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跨文化視域下的譯者身份

        2015-01-31 13:46:06申智奇
        關(guān)鍵詞:跨文化語言文化

        申智奇

        (華南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言文化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31)

        跨文化視域下的譯者身份

        申智奇

        (華南師范大學(xué) 外國語言文化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31)

        翻譯實踐實質(zhì)為跨文化交際活動。譯者作為翻譯活動中重要的主體,其語言選擇、語言呈現(xiàn)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反映了他們的文化身份和實踐身份。本研究結(jié)合譯者葛浩文及其對姜戎作品《狼圖騰》的英譯本為例,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來探討譯者的身份問題。譯者身份既是兩種文化共同閱讀體驗的呈現(xiàn)者,又是不同文化體驗的選擇者。譯者身份是動態(tài)的、融合的,而翻譯立場會對譯者身份的選擇產(chǎn)生影響。

        翻譯;跨文化交際;譯者身份

        一、引言

        語言和身份的研究近年來引起學(xué)界的廣泛關(guān)注。從20世紀(jì)60年代Labov的變異研究開始,身份研究經(jīng)歷了結(jié)構(gòu)觀到建構(gòu)觀[1],涉及到各個研究領(lǐng)域,如語用行為、社會心理學(xué)、發(fā)展心理學(xué)、言語交際民俗學(xué)、批評話語分析等,成為目前人文科學(xué)研究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身份是對自己和他人的社會定位[2]。身份既包括宏觀的社會身份,如國家、民族、種族、性別等,也包括微觀的、具體的個人身份,如家人、朋友、同事等。在某種特定文化中,個人對于自己、他人、自己與他人的關(guān)系有著具體的識解。在翻譯實踐這一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中,譯者作為翻譯活動中重要的主體,其語言選擇、語言呈現(xiàn)的過程不可避免地反映了他們的文化身份和實踐身份,在處理多重身份的矛盾中更突顯了其某個身份。

        對于譯者身份的研究,有宏觀的社會身份研究,如性別角度[3]、國家和民族身份角度[4-5]的研究;還有譯者特定的身份及其構(gòu)建及評價的研究,具體來說有文化和語言角度[6]、譯者倫理角度[7]、譯者的動態(tài)身份構(gòu)建角度[8]、從譯者身份評價翻譯的角度[9]等維度。本文結(jié)合譯者葛浩文及其對姜戎作品《狼圖騰》的英譯本,從翻譯的跨文化交際的本質(zhì)角度來研究譯者身份、譯者身份在譯文中的具體體現(xiàn)、不同的身份沖突時譯者的選擇以及翻譯立場對譯者身份的影響等問題。

        二、跨文化視域下的譯者身份

        以往的二元對立的翻譯觀所顯示的譯者身份比較單一、絕對:處于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譯者,要么靠近作者,“讓讀者向作者靠攏”;要么靠近讀者,“讓作者向讀者靠攏”[7]19-20。而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譯者處于兩種文化的交互界面,不可能只歸屬于某單一文化中,而是在具體翻譯過程中體現(xiàn)出多元角色。從翻譯本身的特質(zhì)看,譯者的身份可以是宏觀的。譯者可以是翻譯活動的“協(xié)調(diào)者”,是居于交互文化空間里的“混血兒”,而非文化的“使者”[7]21。根據(jù)文本特點和譯者目的,譯者的身份又可以是具體的,如形象片的譯者結(jié)合了譯者、編者和作者三種身份[8]。我們認為,在具體的內(nèi)外部條件下,譯者的身份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動態(tài)的或疊加的,這是譯者發(fā)揮主體性的結(jié)果,也是客觀條件限制的結(jié)果。在處理自我和他者(作者、讀者)之間的關(guān)系時,譯者的身份也必然呈現(xiàn)出多元性和動態(tài)性。譯者的身份到底包括哪些?本文結(jié)合葛浩文對姜戎作品《狼圖騰》的英譯本,來對此進行說明。小說《狼圖騰》描述的是20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nèi)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群、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源語富含了內(nèi)蒙古少數(shù)民族文化以及漢族文化。本文選擇葛浩文為譯者代表,是因為在翻譯學(xué)界以葛浩文為參照提出的“中國經(jīng)歷、中文天賦、中學(xué)底蘊、中國情結(jié)”的譯者模式廣受推崇[10]8。而且目前針對其翻譯方法、翻譯理念的探討較多,也廣為接受。我們就以此為例探討跨文化視域下譯者的身份。

        (一)兩種文化共同閱讀體驗的呈現(xiàn)者

        盡管源語與譯入語分屬不同的符號系統(tǒng),譯者或來自于源語文化,或來自于譯入語文化,但是都使翻譯成為可能,且翻譯的基礎(chǔ)是兩種文化中共同的認知和生活體驗。所以譯者的身份首先是兩種文化相似體驗的呈現(xiàn)者。例如:

        (1)境外高寒低溫,草疏羊稀,山窮狼饑。這年境內(nèi)狼群的雪下冬儲肉食被盜,境外春荒加劇,狼群又難以捕獲到雪凈蹄輕的黃羊。[11]41

        The wolves had suffered the bitter cold and,since there was little grass,scant prey,which had left them desperately hungry. But the cache of frozen gazelles in their home territory had been pillaged,while beyond their territory famine raged,making it impossible to catch the light-footed gazelles.[12]66

        源語描述的是內(nèi)蒙古草原上狼群和游牧民族相互依存的故事。盡管這與譯入語國家的文化有一定時空差異,但不同文化成員之間首先擁有的是大體共通的體驗和認知。正是由于體驗和認知具有相對的普遍性,才使得翻譯這個跨文化交際活動成為可能。例(1)源語中的“高寒低溫,草疏羊稀,山窮狼饑”描述了天寒地凍、植物稀疏、動物饑餓的場景,即便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但從各種介質(zhì)、渠道獲得的生活經(jīng)驗可以使譯入語讀者獲得類似的自然感官的體驗性認知。例(1)中的譯文基本再現(xiàn)了同樣的情景。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大多時候的角色是兩種文化相似體驗的呈現(xiàn)者。再如:

        (2)可黃鼠、野兔和旱獺,它們又吃草又能打洞又特別能下崽,要是沒有狼群,用不了幾年這些野物就能把額侖草原吃光掏空,整個兒變成沙地沙漠。[11]160

        Ground squirrels,rabbits,and marmots not only eat and dig burrows but also reproduce wildly. Without wolves,those pets would eat all the grass on the Olonbulag and have holes everywhere in a few years. The desert wouldn’t be far behind.[12]178

        源語強調(diào)了狼群在維持草原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重要作用——平衡著草原野生動物數(shù)量,使得草原不至于成為荒漠。食物鏈和生態(tài)平衡的知識屬于常識類背景知識,這在不同文化中是已達成共識的認知和生活體驗,故譯者這里只需再次呈現(xiàn)這種共同的體驗。

        (二)不同文化體驗的選擇者

        相同的體驗是翻譯的基礎(chǔ),但翻譯的實質(zhì)還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活動。在對源語的識解過程中,譯者不是完全按照源語機械地解碼,那樣的翻譯“生硬刻板,毫無生氣”,“謀殺了”“原文的藝術(shù)生命”,沒有能夠?qū)崿F(xiàn)跨文化交際中的“跨”[13]17。譯者是根據(jù)主觀的識解,對源語進行解讀之后再次呈現(xiàn)的。源語是譯者依據(jù)的客觀因素,但主觀因素如譯者的立場、觀點、信念等蘊含在譯文當(dāng)中。當(dāng)源語文化和譯入語文化差異較大,甚至產(chǎn)生沖突時,譯者就需要在二者中作出選擇:是保留異質(zhì)文化,讓譯入語讀者體驗源語文化中相對陌生的文化,還是為了可讀性而有選擇地靈活處理源語中那些負載文化的內(nèi)容。從這個角度講,譯者的身份也是對不同文化體驗的選擇者。

        1.選擇保留異質(zhì)文化

        當(dāng)兩種文化差異較大,引起了異質(zhì)的體驗,甚至對跨文化交流產(chǎn)生了影響時,譯者就成為不同體驗的選擇者。如果這種異質(zhì)性存在于不同實物的所指,即語言稱謂層面或不同的生活場景圖式層面,譯者可以在不影響閱讀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選擇保留異質(zhì)的語言,使得譯入語讀者體驗到異域風(fēng)情。例如:

        (3)整個嘎斯邁生產(chǎn)小組,四個浩特(兩個緊挨駐扎的蒙古包為一個“浩特”),八個蒙古包都出了人力和牛車。八九輛牛車上裝著大氈、長繩、木锨、木柴和木桿鐵鉤……馬隊車隊一路酒一路歌,一只帶氈套的扁酒壺,從隊前傳到隊尾,又從女人手傳到男人口。歌聲一起,蒙古民歌、贊歌、戰(zhàn)歌、酒歌和情歌,就再也閘不住了。[11]23-24

        Every member of Gasmai’s group—fourhots (two adjacent yurts comprised ahot),altogether eight yurts—sent men and carts. The eight carts were loaded with felt,ropes,hoes,kindling,and wooden-handled hooks... A large felt-wrapped flask of liquor was passed from the head of the procession all the way to the rear,and from the hands of women to the mouths of men. Music filled the air:Mongol folk songs,songs of praise,warchants,drinking songs,and love songs—the dam had broken.[12]35

        源語中有大量含有文化負載的事物,如“浩特”“大氈”“木桿鐵鉤”“帶氈套的扁酒壺”,以及文化負載的具體場景圖式,如“一路酒一路歌”、把“扁酒壺”“從隊前傳到隊尾”等熱鬧非凡的蒙古族獨特的行進場面。葛浩文的譯文保留了源語中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將富含異質(zhì)文化的實物、場景圖式如實地傳遞給讀者。

        2.補充缺失文化的主觀識解

        當(dāng)源語文化所負載的異質(zhì)信息,在譯入語文化中屬于缺失的信息和體驗,并且無法直接傳遞時,譯者可以補充自己對該信息的主觀識解。在譯入語中缺失的文化負載信息有源語的民俗、宗教、神話、政治、意識形態(tài)、典籍、典故、文學(xué)作品等。當(dāng)這些文化負載信息對源語意義傳遞非常重要,且又沒有對等的譯入語稱謂時,譯者可以根據(jù)對源語文化的了解,為譯入語讀者補充其對這些缺失的文化信息的識解。例如:

        (4)陳陣忽然像草原牧民那樣在危急關(guān)頭心中呼喚起騰格里:長生天,騰格里,請你伸出胳膊,幫我一把吧![11]6

        Suddenly,Chen Zhen,like the shepherd he was supposed to be,appealed to Tengger,Mongol heaven,in a moment of peril:Wise and powerful heaven,Tengger,reach out and give me your hand.[12]5

        蒙古民族以“蒼天”為永恒的最高神,故謂“長生天”,蒙語讀作“騰格里”。譯者保留了“騰格里”這個充滿異域風(fēng)情的稱謂,并在兩處對這個文化稱謂作了解釋:一處是“Mongol heaven”,另一處是“wise and powerful heaven”。這樣譯者既保留了源語對神靈特殊的指稱,體現(xiàn)了與源語文化的交融,又通過對文本的識解使譯入語讀者了解其具體的含義,達到跨文化交際的效果。

        而例(5)中蘊含歷史文化負載信息的“天高皇帝遠”以及蘊含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詞匯,如“紅衛(wèi)兵”“破四舊”等,在譯入語中也是缺失的文化信息,譯者可以選擇補充自己對這些詞匯的主觀識解,體現(xiàn)出譯者的顯身性。

        (5)這里天高皇帝遠,紅衛(wèi)兵“破四舊”的狂潮還沒有破到老人壁毯地毯上來。[11]14

        In this remote area,where “heaven is high and the emperor far away”,the Red Guards’ fervent desire to destroy the Four Olds—old ideas,culture,customs,and habits—had not yet claimed Bilgee’s tapestries or rug.[12]20

        “天高皇帝遠”是流傳甚廣的民間俗語,出自元朝《臺溫處樹旗謠》:“天高皇帝遠,民少相公多”,意思是中央的權(quán)力達不到偏僻的地方。譯者把“天高皇帝遠”所蘊含的文化意象“天”“皇帝”直譯為“heaven”和“emperor”?!癶eaven is high and the emperor far away”與原文還有一定的信息差,為彌補產(chǎn)生的信息差,譯者將這個含有歷史、民俗文化負載信息的俗語加以識解,補充了“remote area”。蘊含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文化負載詞“紅衛(wèi)兵”“四舊”在譯文中是“the Red Guards”“the Four Olds”,首字母大寫,表明是特殊稱謂;譯者還對“四舊”補充了識解部分“old ideas,culture,customs,and habits”,從而實現(xiàn)了跨文化交際的目的。

        3.添加語言移情

        還有一種譯者添加信息的情況:譯者補充的信息不是對源語中文化負載信息缺失的識解,而是根據(jù)語言移情的需要而添加譯者自己對源語表達內(nèi)容的認同。語言移情是言者對于他/她的言語所描述事件或事態(tài)中所出現(xiàn)的人或物的不同程度的趨同確認[14]。譯者在翻譯中可以通過各種語言形式對移情狀態(tài)進行編碼,通過采用源語的移情視角,譯者體現(xiàn)出與源語一定的趨同。比如譯者可以通過情態(tài)詞、指示語的選擇表明對源語的情感態(tài)度,增加移情度,通過轉(zhuǎn)述話語體現(xiàn)出譯者的移情視角,甚至還可以通過在譯文中融入譯者對源語的主觀的接受和支持性文字、話語表達出對源語的趨同確認。譯者對源語文化的認同,拉近了譯入語讀者和源語文化的距離,這種移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部分文化差異造成的距離感。例如:

        (6)陳陣知道西藏的天葬,但來蒙古草原之前,卻一直不知道草原蒙族也實行天葬,且不是由巨鷹,而是由狼群來施行的。陳陣越發(fā)感到恐懼和好奇。[11]39

        He had known of Tibetan sky burial,but not until arriving on the grassland had he discovered that it was also a Mongol practice,with wolves replacing eagles as the burial agents. Since all herdsmen of the Olonbulag would one day wind up in the bellies of wolves via the sky burial,they had,for millennia,been at peace with the idea of death. Chen’s sense of dread was overcome by his curiosity.[12]41

        譯者補充了原文沒有的“Since all herdsmen of the Olonbulag would one day wind up in the bellies of wolves via the sky burial,they had,for millennia,been at peace with the idea of death”。這句話并不完全是對前文的解釋或說明,而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添加的主觀識解:千百年來牧民一直都是平靜地面對死亡。這增加的話語,特別是表示情感態(tài)度詞匯“would”“had been”“at peace”等的使用體現(xiàn)了譯者對源語文化的接受和認同,也就是對源語文化的語言移情。譯者將自己和另一方(源語文化)的經(jīng)驗相互作用,通過主觀介入,返回到訴諸推理的理性狀態(tài)[14]。譯者在情感上靠近、融合源語文化,從源語文化的視角對以狼為媒介的天葬和蒙古民族豁達的生死觀作出主觀回應(yīng)。

        4.缺省處理源語中的譯入語文化

        除了根據(jù)源語內(nèi)容進行補充外,譯者還可根據(jù)兩種文化交融的具體情況在表征時進行缺省處理。有時源語中包含了對譯入語文化的感知和理解,這樣的表述有利于源語讀者對所描述內(nèi)容的理解,但這些描述對于譯入語讀者來說,可能是多余的、不言自明的。這時譯者可以根據(jù)對譯入語讀者的了解選擇省去這些信息。例如:

        (7)幾朵蓬松的白云,拂凈了天空。老人抬眼望著冰藍的騰格里,滿目虔誠。陳陣覺得只有在西方的宗教繪畫中才能看到如此純凈的目光。[11]12

        Patchy clouds floated above. The old man gazed up into the icy blue of Tengger,a look of devotion on his face.[12]18

        譯者沒有翻譯源語中的“陳陣覺得只有在西方的宗教繪畫中才能看到如此純凈的目光”。這句話是小說主人公對老人虔誠目光的描述。源語把老人虔誠目光類比作西方宗教繪畫中人物的目光,把場景帶入到譯入語文化的宗教(教堂)環(huán)境。西方宗教繪畫對于源語文化讀者有一定距離感,西方宗教人物的虔誠程度是源語讀者較為接受的,但作為譯入語的“母語”使用者,譯者沒有譯出這一補充的解釋性描述,是由于在譯入語文化中虔誠和宗教是直接關(guān)聯(lián)的,無需過多解釋。

        5.缺省部分源語文化負載信息

        當(dāng)源語文化負載信息較為復(fù)雜時,譯入語讀者可能需要譯者給出較大篇幅的解釋說明后,才能理解源語文化負載信息。譯者可根據(jù)此部分內(nèi)容在全文中的作用和地位來判斷,如果認為去掉并不影響讀者的理解,甚至可使得譯文更為緊湊,則可以選擇放棄翻譯此部分內(nèi)容。例如:

        (8)直到陳陣在望遠鏡里發(fā)現(xiàn)悄悄圍向黃羊群的狼群的時候,他才明白老阿爸的獵法。他樂了,老阿爸也沖他狡黠地一笑。陳陣感到自己很像鷸蚌相爭故事里的那個漁翁,但他只是個小漁翁,真正的老漁翁是畢利格。這個額侖草原最膽大睿智的老獵人,竟然帶著他到這里來坐收漁利了。陳陣從看到狼的那一刻起,他就忘記了寒冷,全身血液的流速似乎加快了一倍,初見大狼群的驚恐也漸漸消退。[11]15

        Finally,when Chen spotted the wolf encirclement through his telescope,the old man’s hunting plan became clear,and Chen was delighted. Bilgee flashed a crafty smile. Chen forgot the cold the moment he spotted the wolves;blood seemed to race through his veins,and the terror he’d experienced the first time he saw the big wolves vanished.[12]22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為民間流傳的寓言故事。源語把狼群對羊的獵捕比作鷸蚌之爭,把人類比作獲益的漁翁。不過和寓言故事不同的是源語中最后的獲益者有兩個:一個小漁翁(陳陣),一個有經(jīng)驗的老漁翁(策劃并實施計劃的畢利格)。這些內(nèi)容如果在譯文中體現(xiàn)就需要解釋什么是“鷸蚌相爭”、小說場景中的形象和寓言故事形象之間的一一對應(yīng)關(guān)系及兩者的不同之處,這需要譯者給出較多的解釋性話語。而在譯入語中這些其實都是包括在“hunting plan”中的,如果選擇不譯“鷸蚌相爭”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而只是保留圍獵行動,譯入語讀者獲得的信息并沒有減少。譯者這里選擇刪去了“鷸蚌相爭”的內(nèi)容,是對兩種文化內(nèi)容平衡、融合的體現(xiàn)。

        三、譯者身份定位與翻譯立場

        翻譯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本質(zhì),使得探討譯者身份時要提到譯者兩種或多種文化身份的歸屬。如同文化適應(yīng)的幾種模式——分隔、同化、融合和邊緣化,除了邊緣化(對兩種文化都疏離的態(tài)度,這在翻譯過程中似乎不太可能),譯者的身份也可以體現(xiàn)為對源語文化和譯入語文化的分隔、同化、融合。當(dāng)譯者對源語文化的忠實只是體現(xiàn)在機械的語言表層的忠實時,表現(xiàn)出來的譯者身份就是對兩種文化的隔離,因為翻譯的忠實不僅局限于語言文字上的忠實,還包括了價值、觀念、倫理等方面的忠實。如果只片面追求文字的忠實,表現(xiàn)的將會是思想層面的隔離。而當(dāng)譯者更傾向于意義層面的忠實時,雖然表現(xiàn)為與源語文化的距離,且同化于譯入語文化,但是更能體現(xiàn)跨文化特質(zhì)的譯者身份,則是對兩種文化的游刃有余的融合。這種文化層面的融合,包括了語言、價值、觀念、倫理、美學(xué)等方面的融合。而在翻譯實踐中,文化的融合并非直觀而涇渭分明的,往往體現(xiàn)在各個層面的沖突上。當(dāng)譯者面臨選擇時,他的翻譯立場和態(tài)度會指引其作出選擇。本文提到的譯者葛浩文除了忠實呈現(xiàn)有共同體驗的源語文本外,還大量使用了刪節(jié)、補充和改譯的翻譯方法來處理那些有不同文化體驗的源語文本。而他堅持的立場就是“為讀者翻譯”[10]10,在意義層面上忠實,“在翻譯詞匯、短語或更長的東西上沒有犯錯”,譯者的“責(zé)任在于忠實地再現(xiàn)作者的意思,而不一定是他寫出來的詞句”[10]13。當(dāng)源語語言的表述方法和譯入語表述習(xí)慣沖突時,在保證傳遞了源語意義的基礎(chǔ)上,譯者根據(jù)譯入語讀者的習(xí)慣調(diào)整了句子部分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如例(9):

        (9)中華民族并沒有因為黃河百害、吞沒了無數(shù)農(nóng)田和千萬生命,而否認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看來“百害”和“母親”可以并存,關(guān)鍵在于“百害的母親”是否養(yǎng)育了這個民族,并支撐了這個民族的生存和發(fā)展。[11]57

        The Chinese would never deny that the Yellow River was the cradle of the Chinese race or that it was crucial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race even if it sometimes overflows its banks and swallows up acres of cropland and thousands of lives.[12]68

        “母親河”譯為“cradle of the Chinese race”,省略“百害”,去掉了句子“看來‘百害’和‘母親’可以并存”和“‘百害的母親’是否養(yǎng)育了這個民族”,句式從“并沒有因為……而否認……關(guān)鍵在于……”調(diào)整為“would never deny that... or that... even if...”。英漢兩種語言的關(guān)聯(lián)方式一個是形合,一個是意合;英漢兩種文化思維方式一個是直線型的、直接的,一個是螺旋型的、間接的。所以譯者沒有按“摳字眼”式的方法翻譯源語,而是根據(jù)譯入語讀者的特點,對源語作了如上調(diào)整,但是源語的意思基本保留下來。

        所以譯者不能以文化隔絕為代價來對源語文字機械地忠實,也不能為了達到與譯入語文化的同化,只注重譯入語讀者、一味迎合其文化而對源語文化肆意篡改,而應(yīng)該胸懷原作者和讀者、源語文化和譯入語文化,靈活選擇翻譯方法,以達到兩種文化的交融。

        四、結(jié)語

        相對于二元對立、非此即彼的翻譯觀,翻譯實踐中形成的譯者身份更應(yīng)該被看作是動態(tài)的,是由譯者根據(jù)源語文化和譯入語文化中從語言到意識形態(tài)等各層面的客觀條件而作出主觀選擇的結(jié)果。譯者采用的各種翻譯策略都有可能反映譯者身份的交替轉(zhuǎn)變或動態(tài)疊加。當(dāng)譯者在源語文化呈現(xiàn)者和兩種文化權(quán)衡選擇者中轉(zhuǎn)變或疊加時,源語文化才得以在另外一種文化,即譯入語文化中以不同語言形式得到展現(xiàn)和重生。

        翻譯是譯者的認知活動,譯者是翻譯活動的主體,從跨文化視角研究譯者的身份有助于在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基礎(chǔ)上推動對翻譯主體——譯者的研究。本研究只選取了葛浩文對《狼圖騰》的英譯本為例,探討了譯者的身份。如果下一步能對不同譯者的優(yōu)秀譯作進行窮盡性的定性、定量分析,除結(jié)合英漢兩種語言之外,對其他不同語言文化的互譯進行分析,會得出更具趨勢性的結(jié)論。

        [1]高一虹,李玉霞,邊永衛(wèi). 從結(jié)構(gòu)觀到建構(gòu)觀:語言與認同研究綜觀[J]. 語言教學(xué)與研究,2008(1):19-26.

        [2]Bulcholtz M,Hall K H. Locating identity in language[C]//Llamas C,Watt D (eds.). Language and Identities.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2010.

        [3]Simon S. Gender in Translation:Cultural Identity and the Politics of Transmission[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4]Joseph J E. Language and Identity:National,Ethnic,Religious[M]. Hampshire and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

        [5]Gentzler E. Translation and Identity in the Americas:New Directions in Translation Theory[M].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8.

        [6]王東風(fēng). 翻譯與身份——兼評董樂山主譯《第三帝國的興亡》[J]. 中國翻譯,2014(5):72-81.

        [7]劉云虹. 譯者倫理:身份、選擇、責(zé)任——皮姆《論譯者的倫理》解讀[J]. 中國翻譯,2014(5):18-23.

        [8]吳自選. 且編,且譯,且寫——論形象片英譯者身份的動態(tài)重疊[J]. 上海翻譯,2013(1):39-42.

        [9]周領(lǐng)順. 美國中餐館菜譜英譯評價原則——從譯者身份視角談起[J]. 中國翻譯,2013(5):104-107.

        [10]劉云虹,許鈞. 文學(xué)翻譯模式與中國文學(xué)對外譯界——關(guān)于葛浩文的翻譯[J]. 外國語,2014(3):6-17.

        [11]姜戎. 狼圖騰[M]. 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12]Goldblatt H. Wolf Totem[M]. 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8.

        [13]孫藝鳳. 翻譯與跨文化交際策略[J]. 中國翻譯,2012(1):16-23,122.

        [14]譚業(yè)升. 論翻譯中的語言移情[J]. 外語學(xué)刊,2009(5):137-142.

        OnTranslator’sIdentityfromthePerspectiveof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

        SHENZhiqi

        (SchoolofForeignStudies,SouthChinaNormalUniverstiy,Guangzhou510631,China)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is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So when translators make their choice of language to present the source language,their identities will be inevitably reflected in their translated versions.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translators’ ident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Goldblatt’s translation of Jiang Rong’s novelWolfTotem. It shows that the translators’ identities can be the presenter of source culture based on the same embodied experience,or the selector of different cultural experience. The translators’ identities are dynamic and integrated as a result of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ranslators’ stance.

        translation;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ranslators’ identities

        H315.9

        A

        2095-2074(2015)06-0009-07

        2015-11-01

        申智奇(1975-),女,河南內(nèi)黃人,華南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言文化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

        猜你喜歡
        跨文化語言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超越文明沖突論:跨文化視野的理論意義
        誰遠誰近?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寫作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我有我語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務(wù)英語翻譯的應(yīng)對
        国产肉体ⅹxxx137大胆|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内射| 少妇裸体性生交|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视频免费| 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久久老熟女乱色一区二区| 免费国产在线视频自拍白浆| 国产农村妇女毛片精品久久 | 超碰97人人射妻|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北岛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日本女u久久精品视频| 边添小泬边狠狠躁视频| 国产男女猛烈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小视频在线观看的 | 国产综合色在线精品| 亚洲熟妇无码av另类vr影视| 日本不卡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黑丝美腿国产在线观看| 人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我不卡| 中国男男女在线免费av| 曰欧一片内射vα在线影院| 欧美激情αv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二区|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在线| 国产xxxx99真实实拍| 女人的天堂av免费看| 五月婷婷开心五月播五月|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少妇| 男女真实有遮挡xx00动态图|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亚洲国产| 一二三四五区av蜜桃|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2021| 亚洲日本在线va中文字幕| av网站国产主播在线| 让少妇高潮无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