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慶
金秋有上海行,那日早上6:00起床,之所以這么早,因為昨晚查閱了相關資料,想到上海遠郊古鎮(zhèn)游覽一下。來上海多次,感覺現代繁華、里弄民情、租界洋樓、外灘風光等已不算新鮮,原汁原味的古鎮(zhèn)對我來說可能更有吸引力,甚至有點夢寐以求。雖然到過周莊、烏鎮(zhèn)、七里山塘,但我對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民情與風景總有割舍不斷的情懷。
嘉定、松江、朱家角、南翔號稱上海的四大古鎮(zhèn),歷史文化悠久。說實話,我更心儀朱家角,可經過盤算路程稍微遠了些,生怕耽擱回程以及會議報到時間,所以選擇了南翔鎮(zhèn)。再說,南翔小籠包聞名遐邇,恰可實地采風并一解饞念。
早上6:30從酒店出來,見天下起小雨,相對還算清涼。顧不上吃早飯,肚子餓正好到南翔可以多吃點。
車子一路很順,半個小時后已到嘉定區(qū)南翔鎮(zhèn),接近景區(qū)之時見到古猗園牌樓。古猗園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573—1619),其規(guī)模有“十畝之園,五畝之宅”一說。園中亭、臺、樓、閣、水榭、長廊等一應俱全,因廣植綠竹,園名取自《詩經》中“綠竹猗猗”之句,名為“猗園”。過我眼即我有,來不及下車游覽,驅車直達南翔老街。
車停解放街口,下車即見到老盛昌湯包館,倍感親切。由于時間較早,門前只有幾個人在排隊買吃食,我想不如先在周邊拍幾張照片再吃飯也不遲。僅過了十幾分鐘,當我轉身再望老盛昌的時候,門前已排起了長龍,看來事不宜遲,趕緊過去吃吧。
在老盛昌,我先點了一籠湯包(6個6元)和一碗小餛飩(4元)。四下看了看,這大致是古鎮(zhèn)市民乃至老上海的經典搭配。轉瞬覺得小餛飩雖值得期待,但恐于吃下要冒汗,所以改吃蔥油拌面(5.5元)。那湯包(舊俗稱小籠包、小籠饅頭)現包現蒸現賣,明窗制作,讓人放心。據師傅稱,南翔小籠包已有百多年的歷史,餡心是用夾心腿肉做成肉醬,不加蔥、蒜,要加肉皮凍,以及少許姜末、鹽、醬油、糖,調制而成。小籠包的面皮呢?用不發(fā)酵的精粉做成。每個包子要捏14個褶以上,蒸出來也要清清楚楚的。大致過了5分鐘,熱騰騰的包子端上來,還配有一小碟香醋。包子軟軟很可愛,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狀。我迫不及待下箸,果然汁多味鮮,滿口生津,還差一點被燙到。我?guī)缀跏且豢谝粋€小包,好不過癮。
邊吃邊看墻上的菜單。這里供應的品種挺豐富,有點心類、餛飩類、現炒澆頭面類、雙澆面類、湯面類、蓋澆飯類、炒飯類等幾十個品種,價格最貴的清炒蝦仁面22元,最便宜的素雞僅需2元。我在想,若是住在這里該多好,每天吃兩樣,大概一個月也不會重樣吧。
正細細品味之時,蔥油拌面來了。陽春面、蔥油拌面是地道的海派美食,也是比較簡單的小吃點心,或許正是由于簡單,以至于真正能把這兩樣面做好的人家并不多。
細面條煮好,澆上蔥油調味料即成。關鍵是那蔥油大有講究,傳統的用豬油,下入桂皮、大料炸出香味,再放蔥絲、姜絲煸炒,還要佐以料酒、醬油、白糖、鹽、味精等,然后加高湯,燒開后再用小火煮大致20分鐘。端上桌的蔥油拌面上覆著少許炸得半干的蔥絲、姜絲,拌好的細面呈淡淡醬紅色,吃起來面條有韌勁又滑爽,蔥油也很香。老盛昌的蔥油拌面隨配一小碗清湯,湯有淡淡的姜味,感覺比較清口。
饞念似乎無底線可言。我吃著桌上的,眼還望著店門前窗口那邊排隊的市民。是何等吃食讓他們癡迷?暫且放下筷子,起身一探究竟。原來窗口所售是生煎饅頭(大些的菜肉餡包子),膾炙人口,價格也很實惠。我走過去的時候生煎包已經賣完了,所以人相對少了些。見鍋里還有現煎的大餛飩,于是買了3個。現下,海派美食旗下的餛飩店遍布北方大中城市,各家店中以煮為主,大餛飩貌似北方的水餃。據聞,在上海,大餛飩遠不如小餛飩受歡迎。眼前這油煎大餛飩與北方的煎餃子大同小異,我是第一次見到。嘗嘗,薄面皮,油香半酥脆,菜肉大餡。
煎鍋一旁還擺著上海名吃鮮肉月餅,上個月來上海時在街邊買過,覺得滋味不錯,于是又買了兩個打包留著餓了吃。鮮肉月餅很像天津的肉餡燒餅,此月餅用油更多些。
回到座位上,加上吃煎餛飩,我?guī)缀醭缘綋?,正好,歇息一下馬上漫步古鎮(zhèn),權當消食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