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波 余海明
學分銀行建設中的自學考試發(fā)展探究
凌 波 余海明
在國家大力推進學分銀行建設和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驗區(qū)的背景下,自學考試如何借助改革試驗的東風,探尋內(nèi)源發(fā)展與改革需求,對新時期的自學考試發(fā)展轉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分析學分銀行的本質(zhì)特征出發(fā),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自學考試在學分銀行建設體系中優(yōu)勢和困惑,并基于問題導向,提出解決難點、適合自學考試發(fā)展轉型的思路。
學分銀行;自學考試;特征;銜接溝通;發(fā)展轉型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已成為我國當前及今后較長一段時期內(nèi)教育領域重要戰(zhàn)略任務之一。但是由于歷史客觀等多方面原因,我國目前大部分各級各類教育仍以自行體系運行為主,缺乏橫向縱向間的溝通交流,各種教育形式銜接性不強。然而,要建成終身教育體系、建成學習型社會,最重要也是必須要做的是,打通各級各類教育間的溝通瓶頸和關節(jié),搭建它們之間的“立交橋”,實現(xiàn)它們之間的有效銜接。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繼續(xù)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實現(xiàn)不同類型學習成果的互認與銜接”和“建立學分銀行”。2010年,國務院把北京、上海、江蘇、廣東、云南、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作為摸索探究“建立學習成果認證和‘學分銀行’制度,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考試制度,探索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的試點。[1]有研究人員提出:“學分銀行”實施可謂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2];“探索學分銀行制度建設,是我國新時期加快發(fā)展繼續(xù)教育、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一個全新改革方向和重要舉措”[3]等論斷。由此可見,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研究人員,普遍認為“學分銀行”是目前實現(xiàn)各類教育溝通銜接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自學考試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和繼續(xù)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創(chuàng)立至今的30多年中,始終承載著它的使命,發(fā)揮著它的功能,為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為國民實現(xiàn)自我價值追求人生夢想提供了一個廣闊舞臺?,F(xiàn)如今,在國家大力推進學分銀行建設的背景下,借實施自學考試綜合改革試驗區(qū)的改革“東風”,自學考試有效融入學分銀行建設試點,積極推進與其他形式學習成果的認證、積累與轉換,不僅對自學考試在新時期的轉型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我國學分銀行建設實施也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
“學分銀行”(Credit Bank)的概念是由韓國在1995年最先提出來的,“學分”(Credit)可以理解為計算學習效果或成果的一種度量單位,加上“銀行”二字就是對“知識貨幣”形象化的一種表述,相當于是把學習者通過學習將學習成果(學分)存在一個類似于“銀行”的平臺,學習者可以按照一定的規(guī)定、標準和方式進行存兌?!皩W分銀行”就其核心理念而言,就是通過學分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兌換),從而評價學習者學習成果或效果的一種形式。雖然“學分銀行”的概念產(chǎn)生在韓國,但其運用的核心理念卻早已在歐美等國實行,如美國人在1892年就在探索從初級學院到高級學院之間的學分轉移協(xié)議(credit transfer),歐洲在1989年開始實行歐洲學分轉換與累計系統(tǒng)(Europe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ECTS),澳大利亞在1995開始實施的資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AQF)等。雖然各國在實際操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但其核心理念都是將不同形式間的教育學習成果進行認定、積累和轉換,其目的就是打通這些教育間橫向和縱向的溝通,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而服務。
目前學術界對“學分銀行”的屬性界定大致可以分以下幾種:(1)學分銀行是一種學習管理制度,如楊晨、顧鳳佳提出,學分銀行的本質(zhì)是學業(yè)管理制度[2];(2)學分銀行是一種學習管理模式,如陳海、李高南、陳義群認為,學分銀行是一種認可學習者在不同學習機構、不同時段所獲得學習結果的學習成果管理模式[4];(3)學分銀行具有多面屬性,既是學習管理制度又是學習管理模式,甚至還是學習管理機構及其他一切因素的總和,如王立科認為學分銀行是指專門管理機構、授證機構、學習成果認證機構與組織體系的總體及其正常運行所需的各種標準、規(guī)范、規(guī)則或規(guī)定的總和[5]。研究人員對以上三種學分銀行的屬性界定主要側重于不同的研究角度所得出的結論。同時,也有學者對學分銀行的特征進行了歸納,指出學分銀行具有開放性、公平性、終身性、服務性。[6]學分銀行的宗旨是服務學習者,前提是尊重辦學自主權,原則是遵循教學規(guī)律,基礎是保證教育質(zhì)量,必要條件是政策配套[2]等。筆者認為目前大可不必將學分銀行定性為哪一種屬性,理論研究指導實踐工作,與此同時,實踐工作也將影響理論研究,相信隨著我國學分銀行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的不斷深入,人們對于學分銀行的本質(zhì)屬性及其特征的認識將會越來越清晰。
不過為便于本文研究,筆者將“學分銀行”的本質(zhì)特征歸納為教育性、開放性、權威性、選擇性、長效性和管理性,并將自學考試納入這六種特征維度中進行比較。一切教育都具有教育性,教育性就是教育的本質(zhì)屬性,學分銀行無論是作為一種學習制度、學習模式或是某一學習體制機制總和,歸根結底,都具有教育性。開放性的指向主要為學分銀行的面向對象,包括學習對象以及圍繞學習對象所產(chǎn)生的學習類型和學習模式。權威性的指向主要為學習成果。選擇性的指向主要為學習者的學習過程。開放性和權威性分別指向學分銀行的“入口”和“出口”,選擇性就指向“入口”和“出口”間的路徑。當然也可以從教育三要素來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載體,分別對應教育者(舉辦者)的權威性、受教育者(學習者)的開放性和教育載體(學習形式)的選擇性。最后從教育時間和教育管理的角度出發(fā),提出長效性和管理性這兩項特征。
3.1 教育性
自學考試的教育性體現(xiàn)在課程中,學習者通過學習課程(理論教材或實踐環(huán)節(jié)),達到受教育的目的。以浙江省自學考試為例,將自學考試專業(yè)課程內(nèi)的科目分為公共課、核心課和選修課,其中公共課和核心課為必選課程,剩余課程考生可以選擇專業(yè)建議的選修課程進行學習,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同層次專業(yè)中的核心課和選修課中選擇選修課程,只要考生選修自學考試課程的學分符合畢業(yè)要求,均可申請畢業(yè)。這一制度設計既保證了某門專業(yè)的核心主干學習科目,確保了人才培養(yǎng)的專業(yè)性,又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需要,實現(xiàn)以人為本,促進學習者的全面發(fā)展。賦予自學考試課程學分,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衡量自學考試的教育性的多少。從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角度來看,這種能衡量教育性的“學分”,就是將自學考試融入“學分銀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的“總鑰匙”和“靈魂”。
3.2 開放性
自學考試具有開放性,首先源自其對學習者的開放?!陡叩冉逃詫W考試暫行條例》中第三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受性別、年齡、民族、種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按照本條例的規(guī)定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币虼?,自學考試被譽為“沒有圍墻的大學”,開放入學條件和資格,只要學習者個體有主觀學習意愿,都能報考。自學考試自1981年創(chuàng)立,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累計參加學歷教育部分考生5 871萬人,參加考試2.34億人次,非學歷教育考試累計參加人數(shù)7 500萬人次[7],將擁有如此廣泛群眾基礎的自學考試融入學分銀行建設,既能符合學分銀行的開放性屬性,又能大大擴大學分銀行的學習規(guī)模。其次,源自助學的開放。自學考試具有廣泛的助學基礎,因其廣大的考生群體,使得各種教育機構特別是民辦機構紛紛投入自考助學的工作。自學考試一頭連著考生,一頭連著助學機構,將自學考試融入學分銀行體系建設,有利于更廣泛地吸引各類助學機構,尤其能夠引導各級各類助學機構投入到學分銀行建設之中。再者,源自其對其他學習形式的銜接。非學歷證書項目是近些年自學考試改革發(fā)展的一大亮點,特別是部分與行業(yè)密切結合的自學考試專業(yè),施行以行業(yè)資格證書頂替自學考試課程的作用,更是打通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之間的轉換壁壘,此外,從自學考試免考課程來看,如全日制大學期間學習合格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英語》等課程可以頂替自學考試相關課程的規(guī)定,更是將全日制普通高校的課程兼容到了自學考試課程,在普通全日制高等教育與自學考試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
3.3 權威性
自學考試既是一種教育形式,也是一項國家考試制度。作為一項國家考試制度,就注定了考試結果的法理性和含金量,特別是因為自學考試實施“寬進嚴出”的政策,實行以學習者自學為主、國家考試檢驗的“教考分離”模式,且助考機構不能承辦自學考試,因此,自學考試在各類非全日制高等教育學歷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社會口碑和品牌。我國不僅是個考試大國,同時也是考試古國,1 300多年科舉文化使國人心中對考試產(chǎn)生一種敬畏感、嚴肅感和成敗感。因此,只要是考試,對國人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因此將自學考試融入學分銀行建設,將有利于提高“學分銀行”建設整體水平的權威性和含金量。
3.4 選擇性
自學考試的選擇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可以選擇學習類型。學習者可以選擇???、專起本科、高中起本科等學歷類教育或全國英語等級考試(PETS)、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NCRE)、中國物流職業(yè)經(jīng)理資格證書考試(CPLM)等非學歷教育類型學習,即使在自學考試學歷教育中,自學考試的專業(yè)和課程體系一共涵蓋了12大學科門類,372個專科層次專業(yè),395個本科專業(yè)供學習者學習。[7]二是可以選擇學習方式。學習者也可以選擇是自己學習、助學機構助學還是網(wǎng)絡助學學習等形式,還是選擇幾種模式相結合進行學習。三是可以選擇學習(考試)次數(shù)。目前全國各省市對自學考試的次數(shù)是不設限制的,只要課程開考,考生可以多次報考。這樣可以讓學習者結合自身的實際,選擇學習或考試的次數(shù),積累最佳學習的效果或考出最優(yōu)異的考試成績,這對于原先文化基礎較差的學習者而言,為他們提供了獲得提高的機會。選擇性體現(xiàn)的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與“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分銀行”服務理念和設立初衷高度契合。
3.5 長效性
長效性體現(xiàn)在學習成果的認可上,主要有兩方面的體現(xiàn)。第一,自學考試的成績一次考出,較長期有效,如有些省市的自考成績?yōu)殚L期有限,有些為8年有效期,但總體而言,自學考試成績有效期限是比較寬松的。第二,自學考試制度已實施30多年,中間經(jīng)歷了歷次專業(yè)課程調(diào)整,對于不同年份間的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的課程,也實行用老課程頂替新課程或用老課程的學分在選修課中進行使用的做法,更是延長了自學考試的時效性和長效性,體現(xiàn)了對學習成果的終身認可。自學考試的長效性與學分銀行對學分認可的長效性是相一致的,符合終身教育理念。
3.6 管理性
管理性主要是指自學考試和學分銀行相關體制機制和制度運行。自學考試成立30多年,無論是從其組織管理機構體系還是相關制度都已相當完善。從組織管理上看,自學考試已經(jīng)形成了從國家、省、地市、縣級四個層面管理體系,各級層面的自學考試行政管理工作由各級人民政府領導,具體組織管理體制由各級考委(領導機構)、考辦(管理機構)和主考院校(教育機構)組成。相對于目前處于試點階段的學分銀行,現(xiàn)有的自學考試與其說是融入學分銀行建設中,不如說將帶動學分銀行建設發(fā)展,只要在明確職能和職責的情況下,將會大大降低學分銀行建設的人力成本。
4.1 定位困惑
國家對于“學分銀行”建設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國外部分國家雖然已進行了相關探索工作,但畢竟國情有所不同,學情也有不同。首先,是以“學分銀行”核心理念指導自學考試開展工作,還是將自學考試納入“學分銀行”體系建設。其次,如果將自學考試納入“學分銀行”體系,作為總體框架的“學分銀行”尚處摸索探究中,其中的“自學考試”又該如何定位?再次,自學考試是整體融入還是局部融入?是學歷部分融入還是非學歷部分融入?最后,自學考試目前定位已經(jīng)很清晰且自成體系,貿(mào)然融入的“改革風險和代價”也是需要決策部門深思熟慮的。
4.2 標準困惑
以學分銀行建設搭建的終身教育體系龐大復雜,單就繼續(xù)教育類型而言,就可以分為自學考試、成人高考、電大、函授、網(wǎng)絡學院、夜大等多種形式,如何將自學考試與其他教育類型的成果互換和認定,建立一套怎樣的標準機制,這既事關維護自學考試生命線的核心利益,也體現(xiàn)了其他教育形式的辦學質(zhì)量。
4.3 機制困惑
自學考試的管理性已經(jīng)說明從國家、省、市、縣四級都有一套自學考試運行機制,而目前建設學分銀行,是另起爐灶、重新搭建運行機制,還是在自學考試或其他教育機制的基礎上整合推進。多頭管理容易分散管理執(zhí)行力度,如果沒有核心決策和執(zhí)行機制,將難以推進各類教育相互銜接溝通融合。
5.1 頂層設計,科學系統(tǒng)
頂層設計主要解決的就是自學考試與學分銀行的定位問題。在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以下因素:(1)是否滿足經(jīng)濟、政治、文化、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2)是否符合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符合國家教育戰(zhàn)略發(fā)展規(guī)劃,體現(xiàn)終身教育思想;(3)是否滿足人們多元化的學習教育需求;(4)是否確保自學考試與各級各類學習類型之間既能保持相對獨立又能相互溝通銜接;(5)是否能與國際主流教育類型接軌;(6)是否體現(xiàn)“學分銀行”和自學考試的本質(zhì)屬性。
5.2 制度配套,人員到位
體制機制建設是推進自學考試融入學分銀行建設的主體框架,首先,建議成立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領導機構,由國務院領導擔任機構負責同志,組成委員由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發(fā)改委等國家部委、高校和行業(yè)的領導、專家擔任,并在教育部設立常設辦事機構,負責協(xié)調(diào)統(tǒng)籌自學考試與其他類型教育溝通銜接和學分銀行建設具體事宜,同時,在各省、市、縣也應配套建立相關機構,便于自上而下進行協(xié)調(diào)管理。其次,要在各地試點經(jīng)驗的基礎上,從國家層面制定學分銀行法律規(guī)定,依法治學、依法治考,從法律層面給予學分銀行建設的合法性。結合國家學分銀行法律規(guī)定,配套制定國家學分銀行管理制度、學分銀行學分認證制度、學分銀行積累和轉換制度、學分銀行運行制度等等相關制度,從制度規(guī)范引導學分銀行建設,從制度層面確保各種學習類型學習形式之間能夠進行銜接溝通。同時,應比較國際通用的學分標準,結合我國國情,對“學分”的認定標準進行統(tǒng)一。最后,為落實制度配備相關人員。這個人員來源主要有兩部分:一是由各類型學習管理機構人員中明確相關崗位職責執(zhí)行,二是由學分銀行機構人員擔任。
5.3 試點先行,穩(wěn)步推進
學分銀行建設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照搬照抄就能符合我國實際,一定要選擇有試點基礎、有試點意愿的地方或機構開展試點工作,最好是在自學考試與其他學歷教育銜接溝通比較好的地區(qū)進行試點,對于試點單位,國家要允許其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特別是在銜接形式、內(nèi)容、方式、載體上的創(chuàng)新要給予相關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自學考試與其他教育銜接溝通上,已經(jīng)有較好銜接基礎的,要予以擴大、增容。然后,國家在總結一定數(shù)量試點的基礎上,總結經(jīng)驗,逐步再向全國推廣。
5.4 加強合作,互相包容
加強自學考試與其他教育形式的合作,借鑒其他國家先進的學分認定、積累、轉換的先進、成熟的理念和經(jīng)驗,實現(xiàn)有效銜接。同時,也鼓勵行業(yè)具有頒發(fā)證書資質(zhì)的機構加入學分銀行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教育學習交流層面,提升學分銀行的建設能力。
構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無疑對學分銀行建設還是自學考試發(fā)展來說都是一次發(fā)展轉型的良好契機。學分銀行和自學考試都是國家層面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兩者之間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自學考試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兩翼齊飛的發(fā)展格局,同時也對各類教育銜接進行了有效嘗試和探索,如今將自學考試融入學分銀行試點建設,將進一步擴大其銜接的寬度和深度,樹立自學考試在終身教育系統(tǒng)中的重要地位。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EB/OL]. http://www.scio.gov.cn/ztk/xwfb/92/9/201209/t1213730.htm.
[2]楊晨,顧鳳佳.國外學分銀行制度綜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4(8).
[3]王海東.自學考試改革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陳海,李高南,陳義群.“學分銀行”理念下自學考試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一些探索[J].高等繼續(xù)教育學報,2013(5).
[5]王立科.從理念到實踐:我國“學分銀行”制度建設的模式與策略選擇[J].中國高教研究,2013(11).
[6]高潔,付建軍.“學分銀行”服務于搭建中高職銜接“立交橋”研究[J].繼續(xù)教育,2014(7).
[7]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辦公室.2009年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工作報告[R].北京,2010.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 during the Credit Bank Construction
LING Bo&YU Haim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state vigorously promotes the credit bank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erimental area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exploration of the endogenous development and reform requirement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 based on the advantageous opportunity provided by reform and experi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 during the new era.By analyzing the intrinsic features of credit bank,this paper has adopted the SWO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confusions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system of credit bank,and being problem-orientated,the thinking suitabl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self-taught examination is proposed,which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difficult problems.
Credit Bank;Self-taught Examination;Features;Connection and Communication;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G405
A
1005-8427(2015)09-0049-6
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自學考試分會2014至2015年度重點課題“自學考試與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比較研究”(課題編號ZKFH2014004A)的研究成果之一。
凌 波,男,寧波市教育考試院,助理研究員(浙江寧波 315000)
余海明,男,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副研究員(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