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峰
摘 ?要:筆者也制作了精美的紫砂壺,名叫《念奴嬌》。陶藝的創(chuàng)作不是單純的工藝品創(chuàng)作,紫砂藝人在創(chuàng)作設計每一把紫砂壺時,都必須將自己的靈感與情感融入壺藝創(chuàng)作中,而靈感源于生活必須高于生活。
關鍵詞:紫砂;念奴嬌壺;造型藝術
1 ? 前言
宜興陶瓷天下聞名,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歷代人文薈萃,文化底蘊深邃,是文脈厚重的一方沃土,也是文人和書畫藝術家筆下的世外桃源。幾千年來這里窯火生生不息,陶業(yè)代代相傳。宜興紫砂藝術以它的獨特魅力而名揚四海,享譽天下,是藝術殿堂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
2 ? 《念奴嬌》壺的造型藝術
古陶都宜興的紫砂藝術,一直以民間的形式手口相傳。幾經(jīng)輾轉之余,在歷代陶藝家們堅持不懈的精進開拓之下,發(fā)展成了當今的繁盛局面。宜興不僅有悠久的產(chǎn)陶歷史和優(yōu)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還有豐富的陶土資源,這是產(chǎn)生陶瓷藝術品,造就一代又一代巧匠名工的首要條件和基本保證。宜興出產(chǎn)的陶土,按其顏色、產(chǎn)地的不同,大體可分為本山甲泥、東山甲泥、瓦窯甲泥、西山甲泥、蜀山泥、白泥、黃泥、綠泥、烏泥、紅棕泥和紫砂泥等。甲泥是深藏在地層里的一種頁巖(未經(jīng)風化),深埋于山腹,受自然壓力后一般呈自然塊狀,是生產(chǎn)盆、罐、缽、瓶、鼎的主要原料。嫩泥是接近地層表面的一種黏土,性質有軟硬、韌脆、精細以及耐火程度的不同。它可摻和一切陶生色泥,各種陶器根據(jù)大小、厚薄、曲直之異,摻和用泥也各有區(qū)別。
紫砂泥是宜興陶土中獨樹一幟、獨具性能的寶貴資源,亦是中國乃至世界得天獨厚的寶貴資源。紫砂泥包括紫泥、綠泥及紅泥三種。其中紫泥是甲泥礦層中一個夾層綠泥,又是紫泥砂層中的夾脂,故有“巖中巖,泥中泥”之稱。團山泥則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在一起的“胎兒”。紅泥或稱朱泥,是位于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質堅如石,故稱“未觸風日之石骨”。紫砂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滲透性好,是不可多得、性能極佳的陶土上品。紫砂泥由于礦區(qū)、礦層分布不同,燒成時溫度稍有交叉變化,色澤變化多端,耐人尋味。
念奴嬌是唐代歌女的名字,傳說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時,念奴常暗中隨行,因之取念奴為詞牌名。相傳《念奴嬌》詞調就由她而興,意在贊美她的演技。蘇軾也有《念奴嬌·赤壁懷古》之名篇。筆者也制作了精美的紫砂壺,名叫《念奴嬌》。陶藝的創(chuàng)作不是單純的工藝品創(chuàng)作,紫砂藝人在創(chuàng)作設計每一把紫砂壺時,都必須將自己的靈感與情感融入壺藝創(chuàng)作中,而靈感源于生活必須高于生活。
《念奴嬌》壺精選紫紅泥制作,色澤溫潤,壺身微微透露出砂質感,樸拙典雅。壺鈕圓潤飽滿,嵌蓋嚴絲合縫,與壺身渾然一體。一彎嘴、圓把,整個壺線條流暢,不凝不滯。壺嘴外撇,下沉的壺柄與壺嘴形成相望之勢,同時也造就了橫向空間的無線拉伸,氣勢大度,氣場不俗,配以如意紋裝飾,寓意吉祥如意。壺身嚴謹敦實,但見端莊肅穆,硬朗爽利的線條將壺身勾勒得極度精致而不覺沉重,盡現(xiàn)典雅之美。
紫砂制品的色澤及肌理效果,充分顯示了紫砂陶土的美感潛質。歷代紫砂藝人高超的煉泥技巧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如朱砂泥的細膩柔滑猶如少女的肌膚;紫砂泥的栗色黯黯如古金鐵;調砂泥表面砂粒若隱若現(xiàn)似梨皮質感;鋪砂泥星星點點燦若星辰;絞泥則可表現(xiàn)大理石或樹木的年輪。紫砂材質還有一種最獨特的潛質,就是器物用久即可發(fā)出黯然之光,如珠似玉,似乎給無生命的器物注入了靈性。
3 ? 結語
宜興紫砂,具有無拘無束的表達性,可以容納各種藝人、各種藝術流派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備多種藝術流派的表達形式,能夠適應社會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層次以及不同年齡組合的審美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