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冰,陳宇,郭宇蘭,張順捷
(黑龍江省林副特產研究所,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刺五加經濟林營建技術
顏冰,陳宇,郭宇蘭,張順捷*
(黑龍江省林副特產研究所,黑龍江牡丹江157011)
對刺五加經濟林營建技術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為刺五加資源保護發(fā)展和可持續(xù)利用提供了技術參考。
刺五加;經濟林;營建
刺五加〔Acanthopanxsenticosus(Rupt et Maxim) Harms〕主要分布中國東北、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日本、朝鮮也有分布。在日本稱其為蝦夷五加,前蘇聯稱之為西伯利亞人參[1]。根、莖、葉、果實均可入藥,是我國東北地區(qū)非常珍貴的中藥材和山野菜,刺五加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享有盛譽。刺五加廣泛應用在臨床上治療神經衰弱、冠心病、糖尿病、筋骨疼痛、四肢不遂等多種疾病。刺五加制劑已達十多種。隨著人們對刺五加藥用價值認識的提高,其產品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美國2000年的市場調查,刺五加被列為1995年、1998年美國市場上最暢銷的10種植物藥之一,其提取物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已遠高于人參提取物[2]。刺五加是黑龍江省資源蘊藏量最大、開發(fā)時間最長、應用范圍最廣、消耗數量最多的地道野生藥材[3]。刺五加嫩葉具有天然無污染的特點,兼具食用、藥用價值,其營養(yǎng)豐富,還可作為一種強壯食品,具有保健作用,其作為綠色食品倍受消費者的青睞,已成為餐桌上的不可多得的食藥兼具的美味。另外,刺五加茶葉、刺五加酒、刺五加飲料、刺五加提取物等系列產品不斷推向市場,隨著刺五加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僅靠現有的野生資源早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供需矛盾日趨加劇,野生資源遭到了掠奪式采摘,甚至瀕??萁?,已被列入國家三級保護植物。隨著天保工程及森林資源管護承包責任制的實施,非木替代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擴大刺五加物種資源,實現其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大力發(fā)展特色的中藥材、山野菜產業(yè)已成為國內外市場的迫切需要[4]。黑龍江省林副特產研究所對刺五加進行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總結出一套完整的刺五加經濟林營建技術。
刺五加多生長在土層深厚、土壤濕潤和富含腐殖質、較肥沃的土壤環(huán)境中。多散生于針闊混交林或闊葉雜木下,采伐跡地和林緣也有分布。能耐受-30℃以下的低溫,自然生長期120d左右。刺五加種子具有休眠的特性。在光照和營養(yǎng)條件良好時,刺五加種子飽滿率較高,反之則較低。在秋季采收的成熟果實內,種子的胚尚未發(fā)育成熟,胚只發(fā)育到心形期,雌配子體發(fā)育過程中有一定比例的不育和敗育現象,30%~50%的成熟胚囊未能受精而退化。經種子活力測定表明刺五加飽滿種子只有31.08%的胚具有活力。在自然條件下需要越冬再經過一個夏季到第三年春季才能萌發(fā),其萌發(fā)率和出苗率較低,野生主要以根蘗延續(xù)種群,幾乎難以找到實生苗,故有“老虎鐐十年難見苗”的說法[5]。
2.1 種子采集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單株或株叢,9月上中旬漿果由綠色變?yōu)楹谏珪r即可采集。把漿果裝在結實的塑料編網袋里扎口后,放在大盆中,穿上靴子踩踏編網袋里的刺五加漿果,漿果破碎后,就會與種子分離,再把完全破碎的漿果和種子倒在盆里用水反復沖洗,漂去上層的漿果皮和癟種子,最終留下沉在水底的刺五加種子,撈出后放在背光的地方陰干,稱重。漿果出籽率的高低與年度氣象因子和病蟲害危害程度密切相關,正常年份漿果出籽率4.5%左右,凈度90%以上,種子千粒重10.4~11.4g(鮮種表皮風干后稱重)[6]。
2.2 種子處理
將調制后的刺五加種子稱重,溫水浸種24h,撈出控干水,按1∶3的種沙比例混入純凈的小粒河沙,同時用500倍液的50%多菌靈對刺五加種沙進行消毒,種沙濕度保持在55%左右,采用麻袋片浸濕水分覆蓋種沙以保濕,室內適宜刺五加種子催芽處理的溫度22℃左右,種沙隔天翻動1次,以保持濕度和透氣性,經常觀察刺五加種胚發(fā)育情況,處理90d左右,當達到種胚發(fā)育占種子長度的2/3時,轉至0~5℃低溫下貯藏,翌年4月下旬或5月上旬播種[6]。
2.3 圃地整地、區(qū)劃、做床
選擇肥沃的中性沙壤土、具有排、灌條件的地塊為育苗地,秋季施加腐熟有機肥4000kg/667m2左右,翌年4月中下旬在土壤旋耕前,用噴粉器均勻噴施殺菌劑50%敵克松每平方米4g,然后旋耕,旋耕深度15~20cm。以苗床床面寬1.1m,步道溝0.6m為標準進行打樁拉線,作床,床高15~20cm,步道溝上口寬0.6m,下口寬0.3m。苗床長度為30~40m,因地制宜。質量要求床內無大土塊、無石塊,床面平整,達到待播狀態(tài)。
2.4 播種
刺五加播種為春播,土壤層緩凍后,10cm深度的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8℃時即可播種。播種時用平耙將床面摟平,露出濕土,采用散播法,畝用種量20kg,隨播隨覆土,覆蓋腐殖土厚度為0.8~1.0cm,覆土后用木輥或鐵皮輥來回鎮(zhèn)壓2次,之后在播種床面覆蓋葦簾子,在葦簾子上做好避免被風掀的固定措施,每天及時澆水,保持播種床面濕潤,約15~20d幼苗陸續(xù)出土,幼苗出土后及時將葦簾子架高40~50cm,保留株數150株/m2左右,陰雨天時苗床密間稀補。
2.5 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圃地澆水以噴灌或微噴為主,播種后要根據天氣情況隨時澆水,如天氣無雨、土壤較干時播種半天后馬上澆水,保持床面濕潤不干,否則,易發(fā)生芽干現象,一旦出現芽干,出芽率將會大大下降,嚴重影響保苗株數。澆水時間最好為早晚,忌中午高溫澆水。刺五加播種出苗數達到30%時,及時將床面覆蓋的葦簾子架高40~50cm,保持通風和減少陽光直射強度,每7~10d用800倍的多菌靈或代森鋅噴灑3~4次,防治病害發(fā)生。當長出3~5片真葉時撤去遮蔭棚,以促進苗木正常生長。
3.1 造林地選擇
選擇陽坡或半陽坡,山坡的中下腹林間空地,退耕還林地及耕地均可。土層厚土壤肥沃,郁閉度0.3以下,林分結構為闊葉混交林或針闊混交林。
3.2 整地
造林地的地質地貌情況復雜,整地時需要各種復雜情況分別對待。
疏林地整地:山坡地土壤濕潤的地塊,可刨穴,穴的直徑50cm,深20cm,先將土塊打碎,揀出其中的雜物,再將散土回填穴內。
裸地和退耕還林地整地:此類地塊土壤濕度中等,枯枝落葉較少,整地方法與疏林地相同,區(qū)別是穴內土壤不回填,堆在穴外。
坡度較大和較干旱的地塊整地:刨穴采用外高內低,穴內向內傾,穴長60cm,穴寬40cm,深度20~25cm,土塊打碎,揀出其中的雜物,再將散土回填穴內[7]。
整地時間:整地最佳時間為栽植前一年秋季進行。
整地要求:疏林地、坡度較大和較干旱地:視地塊分別對待,株距1.0m左右;裸地和退耕還林地:行距2m,株距1.0m雙株。
3.3 苗木栽植
栽植時間:4月末至5月初,在土壤解凍深度大于20cm時。
栽植模式:采用刨穴栽植,每穴分單株和雙株2種栽培模式。
苗木選擇:選擇苗圃栽植的健康、無病蟲害的1~3年生的一級、二級刺五加苗木均可(最佳為1年生苗)。造林過程中先把大批量預備造林的刺五加苗木就地成捆臨時假植。
栽植方法:造林栽苗時應用帶水的容器裝苗,使刺五加苗根保持濕潤。栽植時在穴的中央位置栽植,使根系舒展、苗扶正,培土后,輕提苗木,再踏實培土,上覆的暄土達到根跡稍高處。
3.4 幼林撫育管理
刺五加栽植當年撫育4次,初次在栽植后立即撫育,用鎬將穴面擴大直徑為60cm,在苗木根莖處以上覆土2~3cm;第二、三、四次撫育選擇在6月、7月和8月,刀撫雜草,保證刺五加幼苗正常生長發(fā)育。刺五加栽植第二年以后,6月、7月、8月各1次刀撫雜草。疏林地栽植2~3a后,視林分生長狀況和刺五加立地條件,達不到郁閉度小于0.3標準的地塊,要采取透光撫育措施,清除遮陰的非目的樹種及影響刺五加幼樹正常生長的灌木。撫育時間在10月末。
修枝:刺五加栽植自第三年開始,株叢內會有因病蟲害枯死的植株,在秋季落葉后至早春樹液流動前,將枯死的植株割除并清理出林外。
排澇:刺五加造林地內積水地塊,需要及時排除。
3.5 病蟲害防治
病害:刺五加經濟林主要是白粉病和立枯疫病。首先造林的刺五加幼苗避免用爛根、爛莖的苗木,避免在排水不良的澇地造林,及時撫育雜草和灌木,避免撫育時傷到刺五加根莖,加強刺五加林地的通風,對于生病的刺五加,可采取生物藥劑或低殘留的藥劑進行病害的防治。
蟲害:刺五加經濟林主要有蚜蟲和云斑天牛,危害部位是莖芽,可采用常規(guī)方法防治。
3.6 采收技術
嫩葉芽采收:采收時間在4月末5月初;當刺五加嫩芽長5~15cm,嫩葉未展開為最佳,且無病蟲害和不良性狀特征;采收時要先確保留的健壯芽,每一株叢保留2~3個,再采摘余下的嫩葉芽。
刺五加果實采收:9月上中旬刺五加的漿果由綠色成熟為黑色時,采集刺五加果。
地上枝條采收:地上部分的枝條采收間隔期是3~5年,可采取隔行或隔株交替割取的方式進行采收。
[1]周玨. 刺五加種質資源的化學及分子生物學評價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7.
[2]由香玲,曲冠證.五加科植物體細胞胚發(fā)生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3]http://www.zyctd.com/xinwen-item-634149-1-218.html.黑龍江:發(fā)文部署加強刺五加保護管理工作.
[4]中南林學院 經濟林產品利用及分析[M].北京:中國林業(yè)出版社,1986.
[5]程廣輝. 刺五加人工促進更新及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07(2):41-43.
[6]韓承偉,劉克武,譚放,等.刺五加苗木繁育及豐產栽培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03(1):3-4.
[7]LY/T 1653-2006.刺五加育苗技術[S].北京:國家林業(yè)局,2006.
2015-07-08
中央財政林業(yè)科技推廣示范資金項目(﹝2013﹞HQT-5號);黑龍江省財政自擬項目(2014-01)
顏冰(1975-),男,高級工程師,從事林副特產資源培育研究;*
S759.82
B
DOI.:10.13268/j.cnki.fbsic.2015.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