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贝搜宰阋哉f明這部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著作對治世的影響?!墩撜Z》中的“過猶不及”“和為貴”“當仁不讓與師”“君子言義,小人言利”“欲速則不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安貧樂道”等內(nèi)容至今仍然對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chǎn)生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講: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根基的形成大大受惠于這位德行高尚博古通今的文化集大成者———孔子。
《論語》中豐富的內(nèi)容涉及面非常之廣,有政治的、哲學的、文化的、歷史的、教育的等等,不一而足。那么,這部被后世認為“處世哲學,現(xiàn)世智慧”的《論語》對我們當下的教育教學有什么啟示呢?為了便于說明問題,我們以《論語·先進·侍坐》篇為例。
首先,師生關系融洽。
眾所周知,上古時候沒有桌椅,古人往往席地而坐,兩膝并攏,把臀部“放”在自己的腳后跟上,這是較為正式的坐姿??鬃右膊焕?,他是“平等中的首席”。侍:在尊長旁邊陪坐之意。所以“侍坐”二字讓我們感受到的是孔門師生親密無間、輕松和諧、氣氛融洽的關系,這恐怕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前提。伯牛有疾,孔子說:“斯人而有斯疾也!斯人而有斯疾也!”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可見孔子深愛自己的弟子。當然,孔門弟子也對孔子萬分敬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通過這些細節(jié),我們有理由相信,孔子與弟子關系極為融洽。沒有“親其師”也就難得“信其道”。所以,融恰的師生關系是實施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
其次,不好為人師。
被后世尊為亞圣的孟子常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笨鬃又皇沁@次侍坐的“主持人”??鬃友普T,“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保ú灰驗槲夷昙o比你們大一點,就不敢說話了。)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你們平時常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么你們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孔子自知“人各有志”。所以他并不把自己的想法或做法強加于弟子。絕不擺出自己威嚴的姿態(tài)來,倒像是長者,更像是朋友。整個侍坐期間,孔子發(fā)言極少,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聆聽,待幾個弟子述志畢,孔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嘛)當今高效語文課堂提出了“生進師退”的理念,這正與孔子“不好為人師”的做法高度一致。
再次,尊重個性。
此次侍坐中,有個學生叫子路,他性子急,脾氣暴,認死理,于是第一個輕率匆忙地回答孔子的問志,口出狂言:“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一個擁有千乘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之間,加上外國軍隊的侵犯,接著又遇上饑荒;如果讓我治理這個國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有保衛(wèi)國家的勇氣,而且還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聽后,并未批評子路大言不慚,不著邊際,只是對子路微微一笑。(夫子哂之)
還有,孔子問到:“點,爾何如?”(曾點,你的志向是什么呢?)曾點聽到老師問他,“鼓瑟希,鏗爾,舍瑟而作?!保ㄔc聽到老師在問他,瑟音漸稀,接著,彈瑟的手指弦上一攏,發(fā)出鏗然的響聲,然后離開彈瑟的位置,站起來回答孔子的問題。)面對曾點的“異乎三子者之撰”。(和他們?nèi)齻€人的都不相同)孔子不但不為曾點的清高行為而惱怒,還繼續(xù)打消曾點的顧慮,“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也就是各自闡述各自的志向嘛?。┰囅耄缃裾n堂上有一個學生在上課期間依舊演奏樂器,臺上的老師恐怕難以像孔子一樣給予如此人性的處理吧。
最后,評價即引領。
當聽到曾點回答“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保捍簳r節(jié),天氣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經(jīng)穿著了。我和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童仆,到沂河里涉水祈福,在舞雩臺上吹吹風,唱著歌走回家)孔子作出了及時的評價,喟然嘆曰:“吾與點也?!保鬃娱L嘆一聲說:“我贊同曾點的想法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不安定,天下不太平,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場景,比比皆是??鬃淤澇稍c,正是基于曾點所描繪的太平盛世的場景和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天下子民都能夠真正享受生命,人們生活安詳、自得,天下大同,這正是師生共同對完美人生的向往與憧憬。所以,此句點評言簡意賅,更是對人生的引領。
綜上所述,《論語》中蘊涵的“師生關系融洽,不好為人師,尊重個性,評價即引領”等教育教學思想,正與當下正在實施的高效課堂理念和教學模式有著驚人的相似。勿庸置疑,凝聚著中國古老智慧的《論語》為我們更好地開展高效教學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提供了極其科學的依據(jù)和強有力的文化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