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莉 費 浩 李云光 鄧 芳
(1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湖北 赤壁 437300;2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醫(yī)院胃鏡室,湖北 赤壁 437300)
大腸癌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方 莉1費 浩2李云光1鄧 芳1
(1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湖北 赤壁 437300;2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醫(yī)院胃鏡室,湖北 赤壁 437300)
目的 通過研究探討大腸癌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腸癌患者40例,然后應用免疫組化Envision方法檢測40例大腸癌患者的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水平,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分析。結果40例大腸癌患者中EGFR、c-erbB-2和VEGF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47.5%(19/40)、75.0%(30/40)和72.5%(29/40)。結論大腸癌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是判斷大腸癌惡性腫瘤程度的重要指標,對該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大腸癌;EGFR;c-erbB-2;VEGF;表達;關系
經(jīng)過調查發(fā)現(xiàn)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國內相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在惡性腫瘤死因中大腸癌死亡的人數(shù)排列第五。大腸癌是指大腸黏膜上皮在環(huán)境或遺傳等多種致癌因素作用下發(fā)生的惡性病變,預后不良,病死率較高,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由黏膜上皮發(fā)生的惡性腫瘤統(tǒng)稱為大腸癌,為胃腸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起源于間葉組織者稱為肉瘤,約占大腸惡性病變的1%。手術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平均可達40%~60%,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及開展規(guī)范化的手術治療仍是提高大腸癌療效的關鍵。該病需要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是通過研究探討大腸癌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腸癌患者40例,手術時的標本經(jīng)中性福爾馬林進行固定后進行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40例患者中男20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45.4歲。女20例,年齡24~76歲,平均年齡42.1歲。按Dukes[1]分期分類:A+B期患者共有10例,C+D期患者共有30例。40例患者中有淋巴結轉移的患者21例,無淋巴結轉移的患者19例。
1.2研究方法:選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大腸癌患者40例,然后應用免疫組化Envision方法檢測40例大腸癌患者的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水平,并對其進行相應的分析。
1.3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相應的分析,分別根據(jù)多種自變量進行多重線的線性回歸分析統(tǒng)計,P<0.05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40例大腸癌患者中EGFR、c-erbB-2和VEGF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47.5%(19/40)、75.0%(30/40)和72.5%(29/40)。研究發(fā)現(xiàn)患者體內的c-erbB-2、EGFR及VEGF三者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可能與患者腫瘤的大小、患者淋巴結是否轉移、患者的肝臟轉移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有一定的關,但是本次研究結果沒有顯示與性別、年齡有關的關系。
大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jù)國內統(tǒng)計顯示,在惡性腫瘤死因中大腸癌排列第五。大腸癌中以直腸癌最多,占56%~70%,乙狀結腸12%~14%,降結腸3%,脾曲0.6%~3%,橫結腸2%~4%,肝曲0.7%~3%,升結腸2%~3%,盲腸4%~6%。由此也可了解到除直腸外盲腸的長度不足整個大腸長度的4%,發(fā)生癌的頻率卻達4%~6%[2]。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EGFR基因突變主要集中在酪氨酸激酶區(qū),其中19外顯子多為框內缺失性突變,約占所有突變的45%;21外顯子多為替代突變,約占所有突變的40%。目前普遍認為,這兩個熱點突變可以增強腫瘤細胞對TKI的敏感性,并且可作為TKI治療的有效預測指標。因此,檢測EGFR基因突變對于指導患者臨床用藥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3]。
研究發(fā)現(xiàn)c-erbB-2在正常乳腺組織中呈低表達,在乳腺癌組織中表達率可增高,其表達與乳腺癌分級、淋巴結轉移和臨床分期呈正相關,表達率越高,預后可能也就越差。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調節(jié)血管的發(fā)展,通過結合到受體數(shù)量的血管生成和淋巴管。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基因由8個外顯子和7個內含子組成,定位于染色體6p21.3,由于外顯子剪切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亞型。其中VEGF121、VEGF165和VEGF189在人類表達。
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大腸癌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通過對手術標本進行免疫組化Envision方法檢測后發(fā)現(xiàn)40例大腸癌患者中EGFR、c-erbB-2和VEGF的陽性表達率分別為47.5%、75.0%和72.5%。通過對其進行單因素分析實驗的結果可知患者體內的c-erbB-2、EGFR及VEGF三者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可能與患者腫瘤的大小、患者淋巴結是否轉移、患者的肝臟轉移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有一定的關,但是本次研究結果沒有顯示與性別、年齡有關的關系。
綜上所述,大腸癌中EGFR、c-erbB-2及VEGF的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是判斷大腸癌惡性腫瘤程度的重要指標,對該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1]孫青,丁彥青.表皮生長因子受體與腦腫瘤[J].國外醫(yī)學:腫瘤學分冊,1997,24(6):350.
[2]Bowman T,Garcia R,Turkson J,et al.STATS in oncogene-sis[J]. Oncogene,2000,19(21):2474-2488.
[3]Testa JR,Bellacosa A.AKT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umorgenesis[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01,98(20):10983-10985.
R735.3+4
B
1671-8194(2015)19-018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