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課堂提問作為一項可操作、可演示、可評價、可掌控的有效教學方法,逐漸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重視。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幫助學生培養(yǎng)和提升數(shù)學思維能力,是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鑰匙,是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與紐帶。教師通過科學有效的課堂提問方法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準確把握課堂提問時機
掌控好課堂提問的時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適當?shù)臅r間提出適當?shù)膯栴},就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如學生情緒需要調(diào)節(jié)、觀點需要表達時,需要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激發(fā)學生信心時,如果能夠準確掌控提問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必然會有很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平行線這部分內(nèi)容時,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三個問題。當教師要求學生在作業(yè)本上畫出任意兩條直線之后,提出第一個問題:是否可以根據(jù)所畫兩條直線的關系將自己畫出的圖形進行分類?當學生分類并引出平行線的概念后,再提出第二個問題:可以使用什么方法來證明這兩條線之間是相互平行的關系?當學生通過討論交流得出答案之后,又提出第三個問題:說說生活之中哪些地方存在平行線。這樣在教學時準確地掌控提問時機并且能夠圍繞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活動,就能夠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探究和思考,促進了學生思維向縱深發(fā)展,課堂教學的目標也就能夠有效達成。
二、提問數(shù)量與質(zhì)量的平衡
在課堂中常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教師的提問就像連珠炮一樣射向?qū)W生,問題多而散,雖然部分問題設計得比較好,但因為提問數(shù)量過多而導致學生思考的時間被一再壓縮,提問效率自然不高。因此教師必須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緊緊抓住其中的關鍵點,靈活運用歸納與綜合的方法,設計出質(zhì)量較高的問題,避免問題過于密集,從而做到課堂提問“求精而不求量”。
下面是兩位教師在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各自設計的問題。
教師A:兩個一模一樣的梯形能拼成平行四邊形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底與原梯形的高、底有什么關系?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原梯形的面積存在怎樣的關系?如何求梯形面積?
教師B:兩個一模一樣的梯形能夠拼成什么圖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與原梯形的高是否相等?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與原梯形的上下兩個底邊之和相等嗎?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原梯形面積的多少倍?我們之前學過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那梯形的面積該如何進行計算?梯形面積為什么是上下底之和乘以高之后還要除以2?
對兩名教師的提問進行比較,前者的提問雖然少但是包含了很多思考的內(nèi)容,突出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部分之間的聯(lián)系,有重點和邏輯性,提問更加精巧,學生也思考得更加深入;教師B的問題過于雜亂,問題量過多且思考的價值較低,不能夠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提問的有效性較低。顯然,只有做到提問數(shù)量和質(zhì)量的平衡,才能讓課堂提問有效性得以不斷提高。
三、運用多媒體,讓提問更有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足夠多的空間讓他們?nèi)邮謩幽X,課堂提問也應力求調(diào)動學生多種感官共同參與,這時候就需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比如說在教學關于圓的認識這一部分課程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提出問題:請思考為什么汽車的輪胎都是圓形的?車軸是裝在什么地方的?如果把汽車車輪換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行不行?為什么?雖然學生心中都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但是他們無法在生活中找到實際的事物來進行比較,缺乏感知認識。這時借助多媒體輔助課件就能夠很好解決這一問題:裝著三角形輪胎的汽車跳躍式地前進;裝著橢圓形輪胎的汽車忽高忽低地前進;車軸沒有裝在輪胎圓心的汽車歪著前進……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非常直接地感知到車輪必須是圓形的,車軸也應該裝在車輪的圓心。這樣的方式讓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被學生接納,讓學生更加有效地對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
另外,當學生在回答問題之后,教師應該第一時間進行正面積極的評價,比如說學生回答問題又快又好時,教師要肯定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然后對學生說:“你的反應太快了,回答得真棒。”當學生回答問題錯誤時,教師也應該進行鼓勵:“回答得很好,但是離正確答案只差那么一點點,老師知道你一定會這個問題,只是思考的時間不夠,你先坐下再仔細思考一下?!奔皶r有效的評價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讓他們更有效地思考問題。
奧地利著名科學家波普爾曾經(jīng)說過,科學和知識的提高永遠是建立在問題的基礎之上的?!疤釂枴笔且环N藝術,更是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shù)學教師必須掌握的技術。對教師而言,我們應該認真鉆研教材,力求熟練靈活地掌握課堂提問技巧,這樣才能夠達到“投出一顆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進而讓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真正充滿實效性,為教學創(chuàng)造更多的有利條件,使課堂更加充滿活力。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