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艷玲
(吉林省公主嶺市紅十字血站,吉林 公主嶺 136100)
血站采血護士對獻血者的心理護理
侯艷玲
(吉林省公主嶺市紅十字血站,吉林 公主嶺 136100)
目的研究分析血站采血護理人員對獻血者的心理護理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對我市2012年22280名無償獻血者進行調查研究,針對不同學歷、性別、年齡在獻血時不同反應做出精心護理,研究分析護理效果。結果護理人員對獻血者進行精心的護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結論在獻血的過程中應用心理學分析獻血者出現獻血反應的誘因及心理變化進行分析,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非常必要。
血站;采血;獻血者;心理護理
隨著當代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心理學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且在臨床上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同時也在無償獻血工作中得到應用。初次獻血者中不良反應較多,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會導致獻血者情緒波動,部分獻血者還會中斷采血。所以在獻血的過程中應用心理學分析獻血者出現獻血反應的誘因及心理變化進行分析,給予相應的心理護理非常必要。本文對獻血者的心理護理進行簡要介紹,詳細內容如下文報道。
1.1 一般資料:自從1998年實施獻血法以來,獻血者來自各行各業(yè),有學生、工人、教師、國家公務員等。本文對2012年22280名獻血者進行分類統計,學生占20%,工人占30%,教師占20%,公務員占16%。最小年齡18周歲,最大年齡50歲,其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以上所有獻血者都符合獻血要求的健康指標。經過調查不同行業(yè)的獻血者,筆者發(fā)現不同的文化素質、工作性質的獻血者對獻血的理解不一樣,在獻血時也表現出不同的心理。采血護士要對獻血者做好心理護理。
1.2 護理方法
1.2.1 在獻血前加強科普宣傳:對參加獻血者進行獻血常識的普及,尤其是第1次參加獻血的人,減少他們對獻血的緊張害怕心理。護士要告訴獻血者獻血前應該注意休息,有充足的睡眠,切勿過度疲勞。飲食方面要求獻血者獻血的前一天不要吃太飽,獻血當天不要喝牛奶、進食肉類。
1.2.2 無償獻血出現不良反應的原因:心理因素是導致獻血后出現不良反應的主要因素,初次獻血者大多過度緊張、血壓下降、恐懼、慌亂、大腦供血血不足等現象引發(fā)獻血后出現不良反應。
精神因素是導致獻血后出現不良反應的重要因素。獻血者會表現出消極和積極兩種不同的思想情緒,前者會影響采血工作的進行,后者會促使采血工作快速完成。獻血者獻血時大多出現消極、恐懼的情緒,通常表現為害怕穿刺、擔心采血過量、害怕對身體有害、擔心針眼感染、懷疑有不良反應等。所以要消除獻血者的恐懼心理,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參加獻血活動。
獻血者的體質也是導致獻血后出現不良反應的因素之一。獻血者如果饑餓、空腹狀態(tài)下或是在疲勞狀態(tài)下會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腦血流量下降等癥狀。穿刺時對獻血者的局部刺激而產生疼痛,使獻血者全身德爾神經高度緊張而引起小血管擴張。
1.2.3 獻血過程中、獻血后的心理護理:有一部分獻血者對獻血知識了解不足,采血針進入血管抽血時,會有表情緊張、說話中斷、眼睛緊閉、出虛汗等現象。這些現象是由于獻血者過度緊張而表現出的結果,此時護士應該立即進行心理護理,用親切的言語和其交流,分散獻血者的注意力,緩解緊張心情,使采血順利完成。還有一部分獻血者獻血后會有嘔吐、面色蒼白、頭暈等癥狀[1-3],對于這些獻血者應該及時進行護理,幫助他們快點度過獻血后的反應關。護士要告訴獻血者需要注意的問題,讓他們獻血之后3 d內不要劇烈運動,針眼處不要接觸水,防止感染。
1.2.4 采血護士對獻血者心理的作用:采血護士有義務、有責任為獻血者提供較優(yōu)質的服務,運用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對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護士要根據獻血者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對策,細心的解釋、真誠的撫慰、善意的勸導、有益的暗示。獻血者需要積極的配合護士,調整心理,消除顧慮。護士對獻血者的關心,可以使獻血者不再恐懼采血,甚至享受獻血的過程[4-6]。
經過精細的心理護理,明顯的降低了獻血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也得到了獻血者的廣泛好評。
護理心理學將護理學和心理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利用心理學的知識解決采血時獻血者出現的心理問題。護理人員學習護理心理學有利于采血工作順利完成,有助于護理人員掌握不同性別、職業(yè)、年齡的獻血者表現出的不同的心理特征。護理人員根據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讓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保持好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血液的質量。護士還應為獻血者提供一個溫馨舒適的獻血環(huán)境,要保持獻血環(huán)境的整潔、安靜、空氣新鮮,可以播放比較輕快地音樂,分散獻血者的注意力,讓他們愉悅,放松心情,減少獻血出現不良反應。采血工作人員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解答獻血者的提出的問題,用熟練的操作技術取得獻血者的信任,使獻血者獲得安全感。護士還應該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并善于和獻血者交談,充分了解獻血者的內心活動[7],針對獻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緒給以合適的護理,讓獻血者在最佳的身心狀態(tài)下完成獻血。護士對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要因人而異,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讓每名獻血者能夠愉快、順利的完成采血過程,并未下次獻血做好基礎,促使獻血隊伍能夠穩(wěn)定并不斷擴大。
為了保證無償獻血工作更好的開展,確保血液的質量[8],獻血者也要具有健康的機體,并保持良好的心理。血站護士也應該做好心理護理工作,并對獻血者進行知識普及和宣傳,為獻血者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獻血環(huán)境。
[1]李慶鳳.機采血小板獻血者的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0,16(6):119-120.
[2]謝麗璋,劉妮娜.護理干預對預防靜脈采血發(fā)生暈針反應的體會[J].當代醫(yī)學,2008,14(17):122-123.
[3]劉先敏.機采血小板獻血反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2,18(5):118.
[4]譚愛玲.人性化護理在無償獻血中的應用[J].當代醫(yī)學,2010,16(15): 97-98
[5]王珍.淺析獻血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原因、預防和護理[J].當代醫(yī)學, 2011,17(13):130.
[6]邱玉霞,趙彥燕,李雪英等.預防機采獻血者獻血反應的護理措施探討[J].當代醫(yī)學,2010,16(22):121-122.
[7]時寶紅,雷慶,蔣媛媛,等.無償獻血者獻血前后的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2,18(31):126.
[8]高愛蘭.采血護士言行對獻血者情緒影響的調查分析[J].中國現代醫(yī)生,2008,1(7):121,137.
R472
B
1671-8194(2015)08-02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