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霖
[摘 要] 境是書籍裝幀設計的最高境界。本文以造境為切入點,從音樂元素、音樂內容、音樂形象和音樂文字四個方面分析音樂書籍封面設計的造境手法,探討音樂書籍裝幀設計的造境美。
[關鍵詞] 音樂書籍 裝幀設計 封面 造境
[中圖分類號] G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5) 01-0034-04
Introduction to Create Artistic Conception in Book Binding of Music Books
Wang Yuli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Abstract]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is the highest mission of book graphic design. This paper chosed the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analyzed the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of music books from four aspects, music elements, music content, music images and text. Then, the aesthetic of the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was explored on the graphic design through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Music books Graphic design Cover Construct artistic and poetic realm
音樂是一種運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思想情感和反映生活的藝術,音樂書籍是運用文字符號記錄這種無形藝術的一種載體。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音樂文化的發(fā)展,音樂書籍的內容不斷擴展,裝幀設計越來越精美,讀者對音樂書籍的實用性、審美性和工藝性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創(chuàng)造出具有中國美學特征的音樂書籍裝幀成為設計者追求的最高目標。由此,音樂書籍的封面設計逐漸從實體形象時期步入創(chuàng)造美的境界的時代。
1 音樂書籍封面設計“造境”的引入
1.1 “造境”的涵義
“造境”即“創(chuàng)造意境”[1],指設計者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將要表達的內容意境化,使其更易引導觀賞者進入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意識。
“意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概念,亦是中國最重要的古典審美意識之一?!耙饩场弊钤绯霈F(xiàn)在王昌齡的《詩格》之中,他將詩分為物鏡、情境和意境三個境界,并給予意境最高評價,認為意境“張之與意而思之于心,則得其真矣”。此后詩歌、音樂、繪畫、書法等多門藝術便以創(chuàng)造意境為最高境界。意境并非是表現(xiàn)具體形象的,而是很多象的疊加,通過這些象的集合,形成一種氛圍,讓人置身其中引起某種情緒的共鳴。中國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曾這樣詮釋意境:“意境是藝術的靈魂,是客觀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鑄,經(jīng)過高度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情景抒情,從而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境界,詩的境界?!盵2]
音樂作為一種有聲無形的藝術,強調聽眾的情感體驗,這就要求設計者展開藝術想象力,營造一種意境氛圍,引導讀者提前體驗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意識。
1.2 我國音樂書籍封面設計的傳統(tǒng)形式
從最初用竹簡記錄詩歌的《詩經(jīng)》到現(xiàn)今琳瑯滿目的各類音樂書籍,音樂書籍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依筆者之見,傳統(tǒng)的音樂書籍封面設計主要有兩種形式。
第一種是“純色加書名”形式。即用較為厚實的紙張為書籍做一個封面,偶爾有一些簡單的構圖,但沒有深層次的設計理念。這種裝幀形式在雕版印刷術運用之后便開始普及,通常是用深色的紙或者織物做封面,用貼在左邊的簽條書寫書名。民國以后,各種優(yōu)秀的西方音樂書籍相繼翻譯出版,但基本還是采用這種形式,在紅色、黃色、藍色等原色紙封面上打印書名和作者名。如民國時期呂驥編、新中國書局出版社發(fā)行的《新音樂運動論文集》(圖1)。新中國成立初期,這種形式依然是音樂書籍封面設計的主流,比如豐子愷著、新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音樂入門》(圖2),中央五七藝術大學音樂學院管弦系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小提琴初級教程》(圖3)。
圖1 ? ? ? ? ?? 圖2 ? ?? ? ? ? ? ?圖3
由于這種封面設計形式非常經(jīng)典,因此在設計意識多樣化的當代依然存在。如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鋼琴教程、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鋼琴教程和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系列音樂書籍的封面,都是運用的純色紙張加書名的設計形式(圖4—7)。
圖4 圖5 圖6 圖7
第二種是“圖片加文字”形式。即設計者通過在封面運用圖片(或照片)、色調等設計元素形象化地表現(xiàn)書籍內容的形式。如人民音樂出版社的羅沃爾特音樂家專輯叢書,選用音樂家的照片或畫像為封面主要構圖要素(圖8);湖南文藝出版社的樂器“跟我學系列”教程,以樂器照片加背景色彩為封面(圖9)。這種形式對第一種形式的最大突破在于圖片或照片要素的運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工藝性,但由于追求的是直觀形象,想象空間太小,無法帶給讀者更深層次的吸引力,再加上照片或畫像的組合過于呆板,藝術性不強。
1.3 音樂書籍封面設計進入造境美時代
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提高,從20世紀末開始,一些書籍裝幀設計者開始追求設計藝術的神韻與境界,各種傳達作品精神內涵和意境的裝幀設計涌現(xiàn)出來。受此影響,音樂書籍封面設計進入追求意境的時代。設計者開始舍棄照片圖畫直接拼接的封面模式,轉而在理解作品的內容、特色和風格的基礎上,經(jīng)過內省,將作品內涵上升到高度精神境界,再將這種精神境界以藝術的形態(tài)展現(xiàn)出來,創(chuàng)造出能夠完美詮釋作品神韻和意境的封面設計。音樂本就是藝術的分支,藝術分支之間在美的標準上是相通的,因此造境于音樂書籍的封面設計顯然順理成章,同時從宏觀上也表現(xiàn)出一種濃厚的民族風味。由此,中國音樂書籍封面設計進入造境美時代。
2 音樂書籍封面設計造境的基本手法
音樂書籍涉及范圍非常廣泛,如音樂史、音樂技法、音樂曲集、音樂理論、音樂評論、音樂感想等。各類音樂書籍的內容不盡相同,藝術形象和風格特色各有千秋,封面設計造境的手法千變萬化。但總體而言,音樂書籍封面設計造境的手法可以歸納為四類。
2.1 以音樂元素造境
音樂元素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可以是音樂的任何組成部分,如單獨的音樂作品片段、某一類作品的曲風、音樂符號(高音譜號、低音譜號、音符、休止符、各類音樂術語等)等。由于音樂作品片段是聲響性質的,音樂曲風是無形的,因此在封面設計時一般只能運用音樂符號造境。
以音樂元素造境的封面設計常見于闡述綜合性音樂知識的音樂書籍。這類書內容豐富多樣且主題不固定,很難將其內化成某種特定的情景,因此比較適宜用音樂元素進行表達。
音樂符號是音樂的代表元素,它的出現(xiàn)可以直接讓讀者產(chǎn)生與音樂相關的聯(lián)想,如果再加上一點旋律律動線條,則能立刻引導讀者將視覺效果幻化成為無聲的旋律,帶領其進入音樂的境界,創(chuàng)造出被美妙音樂包圍的溫暖氛圍。比如,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基本樂理簡明教程》(圖10),封面設計由各種音樂符號組成,包括高低音譜號、變音記號、還原記號、調號、裝飾音記號。這些符號以疊影的方式串在一條曲線狀的五線譜上,曲線的形狀像兩只反向倒影的耳朵,寓意耳朵能聽到各種各樣的音樂,也是對音樂旋律起伏變化的形象反映。這個設計能讓讀者迅速產(chǎn)生聆聽豐富多彩的音樂的聯(lián)想。
運用音樂符號營造意境在音樂書籍封面設計中所占比例很大。此外,樂譜原型、五線譜及其變形等音樂元素的運用也較多(圖11—14)。這類設計總體來說旨在創(chuàng)造一種音樂氛圍,引領讀者進行音樂體驗。
圖11 ? ?圖12? ? 圖13 ? ? 圖14
2.2以音樂內容造境
音樂內容主要指音樂反映的社會生活風情和表達的主要情感。
以音樂內容造境一般是通過營造物鏡,以實物渲染讓讀者流連忘返的情境。它需要設計者在充分理解音樂書籍內容的基礎上進行再創(chuàng)造,設計出能揭示音樂內容且富有情趣的封面,使讀者能通過封面輕松愉快地了解書籍內容。比如《兒童古典音樂繪本》系列中的《胡桃夾子》(圖15),封面以音樂故事中的老鼠與國王兩個相互沖突的矛盾體為設計核心,再取最有代表性的一個音樂內容場景展開設計,使讀者在看到封面的時候就對音樂內容有了大概了解,從而引導讀者提前進入音樂的情感體驗。
2.3 以音樂形象造境
音樂形象可以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闡述。從客觀上說,音樂形象是一種“音響形象”,是用聲音來塑造感官形象。從主觀上說,音樂形象是一種“聽象”“視象”,當聽眾聽音樂時,他不僅在腦海中形成一種聽覺形象,而且會根據(jù)這種聽覺產(chǎn)生一定的聯(lián)想,將聽覺轉換成視覺形象,形成“視象”。這種“視象”可以是根據(jù)音樂內容產(chǎn)生的場景聯(lián)想,也可以是根據(jù)音樂產(chǎn)生的有關音樂演奏形象的聯(lián)想。音樂書籍封面設計以音樂形象造境就是因為音樂形象具有“視象”特征。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音樂都具備鮮明的音樂形象。音樂有標題性音樂與非標題性音樂兩種。非標題性音樂內容比較抽象,抒發(fā)感情較多,不利于具體的內在視象描寫,也不易引起聯(lián)想;標題音樂一般具有非常明確的指向性,描寫性較強,而且描寫的主要是現(xiàn)象,能輕易引起相關的視象聯(lián)想。因此,以標題音樂為主要內容的書籍更易選擇以音樂形象造境。比如,《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圖16)采用該協(xié)奏曲的核心形象黃河作為封面主體形象,《中國陜北民歌》(圖17)以最具陜北特色的風景面貌作為設計重點,《二胡藝術與江南文化》(圖18)選用具有江南風格的音樂形象作為設計主題(圖16—18)。
有些音樂書籍選用音樂表演的視覺形象來表現(xiàn)內容。如圖19—22四本有關中國古代音樂史的書籍的封面,都以古代音樂演奏的畫像或者陶俑代表古代音樂形象。
圖19 ? ? ? ? ? ? ?圖20 ? ? ? ? ? ?圖21 ? ? ? ? ? ? ? 圖22
還有一種比較隱喻的音樂形象造境,即以其他藝術形象來表現(xiàn)音樂形象,其中最常見的是以“梅蘭竹菊”作為與音樂相通的藝術形象。如《笛子技巧系統(tǒng)練習二十九課》(圖23)、《笛子曲選集》(圖24)分別選用“蘭”和“竹”作為設計主題?!疤m”代表幽靜的氣質,“竹”代表超群脫俗的氣節(jié),兩個設計都運用藝術相通的特性來表現(xiàn)書籍內容所要體現(xiàn)的主體音樂形象。
2.4 以音樂文字造境
文字是一種形式抽象卻極具內涵的符號系統(tǒng),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美學特征。音樂文字是具有音樂意義與內涵的文字,一般以用書法字體書寫與音樂相關的文字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比如,《泉州南音》(圖25)以樂曲的文字譜(一種用文字記錄樂譜演奏位置的記譜法)為設計背景,《中國古代音樂文獻集成》(圖26)運用古代音樂文獻記載為設計背景。音樂文字的出現(xiàn)給書籍營造了一種古香古韻的氛圍,為書籍增添了不少藝術表現(xiàn)力,從而使音樂書籍更富生命力。由于中國文字的地域特殊性,這類以音樂文字造境的書籍,內容一般以介紹中國古代音樂為主。
3 音樂書籍裝幀的造境之美
“造境”作為書籍裝幀的最高境界也是音樂書籍裝幀設計的最高追求,不僅封面設計應追求造境之美,整體設計都應追求造境之美。筆者認為,音樂書籍的造境美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
3.1 追求和諧的美學觀
音樂書籍裝幀造境首先要遵循追求和諧的美學觀?!昂椭C”是美學觀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諧觀強調整體、靜態(tài)的和諧,“整體”表示事物不能是單一的,因為單一只能稱為“同”而非“和”。“和”要求不同性質的事物或因素之間的配合,“諧”要求眾多不同質事物之間的相互融合、排列有序。因此,音樂書籍的裝幀造境設計要避免設計材料單一,色彩和設計素材應盡量多樣化;設計元素的排列要避免并排出現(xiàn),應將素材錯開,主次分明,這樣才能產(chǎn)生一種錯落有致的美感。在紙張的選擇上可以使用具有護眼功能的淺色紙,這種顏色既能防止長時間看書給讀者帶來的眼睛疲勞,而且能給讀者古典的感覺(古代歐洲樂譜的抄寫多用淺黃色牛皮紙)。在開本設計上,樂譜集之類的書盡量用8開,這樣樂譜才比較清晰,看起來不吃力,非樂譜書籍可根據(jù)內容進行適當?shù)倪x擇。在色彩搭配上要均衡、協(xié)調,實現(xiàn)對立統(tǒng)一。
3.2 尋求色彩美與意境美的統(tǒng)一
色彩的搭配與意境的營造有很大關系,色彩的巧妙組合能夠增強書籍裝幀設計的意境美,反之,用錯色彩將無法達到造境的要求。比如前述《黃河鋼琴協(xié)奏曲》《中國陜北民歌》《二胡藝術與江南文化》這三本書,就很好地運用了色彩美與意境美的統(tǒng)一。黃河,因其水中大量含沙導致河水變黃而得名,因此在營造黃河波瀾壯闊的意境時,一定要運用相應的黃色為主調,同時黃河又是中國的母親河,所以可以選擇中國紅的字體來搭配黃河背景。陜北風情最顯著的風土特征是黃土高坡,所以《中國陜北民歌》的色彩也是以黃色為主。江南多煙雨,霧蒙蒙,雨蒙蒙,《二胡藝術與江南文化》的色調剛好適合這種江南情調,設計者用巧妙的色彩組合營造出詩一樣優(yōu)美的意境。
3.3塑造形與態(tài)的完美結合
這里的“形”與“態(tài)”分別指代“形象”與“神態(tài)”。形象是人們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在腦海中形成的對該物體的整體印象,它不是物體本身,而是一種人們對事物的感受,會因人而異?!吧駪B(tài)”是事物的精神內涵,只有在深刻理解以后才能夠準確把握。
音樂是沒有具體形象的,它會因聽的人不同而各異,也會因為聽的心情不一樣而截然不同,因此音樂的“神態(tài)”顯得非常重要,只有把握它的神態(tài),才能更好地體現(xiàn)形象。音樂書籍裝幀設計的造境,實質就是抓住書籍“神態(tài)”,將其用圖像、版式等“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造境美就是形與態(tài)的完美結合,只有當兩者高度統(tǒng)一的時候,音樂書籍的裝幀設計才能夠神形兼?zhèn)洌巳雱佟?/p>
3.4 引導多層次審美體驗
日本著名書籍裝幀藝術大師杉浦康平曾提出著名的“書籍五感”理論[3],他指出:“書的表達需要五感,即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書籍五感是設計思考的起始”。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所以在進行音樂書籍裝幀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如何讓讀者從視覺轉換到聽覺。《聲樂教程》(圖27)運用音樂元素為創(chuàng)造主題,流動的線條寓意快速的音樂運動,給讀者一種如聽音樂的聽覺感受。《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圖28),封面采用兩個演奏者的音樂形象為創(chuàng)造核心,兩個形象栩栩如生,讓人似乎聽到古樂徐徐飄來。《國樂飄香》(圖29)重在“飄”和“香”,立即將視覺圖像轉化為聽覺、味覺等。
圖27 ? ? ? ? ? ? ?圖28 ? ? ? ? ? ?圖29
所以,音樂書籍的裝幀設計同樣要重視五感,在選材和設計上,要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設計理念,傳遞音樂蘊含的思想情感,提升書籍的文化韻味和藝術美感,滿足讀者五感的需要,創(chuàng)造出更加合適的意境[4]。
4 結 語
造境,是書籍裝幀設計的最高境界。美的創(chuàng)作與創(chuàng)造者的素質密不可分,作為音樂書籍的裝幀設計者,要具有一定的音樂修養(yǎng),善于運用音樂元素、音樂內容、音樂形象和音樂文字來造境。要有良好的品德和修為,不斷充實自己的學識,增加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貼近書籍內容的好設計。
注 釋
[1][2]王濤.淺析書籍裝幀設計的造境之美[J].出版科學,2013,21(1):39-41
[3]于民.氣化諧和:中國古典審美意識的獨特發(fā)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0:2
[4]呂敬人.書籍設計藝術語言的表現(xiàn)力:由裝幀到書籍設計概念轉換的思考[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6:124
(收稿日期:201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