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逍遙游》是《莊子》中最為重要的篇章之一,《莊子》開篇即以《逍遙游》為首,可見其對逍遙、自在的人生向往之極。在《逍遙游》所蘊含的眾多美學思想中,以“自由之美”尤為突出。筆者認為,在莊子美學中“自由之美”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根本要求,其實質(zhì)是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本文通過分析《逍遙游》中的“自由之美”,展現(xiàn)莊子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進而豐富人們的審美觀。
關(guān)鍵詞:逍遙游 莊子 自由之美
一、前言
莊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在中國古代美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以極富超越性的審美眼光,透視了人的生命歷程,不難看出,自由自在的人生即審美的人生和獨立的人格是他永恒的追求。這在《逍遙游》里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
二、“逍遙”的含義
要想真正理解自由之美,首先必須從《逍遙游》開始。因此,弄清“逍遙”一詞的含義尤為必要。從古至今,歷代文人賢士對“逍遙”一詞都有解釋:
《莊子注疏》中,郭象注:“夫大小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間哉!”[1]
唐釋湛然《止觀輔行傳》記載弘決引王瞀夜說:“逍遙者,調(diào)暢逸豫之意。夫至理內(nèi)足,無時不適;止懷應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搖?!盵2]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說:“《逍遙游》主旨是說一個人當看破功、名、利、祿、權(quán)、勢、尊、位的束縛,使精神活動臻于悠游自在無掛無礙的境地?!盵3]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說:“純以精神言逍遙,是莊子所謂逍遙的獨特之處,莊子之逍遙實有今日精神自由之含義?!盵4]
《辭源》在總結(jié)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把“逍遙”解釋為“安閑自得貌”。[5]
《辭?!芬舱f:“逍遙:亦作‘消搖。優(yōu)游自得。無所煩心貌?!盵6]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逍遙:沒有什么約束,自由自在。”[7]
以上論述中,對“逍遙”一詞的理解較為一致且都有各自的道理,都表達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悠游自得”的含義。筆者認為,除了單純的字面意義之外,要充分理解“逍遙”的含義就必須綜合考慮莊子的整體思想。莊子生活在社會動蕩不安的戰(zhàn)國中期,諸侯混戰(zhàn),生靈涂炭,“無恥者富,多信者顯”(《莊子·盜跖》)。這就注定了莊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在身心備受壓迫和拘役的時候,只能通過強大的意識能力讓自己獲得精神的超脫與自由。所以,莊子所謂的“逍遙”絕不是能在現(xiàn)實空間中實現(xiàn)的身體自由,而是一種超脫物我與宇宙虛空融為一體自由精神狀態(tài)和空靈閑適的心境。
三、《逍遙游》中的“自由之美”
《逍遙游》是莊子哲學和美學的總綱領(lǐng),展示了莊子對自由人生和獨立人格孜孜不倦的追求?!白杂芍馈痹谄渲姓宫F(xiàn)得淋漓盡致。
(一)追求形體的自由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莊子·逍遙游》)幾千里大的鯤,幾千里大的鵬,單從形體的描述就可以感受到莊子所展現(xiàn)的大美。形體大到夸張,超乎想象,然而正是這種大才足以承載莊子無比廣闊的審美境界。與現(xiàn)實生活的壓抑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大足以將天地覆蓋,那些現(xiàn)世的束縛又能奈我何。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薄氨池撉嗵於查懻摺?。(《莊子·逍遙游》)乘風破浪,水擊三千,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自由;氣吞山河、游乎無窮,這是一種何等美妙的快樂。這是莊子審美心態(tài)最暢快的袒露:以無比自由自在的心靈駕馭著鯤鵬這一巨大意象,在宇宙之氣中快樂馳騁;以無比輕松無系的心靈,領(lǐng)悟著神秘深邃的宇宙,盡情享受其中的自在之美。
(二)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
莊子的形體自由本意是回到原始狀態(tài),無知無識,渾渾噩噩,“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生而不知其所以生”的狀態(tài)。然而,事實上人是無法脫離社會而生存的,人是社會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個體。生于當時,他無法改變倍受剝削和壓迫的命運,要想獲得形體的自由,其難度不亞于登天。更何況,在自然屬性上個體的人總是要死的,保身不過是暫時的,誰也無法永生。
莊子自然知道,他所描繪的巨大的鯤和鵬在現(xiàn)實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如何超脫苦難世界,超越生死呢?正因為在物質(zhì)世界中不能實現(xiàn),所以最終就落腳在對精神——人格理想的追求上。
莊子把自由與美充分融合在一起,“自由之美”就是塑造理想人格基礎(chǔ)。在《逍遙游》中,莊子明確表達了對理想人格的崇拜:“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薄板愎蒙渲剑猩袢司友?,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這里的“至人”“圣人”“神人”能夠沖破一切阻礙,使真我達到毫無掛礙、無系無累、游乎無窮的至高境界。在精神實質(zhì)上他們也是一致的,即莊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解放及理想人格。在這逍遙游的審美活動中,精神自由就是感受那種物我兩忘、超越塵俗、無有掛礙的心靈自由,那種融入自然與萬物渾然一體的和美、永恒之境。
四、“自由之美”的實現(xiàn)途徑
莊子對至樂至美之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是通過“心齋”“坐忘”來實現(xiàn)的。
在孔子阻止顏回救世的寓言當中,莊子明確地闡釋了“心齋”的含義: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莊子·人間世》)
“一志”就是一心一意集中心思,清心寡欲摒除雜念?!盁o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是說在“心齋”的狀態(tài)下,人可以擺脫眼耳鼻舌身的束縛,用極為空靈的心境安靜的傾聽“道”真誠的感悟“道”。此時,心已經(jīng)徹底掙脫了主觀的意志、目的和感受,而與天地自然合二為一。有必要指出,要做到這些,就必須“虛”“靜”,不被一時的見聞、符號所左右,讓心靈在宇宙虛空中自由地翱翔,這樣一來,精神的自由便達到了,人也可以逍遙于宇宙之中,與天地并生,合萬物一體。
當然,要達到“心齋”還必須通過“坐忘”。那么何謂“坐忘”呢?《莊子·大宗師》中記載:
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痹唬骸翱梢?,猶未也?!彼諒鸵?,曰:“回益矣?!痹唬骸昂沃^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彼諒鸵姡唬骸盎匾嬉?。”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敝倌狨砣辉唬骸昂沃^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后也?!?/p>
此段中闡明了“坐忘”的含義,即摒棄世俗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影響,達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狀態(tài),超脫一切人世間的欲望、利益、是非、好惡、美丑甚至各種知識、聲色、形體……的規(guī)范和限制。[8]通過“坐忘”忘卻自身的自然存在,用大道之氣充實心靈和精神,不為物役,不為物擾,無有羈絆,最終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和解放。這種淡然超脫的生命、自由獨立的人格正是莊子畢生追求的審美人生。
五、“自由之美”的啟示
莊子對自由之美的追求,對宇宙大道的向往對當今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啟示作用。
當今社會經(jīng)濟、科技的發(fā)展非常迅速,物質(zhì)世界對人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尤其以電子產(chǎn)品的更新?lián)Q代最為顯著,各種數(shù)碼產(chǎn)品如手機、電腦、播放器等,每年每月都有新款出現(xiàn),強烈的視覺刺激和強大的功能引誘,使人們不自覺地就想擁有。仔細想來,這其實也是一種人被物化、被物役的表現(xiàn)。如果人類不對自己的物質(zhì)欲望進行合理化的限制,那么人的一生都將是不自由的。莊子對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正是從遏制人的物質(zhì)欲望入手的,摒除外界和內(nèi)心的一切欲求,享受生命的閑適和淡然,這正是現(xiàn)代人所需要的。
另外,莊子對自由之美的追求還有助于調(diào)節(jié)現(xiàn)代人的心理壓力。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機遇與挑戰(zhàn)、希望和競爭,幾乎所有的人都像是在戰(zhàn)場上拼殺一樣,踩著別人的“尸體”一步一步往上爬,嚴重的心理疾病也隨之產(chǎn)生,焦慮、恐慌、抑郁等困擾著無數(shù)的現(xiàn)代人。此時的現(xiàn)代人需要的正是莊子自由精神的開解。學習莊子,不為物役,不為情傷,心無所累的達觀心態(tài),并以這種積極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各種不適,達到一種逍遙自在的境界,這樣就不會被激烈的競爭壓垮。
六、結(jié)語
莊子在《逍遙游》中展現(xiàn)的自由之美其本質(zhì)是對獨立人格和絕對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種超脫的、豁達的、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對于自由的追求,對當代社會的發(fā)展和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益處。雖時隔千年,我們還是要正確的看待并學習古圣先賢的智慧精髓,不斷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不斷追求自己的審美人生。
注釋:
[1]郭象:《莊子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頁。
[2][唐]釋湛然:《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版上冊,第2頁。
[3]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頁。
[4]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頁。
[5]《辭源》(合訂本),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年版,第1667頁。
[6]《辭?!?,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2頁。
[7]《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版,第1492頁。
[8]李澤厚:《美學三書——華夏美學》,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頁。
參考文獻:
[1]莊子著,王磊等譯.莊子[M].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2013.
(白麗 山東曲阜 曲阜師范大學 27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