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交流·
伏立康唑相關皮膚腫瘤:器官移植受者中光致癌作用的文獻復習
Voriconazole-associated cutaneous malignancy: a literature review on photocarcinogenesis in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皮膚癌是實體器官移植后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其中以皮膚鱗狀細胞癌(SCC)最為常見,發(fā)生率為一般人群的65倍,患者的死亡風險亦增高52倍,隨著移植后生存時間的延長其發(fā)病率逐漸增加。很多因素增加器官移植患者發(fā)生皮膚癌的危險性。近來,有多個對伏立康唑的應用與肺移植患者發(fā)生SCC的相關性報道。
本文對器官移植患者發(fā)生皮膚腫瘤與使用伏立康唑的相關性進行了綜述。在對器官移植受者發(fā)生侵襲性真菌感染的預防和治療中,廣泛使用伏立康唑。2002年伏立康唑上市不久后,就有關于使用本品與發(fā)生皮膚癌的相關報道。且本品引發(fā)的SCC更具侵襲性。多個研究發(fā)現(xiàn),在使用伏立康唑的肺移植受者中,伏立康唑的持續(xù)用藥及其療程、地理位置(紫外線輻射差異)均是發(fā)生SCC的獨立危險因素。一項回顧性對照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伏立康唑的肺移植受者SCC的發(fā)生率為39.5%,而對照組為19.5%(P=0.03)。另一項20年的回顧性隊列研究表明,肺移植受者只要使用過伏立康唑發(fā)生SCC的風險就增高2.6倍。伏立康唑與發(fā)生皮膚癌的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其初級代謝產(chǎn)物即伏立康唑N-氧化物有關。
本文通過對現(xiàn)有數(shù)據(jù)和伏立康唑相關光敏反應和致癌作用的可能機制進行了討論和分析,支持使用伏立康唑是SCC發(fā)生的危險因素。
Williams K, Mansh M, Chin-Hong P, et al. Voriconazole-associated cutaneous malignancy: a literature review on photocarcinogenesis in organ transplant recipients. Clin Infect Dis, 2014,58(7):997-1002.
盛滋科摘譯 王明貴審校
201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