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已成為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能否深度融合、農村教育信息化能否深入推進的關鍵因素。通過對江蘇省某地級市部分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調查與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在知識更新的政策、知識更新的愿望、知識更新的途徑、知識更新的平臺等方面存在一些羈絆,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農村 ?信息技術教師 ?知識更新 ?調查 ?分析
近年來,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新技術、新知識、新理念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同時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也在向縱深方向推進,課程標準、課程內容不斷修訂,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也越來越快。這些變化迫切要求廣大信息技術教師及時進行知識更新。為此,我們開展了關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狀況的調查與分析工作。
一、調查研究設計
本研究所涉及的核心概念主要有三個:(1)農村信息技術教師:指在農村中小學從事信息技術教育教學、應用、研究及推廣的教師。(2)知識更新:即打破陳舊的、傳統(tǒng)的,甚至是落后的知識、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建立一套全新的知識體系及教育教學體系。(3)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是指農村信息技術教師通過知識更新,熟悉、掌握最新信息技術知識、新課程標準、新課程理念,提升農村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水平,促進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與學科深度融合,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信息化的能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集中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并把調查結果作為研究的數(shù)據(jù)來源。2014年2月,課題組從江蘇省某地級市的三個縣7所農村中小學選取了10位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這次訪談調查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展開,即:“您的初始學歷專業(yè)是否為信息技術教育相關專業(yè)?”“您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后是否學習過最新信息技術教育相關知識?”“您是否希望經常進行信息技術相關知識更新?”等等。訪談結束后,課題組將訪談的內容進行了分類整理,最終整理出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在知識更新方面所關心或提及頻度較高的內容,即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年齡結構、職稱狀況、學歷層次、專業(yè)背景、工作強度、福利待遇、知識更新機會、知識更新途徑、知識更新愿望等9項。
2014年3月,為了將調查的范圍擴大,使調查的結果更具真實性,課題組根據(jù)訪談、調查所提煉的內容生成了含有29道題的問卷,要求被調查者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適宜的選擇或解答。因為農村信息技術教師數(shù)量與其他學科相比,總體數(shù)量是比較少的,采取委托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比較方便,發(fā)放效率及回收率將會很高,覆蓋面也比較廣。統(tǒng)計表明,三縣共發(fā)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46份,有效回收率達92%。
二、調查結果
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基本情況如下:男32人,女14人,說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男女比例不是十分均衡;年齡在20歲至35歲之間的28人,36歲以上18人,說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隊伍比較年輕;初始專業(yè)為信息技術相關專業(yè)背景的28人,其它專業(yè)背景的18人,說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化程度不高;初始學歷中專(中師)13人,大專21人,本科12人,說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學歷層次偏低;高級職稱8人,中級職稱11人,初級職稱27人,說明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職稱整體偏低;從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后有信息技術課程背景的脫產進修經歷的僅5人,說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進行系統(tǒng)學科專業(yè)知識更新的機會比較少;從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后進行過短期培訓的29人,說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培訓進行知識更新的覆蓋面不廣。
2.對工作的滿意度分析
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工作滿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知識更新的愿望,調查結果表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很滿意或基本滿意的占66%,很不滿意或不滿意的占24%,還有10%覺得無所謂。在影響他們工作的滿意度因素方面,選擇頻率最高的是學科尊重(88%),其他依次是工作繁瑣(82%)、領導重視(78%)、職稱晉升(72%)、硬件設施(68%)、學歷進修(56%)、知識更新(48%)等。調查還顯示,100%的農村信息技術教師認為前5項因素是否得到關注是能否提升他們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因素。
3.知識更新的客觀現(xiàn)狀
(1)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的現(xiàn)狀:有100%的教師進行過知識更新(含自主學習),其主要形式是:參加本校組織的校本培訓的100%,參加高等院校專業(yè)進修的只有10%,參加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短期培訓的占56%,參加專門應用技能培訓的占62%。
(2)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的內容:100%的農村信息技術教師都進行過本體性知識更新,有28%的農村信息技術教師進行過條件性知識的更新,進行過實戰(zhàn)性知識更新的只有16%,三種知識都進行更新的只有8%。更重要的是,受工作條件的限制,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的內容比較零散,很少有人能夠得到系統(tǒng)的知識更新。
(3)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的途徑: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受工作環(huán)境、家庭、時間等因素的影響,知識更新速度比較緩慢,知識更新的途徑也受到一定的影響,40%的教師經常通過書店或網(wǎng)絡購買相關書籍、100%的教師進行過網(wǎng)上學習、72%的教師與同事進行過知識交流、22%的教師主持或參與過課題研究、16%的教師與專家進行過交流、10%的教師進行過脫產學習、28%的教師上過培訓班。
(4)知識更新的愿望:78%的教師認為教育主管部門對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不夠重視;82%的教師認為在職稱評定、福利待遇、評優(yōu)評先方面,信息技術教師明顯不具優(yōu)勢;88%的教師認為農村信息技術硬、軟件建設投資太少,無法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標準;72%的教師認為信息技術硬件、軟件發(fā)展都太快,要想跟上時代步伐顯得力不從心;92%的教師認為他們的工作過于繁瑣,除了教學還需要承擔其他很多繁雜的事務,真正靜心下來學習的時間很少。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著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的愿望。調查顯示:48%的教師學習愿望非常強烈,34%的教師學習愿望一般,18%的教師表示沒有學習愿望。
三、對策與建議
1.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知識更新
和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開展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條件明顯不占優(yōu)勢:第一,受地理條件限制,農村學校學生基礎信息素養(yǎng)遠不及城鎮(zhèn),農村學校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起點落后;第二,各級政府在推進教育信息化時,優(yōu)先投資的是城鎮(zhèn)中心學校,導致農村學校的信息技術硬件裝備與城鎮(zhèn)學校的差距越來越大;第三,學科不占優(yōu)勢,信息技術課程屬于冷學科,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學課時都得不到保障;第四,信息技術教師應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比如:福利待遇、職稱評定、評優(yōu)評先等都處于靠邊站的狀態(tài)。
面對這些情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強農村和城鎮(zhèn)師資流動,在信息技術硬軟件設施方面應和城鎮(zhèn)學校享有同等待遇,加強素質教育,做到學科平等,提高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制定切實有效的制度及計劃,規(guī)范實施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知識更新行為,將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知識更新與其年度考核、福利待遇、職稱評定、評優(yōu)評先等掛鉤,形成卓有成效的激勵機制,激發(fā)他們自覺進行知識更新的熱情。
2.系統(tǒng)優(yōu)化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知識結構,努力提高知識更新的實效性
1987年,美國著名教育家、斯坦福大學教授舒爾曼提出了教師專業(yè)知識分類框架,即: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知識、學習者及其特征知識、教育情境的知識、教育的目的目標等。東北師范大學馬云鵬教授在《中學教師專業(yè)知識狀況調查研究》中提出的教師專業(yè)知識基本框架,可以將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分為教育理論知識、信息技術學科知識(即與信息技術關系密切的知識)、信息技術課程知識、信息技術學科教學法知識。
因此,我們認為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知識更新也應從這幾方面入手,一是加強教育基本原理的學習,進而改變那些影響新課程改革的觀念及做法;二是要加強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學習,了解信息技術發(fā)展史及國內外發(fā)展動態(tài),掌握與信息技術課程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與信息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與倫理道德;三是加強信息技術課程知識的學習,理解信息技術課程的課程性質,熟悉信息技術課程的模塊結構、內容標準和要求,理解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呈現(xiàn)形式;四是加強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等一般知識,掌握信息技術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
3.創(chuàng)新知識更新途徑,將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推向新高度
(1)在職培訓。這應該是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的主渠道。眾所周知,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技能發(fā)展十分迅猛,農村信息技術教師職前所獲知識與技能已遠遠不能滿足課程教學及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需要經常對農村信息技術教師進行新知識、新技能的培訓,讓他們盡快掌握最新的信息技術專業(yè)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專業(yè)技能水平。目前國內很多大專院校都有以培訓為主的專門機構,長期進行在職教師的培訓工作,已經形成比較規(guī)范的培訓機制。
(2)遠程教育。借助計算機技術、網(wǎng)絡技術、通訊技術形成一條不受時間、空間、距離限制的遠程教育通道,這也是目前比較流行的教師知識更新形式,它具有傳播速度快、節(jié)省時間、信息容量大、靈活方便等顯著特點。廣大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學習、工作兩不誤的情況下,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通過網(wǎng)絡視頻、網(wǎng)絡文本等媒體形式掌握學習內容,同時還可以將系統(tǒng)設置成學完當前一門課程且通過合格考試后才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的形式。
(3)有效利用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目前我國網(wǎng)絡文獻資源數(shù)據(jù)庫已經比較完善,國內比較著名的有中國知網(wǎng)(www.cnki.net)、萬方數(shù)據(jù)庫等,廣大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網(wǎng)絡資源庫下載與信息技術課程有關的文獻資料來提升自己,一方面可以獲取最新的信息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又可以給學生傳授最新的知識。
(4)參加教育科研活動、與專家教授對話。教科研是對教育教學經驗的總結,是對教育教學過程的升華,通過教育科研再反過來指導教育教學再向新的層次、新的高度邁進,教科研是一個教師專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源頭活水”,可以促進一個教師的內涵發(fā)展。與同行溝通、與專家交流,是教師實現(xiàn)專業(yè)知識更新的另一重要途徑。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對信息技術新知識掌握、新課程理念的認識往往是不全面甚至是落后的,如果能夠得到專家的指導和同行的引領,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能化解自己多年知識或認識的缺陷,能夠很快了解掌握到課程改革最需要的前沿知識。
(5)提升學歷層次。調查表明,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學歷層次已大大低于其他學科,且差距還在逐年拉大。這一現(xiàn)象已嚴重制約農村信息技術新課程改革,影響著農村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深度融合以及農村教育信息化的進程。廣大農村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通過自學、函授、遠程教育、自學考試、開放教育、教育碩士等途徑,提高自己的學歷層次。
四、結語
關注、關心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是新課程改革及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需要,是促進農村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深度融合及農村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只有不斷推進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知識更新,才能使廣大農村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理念上升一個高度,知識、技能才能上一個層次。
————————
參考文獻
[1] 蔣志輝,劉斌.我國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研究.電化教育研究,2012(7).
[2] 張燕,董玉琦,景維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專業(yè)知識來源的調查與分析.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1(11).
[3] 馬云鵬,趙冬臣,韓繼偉,宋祥,趙曉光.中學教師專業(yè)知識狀況調查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8(6).
[4] 中公教育教師資格考試研究院.國家教師資格考試專用教材·信息技術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高級中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3.
[作者:黃建峰(1970-),男,江蘇如皋人,如皋高等師范學校數(shù)理與信息技術系副教授。]
【責任編輯 ?楊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