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丹,楊順起,平 凡,馬永旭
(天津廣播電視大學,天津300191)
成年殘疾人是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殘疾人教育從一個特定的方面反映著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水平,反映著教育公平的程度,是建設和諧社會、實現(xiàn)教育公平的重要內(nèi)容。隨著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的建設,成年殘疾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越來越普遍和強烈,但目前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主要集中在為數(shù)不多的幾所特殊教育學院或普通高校的特殊教育系。從國內(nèi)外的經(jīng)驗看,遠程教育形式可以較大限度地避開由于身體和生理缺陷給殘疾人帶來的制約,適合殘疾人的生理、心理和學習特點,能夠為殘疾人提供比較靈活、便利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1]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運用遠程開放教育開展殘疾人高等教育,[2,3]在服務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到2009年底為止累計招生7 334人,畢業(yè)2 513人。2011年招生人數(shù)占我國高等教育殘疾人招生總數(shù)的13%,成為我國殘疾人高等教育中的主力軍。殘疾人遠程教育已成為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辦好開放大學”,[4]楊志堅校長談到國家開放大學是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柱,是人民群眾學習主體多元化、學習需求多樣化的需要,特別是讓特定群體、弱勢群體和殘疾人群體也能擁有優(yōu)質(zhì)的教育資源。[5]
成年殘疾人學習者特征分析是開展殘疾人遠程教育的基礎,是開發(fā)殘疾人遠程教育教學資源和開展學習支持服務的前提。通過對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34 個教學點的抽樣調(diào)查,可以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具體特征,了解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等,從而為他們提供更加符合要求的各種支持和服務。
本研究以成立時間、在讀學生數(shù)、教學點所處位置為參考依據(jù),選取了深圳、廣西、內(nèi)蒙古、天津、西安、南京和哈爾濱7 個教學點的學生為調(diào)查對象,通過郵寄紙質(zhì)問卷的方式進行發(fā)放和回收。問卷調(diào)查的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共發(fā)放問卷530 份,回收有效問卷391 份,有效問卷的回收率為73.77%。
表1 問卷調(diào)查的基本情況表
調(diào)查問卷有三個部分組成:(1)問卷說明;(2)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入學時間、在讀專業(yè)、在讀學歷、殘疾類型、殘疾程度、婚姻狀況等;(3)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特征,包括計算使用水平、每周用來上網(wǎng)學習的時間、對遠程學習的了解程度、參加遠程教育的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學習困難、遇到問題時的求助方法、利用網(wǎng)絡學習資源的方式、學習計劃的制定等。
采用spss 19.0 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
調(diào)查顯示,參加遠程教育的成年殘疾人26 歲到39 歲這一年齡段居多,共209 人,占53.5%;殘疾類型以肢體殘疾為主,其次是視力殘疾和聽力殘疾;目前在讀專業(yè)中,社會工作專業(yè)的人數(shù)比較多,共312人,占79.8%。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基本情況統(tǒng)計表
支持性特征指的是支持成年殘疾人進行遠程學習的各個影響因素,包括自身文化程度、家庭經(jīng)濟情況、工作情況、學習條件、學習時間等。結(jié)果顯示:他們的原有文化程度偏低,高中、中專/技校的有263人,占67.4%;家庭月收入較低,2 000 元以下的占74.2%;尚未參加工作的有59 人,占15.1%;參加工作的職業(yè)類型多為企事業(yè)單位臨時工,145 人,占37.1%;65%的學習者所學專業(yè)與從事的工作對口或相關(guān);77.7%的學生有可以使用的電腦;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的人數(shù)較少,95 人,占24.3%;54.7%的學生之前沒有遠程學習的經(jīng)歷;31.9%的學生對遠程學習不熟悉或一點都不了解。
本研究從學習動機、自我效能感、歸因三方面對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心理特征進行了分析。自我效能感影響或決定人們對行為的選擇以及對該行為堅持和努力的程度。歸因指完成一項工作之后,尋找自己或他人之所以取得成功或遭受失敗的原因。[6]
1.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
成年殘疾人進行遠程教育的學習動機一方面是從自身出發(fā),考慮到入學的限制條件少,與自己情況類似的同學多,便于交流;另一方面是為了應付現(xiàn)在的工作要求。
成年殘疾人入學早晚在學習動機上差異性較顯著(P=0.006 <0.01),入學越早的成年殘疾人在學習動機上越重視自我的提高,入學越晚的成年殘疾人則更加看重外在的動力。不同在讀學歷的成年殘疾人在學習動機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22 <0.05),在讀學歷越高,越偏重于內(nèi)涵的提升。家里是否有電腦也是影響成年殘疾人學習動機的一個因素(P=0.01 <0.05),有電腦的學習動機比沒有電腦的要強。
2.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感
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有時不知如何借助網(wǎng)絡與他人交流,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地獲取教師和同學的及時反饋。不同年齡段的成年殘疾人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36 <0.05),年齡越大,自我效能感越強,越能相信自己能堅持完成好遠程方面的學習,越能相信自己能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不同計算機使用水平的成年殘疾人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14 <0.05),熟練使用計算機的自我效能感最強。對遠程學習的了解程度,所學專業(yè)與從事工作的相關(guān)程度也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對遠程學習越熟悉,所學的專業(yè)與從事的工作越對口,自我效能感越強。
3.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歸因
成年殘疾人通常把遠程學習中的困難通常歸結(jié)到課程的設置、時間安排、考試安排等方面,其中考試的安排是影響成年殘疾人遠程學習的重要因素,這跟他們自身的身體條件密切相關(guān)。成年殘疾人入學時間的早晚在歸因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23<0.05),入學越晚的同學越傾向于把學習的困難歸結(jié)到外在的條件上,他們對遠程學習的學習方法、怎么獲得學習資源還不是特別了解,這是遠程學習的特點所影響的。不同文化程度、計算機的使用水平、對遠程學習的了解程度、所學專業(yè)與從事工作的相關(guān)程度、每周用來上網(wǎng)學習的時間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24,P =0.002,P =0.002,P =0.004,P =0.048)。原有文化程度越低、計算機使用水平越低、對遠程學習越不了解、所學專業(yè)與從事的工作相關(guān)性越小、每周用來上網(wǎng)學習的時間越少的成年殘疾人越傾向于把學習中的困難歸結(jié)到外部環(huán)境中。
策略特征指的是學習者進行遠程學習時在策略采用上呈現(xiàn)出來的一些特征,包括資源管理策略、認知策略和反思策略。[7]
1.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資源管理策略
多數(shù)成年殘疾人在遠程學習遇到問題時會選擇Email、QQ 或電話等方式尋求幫助;面對龐大的網(wǎng)絡學習資源,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顯得無所適從。家里是否有電腦,對成年殘疾人的資源管理策略產(chǎn)生顯著性差異(P =0.001 <0.05),有電腦的成年殘疾人明顯比沒有電腦的更容易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完成學習任務,在面對復雜的網(wǎng)絡資源時,他們也能更容易地尋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學習內(nèi)容。對遠程學習的了解程度、每周用來上網(wǎng)學習的時間是影響成年殘疾人遠程學習資源管理策略的重要因素(P =0.009,P=0.035),對遠程學習越了解、每周用來上網(wǎng)學習的時間越長,資源管理的能力越強。
2.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認知策略
絕大多數(shù)成年殘疾人都無法處理好學習與工作的時間沖突,但他們也并非只有在臨近考試時才學習,多數(shù)會選擇在授課之前提前準備學習的內(nèi)容。對遠程學習的了解程度、所學專業(yè)與從事工作的相關(guān)程度顯著影響成年殘疾人遠程學習的認知策略。對遠程學習越了解,所學專業(yè)與從事工作越相關(guān)的學習者,在認知方面,越能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及時調(diào)整學習計劃。
3.成年殘疾人遠程教育學習者的反思策略
成年殘疾人在遠程學習的過程中也會進行學習方法的反思和總結(jié)。家里是否有電腦在反思策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19 <0.05),有電腦的成年殘疾人較善于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反思。
在前期調(diào)查的基礎上,結(jié)合與成年殘疾學生長期的接觸,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相對于普通的遠程學習者而言,成年殘疾人遠程學習者有其自身獨特的特征。他們原有的學習基礎比較差、情緒容易波動、對學習的信心不足;不知道如何與人接觸,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不知道如何尋求幫助;難以合理分配工作與學習的時間,不太適應課程考核的方式等。這些特征對有效開展成年殘疾人的遠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在面授學習的過程中,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習者有不同的需求。學生的殘疾類型中肢體殘疾占多數(shù),他們中的很大部分行動都不是很方便,有些需要坐輪椅,有些需要借助拐杖,這就要求為他們提供無障礙的學習環(huán)境。尤其在硬件設施方面,坡道的設計、衛(wèi)生間扶手的設計、教室的安排都需要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另外,對于學生群體中的視力殘疾者,可以為他們單獨配備一對一的幫扶小成員,引領他們的面授學習和在學校中的生活。
通過對成年殘疾人遠程學習者心理特征的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在遠程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因為無法借助網(wǎng)絡與他人交流以及無法得到他人及時的反饋而感到不安。遇到問題時容易退縮,對自己喪失信心。所以,在學習的每個階段,都應該讓學生體會到被關(guān)注的感覺,為他們建立學習的歸屬感。這就要求輔導教師、面授教師、學生群體共同組成情感支持的小團隊。輔導教師負責解決除學科問題以外的從入學到畢業(y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其他問題;面授教師負責解決具體的課程問題;學生群體負責營造良好的交流氛圍和互幫互助的班級文化。
在策略特征方面,由于之前缺少遠程學習的經(jīng)驗以及計算機的使用技能,如何利用網(wǎng)絡課程資源進行學習,如何通過網(wǎng)絡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殘疾人遠程學習者而言都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我們需要為他們及時提供遠程學習的策略:可以通過制作遠程學習指導手冊,詳細講解各種學習平臺的應用以及如何有效獲取課程資源;可以通過建立QQ群的形式共享遠程學習中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通過發(fā)送提醒短信的形式為學生送去求助學習策略的方式方法。
調(diào)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課程的考核方式方面,部分學生認為沒有考慮到他們的身體狀況。特別是在紙介考試中,視力殘疾的學生很難進行這種考核,針對這一問題,之前有采取過讀題這種解決方式,但讀題也存在著不少弊端,還需要調(diào)整或創(chuàng)新。在后續(xù)的工作中,我們需要深入思考面對不同殘疾類型的學生,如何開展個別化、人性化的課程考核方式,從而適當減輕學生學習上的心理負擔。在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方面,不管是資源類型的選擇還是內(nèi)容的選擇、字體字號的設計,都應該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身體情況。
[1]嚴冰,何菁.讓殘疾人“折翅也能高飛”[J].中國高等教育,2011,(10):24.
[2]肖宣.國家開放大學殘疾人教育學院探索人才培養(yǎng)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3-02-28.
[3]嚴冰,胡新生,于靖熙,瞿煒,賴小樂.面向殘疾人的遠程教育實踐探索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7,(10):5—12.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10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2010-03-01.
[5]楊志堅.組建國家開放大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11,(5):15—16.
[6]王迎,安玉潔,黃榮懷.遠程學習者特征模型的構(gòu)建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6,(2):47—52.
[7]何字娟,李爽.網(wǎng)絡學習者特征初探[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