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瑞
河南焦作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 焦作 454000
腦血栓形成是一種常見的腦梗死,由皮質支動脈或腦動脈主干粥樣硬化導致血管壁增厚、血管腔閉塞引起[1]。研究證明,脂蛋白(α)是心腦血管疾病發(fā)生的獨立影響因素,與腦血栓形成關系密切[2]。本文分析不同患者的脂蛋白(α)水平,探討腦血栓形成患者中脂蛋白(α)與糖尿病的相關性。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06—2013-05我院收治的腦血栓形成患者207例,根據(jù)糖尿病患病情況分為腦血栓合并糖尿病組和單純腦血栓組。腦血栓合并糖尿病組92 例,男64例,女28例,年齡32~76 歲,平均(65.3±10.4)歲;單純腦血栓組115例,男78例,女37例,年齡34~78歲,平均(66.1±9.8)歲。選取同期到我院接受體檢的健康者100例(對照組),男69例,女31例,年齡31~75歲,平均(63.7±9.6)歲。3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標準:符合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經(jīng)頭顱CT 或MRI檢查確診為腦血栓。排除: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患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患谞钕偌膊』颊?。
1.2 方法 所有入選者均禁食12h,于次日清晨采集靜脈血。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脂蛋白(α)濃度,試劑盒由上海北加生化試劑公司提供。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腦血栓合并糖尿病組、單純腦血栓組、對照組的Lp(α)水平分別為(259.73±58.32)mg/L、(184.25±47.19)mg/L、(117.34±41.59)mg/L。腦血栓合并糖尿病組、單純腦血栓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 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939,P=0.003;t=2.748,P=0.007)。腦血栓合并糖尿病組與單純腦血栓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3.306,P=0.021)。
腦血栓形成是一種腦動脈壁病變,多由血流變慢,血黏度增高引起,發(fā)病率較高[4]。腦血栓形成多見于中老年人,其中以糖尿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患者最為多見。頭顱CT檢查顯示,多數(shù)腦血栓形成后24h呈低密度梗死灶,2~15d后呈明顯的楔形或均勻片狀低密度灶。腦血栓發(fā)病較為緩慢,常伴有頭暈、無力、短暫性缺血、四肢麻木等癥狀。研究證明,腦血栓患者預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其中腦水腫、糖尿病患者病死率最高,預后最差。脂蛋白(α)由磷脂、膽固醇、甘油三酯、膽固醇酯、載脂蛋白(α)及載脂蛋白B100組成,結構與LDL相似,與腦血栓、心絞痛、心肌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其濃度不受性別、吸煙、高血壓、脂蛋白膽固醇等因素影響[5]。
脂蛋白(α)在肝臟合成,其濃度主要由合成速度決定。脂蛋白(α)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作用機制主要包括:(1)促進細胞內黏附分子-1表達,使白細胞向血管內皮轉移,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形成;(2)刺激內質細胞及平滑肌細胞氧化,形成氧化型脂蛋白(α),并與巨噬細胞結合,造成細胞增生;(3)占據(jù)纖溶酶原與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原的結合部位,使纖維蛋白沉積,造成腦血栓形成,促進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發(fā)展[6]。糖尿病是一種代謝性疾病,以高血糖為主要特征。機體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時可促使多種蛋白質轉化為糖化蛋白(AGEs),AGEs與不可溶性蛋白交聯(lián)后可使血管壁增厚。糖尿病患者內皮下大量AGEs聚集,對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fā)揮重要作用。此外,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生物作用受限[7],且以血脂異常最為常見,主要表現(xiàn)為總膽固醇、甘油三酯(TG)、低密度蛋白質膽固醇(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LDL-c可使脂肪沉積于血管壁上,形成動脈粥狀硬化,同時還可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其水平過高易導致心腦血管病變[8]。此外,LGL-c與AGEs共價偶聯(lián)后沉積于血管壁,可導致血管管腔狹窄甚至阻塞。相反,HDL-c能夠進行膽固醇逆轉運,將人體血液或組織中多余的膽固醇攜帶至肝臟,進行逆向分解,排出體外。此外,HDL-c還可促進前列環(huán)素生成、阻礙血小板凝聚,具有良好的擴血管和抗血栓作用[9]。糖尿病患者脂質代謝紊亂,是造成動脈粥樣硬化的主要影響因素。本文提示,腦血栓形成患者中脂蛋白(α)水平與糖尿病間確實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脂蛋白(α)與糖尿病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具有協(xié)同作用。
總之,脂蛋白(α)是腦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且腦血栓形成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脂蛋白(α)水平較單純腦血栓形成患者更高。但腦血栓形成患者中Lp(α)與糖尿病間的具體相關機制尚不十分明確,期待更進一步的研究。
[1]周少雄,謝偉賢,鄧愛紅,等.腦血栓形成患者抗心磷脂抗體與VWF因子抗原的關系[J].廣東醫(yī)學,2013,34(12):1 867-1 868.
[2]范列英,孫立山.脂蛋白(a)與心血管病風險評估[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4,37(7):505-508.
[3]朱海鈺,羅琦.腦梗死并發(fā)壓瘡84例防治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2,41(9):1 271-1 272.
[4]周經(jīng)霞.阿司匹林聯(lián)合他汀類藥物對腦血栓患者頸動脈斑塊的影響[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7):1 192-1 193.
[5]解惠堅,海波,郭志榮,等.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α基因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及單體型與脂蛋白a關聯(lián)的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4,35(7):787-791.
[6]張紹剛,吳均超,符秋宗,等.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清尿酸、高敏C反應蛋白及脂蛋白(a)的關系[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7):14-16.
[7]Purnell JQ,John E,Hokanson,et al.The effect of excess weight gain with intensive diabetes mellitus treatment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and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1 diabetes mellitus:Results from 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Epidemiolog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s and Complications Study(DCCT/EDIC)study[J].Circula-tion,2013,127(2):180-187.
[8]卜聰亞,周玉杰,史冬梅,等.他汀類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介入術后的心肌保護作用[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2):145-147.
[9]劉節(jié)武,劉曉東,張冠茂,等.冠心病患者中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動脈粥樣硬化指數(shù)水平分析[J].中國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43(1):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