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冬杰, 宿世震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茖W(xué)校,山東煙臺264199)
三白草總黃酮對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謝的影響
邢冬杰, 宿世震
(山東中醫(yī)藥高等專科學(xué)校,山東煙臺264199)
目的探討三白草總黃酮對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謝的影響。方法采取高糖高脂飼料喂養(yǎng)+鏈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復(fù)制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模型,隨機分為模型對照組、羅格列酮組 (4 mg/kg)、三白草總黃酮2.7 g/kg組、三白草總黃酮5.4 g/kg組,另選取10只健康大鼠作為正常對照組。灌胃給藥4周,檢測各組大鼠空腹血糖 (FBG)、血脂(TG、TC、LDL-c、HDL-c)、游離脂肪酸(FF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 (MDA)、空腹胰島素 (FINS)、計算胰島素敏感性指數(shù) (ISI),進行統(tǒng)計學(xué)分析。結(jié)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FBG、TG、TC、LDL-c、FFA、MDA、FINS均呈現(xiàn)升高,HDL-c、SOD、ISI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1);治療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三白草總黃酮5.4 g/kg組的糖、脂代謝指標(biāo)改善明顯:FBG、TG、TC、LDL-c、FFA、MDA降低,HDL-c、SOD水平上升、ISI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或P<0.05)。結(jié)論三白草總黃酮可改善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的糖、脂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推測其機制與降低血清FFA及改善氧化應(yīng)激狀態(tài)有關(guān)。
三白草總黃酮;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糖脂代謝
目前認為Ⅱ型糖尿病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導(dǎo)致的一類代謝異常綜合征,久病可以累及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腎、眼等組織器官,導(dǎo)致生活質(zhì)量下降、壽命縮短。近些年,開發(fā)中藥降糖已成為糖尿病防治研究中的熱點,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Lour.)Bai11是三白草科三白屬植物三白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功效[1],主要化學(xué)成分含有木脂素類、黃酮類、生物堿類等[2],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黃酮類化合物具有抗腫瘤、抗炎、降糖、抗氧化等作用[3],故擬通過高糖高脂飼料喂養(yǎng)聯(lián)合小劑量鏈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復(fù)制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研究三白草總黃酮對其糖、脂代謝的影響。
1.1 藥物 三白草購自本校藥房,過20目篩,粉碎后置于60℃干燥箱中恒溫干燥24 h,在70℃、70%乙醇、料液比1∶20的條件下恒溫浸提,時間為4 h,得三白草總黃酮的粗提液,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減壓回收至無醇味,加適量水分散,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減壓回收溶劑、濃縮,干燥得浸膏,冷藏備用[4],灌胃前將三白草總黃酮配置成相當(dāng)于生藥2.7 g/10 m L的溶液;羅格列酮(葛蘭素史克有限公司);鏈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美國Sigma公司)。
1.2 實驗動物 Wister大鼠,SPF級,體質(zhì)量185~203 g,6周齡,雌雄各半,購自山東大學(xué)實驗動物中心,合格證號SCXK(魯)20090001。實驗于20~25℃清潔級實驗室進行,每12 h交替照明,攝食及飲水自由。普通飼料由山東大學(xué)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高糖高脂飼料 (10.0%豬油、20.0%蔗糖、2.5%膽固醇、1.0%膽酸鹽、66.5%標(biāo)準(zhǔn)飼料)由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動物研究所提供。
1.3 試劑 胰島素(insu1in,INS)、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xiàn)F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1ondia1dehyde,MDA)試劑盒,均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戊巴比妥鈉 (上海陽光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余下試劑均為國產(chǎn)分析純。
1.4 主要儀器 MINDRAY BS-200生化分析儀(深圳邁瑞醫(yī)療公司);TU-1900可見分光光度計 (北京普新通用儀器有限公司);羅康全血糖儀及試紙 (德國羅氏診斷公司);電熱恒溫水浴箱 (杭州藍天化驗儀器廠);索氏提取器(上海精密科學(xué)儀器總廠);L-530多管架自動平衡離心機(湖南湘儀離心機儀器有限公司);SN-695B型智能放免γ測量儀 (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日環(huán)儀器一廠)。
1.5 方法 大鼠70只,適應(yīng)性喂養(yǎng)1周后,隨機數(shù)字表法取10只作為實驗的正常對照組,每日喂養(yǎng)普通飼料;60只大鼠給予高糖高脂飼料喂養(yǎng)6周后,禁食12 h,腹腔注射1%鏈脲佐菌素溶液30 mg/kg(臨用前溶于0.1 mmo1/L的檸檬酸鈉-檸檬酸緩沖液中,pH 4.4),正常對照組注射等體積的檸檬酸鈉-檸檬酸緩沖液,72h后取尾血測定FBG,大于10.0 mmo1/L為初選指標(biāo),穩(wěn)定1周后FBG 10~19.9 mmo1/L為成功模型[5],在實驗中5只大鼠于STZ注射后72 h內(nèi)死亡,10只大鼠血糖未達標(biāo),最終成模45只。
1.5.1 動物分組及給藥 隨機數(shù)字表法選取40只成模大鼠隨機分4組,每組各10只,即模型對照組、羅格列酮組(4 mg/kg)、三白草總黃酮2.7 g/kg組、(以生藥量計,成人用量的5倍)、三白草總黃酮5.4 g/kg組 (以生藥量計,成人用量的10倍)[6],正常對照組及模型對照組每次給予生理鹽水,每日一次,灌胃給藥4周。
1.5.2 指標(biāo)檢測 動物禁食不禁水12 h,剪尾取血,應(yīng)用羅康全血糖儀檢測FBG;3%的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后,腹主動脈取血,離心分離血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脂(TG、TC、LDL-c、HDL-c)、銅顯色法測定FFA、放免法測定FINS、黃嘌呤氧化酶法測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測定MDA。計算胰島素敏感性指數(shù)(ISI),ISI=1/(FBG×FINS),因其非正態(tài)分布,故分析時計算其自然對數(shù)[7]。
2.1 各組大鼠治療前后FBG的比較 治療前,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及各治療組的FBG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1);治療4周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各治療組FBG呈現(xiàn)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三白草總黃酮5.4 g/kg組作用明顯,見表1。
2.2 各組大鼠FINS、ISI的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FINS水平升高、ISI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1),符合Ⅱ型糖尿病大鼠胰島素抵抗的特征;治療4周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羅格列酮組和三白草總黃酮5.4g/kg組FINS水平降低、ISI提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1),見表2。
表1 各組大鼠FBG的比較(,n=10)
表1 各組大鼠FBG的比較(,n=10)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
分組 劑量/(g·kg-1)治療前/(mmo1·L-1)治療后/(mmo1·L-1)正常對照組- 5.92±0.29 6.22±0.36模型對照組 - 16.36±3.49△ 16.71±2.57△羅格列酮組 0.004 17.25±2.32△ 10.25±1.24▲三白草總黃酮 2.7 16.45±2.54△ 13.55±0.71▲三白草總黃酮 5.4 17.95±1.89△ 11.31±0.89▲
表2 各組大鼠FINS、ISI的比較(,n=10)
表2 各組大鼠FINS、ISI的比較(,n=10)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
ISI正常對照組分組 劑量/(g·kg-1)FINS/(ng·m L-1)- 0.78±0.08 -2.28±0.28模型對照組 - 2.56±0.36△ -6.52±0.76△羅格列酮組 0.004 1.26±0.27▲ -2.55±0.61▲三白草總黃酮 2.7 2.38±0.31 -5.98±0.72三白草總黃酮 5.4 2.02±0.29▲ -4.98±0.98▲
2.3 各組大鼠血脂、FFA的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大鼠TG、TC、LDL-c、FFA明顯升高、HDL-c明顯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1),提示大鼠體內(nèi)出現(xiàn)了脂質(zhì)代謝紊亂;治療4周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三白草總黃酮5.4 g/kg組的TG、TC、LDL-c、FFA呈現(xiàn)下降、HDL-c水平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各組大鼠血脂、FFA的比較(,n=10)
表3 各組大鼠血脂、FFA的比較(,n=10)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
分組 劑量/(g·kg-1)TG/(mmo1·L-1) TC/(mmo1·L-1)LDL-c/(mmo1·L-1)HDL-c/(mmo1·L-1)FFA/(mmo1·L-1)0.56±0.14 1.47±0.19 0.49±0.07 2.85±0.09 0.51±0.09模型對照組 - 1.69±0.31△ 2.56±0.17△ 0.82±0.12△ 1.36±0.14△ 0.95±0.16△羅格列酮組 0.004 1.58±0.12 2.36±0.26 0.75±0.19 1.49±0.11 0.62±0.08三白草總黃酮 2.7 1.63±0.36 2.38±0.15 0.79±0.22 1.40±0.04 0.91±0.14三白草總黃酮 5.4 1.41±0.28▲ 2.12±0.18▲ 0.60±0.31▲ 1.60±0.32▲ 0.68±0.12正常對照組-▲
2.4 各組大鼠血清SOD、MDA的比較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模型對照組大鼠SOD水平下降、MDA明顯升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1),提示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液中脂質(zhì)過氧化產(chǎn)物增加;治療4周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三白草總黃酮2.7 g/kg和5.4 g/kg組的SOD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P<0.01),見表4。
表4 各組大鼠SOD、MDA的比較(,n=10)
表4 各組大鼠SOD、MDA的比較(,n=10)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1
分組 劑量/(g·kg-1)SOD/(U·m L-1)MDA/(nmo1·m L-1)正常對照組- 102.08±1.95 5.19±0.47模型對照組 - 62.61±3.28△ 16.41±1.35△羅格列酮組 0.004 65.37±4.19 15.07±2.13三白草總黃酮 2.7 87.3±2.27▲ 10.42±3.04▲三白草總黃酮 5.4 98.91±3.38▲ 7.53±2.97▲
綜合文獻報道[5、8],高糖高脂喂養(yǎng)的大鼠胰島β細胞對STZ的敏感性增大,小劑量的STZ即可導(dǎo)致糖尿病的出現(xiàn),因此本實驗中采用高糖高脂飼料喂養(yǎng)6周后,小劑量鏈脲佐菌素 (30 mg/kg)腹腔注射的方法復(fù)制Ⅱ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實驗結(jié)果顯示,大鼠出現(xiàn)了糖脂代謝紊亂、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符合實驗需要的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的模型特征。
胰島素抵抗(Insu1in resistance,IR)是指胰島素作用的靶器官、靶組織 (主要為肝臟、肌肉、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生物學(xué)效應(yīng)的反應(yīng)性降低或喪失?,F(xiàn)多用ISI評價IR程度。IR時胰島素在周圍組織攝取和清除葡萄糖的作用減低,繼而刺激胰腺細胞代償性分泌胰島素而出現(xiàn)高胰島素血癥。實驗中糖尿病大鼠出現(xiàn)FINS升高、ISI下降,符合Ⅱ型糖尿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治療后,大鼠的FINS下降、ISI上升,提示三白草總黃酮具有改善大鼠IR的作用。
IR時,胰島素抗脂解作用降低,脂肪分解加強,致使血液中FFA濃度升高。增高的FFA可刺激肝臟合成和釋放TG,加重脂代謝紊亂;又可通過活化蛋白激酶如蛋白激酶K、c-Jun氨基末端激酶、核因子-κB等引起胰島素受體底物功能障礙,抑制胰島素引起的糖原合成、葡萄糖氧化及胰島素作用下的葡萄糖攝取,增加肝糖原的輸出,導(dǎo)致糖代謝障礙[9]。FFA也可以通過改變胰島素受體信號,抑制胰島素受體酪氨酸激酶活性,從而抑制胰島素受體表達及其活性導(dǎo)致IR及高胰島素血癥[10]。實驗中模型對照組大鼠的TG、TC、LDL-c、FFA水平升高、HDL-c下降,提示Ⅱ型糖尿病大鼠體內(nèi)存在脂代謝紊亂。治療后,TG、TC、LDL-c、FFA水平下降、HDL-c升高,提示三白草總黃酮可能通過降低FFA而改善大鼠的糖、脂代謝紊亂及IR。
Ⅱ型糖尿病患者體內(nèi)存在糖、脂代謝的紊亂,繼而通過損壞線粒體功能,產(chǎn)生大量活性氧簇,引起氧化應(yīng)激反應(yīng)。活性氧簇通過活化IKK/NF-κB、JNK/SAPK、PI3K等系統(tǒng),繼而干擾胰島素受體信號轉(zhuǎn)導(dǎo)以及下游的信號通路如蛋白激酶B、胰島素受體及胰島素受體底物磷酸化,進一步影響葡萄糖轉(zhuǎn)運子的表達,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從而產(chǎn)生胰島素抵抗[11-12]。在評價機體氧化應(yīng)激狀態(tài)時常采用SOD、MDA等指標(biāo)。SOD是機體主要的抗氧化酶,可將組織細胞中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歧化生成過氧化氫,從而減少氧自由基對細胞的損傷,SOD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機體的抗氧化能力[13];MDA是氧自由基攻擊生物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而形成的脂質(zhì)過氧化物,其含量的測定可反映機體內(nèi)脂質(zhì)過氧化程度,從而間接地反映出細胞損傷的程度,因此測定體內(nèi)SOD、MDA水平,能夠反映機體的氧化-抗氧化的狀態(tài)[14]。實驗中模型對照組大鼠血清SOD活力降低,MDA水平升高,提示大鼠體內(nèi)存在氧化應(yīng)激。治療后,SOD活力提高、MDA水平降低,提示三白草總黃酮可降低大鼠體內(nèi)氧化應(yīng)激水平,抑制脂質(zhì)過氧化產(chǎn)物的形成,增強了大鼠的抗氧化能力,繼而改善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
綜上所述,三白草總黃酮可改善Ⅱ型糖尿病胰島素抵抗大鼠的糖、脂代謝紊亂及胰島素抵抗,其機制可能與降低FFA、改善大鼠體內(nèi)氧化應(yīng)激狀態(tài)有關(guān)。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12.
[2]肖 偉,彭 冰,彭 勇,等.三白草的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0,41(12):2111-2115.
[3]陳永鈞,龍曉英,潘素靜,等.黃酮類化合物的藥效機制及構(gòu)效關(guān)系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方劑學(xué)雜志,2013,19(11):337-343.
[4]汪 怡,李 祥,邱蓉麗,等.三白草中總黃酮醇提工藝的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學(xué)刊,2007,25(4):812-813.
[5]周迎生,高 妍,李 斌,等.高脂喂養(yǎng)聯(lián)合鏈脲佐菌素注射的糖尿病大鼠模型特征[J].中國實驗動物學(xué)報,2005,13(3):154-158.
[6]陳 奇.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xué)[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34-36.
[7]李光偉,潘孝仁,Stephen L,等.檢測人群胰島素敏感性的一項新指數(shù)[J].中華內(nèi)科雜志,1993,32(10):656-660.
[8]武 燕,袁 紅,田環(huán)環(huán),等.鏈脲佐菌素誘導(dǎo)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探索[J].中醫(yī)學(xué)報,2014,29(1):25-27.
[9]Karakas SE,A1mario R U,Kim K.Serum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4,free fatty acids,and metabo1ic risk markers[J]. Metabolism,2009,58(7):1002-1007.
[10]李翰卿,宋微微,汪俊軍.游離脂肪酸與胰島素抵抗關(guān)系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xué)研究生學(xué)報,2012,25(9):981-984.
[11]竇 梅,馬愛國.胰島素抵抗主要原因及機制的研究進展[J].國外醫(yī)學(xué):衛(wèi)生學(xué)分冊,2009,36(3):174-178.
[12]Meigs JB,Larson M G,F(xiàn)ox C S,etal.Association ofoxidative stress,insu1in resistance,and diabetes risk phenotypes:the Framingham offspring study[J].Diabetes Care,2007,30(10):2529-2535.
[13]McCord JM,Edeas M A.SOD,oxidative stress and human patho1ogies:a brief history and a future vision[J].Biomed Pharmacother,2005,59(4):139-142.
[14]Grawe1S,Wardas M,Niedworok E,et al.Ma1ondia1dehyde(MDA)as a 1ipid peroxidation marker[J].Wiad Lek,2004,57(9-10):453-455.
R285.5
B
1001-1528(2015)08-1840-03
10.3969/j.issn.1001-1528.2015.08.047
2014-10-13
邢冬杰 (1980—),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治療。Te1:13791170657;E-mai1:sddjdy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