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瑗
鹽城市鹽都區(qū)人民法院民二庭,江蘇 鹽城 224000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娛樂方式都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據統(tǒng)計結果顯示,2014年中國游戲市場用戶數量約為5.17億人,游戲行業(yè)全年總營收1520億元,網游收入620億元,頁游244億元,手游265億元。伴隨著網絡游戲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玩家在游戲中的賬號、裝備、人物技能等虛擬物品都具有很高的價值,與之伴隨而來的網絡虛擬物品的交易也層出不窮。但是網絡虛擬財產的大量出現,也帶來了諸多的民事糾紛案件,如何準確界定其法律屬性并采取有效的民法規(guī)制措施,就成為了當前法律界討論的熱點。對此,我們不僅需要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的監(jiān)管和維護,還需要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提供更多的法律依據,保護好公民的虛擬財產權利。
網絡虛擬財產(online virtual assets),指的是在網絡游戲中存在的游戲賬號、游戲物品名稱、游戲裝備、人物級別、技能值、電子寵物等虛擬數據物品的總稱,是玩家和廣大用戶可以自由支配的帶有私人財產性質的資源。從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和民法角度分析,網絡虛擬財產主要有以下屬性:
網絡虛擬財產作為財產的一種特殊形式,同樣具有價值屬性,這就決定了網絡虛擬財產成為我國法律意義上應當受法律保護的財產內容。網絡虛擬財產價值的產生,多是游戲玩家在游戲過程中投入一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后產生的,需要對游戲中的虛擬角色進行持續(xù)的攻關升級才能獲得,還有些虛擬物品無法直接獲得,必須通過貨幣購買的形式才能實現。因此,網絡虛擬財產凝聚了游戲玩家大量的體力勞動、腦力勞動和資金投入,具有一定的稀缺性,所以能夠進行價值的交換和使用,這也就決定了虛擬財產的價值屬性。
網絡虛擬財產的虛擬屬性也可以理解為無形性,這主要是由網絡虛擬財產所處網絡環(huán)境的虛擬性所決定的。網絡虛擬財產產生并依附于網絡環(huán)境,其價值屬性也只有在虛擬的網絡環(huán)境中才能體現出來,當脫離互聯網這一虛擬環(huán)境之后,網絡虛擬財產的價值屬性也就不復存在,這也正是當前民法等相關法律所很難進行規(guī)范和調整的地方。
此處提到的網絡虛擬財產的合法性,主要是指虛擬財產獲得方式的合法性?!睹穹ㄍ▌t》第75條規(guī)定:“公民的個人財產,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儲蓄、生活用品、文物、圖書資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以及其合法財產。”公民在網絡環(huán)境下通過合法手段和正常渠道獲取的網絡財產,理應屬于公民的合法利益,按照《民法通則》的相關規(guī)定,也應當從法律上進行保護。
網絡虛擬財產之所以能夠成為法律意義上被確認保護的財產,是因為它不僅存在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中,還與我們所處的現實社會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網絡虛擬財產的現實性,是指虛擬財產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找到相應的對價,就是說網絡中的某一虛擬物要能和現實生活中某一個物品具有可比性,并且在虛擬財產與現實財產之間可以實現自由轉換。
在2004年的《憲法》修正案中,我國將公民的合法私有財產不受侵犯寫入憲法,表明了法律對公民財產保護的重視程度。對于網絡游戲用戶的虛擬財產,法律界雖然對其合法占有也達成了共識,但是關于網絡虛擬財產民法保護工作的開展卻嚴重滯后,還缺乏足夠健全與完善的法律條文能夠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問題進行規(guī)范。
由于網絡游戲在我國的發(fā)展時間還不是很長,所以相關的立法工作還相對滯后,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專門化的法律規(guī)范能夠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問題進行規(guī)制,但是網絡游戲已經成為我國公民的重要休閑方式,游戲產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模也在不斷擴大,迫切需要建立起針對網絡虛擬財產民法保護問題的法律規(guī)范,這樣才能為我國公民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以及網絡游戲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提供更多的法律參考依據,有效保護網民的合法權利。
在我國現有的民法規(guī)則體系當中,針對網絡虛擬財產的賠償問題還沒有進行明確的規(guī)定,這就導致很多網絡虛擬財產被侵犯的民法案件在處理過程中,可能因為情況的復雜而找不到相應的參考依據。例如,關于公民網絡虛擬財產被侵犯后產生的精神損失該如何進行界定和賠償,就法律上尚處于空白。
“管轄權”一詞意指一個法院能夠對某個特定案件進行審判的權力。在一個案件中,管轄權問題至關重要。但是互聯網是虛擬的、開放的,不受時間和地點的約束,是無國界的,所以對于公民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問題,人們無法劃定相應的區(qū)域進行管理,根據現有法律體系也就很難劃定網絡虛擬財產的管轄權。
為了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必須首先肯定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地位。對此,可以先在我國《民法通則》第75條中規(guī)定的“其它合法財產”中做廣義上的理解,把網絡虛擬財產納入“其它合法財產”的體現當中。同時,在《物權法》中,規(guī)定所保護的物權種類必須是法定的,所以也需要在物權法中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地位盡快予以明確,這樣才能為各類網絡虛擬財產保護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法律參考依據,實現網絡虛擬財產民法保護問題的有法可依。
在立法工作相對緩慢的情況下,基于網絡虛擬財產民法保護問題的重要性、緊迫性,可以先通過暫時性的司法解釋的完善,對網絡虛擬財產法律問題的解決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以盡快適應該類法律問題的解決需要。雖然這樣只能算是權宜之計,但是一方面可以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問題及時提供相應的法律依據,另一方面可以在實踐中盡快對相關理論問題進行完善,等到理論研究比較深入和立法條件比較成熟之后,再對網絡虛擬產品進行單獨立法,往往更具可行性和有效性。
網絡虛擬財產民法問題的解決,最終需要建立起網絡虛擬財產的單行法律規(guī)范。尤其是在當前社會經濟和網絡科技迅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下,網絡游戲等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娛樂方式,關于網絡虛擬財產問題的解決也越來越復雜。但是我國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網絡虛擬財產保護的單向法律規(guī)范,單純依據現在的法律法規(guī)來解決網絡虛擬財產的民事糾紛顯然有些牽強。對此,我國的相關立法部門應當按照相關法律程序,盡快制定一部專門的針對網絡虛擬財產民法保護問題的法律法規(guī),即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概念、范圍,網民的權利與義務,侵犯網絡虛擬財產需要承擔的責任等都進行細化和明確,這樣不僅有助于規(guī)范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權益,也有利于規(guī)制網絡虛擬財產在交易中存在的各種不規(guī)范行為,促進我國網絡游戲等相關產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尤其是在處理復雜的網絡虛擬財產的民事糾紛時,網絡虛擬財產的單行法律規(guī)范可以讓該類問題的解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針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所有者在獲取過程中投入大量時間、金錢和精力的實際,以及當網絡游戲用戶的網絡虛擬財產受到侵害時在精神會受到的巨大的刺激的情況,在立法過程中不僅要確立財產賠償機制,還要確立精神損害賠償機制。精神損害賠償不僅是我國為了保障權利人的合法權益而創(chuàng)建的民事法律制度,還是民法中損害賠償制度中的核心部分。如當我國公民的姓名權、人身權遭到侵害時,目前都有相關的精神賠償的民法參考依據。但是當公民的網絡虛擬財產遭到侵害時,由于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法律規(guī)范對其精神損害的賠償問題提供法律依據,所以網民在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民事糾紛中,很難獲得相應的精神賠償,所以確立網絡虛擬財產的精神損害賠償機制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計算機網絡著作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第一條中明確規(guī)定:網絡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這雖然有效解決了很多網絡糾紛管轄權劃分方面的問題但是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特征,網絡虛擬財產糾紛中關于“侵權行為地”的解釋在實際操作中會出現多種情況的變化,如流動侵權、多地侵權和國際侵權等情況,這都有待進行更加明確的解釋和規(guī)定。
總之,在互聯網的虛擬環(huán)境下,由于很多游戲活動不受時間、地點和空間上的限制,網絡虛擬財產的存在以及各種交易活動給當前法律問題的解決造成了很大的困擾,這也暴露出了我國民法關于網絡虛擬財產保護中的缺陷。對此,我們需要先從法律上對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給予肯定和認可,做出合理的司法解釋,加快相關立法工作,這樣才能對各類網絡虛擬財產民法保護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多的法律參考依據,更好的適應網絡時代背景下公眾多樣化的網絡生活需求。
[1]章林.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0(4):94-95.
[2]周媚勤.論網絡游戲中虛擬則產糾紛的法律解決[J].長春工業(yè)人學學報,2012(3):58-60.
[3]余俊生.試論網絡虛擬則產的則產屬性—從傳統(tǒng)則產法理論的視角[J].首都師范人學學報,2012(1):50-55.
[4]徐波.關于網絡虛擬財產的民法啟示[J].法制與社會,2012(12):90-91.
[5]繆晨熙.網絡虛擬則產法律保護現狀研究[J].北方經貿,2012(6):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