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編輯部
與書相伴 與文明同行
文/ 本刊編輯部
當本期的《中國西部》雜志送到讀者手中的時候,正是世界讀書日。
據(jù)說,讀書日的靈感來源于一個美麗的傳說:一位勇士和惡龍搏斗,成功救下了美麗的公主,并獲得了公主回贈的禮物——一本書,象征著知識與力量。于是,每到這一天,婦女們就給丈夫或男朋友贈送一本書,男人們則會回贈一枝玫瑰花。今天,讀書日已不復當年的溫馨與浪漫,它早已變成各大書商、出版社推銷書的噱頭,然而無論怎么賣力吆喝,讀書的人卻越來越少。
18世紀的工業(yè)大革命,把人們從繁重的手工勞動中解放出來,底層的勞動者也有了閑暇去讀書看報,享受閱讀帶來的緩慢而美好的時光。時間僅僅過去了200多年,人們卻被網絡綁架,他們像當年的手工業(yè)者一樣,手沒有一刻空閑,不停地在鍵盤上忙碌,目光短暫游離屏幕都會感到不安,生怕錯過了什么。網絡鋪天蓋地的信息,快餐式的碎片化閱讀讓他們成了歲月的觀光者,雖然風景并不美麗,但也用大量的口水來證明參與感,到此一游,跑馬觀花。
書籍是人類文明傳承的載體,在全世界都在通過閱讀來表達對文明熱愛的時候,讓我們沏一壺茶,打開《中國西部》,讓時光慢下來,在書中傾聽文明的聲音。
在中華文明的發(fā)源地——黃土高原的陜西省神木縣,距今4000年的宏大石砌城址,讓我們又一次看到祖先的勤勞與智慧,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窗口。
也是在神木,美麗的沙漠淡水湖紅堿淖,至今飄蕩著美女王昭君的傳說。昭君出塞,不僅結束了漢匈百年戰(zhàn)爭,維護了兩個民族60多年的和平局面,還促進了漢匈文化交流。
穿越2000多年的時光,古絲綢之路上,馱著五彩絲綢、中國瓷器和香料的馬車絡繹不絕,遙遠的歐亞各國人民從車鈴中聽到了中華文明的聲音,從絲綢瓷器的柔滑質感中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偉大,充滿了對漢唐盛世的景仰。而今天,重振絲綢之路的戰(zhàn)略,讓這條古老文明之路又重新煥發(fā)光彩,它不僅是中國與歐亞各國的商貿通途,更是文化交流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