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節(jié)玉
近日,我有幸跟隨一個“小學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班”踏上美國的土地,進入美國小學的課堂,親眼目睹了美國孩子的學習情況。
橡樹丘學校是位于弗吉尼亞州的一所有名的學校,招收的學生從幼兒園到高中不等。我們來到一間四年級教室,這間教室里有20多個孩子,一個50歲左右的白人女教師。這些孩子,有亞裔,有黑人,有印第安人,也有白人。大家膚色不同,但是每個孩子都光彩照人,充滿自信。
教室的布置十分溫馨:地上鋪著厚厚的地毯,非常柔軟。孩子的課桌每四張拼湊在一起,組成一個小組,墻邊依次擺放著儲柜、書柜。儲柜里存放的是孩子們的外套和書包,書柜里的書滿滿當當。旁邊地上擺放著一張舒適的皮沙發(fā)。窗戶邊有一臺電冰箱和一臺微波爐。電子白板的旁邊有一個學具柜,存放著各種學具。
這是一節(jié)社會課,這節(jié)課的學習任務是了解他們的家鄉(xiāng)——弗吉尼亞州的歷史。
老師要求孩子們將學習的成果做成一個短小的影片,發(fā)布到他們的網(wǎng)上學習平臺。
孩子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開始分組行動。他們有的以小組為單位坐在墻角,有的則匍匐在地,還有的小組就呆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要你在學習,無論采用什么姿勢老師都不過問,只要孩子自己舒服就行。
<\\U01\文檔 (e)\駱秋清\教育教學\2015-1\image1.jpeg>
仔細看這些孩子,有的捧著一寸來厚的書默默閱讀,有的在平板電腦上查閱有關的資料,還有的孩子一邊看書一邊用筆記錄。
一段時間后,孩子們開始低聲交談,商討怎樣制作影片。
一個小組開始制作,他們將不久前外出開展實踐活動時拍攝的視頻導入制作影片的軟件,這個片子反映的正是弗吉尼亞州的風光。然后,他們給這段視頻配音,一名學生朗讀小組剛剛查閱到的歷史資料,另一名學生則操作平板電腦進行錄音,最后將錄音文件與那段視頻組合在一起,合成影片。
不一會兒,這位老師在自己的平板電腦上看到了孩子們上傳的作業(yè),非常自豪地點擊給我們欣賞,在場的我們不禁目瞪口呆,太棒了!
我想,這正是分享式教學倡導的理念。這給了我們很多啟發(fā):
釋放孩子的天性。將教室布置得像家一般溫馨,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有和諧良好的關系。環(huán)境讓孩子們有安全感,坐著也好,趴著也罷,隨孩子愿意怎樣就怎樣,讓孩子保持舒適愉悅的情緒。
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沒有呵斥,只有鼓勵;沒有打擊,只有指點。以對待人的方式對待孩子,尊重每一個個體的生命。老師做的,只不過是站在孩子的身后,帶著一張和善而真誠的笑臉,偶爾給他們推上一把,不時朝他們豎一豎大拇指,用夸張的語調熱情地說上一句:Very Good!
讓孩子的學習變得很有趣。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學習變得“好玩”、有趣,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這位老師非常智慧地讓孩子“做電影”,讓原本枯燥的歷史學習變得趣味盎然,充滿期待,這樣的學習,才是主動的學習。
用分享的方式展示學習結果。這節(jié)課由“問題——思考——分享”三個基本單元組成。提供一個任務,讓孩子去選擇學習材料,探究奧秘,尋求答案,在與他人的合作交流中完善思考。老師讓孩子們把小組制作的電影發(fā)布到網(wǎng)上學習平臺,老師可以看到,同學可以看到,爸爸媽媽乃至所有的人,都可以欣賞到到他們的作品,并發(fā)表評論。讓孩子得到更大范圍的分享展示,體驗成功的樂趣。
責任編輯 ?嚴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