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問題關(guān)聯(lián)在一塊,最后一個總結(jié),一個更深層次的當代哲學的詮釋,就是意義的缺失,我們找不到生活的意義,或者是為了什么?活著是為了工作。工作是為了什么?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什么?為了吃飯、為了養(yǎng)家糊口。吃飯是為了什么?為了活著。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活著的意義沒有了,當意義缺失以后,如果我們每天都過著毫無意義的生活,那這個生活怎么能成立下去,我不得不佩服我們作為現(xiàn)代人的心靈承受能力,如此沒有意義的生活,我們居然能這么堅強的承擔下去,這一點倒是現(xiàn)代人的一個獨特的優(yōu)點。
意義缺失的困境
那么,這樣一個意義缺失的困境,它所帶來的諸多的問題已經(jīng)讓我們感受到了。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感受,我每年都有幾天的時間會非常偶然的懷疑到自己工作的意義,當然絕大多數(shù)時間我對自己工作的意義無比清楚。但是有的時候也許是那一兩天身體不好,也許是那一兩天遇到什么郁悶的事情,我感受不到我工作意義的時候,我突然就覺得我的工作成為一個絕對的負擔,成為一個無比沉重的負擔,成為一個我不堪承受的負擔。這樣一個負擔是隨時都可能把我壓垮的,而這樣負擔的來源并不是因為生活的重,而是因為生活之輕,因為意義的缺失。意義缺失以后的生活是最傾覆的。于是我們想到在座的諸位很多人都沒有讀過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我們知道他有一本非常有名的小說,叫《生命不能承受之輕》,我們正在承受著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我多次來醒獅國學院講課,在座的諸位很多都是企業(yè)家,我想在座的諸位應該對我剛才說的交換有非常深刻的感觸。同時我相信大家也能感受到這個交換中心靈交流的缺少對我們心靈帶來了什么,如果在交換中,同時為交換注入某種心靈的力量,能夠讓心靈參與其中,把交換變成交流,也許是我們把工作變得更有意義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必須走出自我的幻象
那么,我們說到現(xiàn)在,我們在前面一段話里面,已經(jīng)把現(xiàn)代生活的哲學困境推到了一個根源性的問題上,就是意義缺失的問題,那么意義何在?什么是意義?意義從哪來?古往今來的人類是從哪里獲得意義的?而我們今天為什么意義缺失了?這是我們的問題,這也是我覺得值得諸位思考的問題,為什么意義缺失了?這里面我首先可以把我一點自我的思考拿出來跟大家思考,就是我認為意義的缺失恰恰根源于,或者恰恰跟我們對現(xiàn)代生活的理解和現(xiàn)代人的傲慢是直接關(guān)聯(lián)到一塊的,什么時候意義才缺失了?當我們認為我們自己是頂天立地的,世界上最高的,甚至獨一無二的最珍貴的存在的時候,當我們認為我們個人是最重要的存在的時候,當我們不再意識到生命中有比我們個人更重要的存在的時候,我們的意義就缺失了。我們現(xiàn)在越來越清楚自我中心主義成為一個普及性問題的關(guān)鍵,每個人都相信自我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告訴你這正是一個自我的幻象,這是對自我的一個虛幻的理解,是對自我的一個虛構(gòu),沒有這樣的自我。我們必須走出自我的洞穴,走出自我的幻象,我們才可能有意義,我們只有體會在生命中、生活中有比我們個體的享受、個體的感覺、個體的生命更重要的時候,我們才有意義。大家不需要想更遠的時候,只需要往前面稍微想一點點,只需要往前想20年,大家就可以想起來那個有充分意義的生活,20年前我們在一個什么環(huán)境?20年前大家活著有沒有意義?那個意義很清楚,我們很清楚的知道我們在為共產(chǎn)主義或社會主義事業(yè)添磚加瓦,或者是在挖社會主義墻角,還是挖共產(chǎn)主義墻角,因為你每一個行為都是有明確意義的,哪怕你做最瑣碎的事情,就是掃地的時候,你也有意義,但是今天沒有,這種缺失我認為很嚴重。
儒家?guī)Ыo我們的啟發(fā)
那么,在這樣的情況里面,在這樣一種意義缺失的生活里面,儒家精神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發(fā)?能夠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幫助?
中國古代儒家思想。有一個人問荀子治國,荀子說我沒有聽說過治國,我不知道治國的道理,我只聽說過兩個字,那兩個字叫修身。荀子在另外一個地方說了一句話,叫“有治人而無治法”,說有能夠治理國家的人,沒有能治理國家的法律。所以,儒家說治理就是人治,這是沒錯的,因為儒家看來,無論多少好的法律,他也依賴于人的發(fā)揮。
這是儒家的基本觀念,在這個觀念里面,我們進一步的引申到內(nèi)圣外王之道,這個內(nèi)圣外王,內(nèi)圣講的是個人道德修養(yǎng),其次才是外王之道,才能走出來應對世間的事情,你必須有相應的道德水準和相應的道德高度,你才能真正的實施你的理想,實現(xiàn)你的理想,去做你管理的工作,支配的工作,這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的一個簡單的理解。但內(nèi)圣外王之道,還有一層更深的也是更有趣的意思,這個意思是魏晉時期的一個大思想家郭象在莊子注里面講的,他說真正的圣人,或者真正的圣王一定能做到身在廟堂之上,其心無異于山林之中,也就是說他雖然在廟堂之上每天處理重大的煩瑣的事情的時候,但是他內(nèi)心是平靜的,就仿佛隱逸于山林中一樣,這個是內(nèi)圣外王另外一個意義。在郭象“莊子注”講圣王是什么樣的呢?是“終日揮形而神氣無變”,就是每天我們在工作,但是我們內(nèi)在的心理是沒有任何變成的,始終保持平穩(wěn)和飽滿,這是非常有趣的觀念,在某種意義上也對諸位有重大的啟發(fā)。因為我們今天的生活節(jié)奏太過倉促,太過繁忙,而在這樣一個倉促、繁忙的時候,每個人幾乎都在日理萬機的生活里面,怎么樣保持自己的平衡的、健康的心態(tài)是非常重要的。
建立閱讀的習慣
那么,怎么樣保持呢?我在這個地方要提供一點方法,我覺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建立閱讀的習慣,要保持閱讀的習慣,要在自己每天忙亂的勞碌的生活里面,無論多忙亂和勞碌,在這一天的生活里面,我們要找出一點時間,哪怕只有半個小時,我們要安安靜靜地讀幾行書,要真正的深入到閱讀的書里面的境界里面,跟人家做一點點心與心的碰撞,心靈之間的交融,去做一個短短的傾聽的時間。那么這一點點安靜的生活,在我看來就能夠在一個短時間內(nèi)瞬間點亮我們忙碌的、倉促的生活,使我們忙碌倉促的生活之上鍍上一層光亮的色彩,我覺得這是我能夠給大家提供的一個具體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個真正好的商人,應該是一個有讀書習慣的商人,有閱讀習慣的商人,這個閱讀習慣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不是隨便讀本小說就是閱讀了,什么是閱讀?閱讀一定是慢下來,一個字一個字的深深的體味,那才叫閱讀。讀圖不算,看電視不算,上網(wǎng)更不算,上網(wǎng)是最糟糕的對文字的接觸的狀態(tài),幾乎沒有誰在網(wǎng)上認真的閱讀過,網(wǎng)絡統(tǒng)治的時代是閱讀缺席的時候,并不是說我們看字就是閱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