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有這樣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句話,道出了教與學的本質。日常教學中,更應該躬行于此。以教學《短文三篇》為例,談談對這個原則的貫徹和實施。
這三篇短文分別討論了人、生命、生活三個話題,回答了——人是什么,人如何對待生命,面對具體的生活人該如何生活、為人、做事——三個問題。帶著這三個問題,可率領學生一起走進文本,尋找答案。
面對第一個問題——人是什么,學生快速瀏覽文本,很快找出作者的觀點——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答案很準,但文句有些長,可讓學生概括這句話的意義,旨在引導學生看文本的題目——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學生如果表現(xiàn)不錯,能夠很快找到題目。這兩句話的含義本質上是一樣的,但,相比之下,題目來得簡明、直白。接下來,重點研習“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的含義。學生發(fā)現(xiàn),這句話使用了比喻這個修辭。于是,可以提出人與葦草之間存在哪些相似性呢?又有哪些不同點呢?一番思考后,學生認識到人與葦草存在著脆弱、渺小的相似性,人又因能思想又有著偉大、高貴、尊嚴的獨特性。至此,帕斯卡爾的這篇文本,學生已讀懂。
了解了人是什么,那人又該如何對待生命呢?于是提出了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走進蒙田的《熱愛生命》,尋找答案。學生一讀文本,思考一番后,摘出這樣幾句話——“我卻認為生命不是這個樣的,我覺得它值得稱頌,富有樂趣,即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還是如此。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yōu)越無比的,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或是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睂W生找得很好,于是繼續(xù)啟發(fā)學生:可作者為什么又說“我卻隨時準備告別人生”呢?學生再讀文本,深入思考,終于找出這樣幾句話——“生之本質在于死。只有樂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贝丝?,可再拋出問題:如何理解這兩句話呢?作者說,享受生活要講究方法,作者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他的方法是什么呢?學生三讀文本后,找出這樣的答案——“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借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弊寣W生齊讀這一組句子后,可進行這樣的總結:蒙田告訴人們這樣一個哲理——人們要熱愛生命,珍惜光陰,充實生命。
懂得了人、生命,那人該如何生活、做事、做人呢?關于這其中的道理,富爾格姆說在上幼兒園時,就學過了。留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充分閱讀這些格言并寫出這些格言隱藏的道理。思考作者強調了哪一條,反思一下,你最缺失哪一條?學生暢所欲言,逐一解決這些問題后,可以給學生展示一段于丹《說給孩子的話》的視頻材料,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
回顧這節(jié)課,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興致從未有過的濃,發(fā)言從未有過的多??梢姡c學生實際生活相關的課堂才生動,學生才感興趣。最后對學生強調:這節(jié)課的學習旨在告訴大家能用所學的知識、思想武裝自己,指導人生。希望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采摘豐碩的果實,多多享受一些生活的美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