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欣
探究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和特點
賀 欣
目的 探討導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并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分析, 為診療活動提供依據(jù)。方法 選取3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 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總結消化道出血原因和特點。結果 導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為消化道潰瘍、消化道息肉、肝硬化合并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及消化道腫瘤等。結論 不同原因導致的消化道出血, 其臨床特點不盡相同, 充分認識導致消化出血的原因, 并根據(jù)其特點開展臨床診斷和治療, 能夠為臨床提供良好的治療方向。
消化道出血;腫瘤;胃腸器官;潰瘍
消化道出血屬于消化內科疾病, 具有發(fā)病急、病情兇險等特點, 若不及時進行相應處理和治療, 會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消化道出血誤診發(fā)生率較高, 因此應對其出血病因如何分類進行討論, 并對各個出血類型臨床特點進行總結和歸納。本文選擇本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3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觀察對象,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3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本研究觀察對象, 其中男21例, 女18例, 年齡 31~76歲, 平均年齡(42.3±11.3)歲?;颊叱霈F(xiàn)便血和不同程度嘔血, 并出現(xiàn)頭暈、心悸、冷汗、血壓下降等癥狀, 且均符合消化道出血相關診斷標準[1], 同時排除腹膜炎及嚴重心肺疾病患者。出血類型:活動性滲血31例, 噴血8例, 出血量為(642.3±189.1)ml。
1.2 方法 回顧性分析39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臨床資料, 包括患者年齡、性別、合并基礎疾病、消化道出血原因、出血類型、出血特點等內容, 并做詳細統(tǒng)計分析。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錄入到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39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總結, 認為導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為消化道潰瘍(19例)、消化道息肉(1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7例)及消化道腫瘤(3例)。本組消化道潰瘍所占比例最高, 為48.7% (19/39),與其他因素相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次是消化道息肉, 比例為25.6%(10/39)。
消化道出血包括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黑便和嘔血, 其中黑便呈發(fā)亮稠狀,而嘔血則多數(shù)為鮮紅色(或棕褐色)。下消化道出血通常是由 Treitz韌帶以下各種腸道(空腸、回腸、直腸、盲腸、乙狀結腸、降結腸以及闌尾等)病變引起的。由于人體下消化道比上消化道冗長, 在確定病變部位上具有一定難度, 診斷和相應處理也較上消化困難[2]。尋找下消化道出血部位、疾病性質, 并進行對癥處理和治療意義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 導致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消化道潰瘍、消化道息肉、肝硬化合并食管及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消化道腫瘤, 根據(jù)臨床診療實踐, 結合權威文獻報道, 作如下總結。
3.1 消化道潰瘍 潰瘍和炎癥可導致患者胃、食管、膽道及十二指腸出現(xiàn)黏膜損傷, 進而對血管造成壓迫, 產生出血, 以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最為常見。若未能對潰瘍進行及時治療和處理, 炎癥將蔓延到血管, 當動脈受到侵蝕時, 可導致大出血。消化道潰瘍患者出血常常發(fā)生在季節(jié)交替時, 與飲食失調、過度勞累密切相關。這類患者通常具有明確的消化道潰瘍病史, 發(fā)病前可出現(xiàn)嚴重腹痛。但是臨床實踐發(fā)現(xiàn), 有部分患者屬于“無痛性消化道潰瘍”,平時未出現(xiàn)典型癥狀表現(xiàn), 因此很難在第一時間接受正規(guī)治療, 發(fā)現(xiàn)時已經比較嚴重。目前, 來本院就診消化道潰瘍患者多半是這種情況。
3.2 肝硬化 肝硬化疾病可導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進而出現(xiàn)反復性上消化道大出血, 嚴重時將合并失血性休克等相關并發(fā)癥。若不及時處理, 可導致患者死亡。此類患者多數(shù)具有慢性肝炎病史, 很多患者也是在消化道出血發(fā)生后才知道自身患有肝臟疾病。本組5例肝硬化患者具有嗜酒習慣, 平時喜歡吃比較燙、辣的食物, 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出血幾率。另有2例老年患者曾服用過量阿司匹林, 目前阿司匹林誘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機制尚未完全明確, 考慮原因可能是大量阿司匹林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 對抗凝作用產生抑制,進而導致胃黏膜、腎血流量的功能受到損傷。
3.3 消化道息肉 消化道息肉合并感染或形成潰瘍后, 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其中胃息肉、食管息肉可表現(xiàn)出嘔血和黑便, 空腸息肉出血可出現(xiàn)暗紅色血便, 回腸、結腸息肉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鮮血便或黏液血便, 而右半結腸息肉則很少出現(xiàn)顯性出血, 左半結腸息肉導致的消化道出血會附著在糞便表面, 并出現(xiàn)血塊。
3.4 消化道腫瘤 研究表明, 無論是良性消化道腫瘤, 還是消化道惡性腫瘤, 均有可能引發(fā)消化道出血癥狀, 這是因為消化道腫瘤血管豐富, 且生長迅速, 腫瘤在不斷生長過程中,中心或表面組織會出現(xiàn)潰瘍、糜爛, 進而對周圍血管產生侵蝕作用而引發(fā)出血。消化道腫瘤主要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消化道出血, 這也是腫瘤患者就診的主要因素。根據(jù)臨床實踐, 認為不同位置消化道腫瘤出血可伴隨不同特異性癥狀。例如食管腫瘤出血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吞咽困難(進行性), 胃竇腫瘤可合并幽門梗阻癥狀, 右半結腸腫瘤則會伴有嚴重全身癥狀。
及時對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出正確診斷, 對臨床治療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電子內鏡操作方便, 既可單獨使用, 也可聯(lián)合應用, 具有安全性, 能夠及時對消化道出血患者做出診斷,進而有效減少死亡率。
[1] 唐有進.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60例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分析.吉林醫(yī)學, 2013, 25(17):653.
[2] 郭婷.消化道出血DSA診斷及介入治療的臨床研究.瀘州醫(yī)學院, 2012, 14(2):14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072
2015-02-26]
110031 遼寧省沈陽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內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