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小平
(長沙邊防檢查站,湖南 長沙 410137)
外國人持內有偽造或變造的第三國簽證的護照出境行為性質及處置
寧小平
(長沙邊防檢查站,湖南 長沙 410137)
部分外國人合法入境我國后持偽造或變造的偷渡目的地國家簽證出境,屬于典型的“從事與簽證種類不符活動”行為,雖然目前沒有明確依據可給當事人予以罰款、拘留等處罰,但可以強制返回或遣送出境。
外國人;偽造證件;出入境
外國人入境中國后,持本人有效護照和中國簽證離開中國前往第三國,但所持護照上有偽造(變造)的第三國簽證。對于這一行為,目前是依《出境入境管理法》第71條,按“持用偽造(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出境入境”處理。理由之一是外國人出境時持用了偽造的“簽證”(即第三國簽證);理由之二是外國人出境時持用了偽造(變造)的“護照”,因為外國人護照上第三國簽證是偽造的,故其護照也可定性為“偽造(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筆者認為,這一處置方式及其理由值得商榷。
出境入境在文字意義上泛指出入所有國家或地區(qū)的國(邊)境,包括中國國(邊)境和其他國家(地區(qū))國(邊)境。而在法律意義上,按《出境入境管理法》第89條規(guī)定,其僅指離開或進入中國內地。相應地,“出境入境證件”在文字意義上包括出入中國國(邊)境的證件和出入其他國家或地區(qū)國(邊)境的證件,而法律意義上僅指出入中國內地即中國國(邊)境的證件。
與之類似的如“貨幣”,其與“出境入境證件”一樣都是抽象的集合概念,從廣義的文字意義上講都包括各種形態(tài),但法律意義上作出了明確限制。如最高法《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法律應用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0〕26號)規(guī)定,“本解釋所稱貨幣是指可在國內市場流通或者兌換的人民幣和境外貨幣”,所以“偽造貨幣”概念中的“貨幣”不是泛指所有國家和地區(qū)的所有貨幣,而僅指符合“可在中國市場流通或者兌換”這一條件的“人民幣和境外貨幣”。所以在司法實踐中,對私自印制的不能在我境內流通或兌換的境外貨幣,通常不視為“偽造的貨幣”(最多從文字上定義為“偽造的**國幣”),對于運輸、持有、販賣等行為通常不追究法律責任。按照同樣的立法邏輯,全國人大法工委組織編寫的《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解與適用》,將《刑法》第320條關于“提供偽造的出境入境證件罪”中“出境入境證件”定義為“我國國邊境的出境入境證件,主要包括護照、簽證,還有回鄉(xiāng)證、返回證等”。對于持用偽造但不屬于我國國(邊)境的“出境入境證件”的行為,不直接追究法律責任。
出境入境證件通常包括護照類證件(以下稱護照)和簽證類證件(以下稱簽證)兩大類。但按照《出境入境管理法》和與之配套的《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行為認定及其行政處罰裁量標準(試行)》,只有用于出入我國國(邊)境的護照和簽證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出境入境證件”。依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第9條,中國公民出境時應持護照并辦妥外國簽證(免簽除外),對于中國人,其“出境入境證件”指其中國護照和外國簽證。依據該法第24條和第27條規(guī)定,外國人來往中國內地應憑護照并辦妥中國簽證(免簽除外),對于外國人,其“出境入境證件”指其外國護照和中國簽證。
所以,中外人員持同樣的第三國簽證時,文字意義上該簽證都屬于出境入境證件,但法律意義上中國人持有的才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出境入境證件”,外國人所持第三國簽證不屬于法律規(guī)定的“出境入境證件”。因此對外國人所持第三國簽證不適用《出境入境管理法》實施管轄(按照國際法,我國政府對外國人在我境外旅行沒有管轄權,但對中國公民有管轄權,故對中國公民在境外的旅行可以作出規(guī)定,如規(guī)定中國公民出境須辦妥外國簽證,規(guī)定對在境外非法前往其他國家或地區(qū)被遣返的人員予以處罰等)。通常情況下,邊防檢查機關也不查驗或要求外國人出示第三國簽證(即使是前往該第三國),盡管其在技術上可能是偽造或變造的,但也不宜適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行為認定及其行政處罰裁量標準(試行)》來判別認定其是否為“偽造(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可從文字上定義為“偽造的**國簽證”)。這一點與中國公民持外國簽證不同,中國公民所持外國簽證屬于“出境入境證件”,如果系偽造或變造,可以定性為“偽造(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簽證)”。
關于這一點,草擬中的新《邊防檢查條例》也有體現。該草擬稿第9條規(guī)定:“人員出境入境,應當向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交驗本人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接受詢問并履行相關手續(xù),經查驗準許后,方可出境入境。必要時,出入境邊防檢查人員可以要求出境入境人員出示與出境入境活動相關的證明材料?!憋@然,新條例有意將外國人所持第三國簽證等納入“證明材料”,明確為邊檢機關有權查驗的內容(這一規(guī)定也與即將實施的取消中國公民出境查驗目的地國家簽證措施相呼應,授權邊檢機關在取消查驗后仍可視情實施查驗)。
所以,對于外國人,目前還不能夠以其護照上第三國簽證來判別認定其出境入境證件是否為偽造或變造。判別認定外國人出境入境證件是否偽造或變造,應通過其護照和中國簽證鑒別,或者因為其護照系偽造(變造),或者因為中國簽證系偽造(變造),或者因為護照和中國簽證均系偽造(變造)。不能將內有偽造或變造的第三國簽證的外國護照定性為“偽造(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
關于出境入境證件,有一種觀點認為不應分為護照和簽證,而應將護照和簽證視為一個整體即“護照+簽證”構成一個“出境入境證件”,只要護照或簽證其中任何一處有“偽假”就將該“護照+簽證”定性為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內有“偽假”的第三國簽證的外國護照應定性為“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
筆者認為,這種“整體”觀點在實踐中是站不住腳的。
第一,“出境入境證件”是一個抽象的分類概念,與“交通運輸工具”“貨幣”等一樣,只具有分類特征,本身并沒有具體內容,是“虛”的。而“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是一個證據事項,必須存在并有具體指向具體情形,或護照或簽證,而不應當含糊籠統(tǒng)沒有具體內容。
第二,按整體論,只有“偽(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不存在偽(變)造的護照或偽(變)造的簽證,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行為認定及其行政處罰裁量標準(試行)》第2條雖未明確但卻比較明顯地將“出境入境證件”分為護照類、簽證類(按照“從新廢舊”原則,2002年實施的《出境入境邊防檢查行政處罰實施辦法》第129條關于“出境入境證件”“偽造的出境入境證件”的規(guī)定與本標準有沖突,自然廢止),相應地,“偽(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也應分為偽(變)造的護照和偽(變)造的簽證。實踐中,對中國公民持真實護照上有偽造的外國簽證,通常定性為“偽造的出境入境證件(簽證)”,而不會定性為“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如外國人持整版?zhèn)卧熳o照和騙取的中國真簽證,通常定性為“偽造的出境入境證件(護照)”,也不會是“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
第三,“整體”觀點在實踐中難行得通,如按整體論,偽造的出境入境證件只能是護照和簽證及其附屬材料(如章印)全部是偽造的才能定性,而現實中,這種證件基本上不會有,可知可見的大都是局部的護照偽造或簽證偽造?!冻鼍橙刖彻芾矸ā吩O置“偽造出境入境證件”不會針對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情形,其立法本意也是指局部護照偽造或簽證偽造。
第四,在實踐中,我們對外國人入境出境根據“主權原則”,多按我方簽證效力執(zhí)行,也就是說,有時候外國護照可能出現過期失效等情形,但只要其簽證有效,我們仍予放行,不會因護照失效以“持無效證件”理由追究責任。同理,對于外國人護照內第三國簽證,只要不妨礙出入我國國(邊)境,我們也不予理會。
構成“持用偽造(變造)的出境入境證件出境入境”行為必須具備違法主體、違法客體、違法主觀方面、違法客觀方面等四個要件。
第一,外國人持內有偽造或變造的第三國簽證的本人護照出境,并不具備非法出境的主觀故意。當事人所持本人護照和中國簽證真實有效,足以說明其沒有非法出入中國國(邊)境的打算。其護照上偽造(變造)的第三國簽證不是出入中國內地所需要的(按國際法準則也不允許對外國人離境設置普遍的限制性條件或變相的限制性義務),其持用的目的不是離開我國國(邊)境即出境,而是用于進入第三國,其沒有持用第三國簽證出入我國國(邊)境的主觀愿望。
第二,外國人持內有偽造或變造的第三國簽證的護照出境的行為客觀上沒有違反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我國法律法規(guī)沒有將外國人護照上的第三國簽證納入“出境入境證件”范圍實施管理,沒有規(guī)定外國人應當憑持第三國簽證出境,沒有對外國護照上偽造或變造的第三國簽證如何定性、如何處理作出規(guī)定。這類似一個用真人民幣結賬的消費者,其同時懷揣不能在我國內流通或兌換的假“外幣”(筆者認為歸為“玩具”更恰當),但卻不能因此定性“使用偽造的貨幣”。
第三,持內有偽造或變造的第三國簽證的外國護照出境的外國人并沒有實施非法出境的行為事實。根據《出境入境管理法》第24條、第27條,外國人入出境只需要交驗其本人護照或者還有中國簽證,只要其護照和中國簽證真實有效,其出境行為就符合法律規(guī)定,這個行為與其護照上的第三國簽證無關。
第四,沒有造成直接的社會危害。盡管當事人離開中國后前往第三國可能會被退回,給我國的出入境管理增加一定的成本,給出入境秩序帶來一定的危害,但那并不是其離開中國的出境行為直接造成的,而是另一個行為即使用偽造的簽證進入第三國引起的連帶影響。
外國人持內有偽造或變造的第三國簽證的護照出境,大多是借道中國偷渡(對于此類行為,必須予以打擊)。進入到中國的目的,并不是為了非法出境離開中國,而是利用中國做跳板,實施非法進入第三國的活動。其入境中國時所持中國簽證一般是商貿或旅游類,但不管是哪一類,其入境目的都與簽證事由不符,其行為就是從事與簽證種類不符的活動(所持偽造的第三國簽證即為證據材料),屬于《出境入境管理法》第25條第3款規(guī)定的“不準入境”情形。邊檢機關可以依據該法第62條將其遣送出境,出入境管理機關可以依該法第81條對其“限期出境”,情節(jié)嚴重的甚至可以驅逐出境。而對于在口岸入境時發(fā)現的此類外國人,邊檢機關應當依據該法第26條責令其返回或強制其返回。
[1] 王尚新.最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釋解與適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494.
(責任編輯 杜 彬)
A Discussion of the Legal Character as well as the Operation of Law to the Act of Foreigners Who Exit China Using Passports Containing 3rd Country’s Visas Forged Altered
NING Xiaoping
(ChangshaImmigrationInspectionStation,Changsha,Hu’nanProvince410137,China)
Foreigners who enter China legally and exit with forged and altered visas for a smuggling destination country are within typical ambit of may engage in activities not conform to the type of visa. In such circumstances, even though the foreigners concerned cannot be penalized with fine or detention, they can be forced to return or deported by China Immigration Inspection.
foreigner; forged documents; the exit and entry
2015-06-17
寧小平(1970— ),男,湖南邵東人。
D631.46
A
1008-2077(2015)11-0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