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東
(重慶工商職業(yè)學院,重慶 合川401520)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 “基礎”課)“理實一體”教學體系是通過理論和實踐教學在內容上的有機銜接、形式上的互補、隊伍上的有機融合,最后達到對學生在知、信、行上實現一體化導引的一種教學模式。[1]“理實一體”突破了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象,通過理論疏導和實踐養(yǎng)成的緊密結合,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構建素質和技能培養(yǎng)框架,充分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基礎”課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以塑造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為目標,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幫助學生接受國家主流意識形態(tài),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道德情操和法律意識,在政治上、思想上與黨和國家保持高度的一致,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所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地理論灌輸是必要的。但是,“基礎”課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它除了強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更加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與實踐,要求學生在學好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識的同時,聯系自身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實際,提高學生實際運用道德和法律知識的能力,身體力行地把對道德、法律的知識認知轉化為自覺的行為習慣,這既是“基礎”課的教學目的,也是其教學的最終歸宿。
從現狀來看,高職院?!盎A”課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是教師照本宣科現象普遍存在,由于對理論缺乏深度的理解,學科知識積淀不足,多年來,此課教學一直沿襲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缺乏互動性,強調單向性、教條化,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此外,許多高職院校目前尚未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使得“基礎”課缺少自身學科發(fā)展的管理和支持部門,難以開展自身課程建設[2]。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呆滯,缺乏活力,這些問題極大地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
二是多數高職學生認為“基礎”課內容空洞、不實,與所學專業(yè)無關,與就業(yè)不直接掛鉤,從“基礎”課教學中學到的東西不多。最終,“基礎”課教材淪為“占座書”,課堂成了“耍耍課”。
梁麗華在2008年對浙江省14 所高職院校的1 300 多名學生所做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學生認為互動式、體驗式、情景式等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基礎”課的教學效果,其中“互動式”最受學生歡迎[3]?!袄韺嵰惑w”強調師生課堂互動和學生實踐體驗,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基礎”課吸引力和學生學習興趣,改變“基礎”課授課現狀。
高職院校對學生在專業(yè)課程中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視,一些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甚至超過了本科學生。許多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依托專業(yè)、行業(yè)和地域特色,逐漸摸索出一套具有學校和專業(yè)特色的專業(yè)課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教學體系,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大量高級技能型人才。
但在“基礎”課等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高職院?;旧涎赜昧吮究圃盒5慕虒W模式。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最多加上某些師生互動的環(huán)節(jié)。這些課被認為不需要實訓 (或實踐),教師也基本上認同而不去探索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模式,大部分高職學生只把它作為學校開設的一門必修課,為了得到學分而不得不學,在心理上并不接受。只有通過“基礎”課“理實一體”的推進,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特點、地域優(yōu)勢和學生素質現狀,探索出具有高職特色的“基礎”課教學之路,才能為具有高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因此,探索“基礎”課“理實一體”教學模式,不僅是“基礎”課自身實踐性的要求,也是改善當前“基礎”課教學現狀和探索具有高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需要。
一些高職院校為提高“基礎”課教學效果,紛紛進行“理實一體”教學改革,但是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一些高職院校在“基礎”課“理實一體”教學改革中,存在著教學改革基礎薄弱、教學改革總體設計不合理的現象。
首先,教學改革的機構設置不合理。“理實一體”教學體系總體方案的設計、方案的實施、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教學效果的評價、經費的保障等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教務處、學生處、團委、思想政治理論課專兼職教師、輔導員等多個部門和人員,部門之間如何協(xié)調聯動? 參與教改人員積極性怎樣激發(fā)出來? 經費如何保障? 課時如何分配? 如果僅僅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或思想政治教研室牽頭推動“基礎”課“理實一體”教學改革,難度可想而知。
其次,主持或參與教學改革的人員結構不合理?!盎A”課“理實一體”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根據教學目標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并把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在內容、形式上實現銜接和融合,工作難度非常大,只有對“基礎”課教材體系、教學體系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并且職稱、學緣、年齡等方面結構合理的教師團隊才能勝任,依靠校外兼職教授或者校內入職不久的青年教師是不行的。
由于一些高職院校本身就存在著思想政治理論課專兼職教師缺乏,機構設置不達標的情況,而且對教師意愿、學生需求沒有進行深入地調查研究,教學改革基礎薄弱,設計出來的總體實施方案往往是廢紙一堆,不具有可行性。
相比理論教學而言,與實踐教學有關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比較缺乏,一些高職院校只是把實踐教學作為理論教學的點綴,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難以走出形式化的窠臼,與理論教學目標不能實現有機銜接和融合。
一是教學設計上沒有實現“理實一體”?!盎A”課“理實一體”教學模式的初衷是要改變以往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現象,“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理論和實踐交替進行,直觀和抽象交錯出現,沒有固定的先實后理或先理后實,而理中有實,實中有理?!保浞终{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4]。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名為“理實一體”,實為“理實分家”。如四川現代職業(yè)學院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理實一體”教學改革中,在教學設計上將理論課與實踐課分開,在不同的時空分別進行。如表1所示。
表1 四川現代職業(yè)學院“理實一體”教學情況表
二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沒有實現“理實一體”。有些高職院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在教學設計上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銜接和融合,實現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人為地將理論課、實踐課割裂開來,采取思想政治理論課專兼職教師講授理論課,輔導員教師組織實施實踐課的方式,造成理論知識學習和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斷裂,背離了“理實一體”設計的初衷,沒有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養(yǎng)成相統(tǒng)一。
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探索,距離課程改革的要求、大學生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
首先,相比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有關的理論和方法研究比較欠缺,一些高職院校僅僅把實踐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不注重對實踐內容的深度開發(fā),實踐教學內容層次偏低、結構不合理,內容上流于形式,脫離教學目標,操作性不強,存在為了實踐而實踐的現象,顛倒了內容和形式。如多數高職院?!盎A”課實踐教學形式僅僅局限于課內的討論、辯論、教學錄像觀摩、案例討論、演講、法庭觀摩、外出參觀考察等,既形式單一,有的又難以實現,不能開發(fā)出與理論教學內容密切結合且新穎實用的實踐教學形式,這就使得實踐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和吸引力,難以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實踐教學組織管理體制、保障體制和教學效果評價體制不完善。在教學組織安排上沒有進行細致地規(guī)劃,加上授課時空和場地的限制,多數高職院校的“基礎”課實踐教學忽視學生的主觀意愿,變成了簡單的聽報告、社會調查、自愿者活動等,缺乏必要的組織和引導,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缺失,人員、場地和經費等難以落實。[5]
“基礎”課“理實一體”教學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需要成立統(tǒng)一的學校層面的工作領導小組,對教學改革實現統(tǒng)籌分工。教學體系總體方案的設計、方案的實施、教學效果的考核、教學過程的監(jiān)督、經費的保障等涉及到思想政治多個部門和人員。領導小組需要進行充分地調查研究,總攬全局、高屋建瓴,實現各部門間的合理分工。
首先,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有經驗的“基礎”課教師,形成教學團隊,制定教改總體方案,征詢校內外專家意見,不斷對總體方案進行打磨,并編寫課程標準,根據教學目標編寫實踐教學大綱,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實現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在內容、形式上的完全融合。
其次,指導教務部門合理安排課時,制定“基礎”課“理實一體”教學評價體系,開展檢查督導;指導校團委制定實踐教學實施方案,在實踐教學中發(fā)揮組織作用,避免實踐教學流于形式;指導學生處制定并實施學生實踐教學學習效果考核和記錄實施細則,并負責對實踐教學學習效果的考核和記錄;指導后勤處在總體方案實施過程中提供有力支持;指導專兼職教師承擔相應模塊和專題的理論及實踐具體教學工作。
要解決“理實一體”名不副實的問題,至少需要在教學內容設計和授課兩個環(huán)節(jié)上實現“理實一體”,既要做到教學資源設計專題化、項目化,又要防止授課過程中理論講授和實踐互動相脫節(jié)。
首先,根據問題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課的教學內容整合成 “適應篇”、“思想篇”、“道德篇”、“法律篇”四個模塊,每個模塊之下設置若干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專題,再把專題內容設計以教學改革子項目的方式公開向全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兼職教師進行公開招標,招標方式可以類似于教改項目的申報,專兼職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特點、興趣愛好組成2~4 人的項目團隊進行申報。中標教師團隊以教改項目的標準,結合教學目標完成相關專題的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并做到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的相互銜接和對應,做到理實一體。除了教學設計之外,相關專題的教案、課件、習題等教學資源應一并做出,實現教學資源設計的專題化。
二是防止授課過程中理論講授和實踐互動相脫節(jié)。為了保證“基礎”課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理實一體”,僅僅在教學設計、教學資源上做到專題化、項目化還不夠,在授課環(huán)節(jié)上也要做到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相銜接?,F實中關于“理實一體”的教學改革理論講授總是側重于專職教師,而把實踐教學交給輔導員教師,沒有看到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理論學習與實踐養(yǎng)成的邏輯關系,人為地將理論與實踐分割開來,違背了“理實一體”教學設計的初衷。
為了避免實踐教學陷入形式化,必須在實踐項目的設計和管理操作上有所創(chuàng)新。
一是實行實踐教學項目化、任務化。在設計與理論教學內容相對應的實踐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學生主體地位,圍繞一個實踐教學主題,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選擇,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實踐教學中來。針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模塊下每個專題的內容,設計相應的3~5個實踐教學項目,每個實踐教學項目配備一定數額的活動經費,項目以任務的形式呈現。在理論教學結束之后,使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特長等選擇其中一個實踐教學項目參與其中,并完成任務。在實踐項目的設計上,要避免形式主義,不能為了實踐而實踐,要結合理論教學內容和專題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實踐任務,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之后達到習慣養(yǎng)成的目的。
二是在實踐教學項目的組織管理、后勤保障和教學效果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應為實踐教學項目成立專門的項目管理組,并為項目管理組劃拔一定額度的經費,具體負責實踐教學項目的組織管理、運作協(xié)調等工作。項目管理組要結合每個項目的實際情況編制指導手冊,手冊中應包括該實踐項目的經費數額、實踐項目主題、實施方案、具體的教學時間和地點、道具使用、進程安排、要達到的預期效果、考核方案等,應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1] 彭曉玲.建立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體系的探索——《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3):161.
[2] 王斌.關于《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J].南昌高專學報,2007(5):106.
[3] 梁麗華.高職院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效果的調查與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7):81.
[4] 朱仙娥.反思“理實一體化與任務驅動相結合”在基礎會計課程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3(26):15.
[5] 馬建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 課實踐教學整體性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