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多
[摘 要]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定教,是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應對重難點內(nèi)容精心點撥,巧妙引導;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堂辯論;對課文內(nèi)容做恰當拓展,深化主題;補充必要的教學資料,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關鍵詞]閱讀教學 主導作用 教師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36-011
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課堂教學中適時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zhì)量。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恰當?shù)匕盐諘r機,及時引導、調(diào)控、肯定、鼓勵,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一、對重難點內(nèi)容精心點撥,巧妙引導
教學《貓》一課,當交流到大貓的古怪性格體現(xiàn)在哪里時,學生沒有給出正確回答。這時就需要教師以學定教了。教師先讓學生朗讀第一段,并說說貓有哪些特點。
生1:我讀了課文第一自然段的2-4句,感受到這只貓一會兒老實,一會兒又貪玩。
(師隨機板書:老實、貪玩)
師:你發(fā)現(xiàn)這兩個詞有什么特點嗎?
生2:這兩個詞語互相矛盾。
師:是呀,透過這兩個互相矛盾的詞,讓我們感受到了貓的古怪性格。讓我們再去自主發(fā)現(xiàn),找出貓的其他矛盾的性格吧?
學生通過自學、交流、展示,很快理解了貓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的古怪性格。
二、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堂辯論
辯論的基礎是不同觀點之間的交鋒。辯論題的確定影響著辯論式學習的開展。我們要依據(jù)語文新課標、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的內(nèi)容以及學生的學習需要來確定辯論題。
一是抓住課文中似乎有矛盾的地方進行辯論。學習《桂花雨》時,組織學生討論:“家鄉(xiāng)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樹,而杭州的小山上到處是桂花,母親卻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香,母親說的對嗎?”學生閱讀文本,互相切磋、分析、爭論,這有助于他們深刻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是抓住課文中能產(chǎn)生認識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在學習《釣魚的啟示》時教師提出:“既然再過兩個小時就到了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到時候還是要釣魚,父親有必要非逼‘我’把魚放回去嗎?”學生分成兩派,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辯論中明白了父親這樣做的真正目的以及父親自覺遵守道德的高尚人格,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是抓住“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論題展開辯論。學習《草船借箭》一課,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設計這樣一個辯論題:“在這場戰(zhàn)役中曹操該不該輸?”這就是一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論題。無論學生站在哪個角度談這個問題,都要談到草船借箭的過程,都要談到雙方勝與負的原因,還要談到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恰當拓展課文內(nèi)容,深化主題
教學《尊嚴》這一課時,為了加深學生對“尊嚴”的理解和認識,教師給學生出示了一些生活困難者在街頭乞討的圖片,然后提出一個話題:“學習了課文,你認為什么是尊嚴?”有的學生說尊嚴就是用自己的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有的說尊嚴就是做一個有骨氣的人;有的說尊嚴就是自尊自愛……接著,教師又出示了一些有關的名言名句,讓學生朗讀并積累,使學生明白了“尊嚴”所包含的深刻含義。當學生表達完自己的話語后,再去理解課題的含義,此時,學生的理解就有了很大的提升:溫迪死后,她的眼睛角膜成功移植給了兩個盲人,她的眼睛仍然煥發(fā)著光彩。同時,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父親和母親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這節(jié)課的拓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了對有一定內(nèi)涵的句子或詞語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了審美樂趣。
四、補充必要的教學資料,加深理解
在教學《祖父的園子》時,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課題,教師利用課件資料和教師的語言,從介紹蕭紅的生活背景引出《呼蘭河傳》:其實,蕭紅的童年并不像我們看到的這么快樂。在很小的時候,她媽媽就去世了,后媽不喜歡她,父親是個很冷酷的人,因為她是個女孩也不喜歡她,祖父成了蕭紅生命里最重要的人。祖父用他的慈愛給了蕭紅一個自由自在的園子,給了她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盡管后來她離開家鄉(xiāng)已經(jīng)十多年,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祖父和園子依然是她最深沉的眷戀、最溫暖的回憶。所以她在《呼蘭河傳》中這樣寫道(課件出示):“從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掉了冰冷和憎惡而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教師再引導學生齊讀課題,從中學生明白了祖父的園子為什么會給作者留下了一生難忘的美好回憶。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切切實實地做好學法指導,多給學生閱讀的空間,多角度啟發(fā)學生進行閱讀,幫助學生努力實現(xiàn)語文知識、語文能力以及其他各種因素的內(nèi)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