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研究
        ——以2013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為例

        2015-01-31 15:49:58覃麗君
        中國電化教育 2015年3期
        關鍵詞:中學生計算機素養(yǎng)

        覃麗君

        (1.西南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重慶 400715;2.西南大學 心理學部,重慶 400715)

        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研究
        ——以2013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為例

        覃麗君1,2

        (1.西南大學 教師教育學院,重慶 400715;2.西南大學 心理學部,重慶 400715)

        為了準確把握當前世界各國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xié)會開展了首次大規(guī)模國際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測評。該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過對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xié)會開展的此次測評的目的、內涵、過程及結果進行分析,以期總結出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為我國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借鑒。該研究主要采取文獻分析法,對此次測評的相關內涵、測評設計及測評結果進行了總結與分析,得出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受學生個體、學生家庭背景、學校教學、學校資源、地區(qū)及國家教育信息化設備及政策引導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該文最后提出可以鼓勵我國參與大型國際測評、開發(fā)本土化的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監(jiān)測工具、整合資源實現協(xié)同發(fā)展等啟示建議。

        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影響因素;國際測評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世界各國日益關注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為了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以其更好地參與大數據時代,成為合格的數據時代公民,我國自本世紀以來也開始不斷加強對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問題的關注力度。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加快全民信息技術普及和應用,要增強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隨后,《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進一步指出,要幫助所有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平等、有效、健康地使用信息技術。由中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信息技術教育委員會于2012年5月發(fā)布的《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2版)》則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據研究,我國部分地區(qū)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整體水平亟待提高[1]。因此,我國有必要進一步深化有關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問題的研究。

        在目前教育全球化大背景下,以跨國比較視野探討學生主體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問題可以為我國基礎教育領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實踐、評估提供重要的橫向參考價值[2]。通過對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xié)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于近年啟動的首次大規(guī)模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項目進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國整體把握當前世界各國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及影響因素,從而為我國制定針對性的策略,促進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參考。

        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xié)會作為一個獨立的、注重國家及政府研究機構之間國際合作的機構,其目的在于通過開展大規(guī)模教育成就的比較研究,為各國深入理解教育體系內外部各項政策及實踐成效提供路徑[3]。迄今為止,該協(xié)會已完成了三十余項跨國性教育成就評估項目的研究工作,較為世界各國所熟知的有數學與科學素養(yǎng)(TIMSS)、閱讀素養(yǎng)(PIRLS)及公民素養(yǎng)(ICCS)研究。而在教育信息化領域,IEA于1985年獲得批準,產生了第一次IEA教育中的計算機研究(CompEd)[4]。此次跨國比較研究在教育信息化領域尚屬首例[5]。2013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2013,ICILS2013)即建立在以往多項相關研究的基礎之上,開展的首次大規(guī)模國際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測評,同時也是對大數據時代到來的反饋。

        一、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內涵及結構

        當前國際上通行的相關提法是“信息素養(yǎng)”(Information Literacy)或“計算機素養(yǎng)”(Computer Literacy)。IEA提出了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的概念,旨在強調學生對計算機素養(yǎng)與信息素養(yǎng)的整合。

        (一)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

        ICILS2013的測評目的在于通過對世界部分國家青少年形成和發(fā)展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路徑及方式進行研究,以增強其參與數據時代的能力。其中,計算機素養(yǎng)指一個人是否具有能從計算機獲益的能力,是否能熟練地、有效地利用計算機及其軟件完成實際工作的能力;而信息素養(yǎng)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信息、傳遞創(chuàng)造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以獨立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以批判精神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參與意識,并將它們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和進行創(chuàng)新性思維綜合的信息能力[6]?;谝陨闲畔⑺仞B(yǎng)與計算機素養(yǎng)之間的關系,IEA認為,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指個體運用計算機調查、創(chuàng)造和通信,以更有效地參與家庭、學校、工作場所及社會的能力[7]。由此可見,IEA把計算機素養(yǎng)視為路徑,把信息素養(yǎng)視為最終關懷,關注的是個體對信息素養(yǎng)及計算機素養(yǎng)的有效整合,最終目的在于提升個體有效參與數據時代的能力,以成為合格的數據時代公民。

        (二)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結構

        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由兩部分內容組成,第一部分是收集與管理信息(Collecting and Managing Information),第二部分是制造與交換信息(Producing and Exchanging Information)。與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強調個體運用計算機調查、創(chuàng)造和通信的內涵基本一致。

        1.收集與管理信息

        收集與管理信息指個體在信息處理與管理方面的接受性及組織性要素,包含與運用計算機相關的基礎性、一般性的技能及理解力。該部分由三個方面的內容組成,分別為知道和了解如何使用計算機、能獲得并對信息進行評估、管理信息。(1)知道和了解如何使用計算機指個體所具備的有關計算機一般性特征及功能的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如計算機是如何運行各項程序的,操作系統(tǒng)、文字處理器、游戲及病毒等在其實質上都是程序,會操作各類軟件等。(2)能獲得并對信息進行評估指個體尋找、檢索并評估通過計算機獲得的信息的相關性、完整性及有用性的調查過程。如能夠從網站或文件目錄中選取與某一特定主題相關的信息、能夠想起并實施相關策略以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檢驗(如交叉檢索)等。(3)管理信息指個體處理通過計算機獲得的信息的能力。如對網絡數據庫的信息進行分類與過濾等。收集與管理信息強調的是個體對計算機的運作、對信息進行收集與初步分類的能力,屬于一般性智能,是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基礎組成部分。

        2.制造與交換信息

        制造與交換信息指個體把計算機作為思考、創(chuàng)造及通訊的創(chuàng)造性工具的能力,包含轉換信息、創(chuàng)造信息、分享信息、安全和妥善地運用信息。(1)轉換信息指個體運用計算機轉換信息呈現方式,以使其清晰呈獻給特定觀眾群體和符合特定目的的能力,如用圖表呈現系列數據、用動畫圖片來闡明系列事件等。(2)創(chuàng)造信息指個體運用計算機設計和生產信息產品,以滿足特定目的和特定觀眾群體需求的能力,如運用簡單的圖畫程序設計生日賀卡、設計與制作報告解釋歷史事件的關鍵組成部分等。(3)分享信息指個體對計算機如何及可能被使用的理解,以及個體運用計算機與他人通訊和交換信息的能力,如運用軟件傳播信息(如通過郵件發(fā)送文件)、創(chuàng)造或修改信息以使其適合特定人群或目的。(4)安全和妥善的運用信息指個體從信息發(fā)布者及消費者角度出發(fā),對信息通訊法律及道德維度問題理解的能力,如了解給定密碼的強度、了解保護個人信息的方式、了解個人信息暴露的后果等[8]。制造與交換信息強調地是個體對信息轉換、創(chuàng)造、分享及安全使用的能力,屬于較高級智能,是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高級組成部分。

        二、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設計

        ICILS2013于2010年6月啟動,2011-2012年開發(fā)測評工具并進行試測,2013年正式測評,2014年底分析數據與發(fā)布研究報告,2015年發(fā)布數據庫及技術報告,歷時5年。據統(tǒng)計,此次共有21個國家和地區(qū)參與了測評,分別為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芬蘭—拉布拉多省、安大略省)、智利、克羅地亞、捷克、丹麥、德國、中國香港、韓國、立陶宛、荷蘭、挪威、波蘭、俄羅斯聯(lián)邦、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瑞士、泰國、土耳其。參與測評的費用為每年15000美元或15000歐元,歐洲國家參與測評的經費由歐洲委員會教育與文化部(European Commission's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Education and Culture)支付。

        (一)測評對象

        對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成熟度、穩(wěn)定性及是否有升學壓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選取年齡達到13.5歲的八年級學生為測評對象。由于入學年齡及教育體制的差異,挪威選取的是九年級學生。共有來自21個國家和地區(qū)3300所學校的6萬名中學生、3萬5千名教師以及若干教育技術人員、校長、研究人員等參與了此次測評[9]。

        (二) 研究問題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學生形成與發(fā)展該素養(yǎng)的路徑,明確素養(yǎng)形成過程中各影響因素作用的大小,同時通過大規(guī)??鐕容^,尋找各國內部及各國之間可能存在的異同,具體的研究問題如下。

        第一,學生的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在國家內部、國家之間存在何種差異?

        第二,學校與教育體系哪些方面與學生的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成就存在相關關系?如學生接受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一般路徑、與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有關的學校及教學實踐活動、教師對待計算機的態(tài)度及使用計算機的熟練程度、學校里接觸信息通訊技術的路徑、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及校內開展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項目等。

        第三,學生的背景、接觸電腦的路徑、對電腦操作的熟悉度、操作電腦的熟練度(自評)等特征是如何影響學生的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成就的?如以上這些特征在國家之間及國家內部存在何種差異、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測評結果與學生自己報告的熟練度之間存在何種相關、這種相關程度在不同國家及不同的學生群體之間是否存在差異等。

        第四,學生的個人及社會背景(如性別、社會經濟地位、語言背景)的哪些方面以及對電腦的熟悉程度與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存在相關關系[10]?

        (三)研究方法

        此次測評主要采取了問卷調查法、背景調查法、文獻分析法、統(tǒng)計分析法等多種類型的研究方法,從學生個體、學生家庭、班級/學校、宏觀社區(qū)及國家、超國家及國際等層面對影響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各類因素進行了整體把握。

        (四)測評內容及評價

        對學生的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測評通過計算機實現,測評題庫由四個模塊(課后活動、學校樂團競賽、呼吸運動及其原理、學校遠足活動)組成,每個模塊的完成時間是30分鐘,學生只需完成隨機抽取的兩個測評模塊,耗時60分鐘。每個模塊由十個左右的小任務與一個大任務組成,每個小任務需1分鐘時間完成,大任務需15-20分鐘完成。具體而言,測評內容根據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結構設計而成,以模塊任務的方式呈現。從任務考察的內容和任務呈現方式角度出發(fā),可以劃分為信息反饋型任務、技能型任務、創(chuàng)作型任務,每個模塊都包含以上三種類型的任務。(1)信息反饋型任務考察的是學生對給定信息的管理能力,主要以多選、簡答的形式呈現;(2)技能型任務考察的是學生對計算機指令的簡單或復雜操作能力,如復制、粘貼、打開或保存文件;(3)創(chuàng)作型任務考察的是學生對信息進行轉換、加工的能力,如制作電子海報、制作網站等。

        以“課后活動”模塊為例,該模塊包含十一個小任務與一個大任務。其中信息反饋型任務有六個,如回答給定的郵件抄送對象是誰,在網絡上暴露哪些個人信息最為危險,如何判斷網絡釣魚郵件,在網絡上公開個人郵箱的可能后果等;涉及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中收集與管理信息的三個方面以及制造與交換信息中的安全與妥善運用信息。技能型任務有五個,如復制網站地址并對網站進行訪問,收發(fā)電子郵件,打開新收到的電子郵件,打開郵件中給定的網站鏈接及所附的文件、修改文件閱讀權限并分享給指定人員等;涉及收集與管理信息的三個方面及制造與交換信息中的分享信息。創(chuàng)作型任務為一個大任務,主要考察的是學生綜合運用收集與管理信息以及制造與交換信息的能力,如根據給定的若干有關不同課后活動形式(瑜伽、遠足、游泳等)的網站及材料,對信息進行評估、搜集、轉換、創(chuàng)作,最終制作一份電子海報用于班級宣傳。對小任務的評價主要是依據小任務的完成數量;對大任務的評價則較為復雜,不僅要考察完成的數量,也需要考察完成的質量,如海報制作需包含標題、課后活動的時間及地點、課后活動的規(guī)劃、參加課后活動需準備的設備或服裝等內容,同時也需要考察海報字體大小、圖片選擇、顏色選擇、海報內容的適切度。

        測評小組根據項目反應理論(Item Response Theory,IRT)構建的測評模型,模型由若干個測評項目組成,每個測評項目對應一個或若干個任務,任務又按照題型、內容、難度及能力層次擬合成不同的模塊。通過對學生任務完成的數量、質量、能力水平等進行綜合評價,最終形成平均分為500,標準差為100的統(tǒng)計結果。結果分為五個等級,661分以上為等級4,達到該級表明學生具備高水平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能夠批判性使用計算機和加工信息;577-661分為等級3,表明學生具備較高等級的素養(yǎng),掌握了充足的有關計算機的知識與加工信息的能力; 492-576分為等級2,表明學生具備中等水平的素養(yǎng),掌握了基礎性知識與能力;407-491分為等級1,表明學生具備基本水平的素養(yǎng),對計算機與信息有基本了解;407分以下為等級1以下,表明學生不具備基本素養(yǎng),對計算機使用與信息加工的能力有待提升。

        三、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結果

        ICILS2013測評結果對國家之間、國家內部學生表現進行了比較,同時也對影響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各層面因素進行了探討,有效地回答了測評項目組提出的研究問題。

        (一)各國學生整體表現

        學生平均分最高的國家分別是捷克、加拿大安省、澳大利亞、丹麥等國;學生得分前5%和最低5%之間平均差最小的分別為捷克、丹麥、斯洛文尼亞、挪威等;學生總體表現水平最好的分別為韓國、澳大利亞、波蘭、捷克等國。泰國、土耳其兩國在以上幾個方面的表現均遠遠低于其他參評國家。

        1.各國之間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均分存在較大差異

        參與測評的2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中學生在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方面所得平均分為361-553分,均分在500以上的有16個國家和地區(qū),捷克為最高均分553,其次分別為加拿大安省、澳大利亞、丹麥、波蘭、挪威、韓國、荷蘭、瑞士、加拿大紐省、德國、斯洛伐克、俄羅斯、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中國香港;400-500分之間的有三個國家和地區(qū),分別為立陶宛(494)、智利(487)、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450);低于400分的有泰國(373)、土耳其(361)。總計有16個國家和地區(qū)處于平均線(500)以上,表明絕大部分國家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得分都處于合格線以上。僅有5個國家和地區(qū)處于平均線以下,且均分跨越等級2、等級1以及等級1以下三個分數等級,說明各國和地區(qū)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平均分分布范圍較廣,表明各國和地區(qū)中學生在該領域的素養(yǎng)均分差異較大,最高分與最低分相差192分,幾乎跨越兩個標準差。其中尤其以泰國、土耳其中學生得分整體偏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中學生得分差異較大。從洲別上來說,參評的歐洲國家中以土耳其為最低,亞洲以泰國最低,南美洲以阿根廷最低,北美洲和大洋洲國家均為500分以上。

        2.各國內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得分也存在較大差異

        參與測評國家表現前5%和表現最低5%的學生得分的平均差是258,其中,平均差低于平均的有捷克(203)、丹麥(225)、斯洛文尼亞、挪威、瑞士、加拿大等10個國家和地區(qū),平均差高于平均的有十一個國家和地區(qū),如韓國、斯洛伐克、智利等,超過300的有中國香港(310)、阿根廷(312)、泰國(316)、土耳其(328)。各國前5%和后5%學生得分平均差越高,說明各國內部學生群體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得分的數據分布離散度越大,學生群體之間的水平差異也就越明顯,兩級分化現象越為嚴重,在一定程度上凸顯教育質量與教育公平問題。

        在各國學生得分等級方面,參評國家學生在總體上以等級2及以上居多,總共81%的學生達到了等級2及以上水平。如韓國、澳大利亞、波蘭、捷克、挪威、加拿大安省等學生水平在等級2及以上的學生比重要大于等級2以下學生比重,斯洛伐克、俄羅斯、克羅地亞、德國等國學生大部分達到了等級1及其以上水平,而泰國和土耳其學生最高得分為等級2,87%和91%的學生為等級1及以下水平。因此,泰國和土耳其的學生在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水平方面的總體表現要遠遠低于其他參評國家和地區(qū)。

        3.各國學生得分受各國信息通訊技術發(fā)展狀況影響

        各國學生的得分與各國信息通訊技術發(fā)展狀況之間有較大的相關關系,具體表現在信息化發(fā)展指數(ICT Development Index,IDI)①信息化發(fā)展指數是國際電信聯(lián)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于2007年正式提出的概念,主要用于描述各國信息社會進程,包含網絡基礎設施和獲取信息通信技術的水平、社會使用通信技術的水平、高效率使用信息通信技術所帶來的結果等內容。[11]和學生與電腦數量比重方面。結果表明,各國學生得分與IDI之間的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82(指數越接近1,表明正相關度越大),表明各國學生得分與本國IDI存在非常密切的正相關關系,即該國IDI越高,學生的得分也就越高。而在得分與學生/電腦比重方面,相關系數指數為-0.70[12],表明學生得分與學生/電腦比重之間存在較為密切的負相關關系,即該國學生/電腦比重越高,學生得分傾向于越低。

        1.3.5 3 月內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重建等。

        (二)學生個人及家庭背景對素養(yǎng)得分的影響

        學生性別及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素養(yǎng)得分影響較明顯。

        1.學生性別對素養(yǎng)得分影響較大

        參評國家和地區(qū)中女童平均分為509,男童為491,經檢驗,兩組數據之間體現出顯著性差異,表明女童整體表現要顯著優(yōu)于男童。

        2.學生家庭背景對素養(yǎng)得分也有一定影響

        學生家庭背景主要指學生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這一變量主要體現為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職業(yè)、家庭素養(yǎng)資本(如藏書量、家庭電腦數量、是否有網絡資源等)等指標,以上變量與學生素養(yǎng)得分之間的關系是當以上變量所處的水平越高,則變量與學生素養(yǎng)得分之間的關系就越顯著。也就是說,學生家庭背景對學生得分有較大影響,而這種影響隨著學生家庭背景的提升而不斷增大。

        (三)學生參與信息通訊技術對得分的影響

        參與包含學生的行為參與和情感參與,行為參與指學生如何使用信息通訊技術及其使用頻率;情感參與指學生對信息通訊技術的感知及態(tài)度[13]。行為參與包含使用計算機的年限、頻率等。情感參與包含學生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自我效能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及樂意程度等。自我效能感指學生對完成各項計算機任務的態(tài)度,從任務難度出發(fā),劃分為基礎自我效能感和高級自我效能感。

        1.學生計算機使用年限對素養(yǎng)得分有顯著影響

        參評國家學生使用計算機的平均年限為6年,且使用年限與學生得分之間有顯著相關,使用年限每多一年,得分就提高約9分。

        2.學生的基礎自我效能感與素養(yǎng)得分有密切關聯(lián)

        學生素養(yǎng)得分與學生的基礎自我效能感關系密切,而與學生的高級自我效能感、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及樂意程度之間的關聯(lián)度較弱。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此次測評主要考察學生使用計算機完成各項任務的基礎技能,如復制、粘貼、保存、繪畫、寫電子郵件等,而非編制程序等高級技能。在性別維度,女童的基礎自我效能感較高,男童的高級自我效能感及使用計算機的興趣與樂意程度較高。因此,此次測評女童的平均得分在整體上要高于男童。

        (四)學校層面因素對學生素養(yǎng)的影響

        學校對學生素養(yǎng)得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計算機與信息資源;一個是人力資源。前者主要指各學校擁有的計算機數量、學生/電腦數量比重、擁有的網絡資源等,后者主要指學校的教育技術人員與教師資源。

        1.計算機與信息資源與學生素養(yǎng)得分關聯(lián)較大

        2.農村學校學生/電腦比低于城市學校

        參評國家學生/電腦比平均為18,即學校學生數量與電腦數量的比重關系為18:1,其中城市學校為20,農村學校為14[14],農村學校學生/電腦比在整體上低于城市學校。具體到各國,除了澳大利亞、智利之外,其余各國農村學校學生/電腦比均低于城市學校。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農村學校學生規(guī)模相對較小、國家農村教育信息化政策及投資傾斜等。

        3.人力資源對學生素養(yǎng)的影響要大于計算機與信息資源

        計算機與信息資源相當于學生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提升的硬件資源,人力資源相當于軟件資源,主要包含教師的信息通訊技術、教師可用的備課時間、學校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資源、合格的教育技術支持人員等內容。在確保硬件設備資源充足的前提下,軟件資源對學生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較大。

        (五)教學層面因素對學生素養(yǎng)的影響

        教學層面的因素主要包含教師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經驗、教師對待信息通訊技術的態(tài)度、教師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自我效能感、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視程度等內容。據統(tǒng)計,大部分參評國家的教師都具備豐富的信息通訊技術使用經驗,對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利處也有一定認識。同時,教師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就越傾向于關注和強調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問題;此外,學校氛圍,如支持教師使用信息通訊技術等,對教師強調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視度也有積極影響。

        四、總結與啟示

        通過對ICILS2013首次國際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大規(guī)模測評的內涵、框架及結果進行深入研究,能為我國深刻認識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以更好地迎接大數據時代的挑戰(zhàn),同時積極參與大數據時代提供借鑒。

        (一)鼓勵我國參與大型國際測評項目

        根據ICILS2013研究結果,當前世界各國之間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水平表現不一,且我國僅有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中學生參與了此次測評。由于我國內地教育體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教育體制存在較大的差異,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中學生在測評中的表現不能反映我國內地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水平,所以當前無法得知我國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水平在國際上處于何種水平。自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以來,在我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取得了許多重要成果,但從國際化維度出發(fā),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仍有進一步改進的空間。為此,我國教育部等五部門于2014年11月發(fā)布了《構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yōu)質資源覆蓋面有效機制的實施方案》,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走出去的步伐,積極參與國際教育信息化論壇、研究、活動等,分享經驗和做法,提升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IEA此次構建的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我國推進教育信息化國際參與進程提供路徑。此外,我國具備中學生參與大型國際測評項目(如PISA)的經驗,可以為我國拓展國際測評項目參與范疇提供基礎,以促進我國教育信息化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的提升。

        (二)開發(fā)本土化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監(jiān)測工具

        ICILS2013測評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為國際組織及各國政府提供了一套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監(jiān)測工具。IEA已經發(fā)布了明確的研究計劃,在ICILS2013測評活動結束后,立即對已有工具進行更新,并啟動ICILS2018,以實現對國際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水平的動態(tài)、連續(xù)性監(jiān)測,為各國教育決策提供參考。我國國情不同于世界其他國家,IEA開發(fā)的測評工具也不能為我國直接所用,為了全面了解我國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發(fā)展狀況,我國可以綜合考慮本國實際情況,借鑒已有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國際測評工具,嘗試開發(fā)本土化的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監(jiān)測工具,以實現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監(jiān)測工具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的融合,同時把該監(jiān)測工具納入國家基礎教育質量監(jiān)測指標體系中,真正落實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國家戰(zhàn)略。

        (三)整合信息化資源促進協(xié)同發(fā)展

        ICILS2013結果表明,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受多層次、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國家和地區(qū)政策導向、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學校社會經濟地位、學生個體性別、教師教學等。可見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不是單一因素作用的結果,而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且各因素對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形成與發(fā)展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為了提升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整體水平,縮小不同中學生群體素養(yǎng)水平的差異,避免數字鴻溝,以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化發(fā)展,有必要整合以上各因素,通過強化各主體、各因素的相互合作,實現協(xié)同發(fā)展。如根據測評結果,國家和地區(qū)層面的政策導向對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發(fā)展影響較大,尤其體現在國家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發(fā)展指數方面;家庭層面對學生素養(yǎng)水平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方面,如家庭擁有的電腦數量、可供使用的網絡資源,父母教育水平及社區(qū)環(huán)境等;學生個體層面的影響因素有學生性別、學生計算機的使用年限等;學校層面的影響因素包含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與教育信息化人力資源等方面;教學層面的影響則體現在教師的計算機使用經驗、對待現代通訊技術的態(tài)度、可供使用的專業(yè)發(fā)展資源等。只有通過有重點、針對性的整合信息化資源,才能充分發(fā)揮不同層面因素的不同作用,為中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機制。

        (四)重視教育信息化教師隊伍資源建設

        ICILS2013結果表明,在確保教育信息化硬件設備資源充足的前提下,人力資源對學生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較大。其中,基礎設施的構建主要是配備計算機、網絡、多媒體等硬件設施;人力資源建設主要是指鼓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通訊技術,構建教師之間相互交流與教育技術能力發(fā)展的專業(yè)平臺等。我國政府也日益認識到教師隊伍資源在教育信息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于2014年5月發(fā)布了《面向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對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然而,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構建多樣化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途徑來確保以上標準的落實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持續(xù)提升,以為我國學生計算機與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和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提供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基礎。

        [1]黃松愛,董玉琦.高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8):10-13.

        [2]丁杰.初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跨國比較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4):25-34.

        [3]About IEA [EB/OL].http://www.iea.nl/about_us.html,2014-11-25.

        [4]張倩葦,朱廣艷.教育中的ICT國際比較研究——荷蘭特溫特大學教授普朗普訪談[J].中國電化教育,2011,(1):41-45.

        [5]Pelgrum,W.J.Janssen Reinen,I.A.M,&Plomp Tj.Schools,Teachers,Students and Computers:a Cross-National Perspective[R].Netherlands:Te Sligte Enschede,1993.

        [6]張倩葦.信息素養(yǎng)與信息素養(yǎng)教育[J].電化教育研究,2001,(2):9-14.

        [7][8]Julian Fraillon,Wolfram Schulz,John Ainley.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Assessment Framework [R].Amsterdam:IEA,2013.

        [9]Julian Fraillon,John Ainley .Preparing for Life in a Digital Age:The IEA 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 International Report [R].Amsterdam:IEA,2014.

        [10][12][14]Julian Fraillon,John Ainley.The IEA International Study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CILS)[R].Amsterdam:IEA,2014.

        [11]國家統(tǒng)計局科研所信息化水平的國際比較課題組.國際電信聯(lián)盟的信息化發(fā)展指數(IDIITU)國際比較[J].中國信息界,2010,(4):71-76.

        [13]Fredericks J,Blunmenfeld P,Paris A.School engagement:Potential of the concept,state of the evidence [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2004,(1):59-96.

        覃麗君:講師,博士,在站博士后,研究方向為教育測量與評估、比較教育、教師教育(qljswu@swu.edu.cn)。

        2014年12月15日

        責任編輯:李馨 趙云建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Based on 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 2013

        Qin Lijun1,2
        (1.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2.Faculty of Psych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In order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re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round the world,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conducted the fi rst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aim,the content,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assessment,through the summarize of the factors that in fl 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then we could give some hi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This study used the literature method.The research result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in fl uenced by multilevel factors referring to student individuals,the family background,the school education,the school resource,and the policy from the district and national level etc.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above,we can derive some useful policy implications,such as encourage the participation of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s; explore our own monitor and assess instruments; coordinate the in fl uence of different subjects etc.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fl uence Factor;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G434

        A

        1006—9860(2015)03—0056—07

        猜你喜歡
        中學生計算機素養(yǎng)
        2022年高考,《中學生數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與您同行
        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
        《發(fā)明與創(chuàng)新·中學生》征稿啦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yǎng)測評 第七測
        基于計算機自然語言處理的機器翻譯技術應用與簡介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信息系統(tǒng)審計中計算機審計的應用
        消費導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我與《中學生》的初相遇
        中學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色一情一乱一乱一区99av|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福利久久蜜桃 | 综合成人亚洲网友偷自拍| 无遮挡激情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巨茎中出肉欲人妻在线视频| 中文在线天堂网www| 九月色婷婷免费|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音视频|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又粗又硬又黄又爽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片| 亚洲国产丝袜美女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免费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孑伦as |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男女搞黄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免费观看日韩一级视频 | 99re久久精品国产|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 欧美a级在线现免费观看| 日本人妻系列一区二区| 久久久99精品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不卡合集视频| 国产成人8x视频网站入口| 偷拍一区二区三区黄片|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99在线国产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青青青爽在线视频观看| 最新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亚洲传媒av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观看入口一二三四|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午夜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黄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 亚洲人成国产精品无码果冻| 欧美性群另类交| 中文字幕成人乱码亚洲|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国凸偷窥xxxx自由视频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