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慶+李建中
摘 要:天津自古就是一個五方雜處的城市, 南北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和融合。到清代中晚期,西方侵入者一直想侵入北京,但是這是天朝所不允許的,于是,天津成了侵略者的“過渡地帶”,租界成為洋人的天下,因而天津又變成為“華洋雜處”,成了中西文化撞擊、交融的場所,文章就以男裝為例,探究天津近代男裝服飾的特點,以及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
關(guān)鍵詞:近代天津 男裝 服飾文化
檢 索:www.artdesign.org.cn
Abstract :Tientsin has been a place where all kinds of people live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culture of North and South interflow、collide and integrate he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western invaders always want to invade Peking, which is never allowed by the government of Qing Dynasty. As a result, Tientsin becomes invaders transition zone. And concession is under foreigners domination. And then, Tientsin becomes a place where Chinese and foreigners live together, which makes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collides and integrates. In this paper, the mens clothing, for examp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mens clothing in tianjin,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reasons for this feature.
Keywords :The Modern Tianjin, Mens Clothing, Dress Cultur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天津為中國近代史上偉大的北方城市,不僅是重要的商業(yè)中心,貿(mào)易港口,和現(xiàn)代工業(yè)的胚胎發(fā)育地,也是文化發(fā)展中心和新文化思潮發(fā)源傳播之地。天津近代的“人煙稠密,交易頻榮”使這座城市走在了中國近代服裝發(fā)展的前列,因此,天津近代男裝也融合了許多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方面的因素。下面就以男裝為例,探究天津近代男裝服飾的特點,以及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
一、天津近代男裝上衣
(一)瀟灑的長袍
長袍滿漢都會穿著,是這一時期天津地區(qū)中上層男子最為普遍的服裝。長袍是一種身長至腳面的外衣,袖子較窄,多為天津男子常服,平常百姓的待客禮服。顏色多為紅、紫、黑、綠、黃等,年長者則穿素服,一般為青色、黑、白。質(zhì)料從紗的到皮質(zhì)的,多至數(shù)十種,僅紗質(zhì)的就有亮紗、暗紗之分。皮毛類的又分小毛、大毛之分,從狐皮、銀鼠到猞猁、海龍不等。長袍的最大特點就是袖身很長,垂落下來完全遮蓋住指尖。
清代的官服須掛朝珠,平時男子也有帶配飾的習(xí)俗,與長袍相呼應(yīng)。天津地區(qū)的男子也不例外,他們在腰間掛各種飾品,名目繁多,比較常見的有荷包、眼鏡盒套、玉佩、扇套等。而手帕也是一種既實用又可作為裝飾的生活必需品,男人多用白綢或白手帕,攜帶時裝于袖管之中。
天津地區(qū)的長袍在近代逐漸向?qū)嵱眯园l(fā)展,功能和款式?jīng)]有太多變化,但是輪廓和女裝一樣,也在逐漸走向合體化。
(二)男子的禮服馬褂
天津男子穿長袍,本來是常服,而且無論內(nèi)外,居家或應(yīng)酬,都是一襲長袍(天津話名“大褂兒”),遇有婚喪嫁娶、喜壽大事,只不過選一件新一些、整齊一些的長袍而已。但因受北京影響,上面要加一件馬褂。越是身份高貴的人越要穿馬褂。因此長袍馬褂成了禮服。
馬褂的款式單、夾、皮都有。夏天綢長袍可外罩管紗馬褂,春秋則夾袍夾馬褂,面料在乾隆后則禮服呢、黑呢、花綢、黑緞均可,冬天則毛皮紫羔、水獺其內(nèi),毛呢其表,領(lǐng)子要“出風(fēng)”(出鋒),甚或整個毛朝外,顯得厚重豪華?!懊狻北本┰谇r盛行,滿語稱“打呼”,俗語稱為“內(nèi)外發(fā)燒”。天津在鹽商中也一度盛行。
坎肩,作用頗與馬褂接近,單、夾都有,面料也與馬褂接近??钍街?,對襟與馬褂無異,僅僅是無袖而已,另有琵琶襟(對襟曲折而下)、一字襟(也叫“巴圖魯坎肩”,領(lǐng)下一字線及左、右衣襟有紐絆,或開合,或僅有裝飾作用。“巴圖魯”源于蒙語勇士)。
單、夾之馬褂、坎肩都講究面料高貴,裝飾鑲邊,最好是“大鑲大沿”,即用寬邊欄桿裝飾衣服外緣。傳世有許多清代人像照片,都穿這種“大鑲大沿”上衣或馬褂,顯得豪華而高貴。馬褂與坎肩都有立領(lǐng),有清一代天津人穿這種衣服,領(lǐng)子由低而高,到晚清時衣領(lǐng)最高,幾乎裹住整個頸項。
(三)天津短打扮服裝創(chuàng)造
夏天的大褲衩與冬天的“二大棉襖”,是近代清晚期天津勞動者的常服。按照傳統(tǒng)的服飾慣制,褲衩為褻衣,是不能穿著它招搖過市的,當時又不興穿西裝短褲。于是,勞動者在暑熱季節(jié)便將長褲褲腿裁剪稍短,在膝關(guān)節(jié)以下、腳踝以上,并且裁縫得較為肥大。勞動者穿用它,既便于登高奔跑,又便于風(fēng)涼,而又不失禮儀(不露腿部肌肉)。
“二大棉襖”則是寒風(fēng)凌冽時,扛大個兒、泥瓦匠、趕車人一種輕便式棉外套,因為它比棉袍要稍短,可以擋風(fēng),但又靈便。不過比起棉襖又略顯長,過了臀部,不似長棉袍不好邁腿,所以勞動者很喜歡它做冬服。同時,“二大棉襖”穿脫、存放也比較方便,可以敞懷穿用,是棉袍和棉襖都無法比擬的。endprint
(四)西裝
史料記載,中國人制作、穿著西裝是自大城市開埠后開始的。天津也是如此,西服的裁剪縫制工藝也由在華洋人帶入,如長期生活在天津的白俄。
西式服裝被稱為“文明裝”,是所謂新式人物必不可少的裝束。20世紀初由于留學(xué)生、租界人士的影響,使得天津地區(qū)的西裝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西裝面料以毛呢為主,服色以黑色、深藍色或者白色居多。都市里多數(shù)的上層中青年男性以穿西裝為時髦,不論是赴宴、看電影等社交場合必穿,甚至是結(jié)婚這類重要時刻都會以西服作為禮服,頭發(fā)、皮鞋均油光可鑒。衣服顏色一般以冬季深色,夏季淺色為主。同時戴上與西服顏色相同的禮帽,有的還要拿上一根“文明棍”以示身份。
(五)天津軍警的服裝
天津是近代文化開放最早的城市,許多新學(xué)堂在天津開辦。其中的武備學(xué)堂、水師學(xué)堂、巡警學(xué)堂的開設(shè),因軍容、警容的需要,在服裝上出現(xiàn)了與傳統(tǒng)軍人、衙役服裝完全不同的新形象。無論軍隊、警察都戴大沿帽,肩有肩章軍銜,這都是需要用新材料來制作,效果自然令人耳目一新。最初,仍是對襟制服(綠、黑或者藍),但是因為沒有新式的扣子,而是用傳統(tǒng)式紐絆扣系;腳底下仍是青布面高腰布靴子。這樣的軍警制服,身披皮帶,腦后拖著一條辮子,實在顯得不倫不類。但是,這確實是從19世紀邁向20世紀時的軍警制服。
(六)政治理想中催生的中山裝
中山裝,在現(xiàn)今的中國人眼里已是耳熟能詳?shù)姆b樣式,它是民國以來最重要的男裝,也是最具政治色彩的服裝,伴隨著政治歷史的起伏跌宕而呈現(xiàn)在近代的中國歷史中。據(jù)史料記載,中山裝是某奉幫裁縫在孫中山的授意下設(shè)計制作出來的。
天津也不例外,當時的中山裝主要特征為:由底領(lǐng)和翻領(lǐng)構(gòu)成領(lǐng)子,是領(lǐng)角呈八字的立領(lǐng);上下有四個加袋蓋呈倒山字筆架形,稱為“筆架蓋”,下邊兩個稱吊袋,即袋邊都以紐扣扣合;前門襟五粒明扣,袖口上各有三??圩?。
但在這一時期,天津地區(qū)普通民眾穿中山裝的人很少。
(七)天津近代男子的下裝——沒有門第的褲子
由于天津地處北方,冬天天氣寒冷,且冬季偏長,因此有扎腿的習(xí)慣。舊時男子的連褲襠比較肥大,里邊不穿著內(nèi)褲,這樣的棉褲在冬天穿起來會加倍的冰涼,故需要在腳踝處用布帶將褲腿抓緊,以防引起風(fēng)濕、體寒等疾病。綁腿帶也有寬窄之分,末端綴有流蘇,垂于腳踝之處。如果不打綁腿帶會被年長的人認為是不懂禮節(jié)的阿飛,因此打綁腿帶成為一種禮節(jié)。
直至清末,穿著西式褲裝者逐漸增多。與民國時期的大禮服搭配的褲裝是西褲,多為黑色或灰色,長褲的邊緣線嵌有緞面條飾。配有白襯衫、黑色領(lǐng)結(jié)、黑色緞面腰帶,白手套及黑色高筒禮帽和黑色漆皮皮鞋。當時無論男子地位高低貴賤,下裝都是褲子,因此這是最沒有門第區(qū)別的服裝。
二、天津近代男子的配飾
(一)上衣的衣袋
中國服裝原無衣袋之設(shè)計,為裝物品文件均放衣袖內(nèi)或裝在折疊式荷包放在靴筒內(nèi),名“靴掖子”(一直到天津解放后,天津人把皮錢夾還稱為“靴掖子”)。
到1860年,天津開埠,“紫竹林通商,粵人到此者頗多。原廣東通商最早,得洋氣在先,類多效泰西所為……衣襟下面做布兜,裝置零物,取其便也。近則津人習(xí)染,衣襟無不作兜,凡成衣店、估衣鋪所制新衣,亦莫不然”(張燾《津門雜記》)。
這是天津人有衣兜的開始。天津咸豐九年(1859)舉人馮向華曾寫《衣兜》詩,曰:“衷衣里面作方兜,舉手探囊逐件投。包括一身多少事,取攜甚便勿旁求。”衣兜雖小,當時卻成了新鮮事物,乃是一逸聞也。
(二)形式豐富的帽子
從19世紀向20世紀邁進,天津人的穿戴也有新的變化。原本紫竹林租界一帶,“更有洋人之侍童馬夫輩,率多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練,特栓胸前,顧影自憐,唯恐不肖。”
尤其是小草帽,成了當時“西洋化”的標志。在楊柳青年畫《天津女學(xué)堂》和一些表現(xiàn)當時馬路、火車等新鮮事物的板畫中,可見到穿中國衣服的天津人,頭頂平頂小帽,以顯示自己的“洋化”。
(三)瓜皮帽
平常官吏、士庶所戴的帽子主要是瓜皮小帽,又稱為六合一統(tǒng)帽(取六合一統(tǒng)之意),民間俗稱“瓜皮帽”,天津俗稱“帽翅兒”,是在中國歷史上流行時間最長的帽子之一。此帽源自明朝,盛于清朝,在此期間天津地區(qū)男子戴的瓜皮帽與其他地區(qū)無異。瓜皮帽多為手工制作,通常由六塊下寬上窄的黑色緞面、紗制成。其面料分季節(jié),秋冬用綢面或者平絨,后來出現(xiàn)用軟羊皮做面料的,顏色為黑色。帽頂呈瓜皮形圓頂,略近平頂形狀,頂上有黑色的或者紅色的珠子或者結(jié)子,下面銜接的是帽檐。帽檐上面通常由鑲嵌的明珠、寶石來區(qū)別前后,又叫做“帽正”。
(四)頭飾
近代天津男子的服飾基本上都是遵行清政府強行推行的“男從女不從”,所以,男子的發(fā)式為:沿著兩只耳朵畫線,前半部分的頭發(fā)剃掉,后半部分留發(fā)梳辮垂于背后。有閑階層還會在辮子上系珠寶,或帶流蘇的中國結(jié)。
從1912年到1928年民國政府就一“頭”一“腳”的法令逐漸升級,直至剪辮的法令發(fā)布。剪發(fā)者的發(fā)型千奇百怪:“有蘈成光禿了瓢子的,就有留成八字頭的,在此兩種之外,又有把辮子剪去多一半的,還剩下四五寸的,用繩兒把辮梢扎住,又往前一拉。”有的披肩,有的齊耳,叫“一匹瓦”,或者叫“鴉雀巢”,還有的梳小辮兒,真是光怪陸離、五光十色。
然而,在這種種光怪陸離的現(xiàn)象背后,恰恰是兩種文明、兩種文化的猛烈碰撞。體現(xiàn)在服裝上就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不倫不類的服飾現(xiàn)象:街上的男人有的穿長袍,留長發(fā),戴著西式洋帽;有的穿西服,拖長辮,或者下身則是綁腿褲;有的穿著買的舊西服,搭配上缺這個少那個的。
(五)“足下”風(fēng)采
天津男子的鞋一般為厚底布鞋,俗稱“千層底”布鞋,圓口,皂色。富家子弟或官宦子弟則多為鑲嵌云頭布鞋,鞋頭用青、灰布做成如意頭式,鞋幫上則以紅、黃各色布鑲嵌拼接。襪子有長短之分,多用粗白布手工制作,襪子底部用線縫納而成,富貴人家也有用絲緞制成的,多有專人或者裁縫鋪手工制作。后來,鞋襪均可以去店鋪買現(xiàn)成的。比如在估衣街的“老美華鞋店”。
三、天津近代男裝服飾特點形成的原因
動蕩、混亂、分裂、流血的年代,為思想意識的轉(zhuǎn)折與升華,為反對封建傳統(tǒng)、提倡新文化思想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不可否認,在天津男子近代服裝的演變過程中,有理性的認識,也有盲目的崇拜,甚至是對西洋服飾偏執(zhí)的狂熱和愚崇。因此當時作用于服裝的主要因素是傳統(tǒng)與政治。
歷史上的天津,從來沒有如此激烈的對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進行過批判與自省。從國外涌入的各種社會思潮和藝術(shù)流派,無論美國的、英國的、法國的、俄國的,還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文藝復(fù)興的,都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五四新文化運動涉及的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從政治、哲學(xué)、教育學(xué)、藝術(shù)到生活方式,深度和廣度都達到了鼎盛時期。男裝從古至今雖然以風(fēng)格固定、形式單一等特點為人所知,但是天津近代男裝卻似乎打破了這一局面,以其鮮明的特點使天津地區(qū)近代男裝走在了中國服飾文化向現(xiàn)代化、機能化方向發(fā)展的前列。
參考文獻
1 華梅.服飾社會學(xué)[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3).
2 華梅.中國衣飾文化[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9(9).
3 華梅.中國近現(xiàn)代服裝史[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3).
4 孫世圃.中國服飾史教程[M]. 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1997.
5 李彥芳.天津近代服飾初探1840-1919年[D].天津:天津工業(yè)大學(xué),2003.
6 徐華龍.上海服裝文化史[M].上海:上海東方出版社,2011.
7 朱其華.天津全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8 雷穆森.天津租界史[M].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1.
9 楊麗娜,孫世圃.淺論天津近代服飾變革及其在我國服裝發(fā)展演變中的重要影響[J].中國輕工教育.200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