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綱
鄭州市公安局潔云路分局,河南 鄭州450000
工具種類繁多痕跡形態(tài)各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工具品種、類別的多樣性,除了以前的斧、錘、菜刀、匕首、鉗、鋸、鉗、錘等工具之外,現在甚至還出現了一些專業(yè)的犯罪工具。每次新的專業(yè)犯罪工具的出現都會給破案造成一定的影響。第二,工具的品牌、型號越來越復雜。就簡單的螺絲刀來舉例,以前出現較多的是木柄中號螺絲刀,而現在五金商店銷售的有幾十甚至上百種。第三,工具的功能性變化的很快。以前工具的結構簡單、功能單一,現在有許多結構復雜、功能豐富的復合工具。第四,犯罪工具種類繁多的同時也導致痕跡形態(tài)各異,這兩方面的因素結合在一起為當前犯罪工具痕跡利用率偏低原因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
現在有一些犯罪的人在犯罪之前并沒有很強的目的性和嚴密的計劃,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根據一些實際情況隨機應變的進行犯罪行為,在這些犯罪情況中他們一般會選擇就地取材,作案之后快速銷毀工具,這種作案行為不僅使得工具很難尋找,即使有痕跡也難以準確的認定作案工具。
犯罪現場在大多數情況下都無法保持其原始的最初的狀態(tài),有時候是罪犯故意破壞,有時候是人們強烈的好奇心,還有一些警察的無意造成的破壞。犯罪現場一旦被破壞,就會直接導致現場勘察不細不全、工具痕跡提取有遺漏。當然也有可能是提取痕跡的技術人員的專業(yè)素質不強或者是工作的疏忽,但是這些情況都可能導致犯罪工具痕跡利用率偏低。
犯罪工具痕跡利用率的提高離不開檢驗鑒定工作和檢驗手段,它們是實現犯罪工具及痕跡的作用的必經之路,也是使其產生效力的重要方法,更是破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1]些是犯罪工具痕跡利用率的提高的重要障礙之一。
警察破案其實要多個部門協(xié)同合作、齊心協(xié)力的一起努力。除了需要他們共同為一個案件的偵破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之外,還需要他們之間進行精密無間的合作。但是在現實情況中這個目標似乎是一個美好的愿景,偵查與技術人員之間的配合有些缺乏,甚至交流也十分少。
基礎建設是增強提高犯罪工具痕跡利用率的根基,只有把這一根基奠定的十分牢實,才能實現更好的“工具痕跡建設”的目標。所以,在提高犯罪工具痕跡利用率這一條漫漫長路之中,首先應該強化基礎建設。
除了上述的物質基礎建設之外,思想觀念也需要一定的根基,這就要求切實轉變工具痕跡的作用的思想觀念。針對這一對策,警察部門可以采取在職培訓的方法。一方面是加強知識培訓,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另一方面是對技術人員進行職業(yè)素養(yǎng)宣傳,使其“在其位謀其職”,并盡力使其職趨近于完美。提高技術人員的道德品質與素養(yǎng),建立先進的正確的思想觀念[1]。不僅對技術人員自身來說是一件益事,對警察部門來說也是一件兩全其美的好事。
隨著新形勢下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警察部門應該積極的將這些先進的技術應用到現場勘查、認真分析工具痕跡以及鑒定環(huán)節(jié)之中,一方面,可以對新技術進行實踐和檢驗,使其在實踐的檢驗中進一步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偵查破案的技術含量,增強破案人員的信心。
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小小一份子,需要與別人合作才能取得雙贏,才能促進更大的發(fā)展。警察局各部門之間應該積極地樹立團結合作的意識,偵破案件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罪犯才是他們共同的敵人。
總而言之,現階段有關部門存在犯罪工具痕跡利用率偏低這一情況,深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工具種類繁多痕跡形態(tài)各異、偵察與技術人員缺乏相互配合、案犯就地取材、作案后銷毀工具,致使無法根據痕跡認定作案工具、現場勘察不細不全,工具痕跡提取有遺漏、檢驗鑒定工作難度大、檢驗手段單一落后等幾個方面。針對這一現實情況,筆者提出了一些對策,只要將這些對策切實的落實到破案過程中,相信在不久的未來這一情況就會慢慢地發(fā)生改變,直到最后發(fā)生質的變化。
[1]楊敏,彭穎.基于專家知識的工具痕跡系統(tǒng)構建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