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舉
一、 補寫文本的空白
一篇課文中,總有一些意猶未盡的地方,需要補寫,也叫補白。這些地方形成了文本的獨特空間,對文本的中心往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抓住教材中的獨特空間進行補白,適時地引導學生揣摩、構(gòu)思,讓學生寫出文本背后隱含的內(nèi)容,這將會使學生深刻地領(lǐng)會到文本中的內(nèi)涵。我在執(zhí)教蘇教版六下《孔子游春》一課時,就抓住了文本中讀寫結(jié)合的補白點,讓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訓練。
第一處訓練點:“大自然多像一位偉大的母親!廣袤……”這段話連用了四個暗喻,描繪了大自然的偉大與奇妙,讀來瑯瑯上口,令人意猶未盡。教到此處,我讓學生品讀過句式的優(yōu)美后,仿照句式“( )是她( )的( )”展開想象練習說話。短暫的思考之后,一位學生率先發(fā)言:“清清的河水是她流動的血液?!笔艿竭@位學生的啟發(fā),其它精彩的語句接二連三地涌現(xiàn)出來,可謂精彩紛呈:“鳥兒的歡叫是她甜美的嗓音?!薄耙倭⒌娜荷绞撬辛Φ谋郯??!薄拔邓{的天空是她漂亮的頭巾?!薄懊艿牟莸厥撬叹G的衣裳?!?/p>
第二處訓練點:“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笨鬃訉λ倪@番宏論,既是全文的重點,又是全文的難點。為了讓學生理解得更深入,我又采用了“補白”的教學方式。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在書頁空白處寫上自己對這段話的理解和感受。經(jīng)過閱讀批注,學生頭腦中的積累瞬間被激活:“我想到了‘水,生命之源這句話,水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孔子說它有德行,孔子在這里正是贊美水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水的德行還體現(xiàn)在它的寬容、大度上?!薄拔蚁氲搅说嗡┦墓适?,水能把石頭滴穿,是因為它有志向,并且付出了堅持不懈的努力?!薄叭送咛幾?,水往低處流。有人追求名利、地位,一心往上爬;而水只愿與大地母親緊緊相連,它是大地母親最忠實的兒子。所以孔子說:‘它有情義?!边@樣的“補白”訓練,不僅充實豐富了文本的內(nèi)容,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表達水平。
二、 續(xù)寫文本的結(jié)尾
續(xù)寫,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給材料作文”,即讓學生根據(jù)文本提供的材料,從已有的條件出發(fā),去推想故事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節(jié),展開合理、充分的想象,構(gòu)思適當?shù)那楣?jié),續(xù)寫一段相對合理的結(jié)尾。
在執(zhí)教蘇教版四下《生命的壯歌》之《生命橋》一課結(jié)尾的時候,我向?qū)W生提了這樣一個問題:“親眼目睹了羚羊自救這一震撼人心的場面后,獵人們會怎么做呢?”在一段節(jié)奏緩慢的樂曲中,學生給課文續(xù)寫起了結(jié)尾?!按饲榇司埃钌钫鸷沉双C人們,他們站在原地很久很久,為自己的行為陷入了深深的自責?!薄皬拇艘院?,獵人們再也沒有拿起獵槍,因為,只要一想起那一座座“生命橋”,他們就沒有了拿起獵槍捕獵的勇氣。”“這些獵人不僅自己放棄了捕獵,他們還自發(fā)成立了動物保護組織,呼吁大家都投入到保護動物的行列中來?!薄?/p>
這樣的續(xù)寫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 改換文本的形式
改換文本的形式,就是在保持原文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對原文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改造。我們可以訓練學生改換文章的體裁,也可以改變文中的人稱,還可以改變文本的表達方式。比如,蘇教版三下《恐龍》一課,是一篇以說明為主的科普小品文,全文采用的是第三人稱的寫法,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和習性。在教學的拓展環(huán)節(jié),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任務(wù):“假如你就是恐龍大家族中的一種恐龍,你怎么讓人們都能知道你、了解你呢?你可以在開頭這樣安排:‘大家好,我是××龍?!币驗閷W生在課堂上對恐龍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們在改換文本形式的時候,就自覺地到課文中尋找材料,先找到了自己喜歡的那種恐龍,再運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作自我描述。很快,學生便寫出了介紹各種恐龍的小片段。改換文本的形式,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訓練學生改寫文本的能力。
四、 拓寫讀后的感受
拓寫閱讀文本的感受,其實就是訓練學生寫讀后感。寫讀后感,重點在于“感”。這個“感”,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寬泛,既可以是學生從文中領(lǐng)悟到的道理,又可以是受文本內(nèi)容啟發(fā)而產(chǎn)生的思考和聯(lián)想等等。我在執(zhí)教蘇教版六上《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課之后,布置了這樣一道題:課文學完了,從這株神奇的柳樹身上,你能得到什么啟示呢?請大家拿出筆,寫出你此時此刻的感受。七八分鐘的寫作之后,學生這樣匯報了自己的讀后感受:“為什么那么多柳絮飄落到青海高原上,卻只有這一棵柳絮存活下來了呢?因為這棵樹沒有和別的柳苗一樣自暴自棄、坐以待斃,而是聚合全部身心之力,與惡劣的環(huán)境頑強地抗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終于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撐立在了青海高原之上。“像這株柳樹一樣,我們每一個人要走的路也不是平坦的,肯定也會充滿曲折。爸爸經(jīng)常跟我講,‘如果你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要想辦法適應(yīng)它。我一直把這句話銘記在心。今后,我將以這株柳樹為榜樣,堅守信念,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我們要善于捕捉閱讀教學中指導學生練習寫作的有利時機,適時地將寫作訓練納入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寫作。這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感悟,而且可以較大幅度地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
(作者單位:徐州市沛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