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案例
湖北省在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的實踐中,始終堅持政府推動、法制引領、產權明晰、交易規(guī)范的總體原則,積極探索構建多層次、廣覆蓋、多功能、優(yōu)服務的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平臺。
一是建設鄉(xiāng)鎮(zhèn)基層農村產權交易服務平臺;
二是建設市縣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
三是建設立足湖北、輻射中南、面向全國的高層次、多功能、廣覆蓋的武漢農村綜合產權交易所;
四是建設武漢“8+1”城市圈聯網對接的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
我國農村產權是以農村土地為基礎,以農地經營為核心。其特有的“土地所有權——家庭承包權——農地經營權”的權利結構模式以及普遍性的權屬不清的問題,在其他國家較為少見。這決定了我國農村產權市場建設內含諸多中國元素,沒有現成的經驗借鑒。
從國內層面看,經過近幾年來的有益探索,目前國內武漢、成都、上海、北京、杭州模式已初具雛形,具有一定的特色,為構建我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啟示:以確權、確地、確股為前提,明晰農村產權交易的基礎;注重搭建省、市、縣、鄉(xiāng)4級服務平臺,促進農村產權交易的流轉順暢;完善規(guī)范交易規(guī)則,擴展產權服務功能;延伸配套服務,創(chuàng)造農地等產權資本化條件;強化政府監(jiān)管,降低交易風險。
制約因素
在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有序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制約因素:
第一,農村產權歸屬尚不清晰,尤其是農村集體產權股份化改革還剛剛起步;
第二,農村產權交易市場的定位不一,產權交易市場資源重組、科學設置的問題有待研究;
第三,農村產權流動和抵押等法律界定受限;
第四,農村產權交易中介服務等不健全;
第五,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間的協調機制未建立;
第六,功能拓展、聯網對接及配套服務有待健全;
第七,農村產權抵押融資尚未實現根本性突破,產權融資難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第八,農村產權交易的風險及糾紛調解機制尚未完成建立;
第九,農村產權交易的活躍度不夠,產權交易的資本化高端市場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
第十,農村產權保護不充分,社會保障機制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