèi)容緊密的結(jié)合,教師選擇時也要根據(jù)教材相關的內(nèi)容,進行有選擇的、并且適時的開展,同時也要讓學生懂得:“誠信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美德。一個有誠信的人,必然會忠誠、執(zhí)著于革命,從而得到人們的信任和愛戴;邪惡勢力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擇手段,絕不會講誠信,因此,一定會受到人們的唾棄!”這一道理。
④組織一次歷史誠信故事演講比賽
這里的“演講”指的是“在公眾場合就某問題或某事件發(fā)表自己見解的一種口語形式。借助有聲語言和姿勢語言,面對廣大聽眾發(fā)表意見、抒發(fā)感情,從而達到感召聽眾的一種口語表達方式?!蓖ㄟ^這一次演講活動,一方面可以使我校學生的歷史知識面得到擴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另一方面還可以使我校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得到豐富,學習歷史的興趣得到提高;尤其重要的是,節(jié)目的講演者和聽眾觀眾都能通過,形象生動的誠信美德的演講,使他們在心中都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這樣,就能使許多的學生在思想上受到難忘的誠信教育。
⑤組織一次歷史誠信活動的參觀
參觀主要是指教師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對社會進行接觸,實地觀看一些與歷史密切相關的文化古跡,從而達到獲得歷史知識和受到誠信思想教育的目的。歷史誠信活動的參觀,并不能讓學生可以直接在參觀活動的內(nèi)容中,立竿見影的受到誠信品質(zhì)的教育。比如說在歷史博物館里看到一件我國歷史上某位英雄人物
曾經(jīng)用過的遺物,或者是在某個歷史遺址中出土的某件文物,又或者是千百年來,一直保存到今天的某一處歷史名勝古跡等,這些都不能明顯的讓學生直接受到誠信教育。但是,歷史誠信活動參觀的意義在于,通過參觀,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歷史是實實在在發(fā)生過的,歷史的真相原來是這樣,從而可以使學生把參觀的內(nèi)容和在課堂上所學歷史知識,進行相互印證,從而加強學生對教材中,歷史知識、史學觀點的信任,使他們感受到教材所講的知識都是實事求是、真實可靠的。這樣也就對學生的誠信意識間接的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也就是說通過參觀活動,間接的實現(xiàn)了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目的。
三、結(jié)語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一個人道德品德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賴以維系的前提,也是一切事業(yè)得以成功的一項重要保證?!闭\信教育不僅是關系到一個人的問題,而且還是關系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重大問題,因此,從普通初中的現(xiàn)況來看,對他們的誠信教育的加強,無疑具有特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初中歷史學科是一門十分重要的人文學科,其中有很多誠信教育的資源。我們必須對這些誠信教育的資源進行充分的發(fā)掘和利用,再加上一些科學合理的方法,使初中歷史學科在把學生歷史學知識與技能傳授的同時,而且還能使誠信教育的功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陳福生,淺談歷史教學中的誠信教育[J]. 成功(教育版) , 2008,10.
[2]祁延昭,淺談如何認識中學歷史教學滲透德育[J]. 大觀周刊, 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