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勇
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臨床療效
郭勇
目的 分析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6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治療的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0例。對照組給予一般常規(guī)性治療, 研究組給予拉米夫定治療, 治療后檢測兩組的肝功能[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 (AST)、白蛋白 (ALB)、總膽紅素(TBIL)、直接膽紅素 (DBIL)]。結果 治療后, 兩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改善,且研究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療, 效果顯著, 可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拉米夫定;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臨床療效
乙肝屬于一種慢性疾病, 患者需要接受長期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對患者體內的乙肝病毒進行清除或者抑制, 防止其向肝癌衍變[1]。為此, 對于該疾病來說, 抗病毒是關鍵?,F今臨床上, 拉米夫定是較為有效的抗病毒藥物, 被廣泛的運用到臨床中。本文以60例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拉米夫定的臨床治療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到本院進行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治療的患者60例, 其中男31例, 女29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30例。對照組中年齡最大65歲, 最小43歲, 平均年齡(45.3±7.6)歲。研究組中年齡最大67歲, 最小42歲, 平均年齡(44.5±8.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在治療前檢測患者的肝功能以及血象等。兩組患者都未使用其他相關的抗病毒藥物。兩組患者均給予一般的利膽、補充白蛋白、保肝以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研究組患者在此基礎上給予拉米夫定100 mg, 口服治療.1次/d.1個療程為52周。
1.3 觀察指標 檢測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肝功能情況(ALT、AST、ALB、TBIL、DBI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的ALT(U/L)、AST(U/L)、TBIL(μmol/L)、
ALB(g/L)、DBIL(μmol/L)分別為(206.7±77.6)、(200.4±72.3)、(33.8±11.7)、(36.7±6.0)、(55.8±35.9);治療后分別為(67.8.30.5)、(53.8±30.6)、(17.0±5.3)、(40.1±5.8)、(27.2±7.8);研究組治療前的ALT、AST、TBIL、ALB、DBIL分別為(212.1± 76.7)、(201.8±75.8)、(32.7±10.5)、(39.5±5.3)、(55.7±35.8);治療后分別為(60.1±21.7)、(45.8±26.5)、(15.8±4.5)、(40.2.4.2)、(18.1±5.9)。結果表明, 治療后兩組患者的各項肝功能指標較治療前均有改善, 且研究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失代償期性乙肝肝硬化屬于肝病的晚期, 并發(fā)癥出現率大, 預后比較差, 生存率低。在進行抗病毒治療時, 雖不能完全逆轉肝臟的病理改變, 但是可以通過對病毒進行抑制,防止其復制, 阻止病情進一步惡化[2,3]。幫助患者改善肝功能指標, 能增加短期治療療效, 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
拉米夫定具有良好的抗HBV作用, 且作用迅速, 不具有腎臟毒性。在乙肝抗病毒的治療過程當中, 拉米夫定可幫助患者在1年內殺死病毒5次方[4]。改善肝功能各項指標, 患者的各個肝功能指標會在幾個月時間內得到明顯的進步, 不但可以有效延緩肝硬化進展, 降低原發(fā)性肝癌的發(fā)生率, 延長生存期, 部分患者治療后病情逐步穩(wěn)定, 甚至免去行肝臟手術。為此, 拉米夫定近期療效顯著, 深受患者喜愛, 被廣泛應用在臨床的肝病治療中。但是相關研究發(fā)現, 拉米夫定容易出現耐受性, 使用該藥物治療的患者如果在1年時間內血清沒有變化, 那么應考慮聯合其他藥物進行治療或者是轉用其他藥物[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給予兩組患者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兩組患者肝功能檢測(ALT、AST、ALB、TBIL、DBIL)較治療前均有改變, 但研究組患者改變較對照組明顯,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于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拉米夫定治療, 各項肝功指標得到顯著改善, 體內病毒得到有效抑制,值得在肝病臨床治療當中推廣并且使用。
[1] 劉惠媛, 石裕明.拉米夫定治療失代償期乙肝肝硬化的臨床研究. 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8.17(3):110-113.
[2] 陳從新, 劉波, 郭順明, 等.拉米夫定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觀察.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07.16(2):77-80.
[3] 陸定波.拉米夫定聯合強肝膠囊治療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28例. 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11.13(4):126-129.
[4] 劉莉, 陳悅, 柯昌征, 等.拉米夫定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國內文獻的薈萃分析.肝臟.2007.12(5):101-104.
[5] 陳華忠, 王賡歌, 余彤.拉米夫定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的2年隨訪觀察.中國現代醫(yī)學雜志.2006.16(15):667-67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6.138
2015-09-17]
124000 遼寧省盤錦市傳染病醫(yī)院傳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