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會
摘 要: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語文成績,跳出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圈子,形成自主型閱讀、提高鑒賞能力,通過閱讀提高語文素養(yǎng),是值得每位語文教師認真對待和深思的問題。
關鍵詞:自主閱讀;新理念;分層閱讀;分層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23-265-01
信息時代提倡終身學習,長遠考慮,就是要學會閱讀。能從大量的信息中提煉有用的東西,而此種能力的養(yǎng)成主要是在中學階段。新的課程標準明確地寫道,要使學生學會獨立閱讀,加深情感體驗,豐富語文積累,努力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要使學生掌握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和技巧,能夠了解和欣賞淺顯的文學作品,并在閱讀中,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高尚的情操,張揚個性,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因此,我們在日常教學中,應把閱讀教學放在首位。
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能靠加班加點,不能拿學生的身體作賭注,而應靠閱讀,閱讀,在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種教學理念充分表明了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關鍵作用,對于基礎階段的初中學生來說,更為重要。作為新生代的語文教師,我們應高舉新課標的偉大旗幟,逐步深化閱讀理念,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努力達成語文教學效果的全面升格。
一、學生是閱讀的主體,教學中應大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良好的閱讀學習理論越來越適應新時期的教學,學生在閱讀中應該始終處于主體的地位,這已成為“新標課”所充分肯定的,也為語文教師所認同。初中學生獨具慧眼慧心,與我們成人的感受絕然不同。他們天真無邪,活潑好奇,對未來滿懷充沛的激情和美好的愿望;同時,學生的可塑性很強,他們擁有無限潛能,他們正在逐步地走向成熟和完善。但心理研究發(fā)現(xiàn),同時也意味著他們是不成熟的,需要指導和幫助;學生的學習過程可以是獨立的過程,中小學生大都渴望獨立學習,個性張揚。他們不僅愿意學習,而且自信十足。他們在學習生活中,正在一步步地走向成熟和獨立。其間,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他們順利完成這個嬗變的過程,是學生漸漸擺脫老師的攙扶,走向獨立閱讀。因此,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應為教學的新理念,它是人本主義和人性化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體現(xiàn)。所以,深化閱讀理念首先要確立讀者的主體地位。使學習者擺脫傳統(tǒng)的閱讀理論的束縛,不再把自己看作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把自己置于主體的地位,把作者看作是思想的對話者,心靈的溝通者和話語的交流者。
二、教學中大力推廣多元閱讀、分層閱讀和多角度閱讀等新理念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義務教育語文“新課標”明確指出;“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爆F(xiàn)代哲學和閱讀理論告訴我們,一切事物都不能以一元論為指歸,并不是所有事物只有一個答案,即不存在所謂“真理只有一個”。我們過去的閱讀教學是對一元論的追求,對同一性的崇拜,這種一元論的觀念和行為實質上是對差異的無視,對多元的恐懼,實質上,它掩蓋了讀者在價值觀上的分歧,扼殺了讀者的任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因此,義務教育為多元的、開放的閱讀指明了路徑,亦即反復強調“分層閱讀”和“多角度閱讀”。學生分層次閱讀,每一層次的閱讀都可分別獲致不同于另一層次的結論,多角度閱讀則可打開多扇窗戶看文本世界。由此,學生在閱讀中賦予文本的多元理解,就意味著沖破了絕對性,走向了相對性,從簡單思維發(fā)展為復雜思維,其閱讀價值和傳統(tǒng)閱讀就迥然不同。因此,深化閱讀理念要求我們理解文本解釋的多元化及多元化的閱讀方向。
三、教學中,努力養(yǎng)成學生個性體驗和真實感悟的習慣,是我們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
第一,體驗和感悟是閱讀教學人本主義的重要表現(xiàn)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具備獨特的體驗和感悟能力,是塑造學生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重要方法。第二,體驗和感悟是學生自己獨創(chuàng)性的活動,是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所得,是學習中內(nèi)化的根本 環(huán)節(jié),體驗和感悟正是這一過程的外在表現(xiàn)。學生的體驗活動,是他們對文本的了解和深入,是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學生與教師的多邊對話的結果,也即是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和完善。在閱讀活動中,學生獨特的體驗和感悟,是學生個性化的蘇醒,是學生自我意識的體現(xiàn),是我們對學生主體意識的重要發(fā)現(xiàn)與充分尊重。因此,閱讀教學中的體驗和感悟是我們在深化閱讀理念之后,要認真實踐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四、在閱讀教學中,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理清閱讀教學的層次和角度,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一環(huán)。閱讀活動本來就是獨創(chuàng)性的心理活動,絕不能用教師的講解來簡單取代學生的真實閱讀,而應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自然而然地去理解,去體驗,去感悟,去思考,進而享受審美樂趣和陶冶美好的情操。首先要求教師培養(yǎng)起問題意識,即對問題具有自覺的敏感性。諺云“學問千千萬,起點在一問”。這一諺語也表明了普通百姓對“問”的認識,所以語文教師首先要有問題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只有學生有了問題意識,能夠提出問題,進而尋求問題的答案,他們才會增長智慧,科學才會進步,社會才會發(fā)展。其次,要注重探求問題策略。要知道普遍性問題遠比具體問題重要,因為每一具體問題都包含在普遍性問題之中,把握了普遍性問題,提出具體問題不僅變得容易,更重要的是可能提出最富價值的問題,更利于實現(xiàn)“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
五、更新閱讀指導理念,轉變角色,多角度完善閱讀教學
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進一步完善閱讀教學。“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由于觀察者所處的位置和角度不同,得到的認識就會完全各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從改變作者的立場形成不同的角度。常言道,“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一千個讀者心目中,就會有一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其次,從改變學科領域形成不同的角度。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可以適當拓寬學習的范疇,允許跨學科進行綜合學習。再次,從改變時間和空間來形成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文本中都有不同的時空,而隨著時空改變,就會呈現(xiàn)出不同觀察角度。
參考文獻:
[1] 《中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 《中學語文教學》2010.第十二期.
[3]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2009.第七期.
[4] 《閱讀與鑒賞》(初中)2011.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