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朱永新:新教育實驗發(fā)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當孩子可能要犯錯誤,不得不進行管束的時候,一定要有權威性且是負責任的。讓孩子知道你是嚴肅的,你們提的要求是將伴隨懲罰或獎賞的。合理地限制孩子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紀律觀念,要告訴孩子你提出要求的原因。父母在管束孩子時保持一致,這樣孩子可以建立統(tǒng)一的行為標準。
關穎: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習慣用危險事件嚇唬孩子,殊不知,這會使孩子變得膽小。孩子信仰權威,大人說的話即使過于夸大,甚至完全錯誤,也會被小孩子奉為圣旨。把超過孩子承受能力的不安全感傳遞給孩子,孩子會變得膽小怕事,退縮不前,甚至發(fā)生恐懼癥。
黃繹霖:嬰幼兒教育專家、兒童文學作家
很多家長說反話是為了教育孩子,但在說反話時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尺度。不要把這變成孩子的一種壓力,這種壓力不但不能夠刺激孩子往好的方向發(fā)展,還有可能會讓孩子養(yǎng)成孤僻自卑的性格。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因材施教,切記不要因為教育方式的錯誤影響孩子的一生。
家長聲音
王向陽:
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帶孩子時一定要注意陽臺上的安全。不要在陽臺上堆放凳子、花盆、紙箱等不穩(wěn)固的物體,以免孩子攀爬摔傷自己;教育孩子千萬不要在陽臺上打鬧、追逐,做危險的游戲;提醒孩子不要伸手去夠陽臺外的東西;要警示孩子站在陽臺上向遠處眺望或與樓下的小伙伴打招呼時,身體不要過多地探出陽臺,以免發(fā)生危險。
閩姐姐:
教育孩子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定不能忽視細節(jié),因為細節(jié)背后就是大道理。朋友到英國時看見一位奶奶帶著小孫子上公交車,小男孩先踏了上去,結(jié)果被奶奶叫了下來,奶奶要自己先上,還對小男孩說了句:“女士優(yōu)先!”紳士教育大概就是這樣從小教起的吧!
周丕旺 :
孩子們的觀察力、表達力、探究能力應該是在活動中慢慢提高的。要是認為孩子們動手、動腦能力差,那真是片面的、很情緒化的。通過對女兒平時生活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以她的年齡,她的活動受限于認知能力、身體的協(xié)調(diào)性與靈活性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當我們以平常心對待、觀察她的時候,發(fā)現(xiàn)她帶給我們的驚喜還是頗多的。所以,對于孩子,我們要給予理解和幫助,更要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