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華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李清華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目的探討外科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將我院近年來外科手術的10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53例,觀察組圍手術期護理中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參考組護理中不接受心理護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況進行觀察。結果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少于參考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給予優(yōu)質護理干預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緩解其心理焦慮等不良情緒。
外科手術;心理護理;焦慮自評量表;抑郁自評量表
通過外科手術能夠將病變組織切除,恢復正常機體功能,促進患者康復。外科手術無論大小,患者均需承受一定的痛苦,術前極易出現(xiàn)恐懼、絕望、焦慮、悲觀等負面情緒,影響手術順利操作及治療效果,因此在圍手術期護理中給予優(yōu)質心理護理對于患者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后康復有著重要作用[1]。筆者近年來在我院接受外科手術治療的10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將具體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6例外科手術患者,其中男59例,女47例,年齡17~80歲,平均年齡(42.35±3.26)歲,手術類型:腸梗阻15例,闌尾炎21例,甲狀腺腺瘤15例,結石性膽囊炎36例,乳腺癌13例,腹股溝斜疝6例,文化水平:初中及其以下35例,高中及中專29例,大專以上4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參考組,各為5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給予兩組患者圍手術期常規(guī)護理干預,對其飲食等進行干預,術前預防性給予抗感染治療等;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①患者入院后,醫(yī)護人員需要主動與患者溝通交流,面帶笑容熱情接待患者,告知其住院規(guī)定、手術、護理方案、主治醫(yī)師及責任醫(yī)師等,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及不安全感,爭取患者的信任。②針對不同心理狀態(tài)患者進行不同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颊呤中g前緊張情緒更加嚴重,睡眠、進食等均會受到影響,因此醫(yī)護人員要引導患者自身找到緊張原因,并針對原因給予相應的解釋,對其緊張心理進行消除,對其睡眠認知上偏差進行糾正,保持患者身心放松,提高睡眠質量;焦慮是較為嚴重的不良情緒,嚴重時患者可出現(xiàn)一些偏激行為,如拒絕治療、打罵等,對于此類情緒患者,醫(yī)護人員要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同情患者,告知其疾病相關知識,使其能夠全面了解手術,對其表達的疑慮問題進行解答;患者對疾病及手術治療的了解較為缺乏導致其術前極易出現(xiàn)恐懼情緒,因此在手術前,責任護士及巡房護士要與患者進行必要詳細的溝通,將術前檢查方法、麻醉方法及手術方法等告知患者,可請治療成功患者現(xiàn)身與患者交流,消除患者心理的不安及害怕,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減少緊張等導致的機體應激反應。③術后護理,手術后疼痛是造成患者生理及心理痛苦的最大因素,患者身心壓力較大。醫(yī)護人員在術后要告知患者疼痛發(fā)生機制及控制方法,體諒患者,保持足夠耐心;通過多種方法緩解患者對疼痛注意力,如播放音樂、創(chuàng)造適宜環(huán)境等,告知患者通過控制呼吸等緩解疼痛,對于疼痛較為嚴重患者可使用止痛藥物,然而需要嚴格控制,避免患者出現(xiàn)藥物依賴性;術后及時告知患者手術效果,同時在患者出院時對其進行必要的出院指導。
1.3 觀察指標: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焦慮情緒進行評定:共20個項目,每個項目4個選項,分值分別為1、2、3、4分,將20個項目得分相加后得到原始分,原始分×1.25即得標準分,分數(shù)越低,焦慮程度越輕。其中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69分為重度焦慮。
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抑郁情緒程度進行評定:主要從軀體障礙、精神性癥狀、抑郁心理障礙及精神運動障礙四組癥狀進行評定,分值統(tǒng)計方法與焦慮評分相同。其中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加減標準差表示(),計數(shù)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手術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分別為(51.63±5.36)分、(55.05±6.35)分,參考組患者手術后SAS評分及SDS評分分別為(59.65 ±4.37)分、(62.79±6.71)分,兩組數(shù)據(jù)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由于人們對外科手術的認識較少,害怕術后疼痛、擔憂手術后治療效果等均會導致患者術前出現(xiàn)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負面情緒。不同年齡、文化層次患者對手術認知程度亦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其擔憂及焦慮的情況亦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時,需要具有針對性,因人而異,根據(jù)患者的愛好、性格等進行護理干預[3]。通過疏導、安慰、解釋、支持、教育、鼓勵等多種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其及時調整心理狀態(tài),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從而更好的配合手術及治療。
外科護士的修養(yǎng)對于患者心理影響亦較大,護士需要遵守基本職業(yè)道德及醫(yī)療道德,體現(xiàn)出良好的修養(yǎng),在接待患者時,要面帶微笑,熱情大方,盡量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治療環(huán)境,在護理操作中盡量嫻熟,減少護理差錯。護士保持充足的耐心及愛心,具有親和力,真誠對待患者,從而爭取患者的信任感及安全感,爭取患者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減少對患者心理的刺激,同時改善護患關系。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接受心理護理干預后,其SAS評分及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參考組(P<0.05),由此可知,在外科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給予優(yōu)質的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緊張等不良情緒,爭取護理及手術配合,促進患者康復。
[1]林菊英.普通外科護理及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60.
[2]李敬陽.認知治療結合刺激限制與放松訓練治療失眠癥[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0(15):797.
[3]王霞.外科手術患者術前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 (35):161.
R473.6
B
1671-8194(2015)08-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