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金紅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新課改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著眼于調(diào)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要突出“以學生的學為主”,積極倡導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而個性化閱讀的前提,是打造開放的閱讀課堂。
首先是“占有”, 就是學生“要讀”。就像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樣,即讓學生大量閱讀,占有大量信息,為個性化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豐富的閱讀量,廣泛的閱讀面,能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思想源泉。教師應(yīng)充分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如,提供閱讀書目,建議學生間交換藏書,為學生選擇不同國別、時代的作者,不同體裁、題材、風格流派的作品,鼓勵學生“互補”閱讀——讀自己不感興趣的或平時涉獵很少的作品等。但是,適合中學生閱讀的各類書籍,浩如煙海,中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又很重,時間精力都有限,因此課外讀物的選擇顯得非常重要。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文化基礎(chǔ)、認知水平、心理特點等,將《語文課程標準》指定書目作為中學生課外的必讀書目。此外,還可選擇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優(yōu)秀作品進行閱讀,如,《草房子》、《狼圖騰》等。
其次是閱讀內(nèi)容、閱讀形式、閱讀時間和空間的開放。高中生不像小學生,他們閱讀的時間有限,更何況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我閱讀的意識,所以不必拘泥于按部就班的閱讀要求,在內(nèi)容、時間、空間、形式等方面可以靈活處理。在語文教學中,可每周至少安排一課時的時間作為閱讀課,閱讀課上學生可以自由閱讀報刊雜志等,從中汲取他們想要的知識,而他們也會徜徉在自己的書籍中樂此不疲。同時,還可安排“每日一句”活動,就是每天上課前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寫下他(她)喜歡的一個句子,上課時和大家分享一下喜歡這個句子的理由。這樣,不是讓一個學生,而是讓更多的學生學會了更多的好句子。教師還要讓學生隨時摘錄,寫感受,有意識地背誦,并隨時評講,這樣才會有更好的收益。學生可以把課外的閱讀材料和閱讀問題帶到課內(nèi),也可以把課內(nèi)的內(nèi)容和問題向課外延伸。學生還可以用其他學科的信息來解答語文,也可以用語文的思維來關(guān)照其他學科,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科內(nèi)外的互動互補。
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人,而今的課程改革,把以往的“以知識體系”為本,變?yōu)椤耙源龠M學生的發(fā)展”為本,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一種人文主義精神。而學生主體性的張揚更離不開教師主導的參與,教師可充分挖掘教材蘊涵的人文性,進行個性化閱讀教學,讓語文課堂充滿人文氣息。那么,對于教師來說,要做好下面幾點: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閱讀教學理念,為學生個性的彰顯、心靈的放飛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
萊布尼茨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結(jié)構(gòu)、學習方式、情感需求、生活經(jīng)驗等不同,對文本的理解不可能一致的。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讀《紅樓夢》,“紅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學家看見宮闈秘事?!睂Υ耍處熞獦?gòu)建安全、民主、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參與思考、交流,使課堂教學成為多邊交流、多向流動的過程。教師在個性化教學中要善于發(fā)掘?qū)W生的個性、教材的個性,創(chuàng)建和諧的氛圍,做到有序與無序的統(tǒng)一、亂與靜的統(tǒng)一、思與議的統(tǒng)一。有的教師怕課堂亂,對這個問題應(yīng)該區(qū)別對待:在組織討論的時候,鼓勵全班學生亂起來,鼓勵學生大聲爭論、辯論,能爭到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為最好,這樣自然而然地進入學習境界,雜念放下,全心投入,也只有這樣,學生才充分地利用了身邊的又一學習資源——合作伙伴;當然有亂也有靜,有議也有思,當教師教鞭一指,全班又進入有序狀態(tài),傾聽別人的陳述,接受教師的點撥,沉入靜靜的思考。
教師在課堂上教書,自己是在服務(wù),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滿意,每一個學生都能發(fā)展。所以教師必須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走下“神壇”,與學生的目光平視,做學生的伙伴朋友。走到學生中去,走進學生的心靈,與學生平等對話,平等交流。熱情鼓勵學生敢于說,敢為人先,標新立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讓他們?nèi)收咭娙?,智者見智。教師還要善做一個“引導”者,認真傾聽學生的“蕓蕓眾聲”,善于覺察他們獨特新穎的視覺,捕捉有價值的問題。為學生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讓他們相互切磋,相互啟發(fā),在“仁者”、“智者”的交流碰撞中,悟出“真諦”。這樣,學生的個性會得到充分的彰顯。
二、指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個性化閱讀,為學生個性的張揚安上翅膀
要提高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有效性,閱讀方法指導很重要,好的方法是良好閱讀的必要條件。課外閱讀不能書單一開就完事大吉,要提高學生閱讀的效率,就一定要做課外閱讀指導,尤其對那些有一定深度的課外讀物更應(yīng)如此。對有些讀物,教師事先點一點,指導一下,學生閱讀起來就省力得多,理解起來也容易得多;對有些讀物,如果教師在學生閱讀后做些分析評價,學生會豁然開朗。就輔導形式而言,可以多種多樣,如,開設(shè)專題講座,出黑板報,等等。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讀物內(nèi)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這不但有益于學生當前的學習,而且將會使他們終生受益。
三、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讓教師做學習型教師,為個性化閱讀教學提供保障
要做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閱讀、寫作,夯實人文底蘊,提高思想境界與文化品位,做一個有“個性”的教師。教師的“個性”還在于在教學中抓住自己的長處,或以敏銳的洞察力,或以淵博的學識,或以獨特的見解,或以豐富的感情,或以樂觀的天性,或以幽默的語言,形成自己鮮明的教學風格。在不斷的教與學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為個性化語文教學找到注腳。因為,教師不是一個僅用文章學原理解讀讀本以追求教學方法與技巧為主要目標的“教書匠”,教師更不是一個教參話語的復(fù)制者,教師也不是作者、作品與學生之間的“二傳手”或“中介人”。概言之,語文教師應(yīng)該是一個藝術(shù)家,始終要有一種獨特的“語文味道”,“以情語文”,精心構(gòu)建每一堂課,給學生以學習語文是享樂的感受,激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張起他們個性化閱讀的風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