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祖衍
讀《珍珠鳥》(人教版五上),心中總有一種感動在流淌。文字雖是簡簡單單的,但其中的情感卻是濃濃的,漸漸地,如花香絲絲浸潤心脾。再讀文章,我的注意力一次次駐足在“漸漸”上。珍珠鳥是漸漸壯大膽子的,“我”對它慢慢增加呵護,它對“我”漸漸產生信任。這一切變化,都是在“潤物細無聲中”漸漸進行的。于是,圍繞“漸漸”,我構想展開以下幾個板塊的教學。
板塊一:知整體,著眼 “漸漸”
本單元訓練重點之一是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因而課始,學生通過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可讓學生自由交流對小鳥的印象,理清思路,概括內容:課文主要介紹了小鳥從怕人向不怕人漸漸轉變的過程。
板塊二:抓轉變,理解“漸漸”
一、探尋顯性的“漸漸”
小鳥漸漸轉變的具體表現(xiàn)很明顯。我們可以先請學生快速讀讀課文,再畫出有關句子。學生最有可能先找到第十自然段。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小鳥地點的變化:先到書桌上,然后到杯子上,再到稿紙上,說明小鳥的膽子漸漸變大。這是顯性的線索。
二、摸索隱性的“漸漸”
1.發(fā)現(xiàn)行動的“漸漸”。
還有隱性的線索,請學生圈圈動作,試著從動作上體會出“漸漸”。(學生圈出動作詞:落、蹦、喝、瞧、跑、蹦)不難發(fā)現(xiàn),小鳥的動作幅度是漸漸變大的,結合地點的變化,小鳥的活動也是漸漸和人親近的。
2.傾聽內心的“漸漸”。
“言為心聲,行為心表?!笨葱袆?,聽心聲,我們依然能發(fā)現(xiàn)“漸漸“的變化軌跡。(放錄音,出示以下心理描寫文字。)
我是一只小小珍珠鳥。我落在主人的書桌上,心里七上八下。媽媽說別靠近書桌,危險,可伙伴們卻說越危險的地方越安全。近了,更近了,噓——輕點,千萬別被發(fā)現(xiàn)!
“哦,一切正常!我蹦!”我蹦到了主人的杯子上,松了口氣?!皢?!好香,這是主人常喝的茶嗎?我喝點沒事吧?”我俯下頭來喝茶,再瞧他的反應:“老馮,你笑了!原來這茶就是讓我喝的呀!”
我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筆尖蹦來蹦去,心花怒放:“老馮,你這就是妙筆生花呀,我也會,你看!”
看著它的動作,聽著它的心聲,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七上八下”“松了口氣”“放開膽子”,小鳥的膽子越來越大。表現(xiàn)在行動上的膽子越來越大:先占人家的地方,再喝人家的水,最后還搗人家的亂。)我試圖通過“讀、找、聽”多種活動,讓學生的心也和小鳥“漸漸”貼近,讀懂鳥的心理。從“漸漸”這個獨特的視角,縮短了學生、珍珠鳥、作者心與心的距離,
3.朗讀體驗“漸漸”。
作者是這樣寫的,我們也這樣來讀。老師當作者,讓學生當小鳥。小鳥是一點點挨近“我”,學生也從后面開始“開火車”往前讀,離我越來越近,看能不能讀出“小鳥”的膽子也漸漸變大。
4.復述過程的“漸漸”。
在馮驥才看來,小鳥的膽子是那樣漸漸變大的。在小朋友你們眼里,小鳥的膽子是怎么變大的呢?教師引導:你能不能看著黑板上的詞,用自己的話說說漸漸變化的過程?
板塊三:補心理,內化“漸漸”
閱讀是對語言的吸收,表達是對語言的傾吐。剛才“言為心聲,行為心表”是建立在“聽心聲”“理解動作的漸漸”基礎上的。同樣,我們也可以讓學生通過揣摩想象,仿寫心理的“漸漸”。所以,可設計“透過動作,想象心理”的練習:
第8自然段:起先,這小家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后就在屋里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柜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逃到畫框上去了。
假如現(xiàn)在你就是小鳥,每做一個動作時,你會想什么呢?請選擇藏在一個動作背后的心理活動寫下來。(落—站—啄—撞)
我希望在這一“吸”一“呼”的循環(huán)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鞏固學生對“漸漸”的理解和運用。
板塊四:抓內因,漫溯 “漸漸”
此文是略讀課文,要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因此,在最后的板塊,定格鳥和人相依的溫馨畫面,采用教師放手,學生自讀自悟、寫感觸、相互交流等方式,讓學生感悟到正是“我”的尊重、照顧、呵護,才有小鳥對“我”漸漸的信任。
歌德說:“內容人人看得見,含義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對于大多數(shù)人是一個秘密。”我以為,“漸漸”即是《珍珠鳥》一課語言的秘妙。
(作者單位:浙江湖州市龍泉小學)
(責任編輯 張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