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杰
(云南省鎮(zhèn)雄縣中醫(yī)院放射科,云南 鎮(zhèn)雄 657200)
X線及CT診斷單發(fā)性骨軟骨瘤的應用價值及比較
周本杰
(云南省鎮(zhèn)雄縣中醫(yī)院放射科,云南 鎮(zhèn)雄 657200)
目的 探討并對比X線及CT在診斷單發(fā)性骨軟骨瘤的應用價值。方法 將病理結果和手術情況作為參照,選取我院于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36例單發(fā)性骨軟骨瘤患者,基于檢查方式的不同,將36例患者劃分為對照組(X線檢查組)和觀察組(CT檢查組),兩組病例分別為18例,對比分析兩組診斷情況。結果 兩組在單發(fā)性骨軟骨瘤的臨床診斷上,所獲診斷結果均比較合理且診斷率也比較高,二者所存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但是X線檢查不可進行腫瘤軟骨帽和周圍軟組織病變的診斷。在檢查診斷費用上,對照組所用費用明顯要比觀察組少,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 在單發(fā)性骨軟骨瘤的臨床檢查和診斷中,X線和CT檢查各有優(yōu)勢,在臨床實踐中聯(lián)合應用X線檢查和CT檢查,可獲得更為準確的診斷結果。
單發(fā)性骨軟骨瘤;X線;應用;價值;診斷;CT
在臨床中單發(fā)性骨軟骨瘤是一種常見良性骨腫瘤,生長在軟骨異常骨膜下增生的腫瘤,單發(fā)性骨軟骨瘤又被叫做外生骨疣,頻發(fā)位置一般為四肢長骨干骺端,通常常見于肩周骨或者膝周骨干骺端,其臨床特點主要為硬性腫塊逐步長大,無自覺疼痛或者壓痛等癥狀,在診斷上,一般根據患者臨床表現(xiàn)、病史、年齡或者X線檢查等可以明確診斷[1-2]。本文就X線和CT在診斷單發(fā)性骨軟骨瘤的應用價值進行研究分析。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所選取的研究對象為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所收治的36例單發(fā)性骨軟骨瘤患者,其中有21例男性患者,有15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在15~48歲,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診斷和手術治療。經患者臨床資料的研究與分析,采取隨機的方式來進行分組,將36例患者劃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兩組病例分別為1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構成、年齡分布、病理證實結果以及手術治療等方面所存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1.2方法:對照組采取X線檢查方式進行診斷,借助于日本R-30H(CH-200)島津DR、佳能CXDI數字成像系統(tǒng)等拍片設備來進行檢查,正側位或者斜位進行攝片,觀察患者骨窗與軟組織窗。觀察組采取CT檢查來進行診斷,借助于美國GE CT/e雙層螺旋CT實施橫斷面掃描,其層厚為2~5 mm,觀察患者骨窗以及軟組織窗,基于此予以檢查診斷。兩組患者均予以病理檢查,即組織脫鈣以后實施常規(guī)病檢,進行HE染色,于光學顯微鏡下進行觀察和診斷[3]。
1.3統(tǒng)計學方法:在本次的實驗數據中采用的是SPSS17.0軟件來實施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的對比采用的是t檢驗,而計數資料對比則采用的是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36例單發(fā)性骨軟骨瘤患者的首發(fā)癥狀表現(xiàn)上,有15例患者表現(xiàn)為無意識觸及無痛性硬塊,有10例患者表現(xiàn)為局部軟組織出現(xiàn)異樣且伴有隆起,有5例患者由于外傷檢查而偶然發(fā)現(xiàn),有4例患者因肢體感覺異?;蛘叱霈F(xiàn)障礙而就診,有2例患者由于組織腫塊檢查而發(fā)現(xiàn)。單發(fā)性骨軟骨瘤患者病變位置主要為股骨下干骺端及肱骨、脛骨、腓骨近干骺端等。在X檢查和CT檢查上,對照組大部分患者呈一種帶蒂狀骨性突起狀態(tài),其中突出部分主要由松質骨與皮質骨所構成,同時均和起源骨連續(xù)。在檢查中,對照組均未顯示出軟骨帽,大部分患者均沒有診斷出其腫瘤周圍軟組織存在異常,僅僅只有2例患者提示周邊有血腫形成可疑。觀察組相對于對照組而言,在骨軟骨瘤的顯示上更為清晰,不僅將病變顯示了出來,同時也清晰地將軟骨帽顯示了出來,較好地提示了腫瘤附近軟組織異常情況。對照組和觀察組診斷率分別是84.0%、92.0%,兩組所存差異不顯著,無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但是X線檢查未能將腫瘤軟骨帽和周圍軟組織病變診斷出來。在檢查診斷費用上,對照組所用費用明顯要比觀察組少,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據大量臨床實踐調查資料顯示,單發(fā)性骨軟骨瘤大部分發(fā)生在長骨干骺端,于肌腱或者韌帶骨性附著位置,沿著韌帶與肌腱應力產生方向開始生長,腫瘤一般由骨性基底、瘤體以及軟骨帽所構成[4]。X線檢查與CT檢查成像的基本原理相同,但是相對于X線檢查而言,CT檢查的分辨力要更高一些,在單發(fā)性骨軟骨瘤的臨床診斷中,X線檢查和CT檢查所獲診斷率分別為84.0%、92.0%,兩組所存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對此,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CT檢查組)相對于對照組(X線檢查組)而言,可更多地將患者軟骨帽情況和周邊軟組織具體情況顯示出來,從而使得診斷更加完整,同時還可借助于三維成像讓骨軟骨瘤的成像更為逼真。在檢查診斷費用上,對照組明顯要比觀察組少,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即P<0.05。
經研究結果的分析可知,X線檢查和CT檢查在單發(fā)性骨軟骨瘤的診斷中各有優(yōu)缺點,對此,在臨床實踐應用過程中,利用X線檢查進行了初步的檢查和診斷后,基于X線檢查結果的指引下進一步實施CT檢查,可有效彌補X線檢查不可將軟骨帽和周圍軟組織顯示出來這一不足,繼而獲得更為準確的診斷結果。
[1]師衛(wèi)華,杜小萍.骨樣骨瘤的X線CT和MRI表現(xiàn)及診斷價值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2,23(6):18-20.
[2]符有文,陳金鳳,劉文慈,等.單發(fā)型長骨內生軟骨瘤的數字X線平片和CT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2,10(1):8-13.
[3]鄭蕓,楊賢衛(wèi),冷曉明,等.骨樣骨瘤的MSCT診斷與CT引導下切除的療效分析[J].中國CT和MRI雜志,2011,9(2):61-64.
[4]江海燕,張世科,成官迅,等.顱內軟骨瘤的CT與MRI診斷[J].中國CT和MRI雜志,2013,11(6):20-22.
R445.1;R738.1
B
1671-8194(2015)27-01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