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宏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要學好語文需要積累語言,厚積薄發(fā)。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重分析,輕積累;重理性,輕誦讀;重模式,輕個性”。學生對語文課漸漸失去興趣,感到語文枯燥無味。不知如何學好語文。要想學好語文,要靠平時的點滴積累。在閱讀當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在點滴中感受語言文字內涵。針對當前語文教學的弊端,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一、多讀多背
語感的培養(yǎng)對學好語文的意義是非凡的。語文的很多東西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書面語言文字含義豐富,運用靈活多樣,要使自己對語言的運用得心應手,就必須對語言文字進行不斷的鞏固練習。把死的語言文字材料慢慢轉化為自己的活的語言能力。那要怎么去轉化它呢?這就要靠語感的培養(yǎng)。多讀多背是培養(yǎng)語感的最好辦法?!皶x百遍其意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都很好的闡釋了讀書的意義。我想這里的“讀”應該是放聲朗讀,而不是“看”。在放聲讀的過程中能調動眼、耳、腦的功能,更能強化記憶。古人讀書的情景幾乎是手拿一本書,跟著老師搖頭晃腦地誦讀文章。而我們當今教學中,學生則是默默端坐在教室當中,老師扯著嗓子拼命分析課文。如今的教學摒棄了古人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把“讀”去除,剝奪了學生在誦讀中的樂趣。課堂中應多讓學生朗讀,學生通過朗讀,感受作家的思想精髓,道德感悟,情感表達。
新課標對初中學生的背誦要求也有所提高。原來要求背誦50篇增加到現(xiàn)在的61篇。學生課外時間越來越少,如果按要求背誦完61篇外如果再加上小學要求背的75篇,總共136篇。要是能踏踏實實的背完這136篇,學生的語文能力肯定能得到提高,心中的文章多了,下筆也就有物了。
二、博覽群書
《新課程標準》對于7-9年級閱讀要求是:“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新課程標準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強調在讀中積累語言。生活處處有語文,想要開拓視野,就要多讀書。在閱讀當中融入自己的理解,感悟。在閱讀中獲得新的體驗,品嘗閱讀的樂趣?!皽毓识?,可以為師矣?!边@里的“知新”也可以理解為在不斷的文化積累過程中,不斷領悟到新的內涵,新的知識。如果把學習語文單純地視為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我想也是不準確的。語文積累應是全面的。它不可單純的停留在語言文字的積累方面,還要包括文化積累,生活積累。這也是需要廣泛閱讀才能獲得的。歷來的大文人,哪一個不是在青少年時期博覽群書的?我們的學生中只要是平時喜歡閱讀的,語文成績肯定差不到哪去。只有“博覽”才能增長見識,豐富語言信息。完成語文積累的過程。
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應多留時間給學生閱讀,每周的自習課可以大膽地讓出來給學生閱讀。當然,我們也不能直接放任不管。要幫學生挑選適合的書籍。推薦好書。布置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寫好讀書心得。并舉行讀書交流活動,促進學生閱讀。每節(jié)課的課前三分鐘留給學生,每次讓學生輪流來介紹一篇美文。以各種形式的活動來帶動學生閱讀。讓學生愛上閱讀,自愿閱讀。如果能這樣,學生的語文成績不怕不會提高。
三、習作練習
前面的兩個步驟都是準備的階段,要把積累的文化知識化為己有,還是需要通過寫作練習來鞏固完成的。在不斷的寫作當中,積累語言。誦讀是動口,閱讀是動眼,寫作則是動手。不管學什么,實踐都是最重要的。寫作就是語言積累的實踐過程。在寫作中達到手腦合一的效果。從而達到語言積累的鞏固和運用的目的。因此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寫作練習。每周讓學生寫一篇短文這是很有效的。鑒于學生的時間不多,我們在命題方面要多做一些考慮,不可泛泛讓學生寫一篇周記了事。應幫學生確立該周要寫的主題??梢允敲鑼懸粋€人物外貌的片段,描寫一個人物的語言片段,描寫下課教室場景的片段等。也可就課文后的練習為題,讓學生根據課堂師生的共同分析,組織語言,回答問題。這可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每兩周寫一篇大作文,要求學生在課堂當堂完成。大作文可以是在小作文的基礎上加工完成,使之成為一篇完整的文章。
至于學生的習作,老師不一定要篇篇詳批詳改,這樣既大量消耗老師的精力,又達不到促進學生練筆的效果。因為我常常發(fā)現(xiàn)老師批改后的作文,學生只是看了一下成績就翻過了。他們也不知道下次再寫類似的文章要怎樣才能寫好。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互評互議,然后推薦幾篇好文章在全班朗讀,這樣的效果也許更好,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下次再寫類似的文章,學生就比較懂得怎么寫了。在相互的評改中,取長補短。完成新的語言積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語文學習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積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誦讀和閱讀,并動筆寫作記錄。當然,閱讀不能只讀不想“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在思中學,才能真正領悟語文的精髓,完成語文知識積淀。