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婷
我國的英語教學自改革開放之后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與發(fā)展,但是現在的高中英語被很大程度以及很大范圍的認為是教師在“教”一種知識技能,學生只是一種被動接受知識技能的工具,根據學生考試的分數對其作出評判。這些思想都來源于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體制,這種應試教育讓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分數代表能力。高中學生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高考,所以他們迫切的渴望教師對他們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快速的掌握變幻莫測的高考題型,所以高中生只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因此,在高中的英語課堂上,教師往往會根據學生的緊張情緒以及目的性來選擇教學方法,以致于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在高中英語課堂中很難落實。
高中生正處于思想走向成熟的時期,個人的自主性開始明顯增強,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評價的意識也在不斷地提高。教師應該在教學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這就需要教師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所處的一直是主體地位,而學生知識扮演者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以致學生逐漸喪失學習的主動性。所以,在當今的高中英語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顯得十分重要,首先教師應該讓學生意識到自己處在課堂中主體的位置,教師應該放棄掌控者的角色并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因為自主學習并不是讓教師完全放手。
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在人們的心中扎了根,所以角色的轉換不管對于學生還是對于教師都是一種極大的挑戰(zhàn),教師可能會因為從掌控者退居到配合者的位置而形成一種內疚感,讓學生也可能因為突然被提升到學習主體的位置而感到無所適從。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備課中既要考慮到教材也要考慮到學生,對于發(fā)現的新問題要及時的采取應對措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將不良習慣加以糾正。最重要的一點是,在高中英語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應與學生建立一種和諧友好的關系,與學生形成一種平等的交往關系。這樣才能為學生的進行自主學習營造一種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在高中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興趣和動機為出發(fā)點設置課堂的教學活動。首先要讓學生形成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在上課之前給學生安排任務促使學生進行預習,并在上課時能結合教師所提的問題提高自己的聽課效率,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比如在課堂中設置分組任務,讓學生進行英語對話的訓練或者扮演英語對話中的角色,這樣可以有效的使學生放下自卑的情緒進行基本的英語交流,并且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其次培養(yǎng)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意識?!队⒄Z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實踐證明,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對于學生的評價主要采取形成性評價方式,適當的結合終結性評價方式,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及時給予肯定,改變原有的以考試分數判斷學生能力的傳統思想。除了教師的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的自評和互評也是相當重要的,這樣可以讓學生增強主體地位的意識,有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當前的高中英語考試中所涉及到的內容范圍極廣,題材也在不斷地多樣化,重點在于考查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交際能力,考試的內容涉及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各方面。而這些考試的內容都與中國的風俗習慣以及思維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學生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一定要根據異國的思維方式進行學習,所以英語閱讀的練習、英語結構的應用、英語短句的積累以及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對于高中生自主學習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當有必要的。
培養(yǎng)高中生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不僅有利于社會的發(fā)展,還將使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使用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教學策略才能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